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属于对月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遥感卫星的在轨定标目前仍W地球表面真实景物目标为主,手段较为单一, 很少利用空间星体运类重要的辅助工具,运对于提高我国遥感卫星成像质量是一个很重要 的手段缺失。在天体定标中,对日定标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太阳光太强,一般超过遥 感器动态范围甚至耐受能力,遥感器不能直接对日,需要采用漫射板反射太阳光线,而漫散 板长期暴露在宇宙空间福射中,随着寿命在退化,且易受污染,对长寿命遥感卫星不是一个 最佳选择的方案。天体定标方法中,对月定标成为国际上研究和使用的热口。
[0003] 月球是除太阳外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大的光源,依靠反射太阳而发光,其光谱特 性与太阳光谱的自身吸收、反射有关,稳定性好,且光强一般在遥感器动态范围内,可将遥 感器直接对月成像。采取对月成像的方式,可W进行绝对定标方式,可W对卫星大部分遥感 仪器定标,在获取标准月球福照度模型的情况下,利用月球进行绝对福射定标需要精确的 计算出观测角度和天体距离等的影响,并获取准确的月球光谱分布,可实现高定标精度,适 合长寿命遥感卫星。
[0004] 对月绝对定标需要标准的月球福照度模型,由于月球表面具有稳定的福射特性, 月球福照度模型一旦建立,就可W应用于任何时间的月球观测对比,对于不同时间、不同探 测器的观察结果可W使用同一观测模型,运样就可W将所有对月观测目标的定标情况加 W 联系,得到较准确的定标结果。
[0005] 采取对月绝对定标的方式,不受大气影响,利用两极成像,不影响陆地成像,可大 大增加定标次数,提高定标效率。将月球作为稳定福射源,定标时机的选择与相机本身参数 和月相有关,定标时间选择范围增加,大大提局了定标频率和定标精度,拓宽了定标时机的 选择面。另外,月球可W看作是相对稳定的福射源,能够保证卫星寿命周期内福射特性的稳 定性,适合作为在轨定标的天体。
[0006] 目前国内遥感卫星对月成像方式为:通过控制卫星的初始姿态角实现对月球惯性 定向后,利用卫星绕地球轨道的运动实现对月绝对定标成像,在绝对定标的过程中,卫星整 星姿态不采取修正措施。此类成像方式没有考虑遥感器的成像原理,获取的月球图像模糊 不清,甚至无法辨识。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遥感卫星对月绝 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
[000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9] -种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步骤如下:
[0010] (1)建立月球的模型、卫星的模型和星上传感器的模型,并使遥感器级数方向与卫 星本体X轴重合,星上遥感器视轴与卫星本体z轴重合;所述星上传感器采用线阵时间延迟 积分CCD传感器;
[0011] (2)当月球为满月、月球影像为圆盘时,且卫星能够观测到月球时为卫星对月成像 的可见时间窗口,在可见时间窗口内选定(ti-tn)作为定标时段,在定标时段内获取星上轨 道预报数据,W及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Vs和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 Vm,ti时刻时,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为Vsi,ti时刻时,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 度矢量为Vml;其中,tl为定标的开始时间,tn为定标的结束时间;η为定标时段内的采样点 数;i = l、2、3........n-l、n;
[0012] (3)根据步骤(1)中建立的Ξ个模型确定卫星对月绝对定标的初始姿态角q,q的确 定方法如下:
[0013] ①确定卫星本体巧由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Zi,即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
[0014] 在tl时刻,将月球设置为约束目标,设置卫星本体Z轴指向月球,运行仿真场景,由 卫星预报生成tl时刻卫星本体巧自矢量幻;
[0015] ②确定卫星本体X轴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Xi;
[0016] 在tl时刻,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的情况下,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与卫星本 体Z轴矢量Zi的夹角αι为;
[0017]
