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变终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13  62

配变终端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变终端安装结构,用于对电表的放置进行导向定位,使电表与接电棒准确对接。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通过机器人将电表与接电棒的对接,其对机器人的放表的精度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偏差,且影响工作效率。因而,现有技术中采用限位条对电表进行定位。如图1至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限位条包括导向面10和定位面20,导向面20位于定位面10的上方,使用时两组限位条成对使用。该限位条具有以下缺点:1、机器人将电表放置在导向面20上时,由于导向面20的倾斜角度较小,或是机器人放置时,电表出线倾斜的状况,会使得电表容易被卡在导向面上,从而使得限位条无法对电表完成定位;2、现有技术中,限位条使用时,成对的两组定位面20之间的间隙过大,将会导致定位不准确,而如果直接将两组定位面20之间的距离调近,如果电表稍一倾斜,将会出现电表卡在这两组定位面20之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定位精确,电表不易卡死的配变终端安装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包括机架、安装板和限位条,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限位条固定在安装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包括放置面、导向面和定位面,所述放置面、导向面和定位面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导向面的起始端与放置面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向面的终止端与定位面的顶部连接,所述定位面位于放置面的外侧。使用时,将限位条成对设置使用,使这两组限位条上的放置面、导向面和定位面一一对应;机器人将电表放置在两组限位条的放置面之间,这两组放置面将对电表进行大致的对准和定位,使电表不至于太过倾斜,从而卡在两组导向面之间,机器人松开电表后,电表受导向面的导向作用,自动向下移动到两组定位面之间,并由这两组定位面对电表进行精确定位;由于放置面的设置,使得限位条对机器人的精度要求降低,而定位面的设置,使得对电表的定位更加准确。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的底部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的底部开口通过本体的底部与外部连通。导向槽配合导向杆使用,配合时,可直接将限位条从上往下进行放置,并使导向槽与导向杆配合,限位条可沿导向杆移动而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相邻两组限位条的间距不便,调节更加方便,无需反复调整两组限位条之间的间距。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本体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分布在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限位条放置在工作台面上时,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拆装更加方便。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面和放置面平行设置,所述导向面与放置面的夹角为155度至170度。该夹角下,电表不易在导向面上卡死,使得电表更易落入到定位面之间,提高工作效率。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具有顶面,所述顶面与放置面之间设置缓冲面,该缓冲面为圆弧面。机器人夹持电表,将电表放下过程中,电表碰撞到缓冲面上,使得电表不易损坏。
[000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气缸和用于检测电表的接电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呈凸起状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板一端铰接在该安装支架上,而另一端与气缸连接,所述接电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气缸可控制安装板的一端进行升降,电表放置到安装板上后,气缸升举安装板,从而使电表移动并与接电装置连接,以此即可进行电表检测,检测完毕后,气缸带动安装板复位,并使电表与接电装置脱离。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机器人将电表放置在两组限位条的放置面之间,这两组放置面将对电表进行大致的对准和定位,使电表不至于太过倾斜,从而卡在两组导向面之间,机器人松开电表后,电表受导向面的导向作用,自动向下移动到两组定位面之间,并由这两组定位面对电表进行精确定位;由于放置面的设置,使得限位条对机器人的精度要求降低,而定位面的设置,使得对电表的定位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中限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现有技术中限位条的使用状态图。
[0013]图3是本实施例中配变终端安装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限位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限位条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9]实施例1。
[0020]参见图3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包括限位条1、机架2、安装板3、气缸4和接电装置5,限位条I包括本体11。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3设置在机架2上,限位条I固定在安装板3上,每一块安装板3上均成对固定有2组限位条I。
[0021]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包括放置面111、导向面112和定位面113,放置面111、导向面112和定位面113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如图5所示,导向面112的起始端与放置面111的底部连接,导向面112的终止端与定位面113的顶部连接,定位面113位于放置面11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条I在其顶部具有顶面115,在其底部具有底面116。本实施例中的导向面112的起始端指的是图3中,导向面112的顶部,即最上部;而导向面112的终止端指的是图3中,导向面112的底部,即最下部。
