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夹及管路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固定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夹及管路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车载空调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先进。空调管路的种类、走向更加复杂。相应的,空调管路安装的可靠性、装卸方便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技术人员研宄的重要方向。
[0003]目前,汽车上空调管路固定安装时需要先安装固定支架,然后将固定管夹(例如半抱箍)压紧空调管路后用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上述对空调管路的固定操作较为繁琐,影响安装效率。而且,采用上述固定方式安装的空调管路在进行维修时,需要将螺纹紧固件先拆卸掉才能够对空调管路实施维修操作,操作较为繁琐,进而影响维修效率。在维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对螺纹紧固件实施装卸时很可能受装卸空间限制,进而导致螺纹紧固件装卸困难,这进一步影响维修效率。
[0004]上述仅以空调管路为例进行说明,实用新型人在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过程中发现其他设备上,需要固定的管道(例如油管)也采用上述固定方式,而且均存在装卸效率低的问题。
[0005]综上,如何解决目前的管路存在装卸效率低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夹,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管路存在的装卸效率低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管夹,用于固定管路;所述管夹包括两个管夹段和连接部;其中:
[0009]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管夹段的尾端,且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具有啮合部;所述啮合部和一个所述管夹段中,一者上设置有啮合齿,另一者上设置有啮合槽;所述啮合齿和所述啮合槽啮合以为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提供对接力;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对接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管路的管路固定孔。
[0010]优选的,上述管夹中,所述管夹段上设置的所述啮合齿或所述啮合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啮合齿或所述啮合槽沿着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张合转动方向依次分布。
[0011]优选的,上述管夹中,所述啮合部为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管路固定孔的内侧方向反折而成。
[0012]优选的,上述管夹中,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中,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卡钩,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
[0013]优选的,上述管夹中,两个所述管夹段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半环形凸台,两个所述半环形凸台沿着所述管路固定孔的径向延伸,两个所述半环形凸台对接形成所述管路固定孔。
[0014]优选的,上述管夹中,两个所述半环形凸台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管路固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管路的外径。
[0015]基于上述提供的管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路安装组件,所提供的管路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连接在安装基础上;所述管路安装组件还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夹,所述管夹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相连。
[0016]优选的,上述管路安装组件中,所述管夹的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夹槽;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槽插接配合。
[0017]优选的,上述管路安装组件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两条避让豁口 ;两条所述避让豁口之间形成所述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压舌;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夹槽,所述第二夹槽与所述弹性压舌卡紧配合。
[0018]优选的,上述管路安装组件中,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弹性压舌滑进所述第二夹槽内;所述引导斜面的引导尾端与所述第二夹槽相隔离。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固定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在对管路实施固定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将两个管夹段向着相反的方向掰开即可实现管夹的打开,然后将管路放置到管夹内,最后压紧两个管夹段即可。相反,对管路拆卸过程中只需要掰开管夹即可。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无需通过操作人员操作螺纹紧固件实施对管路的装卸,只需要手动掰动管夹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能够解决目前管路存在的装卸效率低的问题。
[0021]同时,由于无需工具对螺纹紧固件实施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能够避免装卸时受装卸空间的限制,进而能够更加方便操作人员的装卸操作,最终能够方便维修。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固定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固定组件固定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0]上述图1-图7中:
[0031]1-管夹、2-管路、3-安装支架;
[0032]11-管夹段、111-半环形凸台、112-卡接凸起、113-啮合槽、12-连接部、121-啮合部、1211-啮合齿、13-管夹段、131-半环形凸台、132-卡钩、133-第一夹槽、134-引导斜面、135-第二夹槽、14-管路固定孔、31-安装孔、32-避让豁口、33-避让豁口、34-插接部、35-弹性压舌、36-压舌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4]请参考附图1和图3,图1和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I处于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夹1,所提供的管夹I用于固定管路2,如图3所示。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I包括管夹段11、连接部12和管夹段13。其中,连接部12用于连接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尾端,以形成整个管夹I。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尾端指的是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非开合端。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尾端一旦连接后不轻易打开,因此通常情况下,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尾端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管夹段11、管夹段13和连接部12均为弹性塑料制成,且通过一体注塑成型方式连接。
