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3-7  174

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稳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发动机的试验验证过程中,需要采用油耗仪测量该发动机的燃油油耗情况,然而油耗仪采用质量流量计式测量原理,对燃油的压力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压力不稳定会影响油耗仪的测量精度,因此,在燃油管路中需要加入稳压排气装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0003]现有技术的稳压排气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串联的稳压罐I’和排气阀2’,燃油沿流动方向自稳压罐I’的进油孔流入,由于稳压罐I’相比燃油管路体积骤增,当燃油流入稳压罐I’时,燃油内的气体与液体隔离,气体上升,液面下降,气体自稳压罐I’的出油孔流通至排气阀2’并经其排出,以稳定燃油压力。
[0004]然而,现有技术的稳压排气装置,稳压罐I’仅是一个简单的罐子,内部并无任何稳压结构,稳压效果较差;且排气阀2’的排气压力为一固定值,排气压力无法调节;同时,稳压罐I’和排气阀2’分开布置,稳压和排气无法同时进行,且空间占用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压排气装置,稳压排气一体实现,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空间占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包括罐体、固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和贴合所述上盖内壁、并沿燃油液面升降方向滑接于所述上盖内壁的浮子,所述上盖具有垂直相接并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与设于所述上盖的排气口连通,滑接于所述第二腔内的滑块组密封于所述排气口,所述浮子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滑移至最大行程,在所述最大行程处,所述浮子与所述上盖抵靠并密封于所述第一腔。
[0008]优选的,所述上盖包括筒状体、和固接于所述筒状体远离所述罐体一端的盖板,所述第一腔形成于所述盖板沿所述筒状体的轴向开设的空腔;所述第二腔形成于所述盖板沿垂直于所述筒状体的轴向开设的空腔,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盖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内、并沿所述第一腔的开设方向延伸,所述浮子套装并滑接于所述滑杆,且所述浮子的侧壁与所述筒状体的外壁贴合并密封,当燃油液面升高,所述浮子向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滑移并密封于所述第一腔。
[0010]优选的,所述滑块组包括第一滑块,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压簧,所述第一滑块滑接于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第一腔的一端设有孔塞,所述压簧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孔塞固接。
[0011]优选的,所述滑块组包括第二滑块,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远离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设有重力球,所述重力球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并推动所述第二滑块封闭于所述第二腔。
[0012]优选的,所述盖板还设有标尺,所述标尺标示气压值,所述孔塞的端部对应于所述标尺的不同刻度以调节和显示排气压力。
[0013]优选的,所述罐体内还设有稳压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稳压结构包括具有多个通孔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沿所述罐体的径向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燃油流经于所述过滤网以稳定燃油压力。
[0015]优选的,所述上盖和所述罐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0016]优选的,所述罐体靠近所述上盖一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通过所述螺纹孔螺接固定。
[0017]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包括罐体、固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和贴合所述上盖内壁、并沿燃油液面升降方向滑接于所述上盖内壁的浮子,所述上盖具有垂直相接并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与设于所述上盖的排气口连通,滑接于所述第二腔内的滑块组密封于所述排气口,所述浮子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滑移至最大行程,在所述最大行程处,所述浮子与所述上盖抵靠并密封于所述第一腔。此方案中,当燃油进入所述罐体内,燃油中的气体上升并进入第一腔,当所述第一腔内的压力大于滑接于所述第二腔内的滑块组的滑接阻力,所述滑块组与所述排气口错开,气体自所述排气口排出,反之,排气口关闭,实现了稳压排气的功能,其结构简单,且稳压排气一体实现,减小了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的稳压排气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排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部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排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排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图1中:I’ -稳压罐;2’ -排气阀。
