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8  127

塑钢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钢复合管,尤其涉及耐热聚乙烯塑钢复合管。
【背景技术】
[0002]耐热聚乙烯(PE-RT)管因其具备良好的耐温耐压性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生活冷热水、采暖管道系统。但由于耐热聚乙烯(PE-RT)管线性膨胀系数大,用在立管、明装管和热水管时变形较明显。同时,耐热聚乙烯(PE-RT)管存在渗氧率高和具有透光性等特性,会影响管道系统中金属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3]为克服耐热聚乙烯(PE-RT)管渗氧率高和具有透光性的缺陷,现有技术中的耐热聚乙烯(PE-RT)管通常采用外层或内层复合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纯塑复合结构,或五层塑铝稳态复合结构。纯塑复合结构虽然阻隔了氧的渗入,并降低了透光性,但纯塑复合结构的线性膨胀系数大,明装易变形。五层塑铝稳态复合结构虽然解决了渗氧率高、具有透光性和线性膨胀系数大的问题,但在热熔连接前,要用专用卷剥工具剥去外覆塑铝复合层,然后与同材质的耐热聚乙烯(PE-RT)管件进行热熔连接,安装不方便,并且管材、管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发生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耐热聚乙烯(PE-RT)管线性膨胀系数大、渗氧率高、具有透光性、安装不便和连接性能差等缺陷,提供一种塑钢复合管,该塑钢复合管耐温耐压、防透氧、防透光、安装方便且明装不变形。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塑钢复合管,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层、塑料外层、钢丝层和塑料内层;
[0007]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防护层包覆于所述塑料外层的外表面;
[0008]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的材质均为耐热聚乙烯树脂,所述钢丝层为具有网孔的钢丝网,且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透过所述钢丝网的网孔熔融为一体。
[0009]较佳地,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0.2mm-0.4mm。
[0010]较佳地,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1.0mm-14.6mm。
[0011]较佳地,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0.8mm-12.0mm。
[0012]较佳地,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20_,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2.3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1.2_,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1.1_,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2_。
[0013]较佳地,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25_,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2.8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1.5_,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1.3_,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2_。
[0014]较佳地,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50_,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5.6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2.9_,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2.7_,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3_。
[0015]较佳地,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63_,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7.1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3.7_,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3.4_,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3_。
[001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7](I)所述塑钢复合管的最外层为所述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防止管材老化,能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而不用做防晒保护,并且具有防透氧、防透光和耐温耐压的特性;
[0018](2)所述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耐热聚乙烯(PE-RT)树脂具有很好的融合性,所述防护层与塑料外层融为一体,提高了管材的静液压强度;
[0019](3)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透过所述钢丝网的网孔熔融为一体,所述钢丝层增强了所述塑钢复合管的耐压性和稳定性,且所述钢丝层线性膨胀系数小,所述塑钢复合管明装时不易变形;
[0020](4)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透过所述钢丝网的网孔熔融为一体,与同材质的耐热聚乙烯(PE-RT)管件进行热熔连接时,无需剥去钢丝层,可直接热熔连接,安装简便,且保证了管材、管件的一体化,连接部位不易发生渗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塑钢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防护层:1塑料外层:2钢丝层:3
[0024]塑料内层: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塑钢复合管,如图1所示,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层1、塑料外层2、钢丝层3和塑料内层4。
[0029]其中,防护层I的材质为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防护层I包覆于塑料外层2的外表面。
[0030]上述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已在发明专利ZL200810034747.3中公开,发明专利ZL200810034747.3公开了一种给水用聚乙烯管材,该给水用聚乙烯管材所采用的材料即为上述所称的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0031]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原色料、耐热聚乙烯原色料、炭黑含量为50%的PE管材色母料、抗氧剂264,按重量百分比70?80%、15?25%、4.5%和
0.5%组成。其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原色料为上海金菲石化的TR480,耐热聚乙烯原色料为韩国SK株式会社的DX800,炭黑含量为50%的PE管材色母料为美国Cabot公司的Cabot2762,抗氧剂264为德国拜耳公司的Vulkanox BHT。
[0032]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可防止管材老化,使管材能长期暴露在阳光下而不用做防晒保护,同时,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具有防透氧、防透光的特性,可有效保护管道系统中的金属部件,延长该类金属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耐热聚乙烯(PE-RT)树脂具有很好的融合性,防护层I包覆于塑料外层2,并与塑料外层2融为一体,可提高管材的静液压强度。
