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及成像镜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 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环形光学元件及成像镜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搭载有成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移动通讯产品的普 及,连带带动小型化成像镜组的兴起,对具有高解析度与优良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成像镜组 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0003] 光学间隔环通常用于提供成像镜组中任意两透镜的光学间距。光学间隔环的表面 性质攸关着对杂散光的抑制效果,因此,光学间隔环的表面性质连带地影响成像镜组的成 像品质。
[0004] 习用的光学间隔环通常使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制造而成,其表面光滑明亮而具有较 高的反射率,因而无法有效抑制杂散光。
[0005] 另有一种习用可抑制杂散光的光学间隔环,其表面经过雾化处理而具有较低的反 射率,然而,其抑制杂散光的效果仍然有限,因而无法满足具有成像功能的高阶光学系统的 需求。
[0006] 综上所述,如何改良光学间隔环的表面性质以提升小型化成像镜组的成像品质, 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其内环部包含环状凹槽结构,且环状凹槽结 构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借此,可有效降低反射光,且当环形光学元件应用 于成像镜组,可有效提升成像镜组的成像品质。
[0008]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成像镜组,其包含前述的环形光学元件,故具有良好的成 像品质。
[0009]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镜组,可维持良好的成像品 质。
[0010]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装置,故具有良好的成像品 质,可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
[0011]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包含第一侧面部、第二侧面部、外环部及 内环部。第二侧面部与第一侧面部相对设置。外环部连接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内环 部连接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且内环部较外环部接近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内环部 包含多个环状凹槽结构,各环状凹槽结构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多个阶梯状表面。
[0012]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各该环状凹槽结构与该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
[0013]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第一侧面部及该第二侧面部分别包含一承靠面, 为平直表面并与该中心轴垂直。
[0014]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垂直面,其与该中心 轴垂直,且各该环状凹槽结构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一者为一凹槽底部,所述阶梯垂直面的 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其中,
[0015] 该凹槽底部,其为所述阶梯垂直面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 一者;以及
[0016] 该二凹槽端部,其分别为位于该环状凹槽结构两端的一该阶梯垂直面,且该二凹 槽端部皆较相邻的另该阶梯垂直面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大;
[0017] 其中该二凹槽端部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较大的一者,其与该凹 槽底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8] 0. 02mm<h<0. 15mm〇
[0019]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垂直面,其与该中心 轴垂直,且各该环状凹槽结构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一者为一凹槽底部,所述阶梯垂直面的 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其中,
[0020] 该凹槽底部,其为所述阶梯垂直面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 一者;以及
[0021] 该二凹槽端部,其分别为位于该环状凹槽结构两端的一该阶梯垂直面,且该二凹 槽端部皆较相邻的另该阶梯垂直面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大;
[0022] 其中该二凹槽端部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较大的一者,其与该凹 槽底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h,该二凹槽端部的中心垂直该中心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 列条件:
[0023] 0· 15〈h/d〈l. 6。
[0024]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垂直面,其与该中心 轴垂直,且各该环状凹槽结构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一者为一凹槽底部,所述阶梯垂直面的 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其中,
[0025] 该凹槽底部,其为所述阶梯垂直面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 一者;以及
[0026] 该二凹槽端部,其分别为位于该环状凹槽结构两端的一该阶梯垂直面,且该二凹 槽端部皆较相邻的另该阶梯垂直面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大;
[0027] 其中该凹槽底部分别与该二凹槽端部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0028] 45 度〈Θ〈125 度。
[0029]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环形光学元件为黑色塑胶光学元件,且为射出方 式成型。
[0030]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环型光学元件的外径为Φ1,该环型光学元件的内 径为Φ 2,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1] (λ 40〈Φ2/Φ 1〈0· 90。
[0032]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环状凹槽结构最靠近该中心轴的一端与所述 环状凹槽结构最远离该中心轴的一端垂直该中心轴的距离为D,该环型光学元件的外径为 Φ1,该环型光学元件的内径为Φ2,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3] 0. 15<2?/(Φ 1-Φ2Χ0. 80〇
[0034]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垂直面,其与该中心 轴垂直,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5] 4 彡 N2 彡 14。