[0022]如图7所示,使用时,将限位条I成对设置使用,使这两组限位条I上的放置面111、导向面112和定位面113——对应,此时,放置面111、导向面112和定位面11 3均位于限位条I的内侧;机器人将电表6放置在两组限位条I的放置面111之间,这两组放置面111将对电表6进行大致的对准和定位,使电表6不至于太过倾斜,从而卡在两组导向面112之间,机器人松开电表6后,电表6受导向面112的导向作用,自动向下移动到两组定位面113之间,并由这两组定位面113对电表6进行精确定位;由于放置面111的设置,使得限位条I对机器人的精度要求降低,而定位面113的设置,使得对电表6的定位更加准确,由于定位面113位于放置面111的外侧,因而两组放置面111间的距离大于两组定位面113之间的距离,便于机器人将电表6放入两组放置面111间。
[0023]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1的底部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14,该导向槽114的底部开口通过本体11的底部与外部连通。导向槽114配合导向杆使用,配合时,可直接将限位条I从上往下自由进行放置,并使导向槽114与导向杆配合,限位条I可沿导向杆移动而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相邻两组限位条I的间距不便,调节更加方便,无需反复调整两组限位条I之间的间距。本处所指的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指的是图4中,限位条I的上下方向。
[0024]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1上开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本体11的安装孔117,安装孔117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分布在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限位条I放置在工作台面上时,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拆装更加方便。此处所指的上下方向为图3中限位条I中的上下方向。
[0025]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面113和放置面111平行设置,导向面112与放置面111的夹角a为155度至170度。该夹角下,电表6不易在导向面112上卡死,使得电表6更易落入到定位面113之间,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导向面112与放置面111的夹角a为165度。
[0026]本实施例中,成对使用的两组限位条I的放置面111之间的距离为178_,而定位面113之间的距离为168mm,即定位面113和放置面111的间距为4mm,而电表6的宽度为170mm,因而定位面113对电表6的定位精度较高,也可进一步调节两组限位条I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组定位面113之间的距离,以满足电表6不同的精度需求。
[0027]本实施例中本体11的顶面115与放置面111之间设置缓冲面118,该缓冲面118为圆弧面。机器人夹持电表6,将电表6放下过程中,电表6碰撞到缓冲面118上,使得电表6不易损坏。
[0028]本实施例中的机架2上设置有呈凸起状的安装支架21,安装板3 —端铰接在该安装支架21上,而另一端与气缸4连接,接电装置5固定在机架2上。气缸4可控制安装板3的一端进行升降,电表6放置到安装板3上后,气缸4升举安装板3,从而使电表移动并与接电装置5连接,以此即可进行电表6检测,检测完毕后,气缸4带动安装板3复位,并使电表6与接电装置5脱离。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上位于气缸4处的一端具有限位装置,安装板3升举过程中,电表6 —端始终抵在该限位装置上,而电表6的另一端与接电装置5连接。
[0029]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及附图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包括机架、安装板和限位条,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限位条固定在安装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包括放置面、导向面和定位面,所述放置面、导向面和定位面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导向面的起始端与放置面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向面的终止端与定位面的顶部连接,所述定位面位于放置面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底部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的底部开口通过本体的底部与外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本体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分布在本体的长度方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和放置面平行设置,所述导向面与放置面的夹角为155度至17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顶面,所述顶面与放置面之间设置缓冲面,该缓冲面为圆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和用于检测电表的接电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呈凸起状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板一端铰接在该安装支架上,而另一端与气缸连接,所述接电装置固定在机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变终端安装结构。现有通过机器人将电表与接电棒的对接,其对机器人的放表的精度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偏差,且影响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变终端安装结构,包括机架、安装板和限位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包括放置面、导向面和定位面,所述放置面、导向面和定位面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导向面的起始端与放置面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向面的终止端与定位面的顶部连接,所述定位面位于放置面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定位精确,电表不易卡死。
【IPC分类】G01R11/04
【公开号】CN204649808
【申请号】CN201520379523
【发明人】邢菁, 林军, 奚建伟, 黄伟
【申请人】海南电力技术研究院, 海盐普禄科电力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