[0033]另外,塑料外层2和塑料内层4的材质均为耐热聚乙烯树脂,钢丝层3为具有网孔的钢丝网,且塑料外层2和塑料内层4透过所述钢丝网的网孔熔融为一体。
[0034]上述塑料外层2和塑料内层4所采用的耐热聚乙烯树脂为本领域常规的耐热聚乙烯树脂。钢丝层3的选取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189-2007。
[0035]塑料 外层2和塑料内层4透过钢丝层3的网孔熔融为一体,钢丝层3增强了复合管的耐压性和机械稳定性,并且钢丝层3的线性膨胀系数小,复合管明装时不易变形。同时,由于塑料外层2和塑料内层4透过钢丝层3的网孔熔融为了一体,与同材质的耐热聚乙烯(PE-RT)管件进行热熔连接时,无需剥去钢丝层3,可直接进行热熔连接,安装简便,且保证了管材、管件的一体化,连接部位不易发生渗漏。
[0036]本实施例中的塑钢复合管的公称直径DN为外圆直径,其值为20mm。
[0037]相应的管系列为S4,管系列S4对应的管材壁厚为2.3mm,该管材壁厚2.3mm由塑料外层2的厚度1.2mm与塑料内层4的厚度1.1mm相加得到。
[0038]此外,本实施例中防护层I的厚度为0.2mm。
[0039]对本实施例中的塑钢复合管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述。
[0040]根据国家标准GB/T17391对实施例1中的塑钢复合管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进行测试,防护层I的氧化诱导时间为71.9min。
[0041]根据国家标准GB/T6111-2003对实施例1中的塑钢复合管的静液压强度性能进行测试,在95°C,1000h,3.4Mpa的状态下,该塑钢复合管无渗漏、无破裂。
[0042]上述测试结果均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塑钢复合管满足了低透光性和耐温耐压性要求。
[0043]实施例2
[0044]实施例2中的塑钢复合管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为,实施例2中,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DN为25mm,相应的管系列S4的壁厚为2.8mm,塑料外层2的厚度为
1.5mm,塑料内层4的厚度为1.3mm,防护层I的厚度为0.2mm。对实施例2中的塑钢复合管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述。
[0045]根据国家标准GB/T17391对实施例2中的塑钢复合管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进行测试,防护层I的氧化诱导时间为74.2min。
[0046]根据国家标准GB/T6111-2003对实施例2中的塑钢复合管的静液压强度性能进行测试,在95°C,1000h,3.4Mpa的状态下,该塑钢复合管无渗漏、无破裂。
[0047]上述测试结果均表明,实施例2中的塑钢复合管满足了低透光性和耐温耐压性要求。
[0048]实施例3
[0049]实施例3中的塑钢复合管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为,实施例3中,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DN为50mm,相应的管系列S4的壁厚为5.6mm,塑料外层2的厚度为
2.9mm,塑料内层4的厚度为2.7mm,防护层I的厚度为0.3mm。对实施例3中的塑钢复合管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述。
[0050]根据国家标准GB/T17391对实施例3中的塑钢复合管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进行测试,防护层I的氧化诱导时间为76.5min。
[0051]根据国家标准GB/T6111-2003对实施例3中的塑钢复合管的静液压强度性能进行测试,在95°C,1000h,3.4Mpa的状态下,该塑钢复合管无渗漏、无破裂。
[0052]上述测试结果均表明,实施例3中的塑钢复合管满足了低透光性和耐温耐压性要求。
[0053]实施例4
[0054]实施例4中的塑钢复合管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为,实施例4中,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DN为63mm,相应的管系列S4的壁厚为7.1mm,塑料外层2的厚度为
3.7mm,塑料内层4的厚度为3.4mm,防护层I的厚度为0.3mm。对实施例4中的塑钢复合管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述。
[0055]根据国家标准GB/T17391对实施例4中的塑钢复合管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进行测试,防护层I的氧化诱导时间为72.3min。
[0056]根据国家标准GB/T6111-2003对实施例4中的塑钢复合管的静液压强度性能进行测试,在95°C,1000h,3.4Mpa的状态下,该塑钢复合管无渗漏、无破裂。
[0057]上述测试结果均表明,实施例4中的塑钢复合管满足了低透光性和耐温耐压性要求。
[005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层、塑料外层、钢丝层和塑料内层; 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防护层包覆于所述塑料外层的外表面; 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的材质均为耐热聚乙烯树脂,所述钢丝层为具有网孔的钢丝网,且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透过所述钢丝网的网孔熔融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0.2mm-0.4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1.0mm-14.6mm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0.8mm-12.0mm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20mm,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2.3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1.1mm,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2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25mm,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2.8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1.5mm,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1.3mm,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2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50mm,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5.6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2.9mm,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2.7mm,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3m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塑钢复合管的外圆直径为63mm,相应的管系列壁厚为7.1mm时,所述塑料外层的厚度为3.7mm,所述塑料内层的厚度为3.4mm,且所述防晒层的厚度为0.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钢复合管,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防护层、塑料外层、钢丝层和塑料内层;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所述防护层包覆于所述塑料外层的外表面;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的材质均为耐热聚乙烯树脂,所述钢丝层为具有网孔的钢丝网,且所述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透过所述钢丝网的网孔熔融为一体。本实用新型耐温耐压、防透氧、防透光、安装方便且明装不变形。
【IPC分类】F16L9/147
【公开号】CN204647590
【申请号】CN201520270053
【发明人】叶纶
【申请人】上海豪臣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