[0036]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 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7] 5 彡 N2 彡 8。
[0038]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数量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9] 2 彡 Nl 彡 50。
[0040]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数量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
[0041] 2 彡 Nl 彡 10。
[0042]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垂直面,其与该中心 轴垂直,所述阶梯垂直面的总数量为ΣΝ2,其满足下列条件:
[0043] 8 彡 ΣΝ2〇
[0044]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成像镜组,包含镜筒、透镜组及环形光学元件。透镜组 包含多个透镜且设置于镜筒内。环形光学元件设置于镜筒内并与透镜的至少一者连接,且 环形光学元件包含第一侧面部、第二侧面部、外环部及内环部。第二侧面部与第一侧面部相 对设置。外环部连接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内环部连接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且 内环部较外环部接近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内环部包含多个环状凹槽结构,各环状凹槽 结构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多个阶梯状表面。
[0045] 依据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镜组。
[0046] 依据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装置。
【附图说明】
[0047] 图I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外观示意图;
[0048] 图IB绘示依照图IA的俯视图;
[0049] 图IC绘示依照图IA剖面线1C-1C的剖视图及第一实施例中参数Φ 1及Φ 2的示 意图;
[0050] 图ID绘示依照图IC的局部ID的放大图及第一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51] 图IE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52] 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 1及Φ2的 示意图;
[0053] 图2B绘示依照图2A的局部2B的放大图及第二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54] 图2C绘示第二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55]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 1及Φ2的 示意图;
[0056] 图3B绘示依照图3A的局部3B的放大图及第三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57] 图3C绘示第三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58] 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 1及Φ2的 示意图;
[0059] 图4B绘示依照图4A的局部4B的放大图及第四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60] 图4C绘示第四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61] 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1及Φ2的 示意图;
[0062] 图5B绘示依照图5A的局部5B的放大图及第五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63] 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64] 图6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 1及Φ2的 示意图;
[0065] 图6B绘示依照图6A的局部6B的放大图及第六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66] 图6C绘示第六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67] 图7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 1及Φ2的 示意图;
[0068] 图7B绘示依照图7A的局部7B的放大图及第七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69] 图7C绘示第七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70] 图8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 1及Φ2的 示意图;<
br>[0071] 图8B绘示依照图8A的局部8B的放大图及第八实施例中参数D、h及d的示意图;
[0072] 图8C绘示第八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0073] 图9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数Φ 1、Φ2及D 的不意图;
[0074] 图9B绘示依照图9A的局部9B的放大图及第九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一示意图;
[0075] 图9C绘示第九实施例中参数Θ的一示意图;
[0076] 图9D绘示依照图9A的局部9D的放大图及第九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另一示意 图;
[0077] 图9E绘示第九实施例中参数Θ的另一示意图;
[0078] 图10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成像镜组的示意图;
[0079] 图11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80] 图12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0081] 图13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82] 【符号说明】
[0083] 电子装置:10、20、30
[0084] 成像装置:11、21、31
[0085] 环型光学元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0086] 第一侧面部: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
[0087] 承靠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
[0088] 第二侧面部: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
[0089] 承靠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
[0090] 外环部: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
[0091] 内环部: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
[0092] 环状凹槽结构: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
[0093] 阶梯垂直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
[0094] 阶梯平行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
[0095] 凹槽底部: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3
[0096] 凹槽端部: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5