[001引所述的Vri根据步骤(2)获取卫星在tl时刻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速度Vsi和月球在 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速度Vml,计算得到卫星在tl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速度:Vrl = Vsl-Vml; [0019]在tl时刻,卫星本体巧由对月定向的情况下,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迪卫星本 体Z轴方向的速度矢量分量为Vrl(z),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在垂直于卫星本体Z轴方 向的速度矢量分量VrlU)。将速度矢量Vrl绕卫星本体Y轴转过
即得到速度矢量分 量Vrl(x):
[0020]
[0021] 由于CCD传感器级数方向与卫星在tl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速度矢量分量方向Vru) 一致,且CCD传感器级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因此Xi = Vri (X);
[0022] ③根据Zi和Xi双矢量定姿确定卫星初始姿态角q:
[0023] 卫星在J2000坐标下的Ξ轴矢量确定过程,由卫星本体Z轴矢量Zi和卫星本体X轴 矢量方向Xi叉乘得到,即Υ1 = ΖιΧΧι,其中,Y功卫星本体巧由方向矢量,卫星在J2000坐标系 下的Ξ轴矢量求出后,同时求出Ξ轴矢量在星体本体坐标下的单位矢量,根据双矢量定姿 得到卫星的初始Ξ轴姿态角四元数q=[qi Q2 Q3 qo]T;
[0024] (4)确定卫星对月成像姿态角速度,分别为卫星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ωχ、卫星本体 Υ轴转动角速度ω y和卫星本体巧由转动角速度ω zi,确定方法如下:
[0025] ①卫星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ωχ的确定方法:
[0026] 为了保证月球在遥感器视场中屯、,对月成像过程中,卫星绕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 "x=0°/s。
[0027] ②卫星本体Y轴转动角速度ωγ的确定方法为:
[0028] 遥感卫星对地成像、定标时,利用了卫星沿轨道法线方向的角速度形成对地成像、 定标所需的速高比。但是对月成像过程中,卫星受轨道运行的限制,无法形成W月球为中屯、 的观测角速度矢量。因此在姿态控制设计时,增加了对月成像定标模式;通过卫星姿态绕自 身本体Υ轴旋转控制形成W月球为视场中屯、的观测速高比,完成对月成像、定标。
[0029] 对月成像时遥感器本身物理参数无法改变,一个像元对应的瞬时视场角IF0V和积 分时间不变,按此式
计算得到对月成像所需的卫星本体Υ轴转动角速度ωγ。卫星 姿态需要通过绕自身本体Υ轴W ωy = 〇.06-0.6°/s旋转控制形成W月球为视场中屯、的观测 速高比;
[0030] ③卫星本体巧由转动角速度ω zi的确定方法:
[0031] ω zi为ti时刻卫星本体巧由转动角速度;
[0032] 卫星本体X轴矢量Xi的矢量变化率决定了卫星本体巧由的转动角速度ωζι,在ti时 亥IJ,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i在垂直于矢量Zi方向的速度矢量分量Vri(x)为:将速度矢量 Vri绕卫星本体Y轴转左
即得到速度矢量分量Vri(x);
[0033]
[0034] 其中,
为卫星相对月球运动的速度矢量,Xi为ti时刻卫星本体X轴的矢 量;Zi为ti时刻卫星本体Z轴的矢量;
[0035] Qi为ti时刻卫星相对月球运动速度矢量Vri与卫星本体Z轴矢量Zi的夹角,Qi为变化 量,其求解过程如下:
[0036] 在对月绝对定标过程中
,卫星采用3-1-2的姿态角转序,卫星绕本体Z轴由ti时刻 转动到ti + l时刻时转过的角度为01 + 1,01 + 1=〇31(心1-*〇,卫星绕本体¥轴由*拥刻转动到 ti+1时刻时转过的角度为丫 i+1,丫 i+i= Wy(ti+广ti),得到卫星本体Z轴矢量变化为:
[0037]
[0038] 卫星绕本体Z轴转过0w=wzi(tw-ti)角度,此旋转对Zi矢量没有影响,因此上式 可简化为
[0039]
[0040] 由此得到卫星在ti+l时刻,卫星本体巧由矢量Zi+l和卫星相对月球速度Vr(i+1)的夹角 为 /\
[0041]
[0042] 卫星在ti+i时刻,卫星本体X轴的矢量:
[0043]
[0044]由矢量Xi和矢量Xi+1的变化率,得到卫星本体巧由矢量在ti时刻的角速度: / .\
[0045]