[0027]图2-6中:100-稳压排气装置;10_罐体;11_过滤网;111-通孔;12_安装槽;13-密封圈;14_螺纹孔;15_进油孔;16-出油孔;20_上盖;21_第一腔;211_排气口 ;22-第二腔;23-筒状体;24-盖板;241-滑杆;242_标尺;25_安装缺P ;30_浮子;40_滑块组;41_滑块;42_压簧;50_孔塞;60_进油管接头;70_出油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9]结合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10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做出了如下技术改进:包括罐体10、固接于罐体10的上盖20,和贴合上盖20内壁、并沿燃油液面升降方向滑接于上盖20内壁的浮子30,上盖20具有垂直相接并连通的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罐体10与第一腔21连通,且第一腔21与设于上盖20的排气口 211连通,滑接于第二腔22内的滑块组40密封于排气口 211,浮子30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上盖20的一侧滑移至最大行程,在最大行程处,浮子30与上盖20抵靠并密封于第一腔21。采用此技术方案,当燃油进入罐体10内,燃油中的气体上升并进入第一腔21,当第一腔21内的压力大于滑接于第二腔22内的滑块组40的滑接阻力,滑块组40与排气口 211错开,气体自排气口 211排出,反之,排气口 211关闭,实现了稳压排气的功能,结构简单,且稳压排气一体实现,减小了空间占用。
[0030]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上盖20包括筒状体23、和固接于筒状体23远离罐体10 —端的盖板24,第一腔21形成于盖板24沿筒状体23的轴向开设的空腔;第二腔22形成于盖板24沿垂直于筒状体23的轴向开设的空腔,且第二腔22与第一腔21连通,此方案中,第一腔21和第二腔22均采用在上盖20以去除材料方式获得,较采用多个零部件围成的空腔相比,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0031]浮子30主要通过水的浮力实现上升或下降,浮子30的结构优选如下实施例:盖板24上设有滑杆241,滑杆241安装于第一腔21内、并沿第一腔21的开设方向延伸,浮子30套装并滑接于滑杆241,且浮子30的侧壁与筒状体23的外壁贴合实现密封,当燃油液面升高,浮子30向靠近盖板24的一侧滑移并密封于第一腔21,此结构中,浮子30贴合筒状体23的内壁并沿着滑杆 241滑移,当浮子30与上盖20抵靠,即实现与第一腔21的密封,滑杆241与浮子30的配合结构使得浮子30的运动位置更加准确,确保与第一腔21的密封更加可靠。
[0032]滑块组40的结构有多种设置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滑块组40包括第一滑块41,和连接于第一滑块41的压簧42,第一滑块41滑接于第二腔22内,且第二腔22远离第一腔21的一端设有孔塞50,压簧42远离第一滑块41的一端与孔塞50固接,此结构中,当气压升高推动滑块组40滑移,排气口 211排出气体后,压簧42的回复力推动第一滑块41复位,此结构简单,设置方便。
[0033]另外,滑块组40还可设置为其他结构,作为滑块组40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滑块组40包括第二滑块,和连接于第二滑块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远离滑块的一端设有重力球,在静止状态,连杆机构靠重力球自身的重力驱动,并推动第二滑块封闭第二腔22,当气压大于重力球的重力时,气压推开第二滑块和连杆机构,排气口 211与外界连通,气体排出,反之,排气口 211被密封。
[0034]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调节稳压排气装置的排气压力,优选在盖板24上设置标尺242,标尺242标示气压值,孔塞50的端部对应于标尺242的不同刻度以调节和显示排气压力。具体地,标尺242设于上盖20的上端面,与排气口 211相邻设置,其表面透明,可显示孔塞50与压簧42的安装位置,其压力直接通过孔塞50的设置位置来调整,此方案可实现排气压力的调节,并可清楚显示压力值。孔塞50优选内六角螺柱,调节简单方便,且调整精度高。
[0035]为了进一步保证燃油压力的稳定性,罐体10内还设有稳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稳压结构包括具有多个通孔111的过滤网11,过滤网11为长方形结构,其沿罐体10的径向连接于罐体10的内壁,罐体10内壁开设安装槽12,安装槽12沿罐体10的轴向延伸,安装时,过滤网11为薄壁结构,在罐体10的入口处,可通过人力将过滤网11挤压,并使其微量变形,放入罐体10内的安装槽内固定。
[0036]当燃油流经过滤网,燃油被过滤网上的多个通孔111分割,包围气体分子的油膜被破坏,气体分子排出并脱离燃油上升,此结构可使得燃油内部的气体被充分排出,其稳压效果好,结构设置简单。另外,稳压结构还可包括在罐体10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搅拌燃油,使得燃油内的气体分子被充分排出,增加燃油流动的稳压性。