[0097] 成像镜组:1000
[0098] 镜筒:1100
[0099] 透镜组:1200 [0100]第一透镜:1210
[0101] 第二透镜:1220
[0102] 第三透镜:1230
[0103] 第四透镜:1240
[0104] 第五透镜:1250
[0105] Φ1:环型光学元件的外径
[0106] Φ2:环型光学元件的内径
[0107] D :环状凹槽结构最靠近中心轴的一端与环状凹槽结构最远离中心轴的一端垂直 中心轴的距离
[0108] Nl :环状凹槽结构的数量
[0109] N2:阶梯垂直面的数量
[0110] ΣΝ2 :阶梯垂直面的总数量
[0111] h:二凹槽端部中与第一侧面部平行中心轴的距离较大的一者,其与凹槽底部平行 中心轴的距离
[0112] d :二凹槽端部的中心垂直中心轴的距离
[0113] Θ :凹槽底部分别与二凹槽端部的连线形成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114] 〈第一实施例〉
[0115] 配合参照图1A、图IB及图1C,其中图I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 元件100的外观示意图,图IB绘示依照图IA的俯视图,图IC绘示依照图IA剖面线1C-1C 的剖视图及第一实施例中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100包 含第一侧面部110、第二侧面部120、外环部130及内环部140。
[0116] 第二侧面部120与第一侧面部110相对设置。外环部130连接第一侧面部110及 第二侧面部120。内环部140连接第一侧面部110及第二侧面部120,且内环部140较外环 部1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内环部1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150,且环状凹槽结 构1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另标号)。借此,可有效降低反射光并提升 成像品质。
[0117] 详细来说,环形光学元件100可为黑色塑胶材料,且可为射出方式成型。借此,有 利于环形光学元件100适用于小型化镜头。
[0118] 环状凹槽结构15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可为一体成型制作。借此,可维持制造便 利性,且适合大量生产。
[0119] 第一侧面部110及第二侧面部120可分别包含承靠面111及承靠面121,且承靠 面111及承靠面1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直。借此,当环形光学元件100应用于成 像镜组,可使成像镜组的光学元件间保持稳定的承靠强度,以维持成像镜组的成像品质。
[0120] 第一实施例中,环型光学元件100的外径为Φ1,环型光学元件100的内径为Φ 2, 其可满足下列条件:〇. 40〈Φ 2/Φ 1〈0. 90。借此,有利于环形光学元件100应用于小型化镜 头。
[0121] 配合参照图1D,图ID绘示依照图IC的局部ID的放大图及第一实施例中参数D、 h及d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中,内环部140包含若干环状凹槽结构150,各环状凹槽结构 1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若干阶梯状表面。环状凹槽结构150最靠近中心轴的一端与 环状凹槽结构150最远离中心轴的一端垂直中心轴的距离为D,环型光学元件100的外径 为Φ1,环型光学元件100的内径为Φ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 15〈2?ΛΦ1-φ2)〈0. 80。借 此,可增加环型光学元件100的设计便利性,以降低设计难度。
[0122] 第一实施例中,环状凹槽结构150的数量为N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 SNl < 50。 借此,可维持环状凹槽结构150对于降低反射光的功效。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 2彡Nl彡10〇
[0123] 第一实施例中,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垂直面151及阶梯平行面152,阶梯垂直面 1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152与中心轴平行。环状凹槽结构150的阶梯垂直面151 的一者为凹槽底部153,阶梯垂直面151的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155。凹槽底部153为 阶梯垂直面151中与第一侧面部1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155分别 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1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151,且二凹槽端部155皆较相邻的阶梯垂 直面151与第一侧面部1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为大。换句话说,凹槽端部155较相邻的阶 梯垂直面151与第一侧面部1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为大,故凹槽端部155为环状凹槽结构 150的边界。相邻的二个环状凹槽结构150的边界为同一个凹槽端部155 (即同一个阶梯 垂直面151),前述凹槽端部155同时属于相邻的二个环状凹槽结构150的阶梯垂直面151。 其中,环状凹槽结构150的至少一者的阶梯垂直面151的数量为Ν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 4 < Ν2 < 14。借此,可维持环状凹槽结构150的阶梯状表面对于降低反射光的功效。较佳 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 < Ν2 < 8。
[0124] 再者,环型光学元件100的阶梯垂直面151的总数量为ΣΝ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 8 < ΣΝ2。借此,可维持环状凹槽结构150的阶梯状表面对于降低反射光的功效。
[0125] 第一实施例中,二凹槽端部155中与第一侧面部1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较大的一 者,其与凹槽底部153平行中心轴的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 02mm〈h〈0. 15mm。借此, 可提供环状凹槽结构150显着的表面结构,以降低反射光并提升成像品质。
[0126] 第一实施例中,二凹槽端部155中与第一侧面部1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较大的一 者,其与凹槽底部153平行中心轴的距离为h,二凹槽端部155的中心垂直中心轴的距离为 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 15〈h/d〈l. 6。借此,环状凹槽结构150可具有适当的阶梯状表面结 构比例,以破坏环状凹槽结构150上的反射光强度。
[0127] 配合参照图1E,图IE绘示第一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中,凹槽底 部153分别与二凹槽端部155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45度〈Θ〈125 度。借此,有利于环型光学元件100的生产合格率,并降低制造难度。
[0128]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依据前 述参数定义的数据。表一中,环形光学元件100的阶梯垂直面151的总数量为ΣΝ2。接着 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1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150,环形光学元件100中具有四个以 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151的环状凹槽结构150的数量为N1,前述Nl个环状凹槽结 构150的阶梯垂直面151的数量皆为N2,且其参数h、d、h/d及Θ的数据表列于表一,并如 图ID及图IE所绘示。
[0130] 〈第二实施例〉