[0046] 其中,Vri为ti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Vr(W)为ti+l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Vsi 为ti时刻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Vmi为ti时刻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αι为Vri 与卫星本体Zi轴的夹角,Qi+i为Vr(i+1)与卫星本体Zi+1轴的夹角,ω y为卫星本体巧由转动角速 度ω y 〇
[0047] (5)定标时段内卫星姿态四元素的确定方法:
[004引由步骤(3)得到的卫星初始Ξ轴姿态角四元数q=[qi Q2 Q3 qo]T,结合步骤(4)得 到的Ξ轴姿态角速度ωχ、ωγ和ωζι,得到卫星的姿态四元素运动方程如下:
[0049]
[0050] 根据该运动方程得到定标时段内卫星姿态四元素;
[0051] (6)将步骤(5)得到的卫星姿态四元素,通过地面指令上注给卫星的控制系统,实 现卫星在轨姿态调整。
[005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53] (1)本发明通过卫星绕本体姿态Z轴旋转控制解决了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的横 向像移问题,在高精度的采样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建模递推得到卫星姿态控制角速度 ω Z1,由此积分得到卫星偏航轴姿态角控制规律;
[0054] (2)实现卫星姿态机动中成像,在姿态调整方法设计时,调整卫星姿态绕自身本体 Υ轴旋转控制形成W月球为视场中屯、的观测速高比的方式,获取采用周期内的精确姿态角 数据,解决了对月绝对定标的纵向像移问题;
[0055] (3)在绝对定标周期内,通过控制仿真工具集的仿真时间步长η,可获取多组采样 点数,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提高建模和仿真精度。
[0056] (4)本发明方法在姿态控制设计时,增加了对月成像定标模式,从两个方面考虑卫 星姿态的修正措施。一方面,通过调整卫星姿态绕自身本体Υ轴旋转控制形成W月球为视场 中屯、的观测速高比;另一方面,根据遥感器的成像原理,通过调整卫星姿态角绕本体Ζ轴旋 转控制消除月球影像在遥感器视场中的像移,获取清晰的月球图像。
【附图说明】
[0057]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005引图2为对月绝对定标姿态确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本发明方法是提高我国遥感卫星成像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遥感卫星对地成像、 定标时,利用了卫星沿轨道法线方向的角速度形成对地成像、定标所需的速高比。但是对月 成像过程中,一方面,卫星受轨道运行的限制,无法形成W月球为中屯、的观测角速度矢量, 无法实现对月定标;另外一方面,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在不断发生变化,月球影像在遥 感器焦面会产生像移,导致获取的图像质量模糊。
[0060] 我国遥感卫星的在轨成像目前仍W地球表面真实景物目标为主,手段较为单一, 很少利用空间星体运类重要的辅助工具,运对于提高我国遥感卫星成像质量是一个很重要 的手段缺失。本发明提出的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能够实现对月推扫成像, 方法中融合了高精度算法建模、仿真和场景演示验证,克服了现有遥感卫星成像模式的不 足,拓展了卫星的成像任务。月球可W看作是相对稳定的福射源,对月推扫成像不受大气影 响,利用两极成像,不影响陆地成像,可大大增加定标次数,提高定标效率,同时能够保证卫 星寿命周期内福射特性的稳定性。本发明方法是提高我国遥感卫星成像质量的重要手段。 [0061 ] -种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步骤如下:
[0062] (1)在仿真工具中建立月球的模型、卫星的模型和星上传感器的模型,设置卫星姿 态和星上传感器参数使遥感器级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遥感器视轴与卫星本体Ζ轴重 合;所述星上传感器采用线阵时间延迟积分CCD传感器(TDICCD);
[0063] (2)当月球为满月、月球影像为圆盘时,且卫星能够观测到月球时为卫星对月成像 的可见时间窗口,在可见时间窗口内选定一段时间作为定标时段(tl-tn),通过所述仿真工 具获取星上轨道预报数据,W及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Vs和月球在J2000坐标系 下的速度矢量Vm;其中,ti为定标的开始时间,tn为定标的结束时间;η为定标时段内的采样 点数;i = (l、2、3........n-l、n);
[0064] (3)根据步骤(1)中建立的Ξ个模型确定卫星对月绝对定标的初始姿态角;