[0037]为了保证燃油的可靠密封,减小燃油分子从上盖20和罐体10的相接部位扩散而造成环境污染,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0和罐体10之间还设有密封圈13,以减小燃油分子的扩散,提高密封性。同时,罐体10设有螺纹孔14,上盖20设有通孔,上盖20与罐体10通过螺纹孔14螺接固定,同时,优选螺纹孔14设有多个,各螺纹孔14沿着罐体10的周向分布,以保证连接力均匀,连接更加可靠,且上盖20的端面还设有两安装缺口 25,过滤网11的边框同时嵌入两安装缺口 25内,以保证过滤网11在燃油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移,而影响稳压效果。
[00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压排气装置100,在罐体10的两相对外壁上设置的进油孔15和出油孔16,其两孔内均设有内螺纹,进油管接头60和出油管接头70上均设置外螺纹,进油管接头60螺接于进油孔15,出油管接头70螺接于出油孔16,此连接方案简单,连接可靠,且优选的,进油孔15和出油孔16处均设有密封垫,避免泄露等缺陷。
[00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压排气装置100,还可进一步将手动调节排气压力优化为为自动调节排气压力,以具备实时适应不同排气压力或系统压力的需求;且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压排气装置100,还可集成于各类温控装置、流量测量装置等系统的内部,通过稳压排气功能提高温控精度、流量测量精度等。
[0040]以上依据图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者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固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和贴合所述上盖内壁、并沿燃油液面升降方向滑接于所述上盖内壁的浮子,所述上盖具有垂直相接并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与设于所述上盖的排气口连通,滑接于所述第二腔内的滑块组密封于所述排气口,所述浮子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滑移至最大行程,在所述最大行程处,所述浮子与所述上盖抵靠并密封于所述第一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筒状体、和固接于所述筒状体远离所述罐体一端的盖板,所述第一腔形成于所述盖板沿所述筒状体的轴向开设的空腔;所述第二腔形成于所述盖板沿垂直于所述筒状体的轴向开设的空腔,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内、并沿所述第一腔的开设方向延伸,所述浮子套装并滑接于所述滑杆,且所述浮子的侧壁与所述筒状体的外壁贴合并密封,当燃油液面升高,所述浮子向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滑移并密封于所述第一腔。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包括第一滑块,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压簧,所述第一滑块滑接于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第一腔的一端设有孔塞,所述压簧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孔塞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包括第二滑块,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远离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设有重力球,所述重力球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并推动所述第二滑块封闭于所述第二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设有标尺,所述标尺标示气压值,所述孔塞的端部对应于所述标尺的不同刻度以调节和显示排气压力。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还设有稳压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结构包括具有多个通孔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沿所述罐体的径向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内壁,燃油流经于所述过滤网以稳定燃油压力。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罐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稳压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靠近所述上盖一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上盖与所述罐体通过所述螺纹孔螺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的稳压排气装置,包括罐体、固接于所述罐体的上盖,和贴合所述上盖内壁、并沿燃油液面升降方向滑接于所述上盖内壁的浮子,所述上盖具有垂直相接并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与设于所述上盖的排气口连通,滑接于所述第二腔内的滑块组密封于所述排气口,所述浮子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滑移至最大行程,在所述最大行程处,所述浮子与所述上盖抵靠并密封于所述第一腔。此方案实现了稳压排气的功能,其结构简单,且稳压排气一体实现,减小了空间占用。
【IPC分类】F16K17/20
【公开号】CN204647472
【申请号】CN201520350999
【发明人】谢飞飞, 李自强, 王善强, 徐 明, 赵帅, 周聪, 王先瑞, 邹纯, 丁磊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