[0131] 配合参照图2A,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的示意图及 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200包含第一侧面部210、第二侧 面部220、外环部230及内环部240。
[0132] 第二侧面部220与第一侧面部2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210及第二侧面部220 分别包含承靠面211及承靠面221,且
承靠面211及承靠面2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230连接第一侧面部210及第二侧面部220。内环部240连接第一侧面部210 及第二侧面部220,且内环部240较外环部2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内环部 2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250,且环状凹槽结构2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 另标号)。
[0133] 环形光学元件2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250与环 形光学元件2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34] 配合参照图2B及图2C,图2B绘示依照图2A的局部2B的放大图及第二实施例中 参数D、h及d的示意图,图2C绘示第二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 垂直面251及阶梯平行面252,阶梯垂直面2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252与中心轴平 行。环状凹槽结构250的阶梯垂直面2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253,阶梯垂直面251的另二 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255。凹槽底部253为阶梯垂直面251中与第一侧面部210平行中心 轴的距离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2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2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 251〇
[0135]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2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2〇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二中,环形光学元件200的阶梯垂直面251的总数量为 ΣΝ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2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250,环形光学元件200中 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251的环状凹槽结构250的数量为Ν1,前述Nl个 环状凹槽结构250的阶梯垂直面251的数量皆为Ν2,且其参数h、d、h/d及Θ的数据表列 于表二,并如图2B及图2C所绘示。
[0137] 〈第三实施例〉
[0138] 配合参照图3A,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示意图及 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300包含第一侧面部310、第二侧 面部320、外环部330及内环部340。
[0139] 第二侧面部320与第一侧面部3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310及第二侧面部320 分别包含承靠面311及承靠面321,且承靠面311及承靠面3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330连接第一侧面部310及第二侧面部320。内环部340连接第一侧面部310 及第二侧面部320,且内环部340较外环部3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内环部 3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350,且环状凹槽结构3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 另标号)。
[0140] 环形光学元件3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350与环 形光学元件3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41] 配合参照图3B及图3C,图3B绘示依照图3A的局部3B的放大图及第三实施例中 参数D、h及d的示意图,图3C绘示第三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图3B 及图3C绘示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其中二个环状凹槽结构350。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垂直面 351及阶梯平行面352,阶梯垂直面3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352与中心轴平行。环 状凹槽结构350的阶梯垂直面3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353,阶梯垂直面351的另二者分别为 一凹槽端部355。凹槽底部353为阶梯垂直面351中与第一侧面部3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 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3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3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351。
[0142]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3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0、20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三中,环形光学元件300的阶梯垂直面351的总数量为 ΣΝ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3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350,环形光学元件300 中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351的环状凹槽结构350的数量为N1,前述Nl 个环状凹槽结构350中包含二种阶梯垂直面351的数量N2,阶梯垂直面351的数量N2为6 个的环状凹槽结构350有5个,阶梯垂直面351的数量N2为5个的环状凹槽结构350有3 个,且其参数h、d、h/d及Θ的数据分别表列于表三,并如图3B及图3C所绘示。
[0144] 〈第四实施例〉
[0145] 配合参照图4A,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400的示意图及 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400包含第一侧面部410、第二侧 面部420、外环部430及内环部440。
[0146] 第二侧面部420与第一侧面部4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410及第二侧面部420 分别包含承靠面411及承靠面421,且承靠面411及承靠面4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430连接第一侧面部410及第二侧面部420。内环部440连接第一侧面部410 及第二侧面部420,且内环部440较外环部4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内环部 4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450,且环状凹槽结构4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 另标号)。