[0065] 根据步骤(2)获取卫星在ti时刻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速度Vsi和月球在J2000坐标 系下的初始速度Vml,计算得到卫星在tl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速度:Vrl = Vsl-Vml (均为矢量);
[0066] ①确定卫星本体巧由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Zi,即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
[0067] 在ti时刻,将月球设置为约束目标,设置卫星本体巧由指向月球,运行仿真场景,由 卫星预报生成ti时刻卫星本体巧自矢量幻;
[006引②确定卫星本体X轴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Xi;
[0069] 在tl时刻,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的情况下,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在卫星本 体Z轴方向的速度矢量分量为Vrl(z),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在垂直于卫星本体Z轴方 向的速度矢量分量Vrl (X),如图2所示;
[0070] 根据卫星遥感器成像原理,需要保证TDICCD线阵方向与卫星在ti时刻相对月球的 初始速度矢量分量方向VrW垂直,即保证TDICCD级数方向与卫星在ti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 速度矢量分量方向VrU)-致。因为TDICCD级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由此确定Vru)矢量 为卫星本体X轴在J2000坐标系下的矢量方向;其确定算法如下:
[0071] 在tl时刻,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的情况下,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与卫星本 体Z轴矢量Zi的夹角αι为;
[0072]
[0073] 在tl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运个矢量Vr姐垂直于卫星本体巧由方向的 速度矢量分量VrlW为:将速度矢量Vrl绕卫星本体Y轴转过
即得到速度矢量分量 Vrl(x):
[0074]
[0075] 由于TDICCD级数方向与卫星在ti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速度矢量分量方向Vr(x) - 致,且TDICCD级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因此Xi = Vriu);
[0076] ③根据Zi和Xi双矢量定姿确定卫星初始姿态角
[0077] 卫星在J2000坐标下的Ξ轴矢量确定过程,由卫星本体Z轴矢量Zi和卫星本体X轴 矢量方向Xi叉乘得到,即Υ1 = ΖιΧΧι,其中,Y功卫星本体巧由方向矢量,卫星在J2000坐标系 下的Ξ轴矢量求
出后,同时求出Ξ轴矢量在星体本体坐标下的单位矢量,根据双矢量定姿 得到卫星的初始Ξ轴姿态角四元数q=[qi Q2 Q3 qo]T;
[0078] (4)确定卫星对月成像姿态角速度
[00巧]①卫星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ω X
[0080]为了保证月球在遥感器视场中屯、,对月成像过程中,卫星绕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 "x = 0°/s。
[0081 ]②卫星本体Y轴转动角速度Wy
[0082] 遥感卫星对地成像、定标时,利用了卫星沿轨道法线方向的角速度形成对地成像、 定标所需的速高比。但是对月成像过程中,卫星受轨道运行的限制,无法形成W月球为中屯、 的观测角速度矢量。因此在姿态控制设计时,增加了对月成像定标模式;通过卫星姿态绕自 身本体Y轴旋转控制形成W月球为视场中屯、的观测速高比,完成对月成像、定标。
[0083] 对月成像时遥感器本身物理参数无法改变,一个像元对应的瞬时视场角IF0V和积 分时间不变,按此?
计算得到对月成像所需的卫星本体Υ轴转动角速度ωγ。卫星 姿态需要通过绕自身本体Υ轴W ωy = 〇.06-0.6°/s旋转控制形成W月球为视场中屯、的观测 速高比;
[0084] ③卫星本体巧由转动角速度ωζ,其中,Wzi为ti时刻卫星本体Z轴转动角速度;
[0085] 卫星本体Xi轴矢量变化率决定了卫星本体Zi轴的转动角速度Wzi,在ti时刻,卫星 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i,运个矢量在垂直于卫星本体Zi轴方向的速度矢量分量Vri(x)为:将 速度矢量Vri绕卫星本体Y轴转过
即得到速度矢量分量Vri(x);
[0087] 其中:
为卫星相对月球运动的速度矢量,Xi为ti时刻卫星本体X轴的矢 量;Zi为ti时刻卫星本体Z轴的矢量;
