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线损率一直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线损率越低,管理水平越尚O
[0003]线损率=关口表计电量(供电量)_客户的抄见电量(售电量)/关口表计电量(供电量)。
[0004]关口表计电量(供电量)=互感器倍率*关口表抄见电量。
[0005]线损根据组成可分为高压网损,1KV公配线损,400V及以下台区损耗。而1KV公配线损及400V及以下台区损耗占到总损耗量的90%以上。公用变压器关口计量装置、专用变压器计费计量装置分为:高供高计、高代低计两种。
[0006]高供高计由高压电流互感器TA、高压电压互感器TV和电能表组成;高低低压由低压电流互感器TA和电能表组成。
[0007]多年来,供电企业对电网不断实行升级改造,客户也不断地增容或减容,配电变压器关口表计(计费表计)的互感器倍率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由于管理工作的漏洞,造成了部分变压器的互感器倍率没有在供电企业档案信息中进行及时同步更新,少计或多计了电量。为了切实诊断清楚电量损失的关键部位,必须还原真实数据,对所有1KV配电变压器计量装置的倍率开展地毯式清查。然则,在清查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问题,使得清查工作推进异常困难,主要体现在:
[0008](I)清查工作中,变压器或1KV高压线路要停电。停电一方面会造成供电企业售电量减少,给企业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会造成供电可靠性降低,对用电客户正常用电造成影响,有较大的服务风险;(2)互感器安装在箱体内侧,十分狭窄,需要查看时要将互感器拆下移出,非常烦琐;(3)互感器铭牌污染或年久氧化,看不清;(4)使用过程中,互感器被人为贴牌改装过,铭牌倍率与实际倍率不一致。
[0009]关口表倍率核查不到位,将无法判别线损造成的主要原因,无法锁定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制定降损措施。目前也有很多现场校准设备,但都要对高压侧的一次电流进行检测,测试难度大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现场不易操作。此外,由于目前现有校准测试设备仅能提供单一的测试数据,无法直接与计量表数据进行同步比对,仅能依靠现场测试人员工作经验来评估计量是否正常,所以对使用人员要求较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工作准确率和效率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基于本实用新型系统,可以实现无需停电情况下经简便操作就能准确、快速地判断互感器的实际倍率,保证清查工作可以快速发现问题,找到电能损耗的关键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提供一种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该系统由主机、钳形表和至少一个分机组成,所述主机和分机通过RF无线通信连接,钳形表分别与配变低压侧和分机连接,主机通过红外线或者RS485与电表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系统应用的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所述的配电变压器所有低压出线相线,每回出线夹一组钳形表。
[0014]该系统还包括利用GPS全球定位的原子时钟作为时钟基准源。
[0015]上述方案中,主机负责抄读表计中的实时负荷数据,收集分机测量的负荷数据,并计算得出进线理论功率后与各分机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进行比较。
[0016]利用GPS全球定位的原子时钟作为时钟基准源校时精度可高达10ms,与本系统其他设计科学配置,起到增效作用。
[0017]所有数据的采录均通过微功率无线(RF)通信方式进行主机和分机之间的交互,因为分机数量是根据现场和测试的对象不同会有所不同,因此无法提前通信信道划分,本实用新型采用时隙分配(TDMA或CSMA/CA)的方式,来避免不同子机上传采集信息产生的信号冲突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
[0018]优选地,所述的钳形表通过二次回路线与分机相联。
[0019]优选地,所述的每组钳形表至少有三个钳形表。
[0020]进一步地,钳形表负责对配变低压侧电流进行测量,并半电流值传送给分机;
[0021]所述的分机通过电压线取三相电压,并与取得的电流值相乘,得出所测出线的负荷值,分机测得的实时负荷数据,将同一时段的数据传输到主机,主机对每一回线路同一时段的负荷进行叠加,得到所有出线负荷的累计值;
[0022]在主机上手工录入档案倍率,将电能表负荷通过红外线抄读机,实时读出表计功率,通过公式:表计抄读功率数X档案倍率=进线理论功率,计算得出进线理论功率。
[0023]上述方案中,采集的功率和时标,共同组成采集的数据项,为同步计算提供数据基础。进一步地,对通信响应时间做精确计算,从而对采集功率的时标进行时间补偿,可进一步保证不同设备采集的时钟同步性。
[0024]更进一步地,将计算得出的进线理论功率与各分机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进行比较,通过同步采集变压器进出线的负荷进行比对;
[0025]将两者进行比较,根据误差的大小来测算原档案中计量倍率是否存在异常,进而推算出配变进线侧实际倍率数。
[0026]优选地,所述主机还包括比对界面,所述进线理论功率与各分机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在比对界面进行比对。
[0027]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将现场一、二次负荷的实时比对的操作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操作简单化(傻瓜式),降低了对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降低了安全风险,消除了停电带来的多方面负面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的准确性。
[0029]本实用新型系统,利用GPS全球定位的原子时钟作为时钟基准源校时精度可高达1ms;本实用新型系统采集的功率和时标,共同组成采集的数据项,为同步计算提供数据基础;基于本实用新型系统,结合对通信响应时间所做简单但精确得计算,对采集功率的时标进行时间补偿,来进一步保证不同设备采集的时钟同步性;本实用新型系统所有数据的采录均通过微功率无线(RF)通信方式进行主机和分机之间的交互,科学采用时隙分配(TDMA或CSMA/CA)的方式,来避免不同子机上传采集信息产生的信号冲突问题,克服了因为分机数量是根据现场和测试的对象不同会有所不同,因此无法提前通信信道划分的技术缺陷。