[0147] 环形光学元件4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450与环 形光学元件4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48] 配合参照图4B及图4C,图4B绘示依照图4A的局部4B的放大图及第四实施例中 参数D、h及d的示意图,图4C绘示第四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中,图4B 及图4C绘示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其中二个环状凹槽结构450。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垂直面 451及阶梯平行面452,阶梯垂直面4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452与中心轴平行。环 状凹槽结构450的阶梯垂直面4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453,阶梯垂直面451的另二者分别为 一凹槽端部455。凹槽底部453为阶梯垂直面451中与第一侧面部4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 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4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4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451。
[0149]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4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0、20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四中,环形光学元件400的阶梯垂直面451的总数量为 ΣΝ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4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450,环形光学元件400 中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451的环状凹槽结构450的数量为N1,前述Nl 个环状凹槽结构450中包含二种阶梯垂直面451的数量N2,阶梯垂直面451的数量N2为4 个的环状凹槽结构450有5个,阶梯垂直面451的数量N2为6个的环状凹槽结构450有1 个,且其参数h、d、h/d及Θ的数据分别表列于表四,并如图4B及图4C所绘示。
[0152] 〈第五实施例〉
[0153] 配合参照图5A,图5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500的示意图及 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五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500包含第一侧面部510、第二侧 面部520、外环部530及内环部540。
[0154] 第二侧面部520与第一侧面部5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510及第二侧面部520 分别包含承靠面511及承靠面521,且承靠面511及承靠面5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530连接第一侧面部510及第二侧面部520。内环部540连接第一侧面部510 及第二侧面部520,且内环部540较外环部5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内环部 5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550,且环状凹槽结构5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 另标号)。
[0155] 环形光学元件5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550与环 形光学元件5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56] 配合参照图5B及图5C,图5B绘示依照图5A的局部5B的放大图及第五实施例中 参数D、h及d的示意图,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第五实施例中,图5B 及图5C绘示环形光学元件500的其中二个环状凹槽结构550。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垂直面 551及阶梯平行面552,阶梯垂直面5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552与中心轴平行。环 状凹槽结构550的阶梯垂直面5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553,阶梯垂直面551的另二者分别为 一凹槽端部555。凹槽底部553为阶梯垂直面551中与第一侧面部5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 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5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5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551。
[0157]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五,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5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0、20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五中,环形光学元件500的阶梯垂直面551的总数量为 ΣΝ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5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550,环形光学元件500中 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551的环状凹槽结构550的数量为Ν1,前述Nl个 环状凹槽结构550的阶梯垂直面551的数量皆为Ν2,包含二种环状凹槽结构550,且其参数 h、d、h/d及Θ的数据分别表列于表五,并如图5Β及图5C所绘示。
[0159] 〈第六实施例〉
[0160] 配合参照图6A,图6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600的示意图及 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六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600包含第一侧面部610、第二侧 面部620、外环部630及内环部640。
[0161] 第二侧面部620与第一侧面部6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610及第二侧面部620 分别包含承靠面611及
承靠面621,且承靠面611及承靠面6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630连接第一侧面部610及第二侧面部620。内环部640连接第一侧面部610 及第二侧面620,且内环部640较外环部6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内环部640 包含环状凹槽结构650,且环状凹槽结构6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另标 号)。