[0088] Qi为ti时刻卫星相对月球运动速度矢量Vri与卫星本体Zi轴矢量的夹角,Qi为变化 量,其求解过程如下:
[0089] 在对月绝对定标过程中,卫星采用3-1-2的姿态角转序,卫星绕本体Z轴由ti时刻 转动到ti + l时刻时转过的角度为θ? + ι,θ? + ι= C〇zi(ti + l-ti),卫星绕本体巧由由ti时刻转动到 ti+1时刻时转过的角度为丫 i+1,丫 i+i= Wy(tw-ti),得到卫星本体Z轴矢量变化为:
[0090]
[0091] 卫星绕本体Z轴转过Θ1+1 = ω Z1 ()角度,此旋转对卫星本体Zi轴矢量没有影 响,因此上式可简化为
[0092]
[009引由此得到卫星在ti+1时亥Ij,卫星本体巧由矢量Zi+1和卫星相对月球速度Vr(i+1)的夹角 为
[0094]
[00巧]卫星在ti+1时刻,卫星本体X轴的矢量:
[0096]
[0097] 由矢量Xi和矢量Xi+i的变化率,得到卫星本体巧由矢量在ti时刻的角速度:
[009引
[0099] 其中,Vri为ti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Vr(W)为ti+l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Vsi 为ti时刻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Vmi为ti时刻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αι为Vri 与卫星本体Zi轴的夹角,aw为Vr(i+i)与卫星本体Zi+i轴的夹角,ω y为卫星本体巧由转动角速 度ω y。
[0100] (5)对月成像姿态路径规划
[0101] 由步骤(3)得到的卫星初始Ξ轴姿态角四元数q=[qi Q2 Q3 qo]T,结合步骤(4)得 到的Ξ轴姿态角速度ωχ、ωγ和ωζι,得到卫星的姿态四元素运动方程如下:
[0102]
[0103 ] 根据该运动方程得到定标时段内卫星姿态四元素;
[0104] (6)将步骤(5)得到的卫星姿态四元素,通过地面指令上注姿态路径规划数据块给 卫星的控制系统,实现卫星在轨姿态调整。
[010引实施例
[0106] 如图1所示,一种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步骤如下:
[0107] (1)在仿真工具中建立月球、卫星和星上传感器的模型,设置卫星姿态和星上传感 器参数;将遥感器级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所述星上传感器采用TDICCD;其中,TDICCD 为线阵时间延迟积分CCD,所述的仿真工具为卫星工具包STK。
[0108] 本步骤中使用了 STK作为仿真工具。首先,新建月球;其次,新建卫星,输入轨道参 数,包括历元时间、半长轴、偏屯、率、轨道倾角、近地点俯角、升交点精度、平近点角。选择地 球的HP0P扰动模型作为卫星轨道的推演模型,并选择EOPvl.l作为地球模型的指向参数。再 来,在卫星上新建传感器,按照实际TDICCD的视场角对传感器的视场进行设定,将遥感器级 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
[0109] (1)通过STK仿真,确定了2018年1月1日至1月2日对月定标的可见时间窗口。结合 对月定标的条件,选取2018-1-118:30:00到2018-1-118:30:30为定标时间段。
[0110] 表1可见时刻表
[0111]
[0112] (2)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Vs和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Vm;
[0113] 表2卫星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
[0114]
Ι???Τ?~(3)根据步骤(1)中建立的Ξ个模型确定卫星对月绝对定标的初始姿态角;
[0118] ①确定卫星本体Ζ轴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Zi,即卫星本体Ζ轴对月定向;在 18:30:00时刻,,将月球设置为约束目标,设置卫星本体Z轴指向月球,运行仿真场景,由卫 星预报生成18:30:00时刻卫星本体Z轴矢量Zi;
[0119]
[0120] ②确定卫星本体X轴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Xi;
[0121] 在ti时刻,即18 :30:00时刻,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的情况下,卫星相对月球的速 度矢量Vri与卫星本体Z轴矢量Zi的夹角αι为;
[01 2引在tl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运个矢量Vr姐垂直于卫星本体巧由方向的 速度矢量分量VrlU)为:将速度矢量Vrl绕卫星本体Υ轴转过
,即得到速度矢量分量 Vrl(x):
[0126]