[0036]请结合参考图2,图2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连接部12连接在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之间,连接部12的内侧具有啮合部121。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2的内侧指的是连接部12面向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一侧。啮合部121与管夹段11或管夹段13中,一者上设置有啮合齿1211,另一者上设置有啮合槽113。如图2中所示,啮合部121上设置有啮合齿1211,管夹段11上设置有啮合槽113。当然,也可以为:啮合部121上设置有啮合槽,管夹段11上设置有啮合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37]啮合齿1211和啮合槽113啮合配合来为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首端对接提供对接力。同样,需要说明的是,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首端指的是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开合端,首端与尾端相对分布。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首端打开后实现管夹I的张开,如图1所示;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闭合实现管夹I的闭合,同时形成管路固定孔14,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对接力指的是维持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处于对接状态以形成管路固定孔14的力。
[0038]如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夹I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背景技术】的管路固定方式,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闭合后啮合槽113和啮合齿1211啮合,以提供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首端对接的对接力。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打开后,管夹I处于张开状态,操作人员可以将管路2放置在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合围的区域内,然后压合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闭合后形成管路固定孔14将管路2固定,此时啮合槽113和啮合齿1211啮合所提供的对接力来保证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首端处于对接状态,从而实现了对管路2的固定,如图3所示。
[0039]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固定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在对管路2实施固定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将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向着相反的方向掰开即可实现管夹I的打开,然后将管路2放置到管夹I内,最后压紧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即可。相反,对管路2拆卸过程中只需要掰开管夹I即可。
[0040]通过上段的操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I无需通过操作人员操作螺纹紧固件实施对管路2的装卸,只需要手动掰动管夹I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能够解决目前管路存在的装卸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无需工具对螺纹紧固件实施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I能够避免装卸时受装卸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方便操作人员的装卸操作,最终能够方便维修。
[0041]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管夹段11或管夹段13上的啮合齿1211或啮合槽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啮合齿12
11或啮合槽113沿着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首端张合转动方向上依次分布。此种情况下,啮合齿1211和啮合槽113在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张开和闭合过程中持续啮合,进而使得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逐步张开或闭合,最终能够优化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张开或闭合的可控性。
[0042]为了进一步提高管夹I张开和闭合的可操作性,优选的,啮合部121由连接部12朝向管路固定孔14的内侧方向反折而成,如图1所示,相对应的,连接部12与啮合部121相对应的外则形成一个凹陷。上述啮合部121的形成方式能够增加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之间的张开弹性,进而在保证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对接的前提下,能够方便两者的张开操作。
[0043]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啮合槽113和啮合齿1211之间啮合所提供的对接力可能不足以使得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可靠对接,为了优化对接牢固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两者中,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凸起112,另一者上设置有卡钩132,卡接凸起112和卡钩132卡接配合。为了便于两者卡接,卡接凸起112和卡钩132的卡接切入面均为渐进斜面。
[00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I中,管夹段11、连接部12和管夹段13上均可以设置加强筋,以提高整个管夹I的强度。同时,加强筋的设置能够保证管夹I对管路2的固定强度。
[0045]请再次参考附图1、3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的内壁上可以均设置有半环形凸台,即管夹段11上设置有半环形凸台111,管夹段13上设置有半环形凸台131。半环形凸台111和半环形凸台131沿着管路固定孔14的径向延伸,半环形凸台111和半环形凸台131对接形成管路固定孔14。当然,管路固定孔14还可以由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对接后的其他结构形成,并不局限于此。
[0046]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半环形凸台111和半环形凸台131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且由半环形凸台111和半环形凸台131所形成的管路固定孔14的直径小于管路2的外径。此种情况下,管夹段11和管夹段13对接后由于半环形凸台111和半环形凸台131的弹性形变而将管路2压紧,从而实现对管路2更为稳定的固定。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情况下,半环形凸台111的强度大于管夹段11的强度,半环形凸台131的弹性大于管夹段13的强度。
[0047]请参考附图5-7,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路安装组件。所提供的管路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支架3和管夹,安装支架3用于连接在安装基础(例如车辆底盘)上,管夹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文中所提供的管夹1,管夹I与安装支架3固定相连。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安装组件能够实现管路2的安装,使得固定管路后的管夹I固定在安装基础上。请参考附图5-7,安装支架3上通常设置有安装孔31,安装支架3通过与安装孔31配合的连接件与安装基础相连接。