[0162] 环形光学元件6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650与环 形光学元件6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63] 配合参照图6B及图6C,图6B绘示依照图6A的局部6B的放大图及第六实施例中 参数D、h及d的示意图,图6C绘示第六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 垂直面651及阶梯平行面652,阶梯垂直面6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652与中心轴平 行。环状凹槽结构650的阶梯垂直面6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653,阶梯垂直面651的另二 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655。凹槽底部653为阶梯垂直面651中与第一侧面部610平行中心 轴的距离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6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6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 651〇
[0164]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六,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6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2〇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六中,环形光学元件600的阶梯垂直面651的总数量为 Σ Ν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6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650,环形光学元件600中 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651的环状凹槽结构650的数量为Ν1,前述Nl个 环状凹槽结构650的阶梯垂直面651的数量皆为Ν2,且其参数h、d、h/d及Θ的数据表列 于表六,并如图6B及图6C所绘示。
[0166] 〈第七实施例〉
[0167] 配合参照图7A,图7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700的示意图及 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七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700包含第一侧面部710、第二侧 面部720、外环部730及内环部740。
[0168] 第二侧面部720与第一侧面部7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710及第二侧面部720 分别包含承靠面711及承靠面721,且承靠面711及承靠面7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730连接第一侧面部710及第二侧面部720。内环部740连接第一侧面部710 及第二侧面部720,且内环部740较外环部7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内环部 7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750,且环状凹槽结构7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 另标号)。
[0169] 环形光学元件7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750与环 形光学元件7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70] 配合参照图7B及图7C,图7B绘示依照图7A的局部7B的放大图及第七实施例中 参数D、h及d的示意图,图7C绘示第七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第七实施例中,图7B 及图7C绘示环形光学元件700的其中二个环状凹槽结构750。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垂直面 751及阶梯平行面752,阶梯垂直面7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752与中心轴平行。环 状凹槽结构750的阶梯垂直面7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753,阶梯垂直面751的另二者分别为 一凹槽端部755。凹槽底部753为阶梯垂直面751中与第一侧面部7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 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7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7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751。
[0171]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七,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7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0、20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七中,环形光学元件700的阶梯垂直面751的总数量为 ΣΝ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7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750,环形光学元件700中 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751的环状凹槽结构750的数量为N1,前述Nl个 环状凹槽结构750的阶梯垂直面751的数量皆为N2,包含二种环状凹槽结构750,且其参数 h、d、h/d及Θ的数据分别表列于表七,并如图7B及图7C所绘示。
[0173] 〈第八实施例〉
[0174] 配合参照图8A,图8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800的示意图及 参数Φ1及Φ2的示意图。第八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800包含第一侧面部810、第二侧 面部820、外环部830及内环部840。
[0175] 第二侧面部820与第一侧面部8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810及第二侧面部820 分别包含承靠面811及承靠面821,且承靠面811及承靠面8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830连接第一侧面部810及第二侧面部820。内环部840连接第一侧面部810 及第二侧面部820,且内环部840较外环部8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800的中心轴。内环部 8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850,且环状凹槽结构8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 另标号)。
[0176] 环形光学元件8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850与环 形光学元件8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77] 配合参照图8B及图8C,图8B绘示依照图8A的局部8B的放大图及第八实施例中 参数D、h及d的示意图,图8C绘示第八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阶梯状表面包含阶梯 垂直面851及阶梯平行面852,阶梯垂直面8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面852与中心轴平 行。环状凹槽结构850的阶梯垂直面8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853,阶梯垂直面851的另二 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855。凹槽底部853为阶梯垂直面851中与第一侧面部810平行中心 轴的距离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8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850两端的一阶梯垂直面 851〇