[0127]由于TDICCD级数方向与卫星在ti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速度矢量分量方向Vru) - 致,且TDICCD级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
[012引因此
[0129] ③根据Zi和Xi双矢量定姿确定卫星初始姿态角
[0130] 卫星在J2000坐标下的Ξ轴矢量确定过程,由卫星本体Z轴矢量Zi和卫星本体X轴 矢量方向Xi叉乘得到,即Y1 = Zi X Xi;
[0131] Υ1=ΖιΧΧι=[7.2331 0.8603 0.1382]τ
[0132] 其中,Yi为卫星本体Υ轴方向矢量,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Ξ轴矢量求出后,同时 求出Ξ轴矢量在星体本体坐标下的单位矢量,根据双矢量定姿得到卫星的初始Ξ轴姿态角 四元数q=[qi Q2 Q3 qo]T= [-0.5170 -0.1250 -0.0905 0.5084]τ;
[0133] (4)确定卫星对月成像姿态角速度
[0134] ①卫星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ωχ
[0135] 为了保证月球在遥感器视场中屯、,对月成像过程中,卫星绕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 "x=0°/s。
[0136] ②卫星本体Y轴转动角速度cOy
[013
7] 结合星敏动态性能,设置卫星姿态绕自身本体Y轴W ω y = 0.06° /s旋转控制形成 W月球为视场中屯、的观测速高比;
[013引③卫星本体巧由转动角速度ωζ,其中,Wzi为ti时刻卫星本体Z轴转动角速度;
[0139] t2时刻,即18:30:01时刻,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
和月球 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
[0140] t2时刻,即18:30:01时刻,卫星本体Z轴矢量Z2和卫星相对月球速度Vr2
[0141]
[0142] 取时间步长为1S,( t2-ti) = 1S,t2时刻,卫星本体巧由矢量Z2
[0143]
[0144] t2时刻,即18:30:01时刻,卫星本体Z轴矢量Z2和卫星相对月球速度Vr2的夹角为
[0145]
[0146] 卫星在t2时刻,即18:30:01时刻,卫星本体X轴的矢量:
[0147]
[0148] 由矢量&和矢量拉的变化率,得到卫星本体Z轴矢量在t2时刻的角速度:
[0149]
[0150] (5)对月成像姿态路径规划
[0151] 由步骤(3)得到的卫星初始Ξ轴姿态角四元数q=[qi Q2 Q3 qo]T,结合步骤(4)得 到的Ξ轴姿态角速度 ωχ? = 〇、ωγ? = 〇.06°/s = 0.0010和 ωζ? = 0.0014 = 0.0802°/s,得到卫 星在t2时刻的姿态四元素:
[0152]
[0153] 同理得到各个标定时段内的姿态四元数,并将所有得到的卫星四元数通过地面指 令上注给卫星的控制系统,实现卫星在轨姿态调整。
【主权项】
1. 一种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 建立月球的模型、卫星的模型和星上传感器的模型,并使遥感器级数方向与卫星本 体X轴重合,星上遥感器视轴与卫星本体Z轴重合;所述星上传感器采用线阵时间延迟积分 CCD传感器; (2) 当月球为满月、月球影像为圆盘时,且卫星能够观测到月球时为卫星对月成像的可 见时间窗口,在可见时间窗口内选定U1-U)作为定标时段,在定标时段内获取星上轨道预 报数据,以及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Vs和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Vm,t 时刻时,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量为V sl,t时刻时,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矢 量为Vmi;其中,ti为定标的开始时间,tn为定标的结束时间;η为定标时段内的采样点数;i = 1、2、3........n_l、n; (3) 根据步骤(1)中建立的三个模型确定卫星对月绝对定标的初始姿态角q,q的确定方 法如下: ① 确定卫星本体Z轴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Z1,即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 在^时刻,将月球设置为约束目标,设置卫星本体Z轴指向月球,运行仿真场景,由卫星 预报生成ti时刻卫星本体Z轴矢量Zi; ② 确定卫星本体X轴在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矢量X1; 在七时刻,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的情况下,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与卫星本体Z 