[0030]供电
企业通过配变进出线负荷(功率)对比系统的使用可以及时发现配电变压器计量倍率异常,并予以消除,从而降低线损率,直接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专变用户查窃电,也是非常实用的利器。因此在电力行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讯传输示意图。
[0032]图1中:主机I,分机2,钳形表3,配电变压器4,电表5。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4]实施例1
[0035]本实用新型的科学设计基于下述理论的研宄并在理论研宄的基础上进行研宄创造,总结获得本实用新型系统:
[0036]高供高计:表计进线功率X互感器倍率=配变损耗+出线功率
[0037]高供低计:表计进线功率X互感器倍率=出线功率
[0038]设计的比对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由主机1、钳形表3和至少一个分机2组成,还包括利用GPS全球定位的原子时钟作为时钟基准源。
[0039]主机I和分机2通过RF无线通信连接,钳形表3分别与配变4低压侧和分机2连接,主机I通过红外线或者RS485与电表5连接;
[0040]进一步地,所述的钳形表3通过二次回路线与分机相联。
[0041]该系统应用的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方法为,所述的配电变压器4所有低压出线相线,每回出线夹一组钳形表3。
[0042]进一步地,所述的每组钳形表3至少有三个钳形表3。
[0043]所述的分机2通过电压线取三相电压,并与取得的电流值相乘,得出所测出线的负荷值,分机2测得的实时负荷数据,将同一时段的数据传输到主机1,主机I对每一回线路同一时段的负荷进行叠加,得到所有出线负荷的累计值;
[0044]在主机I上手工录入档案倍率,将电表5负荷通过红外线抄读机,实时读出表计功率,通过公式:表计抄读功率数X档案倍率=进线理论功率,计算得出进线理论功率。
[0045]更进一步地,将计算得出的进线理论功率与各分机2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进行比较,通过同步采集配电变压器4进出线的负荷进行比对;
[0046]将两者进行比较,根据误差的大小来测算原档案中计量倍率是否存在异常,进而推算出配电变压器4进线侧实际倍率数。
[0047]对于高供高计用户,测量时要根据出线负荷的大小、配电变压器4容量,测算配变损耗值,并对比较结果进行修正。
[0048]所述主机、分机和钳形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现有常规,例如文献MG8钳形电流互感器产品目录等。
[004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单描述如下:配变进出线负荷(功率)对比系统由主机、分机、钳形表及连线组成。钳形表负责对配变低压测电流进行测量,并半电流值传送给分机。分机通过电压线取三相电压,并与取得的电流值相乘,得出所测出线的负荷值,并将其传输到主机。主机抄读表计中的实时负荷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收集分机测量的负荷数据,并将表计负荷数据乘以档案倍率后与各分机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进行比较。一个主机可托多个多机,通过同步采集变压器进出线的负荷进行比对。配电变压器所有低压出线相线,每回出线夹一组(三只)钳形表,钳形表通过二次回路线与分机相联,分机测得的实时负荷数据,与主机进行无线通讯,将同一时段的数据传输到主机,主机对每一回线路同一时段的负荷进行叠加,得到所有出线功率的总数。在主机上手工录入档案倍率,将电能表负荷通过红外线抄读机,实时读出表计功率。表计抄读功率数*档案倍率=进线理论功率。两者进行比较,根据误差的大小来测算原档案中计量倍率是否存在异常。进而推算出配变进线侧实际倍率数。对于高供高计用户,测量时要根据出线负荷的大小、配变容量,测算配变损耗值,并对比较结果进行修正。
[0050]该设备可适用于供电变压器的一次侧高压计量、二次侧低压计量以及动力用户计量。
[005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主机、钳形表和至少一个分机,所述主机和分机通过RF无线通信连接,钳形表分别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分机连接,主机通过红外线或者RS485与电表连接; 所述的配电变压器所有低压出线相线,每回出线夹一组钳形表; 该系统还包括利用GPS全球定位的原子时钟作为时钟基准源; 主机负责抄读表计中的实时负荷数据,收集分机测量的负荷数据,并计算得出进线理论功率后与各分机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进行比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形表通过二次回路线与分机相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比对界面,所述进线理论功率与各分机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在比对界面进行比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钳形表至少有三个钳形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该系统由主机、钳形表和至少一个分机组成,所述主机和分机通过RF无线通信连接,钳形表分别与配变低压测和分机连接,主机通过红外线或者RS485与电表连接,所述的配电变压器所有低压出线相线,每回出线夹一组钳形表。主机负责抄读表计中的实时负荷数据,收集分机测量的负荷数据,并计算得出进线理论功率后与各分机实测的出线负荷累计值进行比较。供电企业通过配变进出线负荷比对系统的使用可以及时发现配电变压器计量倍率异常,并予以消除,从而降低线损率,直接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专变用户查窃电,也是非常实用的利器,因此在电力行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IPC分类】G01R31/00
【公开号】CN204649878
【申请号】CN201520418884
【发明人】姜进, 胡迎凯, 李先伟, 谢柯, 姚京文, 李梦寒, 邓亚洲
【申请人】姜进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