[0178]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八,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8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0、20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八中,环形光学元件800的阶梯垂直面851的总数量为 Σ N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8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850,环形光学元件800中 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851的环状凹槽结构850的数量为Ν1,前述Nl个 环状凹槽结构850的阶梯垂直面851的数量皆为Ν2,且其参数h、d、h/d及Θ的数据表列 于表八,并如图8B及图8C所绘示。
[0181] 〈第九实施例〉
[0182] 配合参照图9A,图9A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及参 数Φ1、Φ2及D的示意图。第九实施例中,环形光学元件900包含第一侧面部910、第二侧 面部920、外环部930及内环部940。
[0183] 第二侧面部920与第一侧面部9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部910及第二侧面部920 分别包含承靠面911及承靠面921,且承靠面911及承靠面921皆为平直表面并与中心轴垂 直。外环部930连接第一侧面部910及第二侧面部920。内环部940连接第一侧面部910 及第二侧面部920,且内环部940较外环部9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900的中心轴。内环部 940包含环状凹槽结构950,且环状凹槽结构9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未 另标号)。
[0184] 环形光学元件900为黑色塑胶材料,且为射出方式成型。环状凹槽结构950与环 形光学元件900为一体成型制作。
[0185] 配合参照图9Β、图9C、图9D及图9Ε,图9Β绘示依照图9Α的局部9Β的放大图及第 九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一示意图,图9C绘示第九实施例中参数Θ的一示意图,图9D绘 示依照图9A的局部9D的放大图及第九实施例中参数h及d的另一示意图,图9E绘示第九 实施例中参数Θ的另一不意图。第九实施例中,图9B及图9C表不环形光学兀件900的一 个环状凹槽结构950,图9D及图9E表示环形光学元件900的另一个环状凹槽结构950。阶 梯状表面包含阶梯垂直面951及阶梯平行面952,阶梯垂直面951与中心轴垂直,阶梯平行 面952与中心轴平行。环状凹槽结构950的阶梯垂直面951的一者为凹槽底部953,阶梯垂 直面951的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955。凹槽底部953为阶梯垂直面951中与第一侧面 部910平行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一者,二凹槽端部955分别为位于环状凹槽结构950两端 的一阶梯垂直面951。
[0186] 请一并参照下列表九,其表列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环形光学元件900参数 Φ1、Φ2、Φ2/Φ1、Φ1-Φ2、0、20ΛΦ1-Φ2)、2吧、附、吧、11、(1、11/(1及0的数据,各参 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表九中,环形光学元件900的阶梯垂直面951的总数量为 ΣΝ2。接着进一步说明环形光学元件900中主要的环状凹槽结构950,环形光学元件900 中具有四个以上且十四个以下的阶梯垂直面951的环状凹槽结构950的数量为Ν1,前述Nl 个环状凹槽结构950中包含二种阶梯垂直面951的数量Ν2,阶梯垂直面951的数量Ν2为5 个的环状凹槽结构950有34个,阶梯垂直面951的数量Ν2为6个的环状凹槽结构950有 2个,且其参数h、d、h/d及Θ的数据分别表列于表九,并如图9Β、图9C、图9D及图9Ε所绘 不O
[0188] 〈第十实施例〉
[0189] 配合参照图10,图10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成像镜组1000的示意图。第 十实施例中,成像镜组1000包含镜筒1100、透镜组1200及环形光学元件100。
[0190] 透镜组1200包含透镜(1210-1250)且设置于镜筒1100内。
[0191] 请一并参照图1C、图ID及
图1E,环形光学元件100包含第一侧面部110、第二侧 面部120、外环部130及内环部140。第二侧面部120与第一侧面部110相对设置。外环部 130连接第一侧面部110及第二侧面部120。内环部140连接第一侧面部110及第二侧面 部120,且内环部140较外环部130接近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内环部140包含环状 凹槽结构150,且环状凹槽结构150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借此,可有效降 低反射光并提升成像品质。关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其他细节请参照前文,在此不予赘述。
[0192] 详细来说,透镜组1200包含第一透镜1210、第二透镜1220、第三透镜1230、第四 透镜1240与第五透镜1250,其中第五透镜1250最靠近成像镜组1000的成像面,第四透镜 1240则第二靠近成像镜组1000的成像面。环形光学元件100位于第四透镜1240与第五透 镜1250间,第二侧面部120的承靠面121与邻接第五透镜1250的限光元件(未另标号)互 相承靠,换句话说,第二侧面部120的承靠面121与第五透镜1250乃间接地互相承靠,第一 侧面部110的承靠面111则直接与第四透镜1240互相承靠。借此,可使成像镜组1000的 光学元件间保持稳定的承靠强度,以维持成像镜组1000的成像品质。
[0193]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成像镜组可包含至少二光学元件,例如透镜。环形光学元 件的第一侧面部与第二侧面部可皆包含一承靠面,各个承靠面垂直于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 轴,承靠面分别与光学元件互相承靠。
[0194] 再者,成像镜组可包含至少二透镜,环形光学元件第一侧面部与第二侧面部的一 者的承靠面与所有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镜组的成像面的透镜互相承靠,环形光学元件第一侧 面部与第二侧面部的另一者的承靠面与所有透镜中第二靠近成像镜组的成像面的透镜互 相承靠。
[0195] 〈第^^一实施例〉
[0196] 配合参照图11,图11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第 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10包含成像装置11,成像装置11包含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成像镜组 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图未揭示)。借此,可有效降低反射光,以具有良好 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的成像需求。此外,电子感光元件设置的位 置是位于或邻近成像镜组的成像面。较佳地,电子装置1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 (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0197] 〈第十二实施例〉
[0198] 配合参照图12,图12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第 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是一平板计算机,电子装置20包含成像装置21,成像装置21包 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成像镜组 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图未揭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的位置是位于或邻 近成像镜组的成像面。