轴矢量Z1的夹角(^为:所述的Vrdl据步骤(2)获取卫星在t时刻J2000坐标系下的初始速度Vsl和月球在J2000 坐标系下的初始速度Vml,计算得到卫星在t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速度:Vrl = Vsl-Vml; 在七时刻,卫星本体Z轴对月定向的情况下,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在卫星本体Z 轴方向的速度矢量分量为Vrl(Z),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l在垂直于卫星本体Z轴方向的 速度矢量分量为VrlW,将速度矢量Vrl绕卫星本体Y轴转过即得到速度矢量分量 Vrl(x):由于CCD传感器级数方向与卫星在tl时刻相对月球的初始速度矢量分量方向VrW-致, 且(XD传感器级数方向与卫星本体X轴重合,因此Xl = Vrl(X); ③ 根据ZdPX1双矢量定姿确定卫星初始姿态角q: 卫星在J2000坐标下的三轴矢量确定过程,由卫星本体Z轴矢量Zi和卫星本体X轴矢量方 向Xi叉乘得到,即Yl = Z1XX1,其中,Y1为卫星本体Y轴方向矢量,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三 轴矢量求出后,同时求出三轴矢量在星体本体坐标下的单位矢量,根据双矢量定姿得到卫 星的初始三轴姿态角四元数q=[qi q2 q3 qo]T; (4)确定卫星对月成像姿态角速度,分别为卫星本体X轴转动角速度ωχ、卫星本体Y轴转 动角速度^和卫星本体Z轴转动角速度cozi,其中,cox = 〇°/s,coy = 〇.〇6-〇.6°/s,Qzi确定 方法如下: 卫星本体X轴矢量Xi的矢量变化率决定了卫星本体Z轴的转动角速度cozi,在ti时刻,卫 星相对月球的速度矢量Vri在垂直于矢量Zi方向的速度矢量分量为Vriw,将速度矢量V ri绕 卫星本体Y轴转id1即得到速度矢量分量Vri(X);其中,为卫星相对月球运动的速度矢量,Xi为ti时刻卫星本体X轴的矢量;Zi 为ti时刻卫星本体z轴的矢量; Cti为ti时刻卫星相对月球运动速度矢量Vri与卫星本体Z轴矢量Zi的夹角,Cti为变化量, 其求解过程如下: 卫星采用3-1-2的姿态角转序,卫星绕本体Z轴由ti时刻转动到ti+1时刻时转过的角度为 0i+1,0i+1= c〇zi(ti+1-ti),卫星绕本体Y轴由ti时刻转动到ti+1时刻时转过的角度为y i+1, γ i+1 = ω y(ti+i-ti),得至Ij卫星本体Z轴矢量变化为:卫星绕本体Z轴转过0i+1 = ω zi(ti+i-ti)角度,此旋转对Zi矢量没有影响,得到:由此得到卫星在ti+1时刻,卫星本体Z轴矢量Zi+1和卫星相对月球速度Vr(i+1)的夹角为:卫星在ti+i时刻,卫星本体X轴的矢量:由矢量Xi和矢量Xi+ι的变化率,得到卫星本体Z轴矢量在ti时刻的角速度:其中,Vri为ti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Vr(i+1)为ti+1时刻卫星相对月球的速度;VsAti 时刻卫星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Vmi为ti时刻月球在J2000坐标系下的速度,CtAvrl与卫 星本体Z 1轴的夹角,ai+1Svr(i+1)与卫星本体Z i+1轴的夹角; (5) 定标时段内卫星姿态四元素的确定方法: 由步骤(3)得到的卫星初始三轴姿态角四元数q=[qi q2 q3 qo]T,结合步骤(4)得到的 三轴姿态角速度ω χ、ω JP ω zi,得到卫星的姿态四元素运动方程如下:根据该运动方程得到定标时段内卫星姿态四元素; (6) 将步骤(5)得到的卫星姿态四元素,通过地面指令上注给卫星的控制系统,实现卫 星在轨姿态调整。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姿态调整方法,属于对月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卫星绕本体姿态Z轴旋转控制解决了遥感卫星对月绝对定标的横向像移问题,在高精度的采样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建模递推得到卫星姿态控制角速度,由此积分得到卫星偏航轴姿态角控制规律;实现卫星姿态机动中成像,在姿态调整方法设计时,调整卫星姿态绕自身本体Y轴旋转控制形成以月球为视场中心的观测速高比的方式,获取采用周期内的精确姿态角数据,解决了对月绝对定标的纵向像移问题;在绝对定标周期内,通过控制仿真工具集的仿真时间步长n,可获取多组采样点数,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提高建模和仿真精度。
【IPC分类】G01C21/24
【公开号】CN105486315
【申请号】CN201510844315
【发明人】黄群东, 于灵慧, 谭田, 高涵
【申请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