[0049]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管夹I的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夹槽133。具体的,第一夹槽133可以设置在管夹段11上,也可以设置在管夹段13上。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插接部34,插接部34与第一夹槽133插接配合。管夹I与安装支架3通过插接这种可拆卸固定方式,能够进一步方便对管路2的装卸。操作人员在装卸管路2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管夹I与安装支架3之间的撰写,再实现管夹I与管路2的装卸。这能够提高对管路2装卸的自由度。
[0050]请再次参考附图5,安装支架3可以为板状件。插接部34可以以悬臂的方式形成于安装支架3上,当然悬臂可以以外伸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以内置的方式形成。为了减少安装支架3的占用空间,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两条避让豁口,分别为避让豁口 32和避让豁口33,避让豁口 32和避让豁口 33之间形成插接部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谓的避让豁口指的是一端开口的条形孔。插接部34与第一夹槽133卡紧配合,在安装的过程中,插接部34顺着第一夹槽133的延伸的方向推进,直至第一夹槽133的端部边缘抵住避让豁口的底部。
[0051]一种更为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插接部34与安装部相对的表面还可以设置弹性压舌35,具体的,弹性压舌35可以在安装支架3上开设压舌孔36之后弯折而成,也可以是与压舌孔36 —体成型。此种情况下,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夹槽135,第二夹槽135与弹性压舌35卡紧配合。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弹性压舌35随着插接部34推进到设定距离后在自己的弹性恢复作用下卡近第二夹槽135中。弹性压舌35与第二夹槽135的配合使得管夹I与安装支架3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固。具体的,第二夹槽135可以为半封闭槽,第一夹槽133也可以为半封闭槽,第二夹槽135上与第一夹槽133的开口端位于同端的端部为封闭端。此种情况下,第二夹槽135的另一端为开口端,方便操作工人挑动弹性压舌35进而使得弹性压舌35脱离第二夹槽135,进而能够方便安装支架3与插接部34的拆卸。
[0052]请再次参考附图3,管夹I的安装部上可以设置有引导斜面134,引导斜面134用于引导弹性压舌35滑进第二夹槽135内,引导斜面134用于引导弹性压舌35滑进第二夹槽35内,引导斜面134的引导尾端与第二夹槽135隔离分布。在安装的过程中,随着插接部34闲着第一夹槽133中推进,弹性压舌35可以顺着引导斜面134的引导而顺利进入第二夹槽135内,最终能够方便安装支架3与管夹I的配合。本文中,引导斜面134的引导尾端与第二夹槽135相隔离,指的是引导斜面134的引导尾端至少高于第二夹槽135的槽底表面,以保证弹性压舌35在引导斜面134的引导下陷入到第二夹槽135内,最终实现两者的卡接配合。
[0053]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管夹,用于固定管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I)包括两个管夹段和连接部(12);其中: 所述连接部(12)连接两个所述管夹段的尾端,且所述连接部(12)的内侧具有啮合部(121);所述啮合部(121)和一个所述管夹段中,一者上设置有啮合齿(1211),另一者上设置有啮合槽(113);所述啮合齿(1211)和所述啮合槽(113)啮合以为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提供对接力;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对接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管路(2)的管路固定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段上设置的所述啮合齿(1211)或所述啮合槽(113)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啮合齿(1211)或所述啮合槽(113)沿着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张合转动方向依次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121)为所述连接部(12)朝向所述管路固定孔(14)的内侧方向反折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管夹段的首端中,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凸起(112),另一者上设置有卡钩(132),所述卡接凸起(112)与所述卡钩(132)卡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管夹段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半环形凸台,两个所述半环形凸台沿着所述管路固定孔(14)的径向延伸,两个所述半环形凸台对接形成所述管路固定孔(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环形凸台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管路固定孔(14)的直径小于所述管路(2)的外径。7.—种管路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支架(3),所述安装支架(3)用于连接在安装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安装组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夹(1),所述管夹(I)与所述安装支架(3)固定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I)的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夹槽(133);所述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插接部(34);所述插接部(34)与所述第一夹槽(133)插接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两条避让豁口 ;两条所述避让豁口之间形成所述插接部(34);所述插接部(34)与所述安装部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压舌(35);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夹槽(135),所述第二夹槽(135)与所述弹性压舌(35)卡紧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路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引导斜面(134);所述引导斜面(134)用于引导所述弹性压舌(35)滑进所述第二夹槽(135)内;所述引导斜面(134)的引导尾端与所述第二夹槽(135)相隔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夹,用于固定管路(2);所公开的管夹(1)包括两个管夹段和连接部(12);其中:连接部(12)连接两个管夹段的尾端,且连接部(12)的内侧具有啮合部(121);啮合部(121)和一个管夹段中,一者上设置有啮合齿(1211),另一者上设置有啮合槽(113);啮合齿(1211)和啮合槽(113)啮合以为两个管夹段的首端提供对接力;两个管夹段的首端对接以形成用于固定管路(2)的管路固定孔(14)。上述管夹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管路存在的装卸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管路安装组件。
【IPC分类】F16L3/13
【公开号】CN204647572
【申请号】CN201520342815
【发明人】童明辉, 钟凌, 陈炳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