[0199] 〈第十三实施例〉
[0200] 配合参照图13,图13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第 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是一头戴式显不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电子装置30 包含成像装置31,成像装置31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 元件(图未揭示),其中成像镜组包含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图未揭示),电子 感光元件设置的位置是位于或邻近成像镜组的成像面。
[0201]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侧面部; 一第二侧面部,其与该第一侧面部相对设置; 一外环部,其连接该第一侧面部及该第二侧面部;以及 一内环部,其连接该第一侧面部及该第二侧面部,且该内环部较该外环部接近该环形 光学元件的一中心轴,该内环部包含多个环状凹槽结构,各该环状凹槽结构以该中心轴同 轴排列并包含多个阶梯状表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环状凹槽结构与该环形光 学元件一体成型。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部及该第二侧面部 分别包含一承靠面,为平直表面并与该中心轴垂直。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 垂直面,其与该中心轴垂直,且各该环状凹槽结构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一者为一凹槽底部, 所述阶梯垂直面的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其中, 该凹槽底部,其为所述阶梯垂直面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一 者;以及 该二凹槽端部,其分别为位于该环状凹槽结构两端的一该阶梯垂直面,且该二凹槽端 部皆较相邻的另该阶梯垂直面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大; 其中该二凹槽端部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较大的一者,其与该凹槽底 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h,其满足下列条件: 0? 02mm〈h〈0. 15mm〇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 垂直面,其与该中心轴垂直,且各该环状凹槽结构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一者为一凹槽底部, 所述阶梯垂直面的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其中, 该凹槽底部,其为所述阶梯垂直面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一 者;以及 该二凹槽端部,其分别为位于该环状凹槽结构两端的一该阶梯垂直面,且该二凹槽端 部皆较相邻的另该阶梯垂直面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大; 其中该二凹槽端部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较大的一者,其与该凹槽底 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h,该二凹槽端部的中心垂直该中心轴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 件: 0. 15<h/d<l. 6〇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 垂直面,其与该中心轴垂直,且各该环状凹槽结构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一者为一凹槽底部, 所述阶梯垂直面的另二者分别为一凹槽端部;其中, 该凹槽底部,其为所述阶梯垂直面中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最小的一 者;以及 该二凹槽端部,其分别为位于该环状凹槽结构两端的一该阶梯垂直面,且该二凹槽端 部皆较相邻的另该阶梯垂直面与该第一侧面部平行该中心轴的距离为大; 其中该凹槽底部分别与该二凹槽端部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0,其满足下列条件: 45 度〈0〈125 度。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光学元件为黑色塑胶光 学元件,且为射出方式成型。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环型光学元件的外径为小1, 该环型光学元件的内径为(62,其满足下列条件: 0? 40〈巾2/> 1〈0. 90。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槽结构最靠近该中 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环状凹槽结构最远离该中心轴的一端垂直该中心轴的距离为D,该环型 光学元件的外径为(61,该环型光学元件的内径为(62,其满足下列条件: 0. 15<2D/(<i)l-<i>2)<0. 80〇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 垂直面,其与该中心轴垂直,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数量为N2, 其满足下列条件: 4彡N2彡14〇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至少一 者的所述阶梯垂直面的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 5彡N2彡8〇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数量为 N1,其满足下列条件: 2彡Nl彡50。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槽结构的数量为 N1,其满足下列条件: 2彡Nl彡10〇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型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表面包含多个阶梯 垂直面,其与该中心轴垂直,所述阶梯垂直面的总数量为2N2,其满足下列条件: 8 彡 2N2〇15. -种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镜筒; 一透镜组,包含多个透镜,其设置于该镜筒内;以及 一环形光学元件,其设置于该镜筒内且与所述透镜的至少一者连接,该环形光学元件 包含:一第一侧面部;一第二侧面部,其与该第一侧面部相对设置;一外环部,其连接该第 一侧面部及该第二侧面部;及一内环部,其连接该第一侧面部及该第二侧面部,且该内环部 较该外环部接近该环形光学元件的一中心轴,该内环部包含多个环状凹槽结构,各该环状 凹槽结构以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多个阶梯状表面。16. -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组。17. -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环型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环型光学元件包含第一侧面部、第二侧面部、外环部及内环部。第二侧面部与第一侧面部相对设置。外环部连接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内环部连接第一侧面部及第二侧面部,且内环部较外环部接近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内环部包含环状凹槽结构,其以中心轴同轴排列并包含阶梯状表面。借此,可有效降低反射光,当环形光学元件应用于成像镜组,可有效提升成像镜组的成像品质。
【IPC分类】G02B7/02, G02B5/00, G02B13/00
【公开号】CN204650004
【申请号】CN201520348444
【发明人】林正峰, 童伟哲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