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红木家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瑰宝,是家具中的贵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它在用材性能、式样设计、做工精良、文化底蕴等方面,承载了中国红木的内涵。具体来说红木家具是指用《红木》木材为原料,采用传统家具制作工艺生产出的家具。GB/T 18107-2000《红木》国家标准规定,红木是紫檀属的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黄檀属的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类、柿属的乌木类、条纹乌木类、铁刀木属及崖豆属的鸡翅木类5属8类33种木材的总称,用这8类33种木材制作的家具方可称为红木家具。
[0003]近十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热的升温,红木家具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巨大的商机背后,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开始流入市场,常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粗制滥造”等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了家具市场的秩序。
[0004]为规范红木家具市场,国家出台了强制性标准GB28010-2011《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规定销售的红木家具必须正确标注科学的材种名称。然而,从市场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该标准自实施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原因有二: 一方面是由于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对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目前红木家具材种检测要在家具上截取样品,对家具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家具的美观和完整性,很多生产企业不愿意进行材种检测,而消费者正需要的是明明白白的消费,希望所购买的家具有个明确的材种名称或检测报告,这就造成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引起了消费者对红木家具行业的信任危机。因此,红木家具材种无损检测成了红木家具行业的新需要。
[0005]木材材种检测要求获得木材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及与标准样品比对而得出结果。传统的红木家具材种检测法,要先在红木家具上取样(一般在家具底部或内侧部位)。取样可用内径10?15mm的空心玻璃钻垂直于木材纹理钻取深度大于5mm试样1个;或者用木工凿垂直于木材纹理凿取长10?15_,宽、厚度各5?10mm的试样1块。然后将试样采用徒手切片或切片机切片制成临时切片或经过染色、脱水、透明后制成永久切片,再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构造特征进行识别检测。
[0006]由于传统的红木家具材种检测需要在家具上进行破坏性取样,木样长、宽及高度的尺寸至少为10mm X 5mm X 5mm,长度纹理方向与树干方向平行,宽度和高度纹理方向与树干方向垂直,即使对家具减小了木样大小,但同样对家具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影响了家具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特别是对于贵重家具和古董家具这是难以接受的。
[0007]木材是生物材料,有一定的变异性,其微观结构在同一棵树内不同的部位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红木家具材种检测取样法,一般截取的样品横切面宽为5mm左右,通常这样大小的横切面并没有包含一个完整的生长轮,在观察其横切面微观构造特征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家具有可能由多种木材制作,由于不可能在每一个家具零部件上进行取样,所以在一件(套)家具取1个木样就很难代表整件(套)家具的木材材种。
[0008]所以,开发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解决了传统红木家具木材种类检测中存在的取样破坏性和木样特征局限性的问题,并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检测,检测结果可提供查询。
[0010]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 (1)选取红木家具用树种,制作成木材标准样品,采用切片技术得到每个木材标准样品的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三个标准切面的永久切片成为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建立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
[0012](2)选取待检测的红木家具,先整体观察,确定其大致所属种类;
[0013](3)再采用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然后把图像信息回传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并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再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两种方式相结合,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
[0014](4)根据步骤(3)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给出一个唯一的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打印出来附于该红木家具的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上,并将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查询。
[0015]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红木家具用树种包括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黄花梨)、黑酸枝木类、红酸枝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共八大类33个树种。
[0016]优选的,步骤(2)中整体观察时,观察该红木家具整体各部分在颜色、木纹上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差异不明显,则可根据经验判断其大致所属种类,如差异明显,则需要分别对差异明显的部分,进一步检测。
[0017]进一步检测即为采用下文步骤(3)中的方法具体检测。
[0018]本发明步骤(3)中再采用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这样设计,可以实现远程检测。
[0019]本发明步骤(3)中再采用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后,把图像信息回传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并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并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这样设计,可以实时得到该待测红木家具的信息,耗时短,检测快。
[00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步骤(3)中再采用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前,在数码显微镜要拍摄的木材位置涂上香柏油,或用不同目数砂纸逐级进行打磨处理后涂上香柏油,再采用数码显微镜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
[0021]本发明步骤(3)中将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给出一个唯一的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打印出来附于该红木家具的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上,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联网访问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查看该红木家具的原始检测信息。这样设计,可以实现本发明中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便捷和防伪的功能。
[0022]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23](1)采用本发明中的检测方法解决了传统红木家具木材种类检测中存在的取样破坏性和木样特征局限性的问题;
[0024](2)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实现远程直接检测以及快速、准确、便捷;
[0025](3)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对经检测的红木家具赋予唯一的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附于该红木家具的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上,供社会公众联网查询该家具的原始检测ig息。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实施例1中书柜及其木材微观构造图,其中2为其横切面显微镜图,3为其弦切面显微镜图,4为其径切面显微镜图;
[0027]图2是实施例2中画案及其木材微观构造图,其中2为其横切面显微镜图,3为其弦切面显微镜图,4为其径切面显微镜图;
[0028]图3是实施例3中书桌及其木材微观构造图,其中2为其横切面显微镜图,3为其弦切面显微镜图,4为其径切面显微镜图;
[0029]图4是实施例4中沙发及其木材微观构造图,其中2为其横切面显微镜图,3为其弦切面显微镜图,4为其径切面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1)选取红木家具用树种,制作成木材标准样品,采用切片技术得到每个木材标准样品的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三个标准切面的永久切片成为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建立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
[0033]红木家具用树种包括本领域公知的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共八大类33个树种。
[0034]
(2)选取待检测的红木家具,先整体观察,确定其大致所属种类。
[0035]该待测试验样品为广东省佛山市某生产企业送检到本发明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一种红木家具书柜。
[0036]首先对待检测的红木家具进行整体观察,发现有无部件在颜色、木纹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若有,应拍摄其木材微观图,便于与其他部件区别。同时将该微观图采用下面步骤
(3)中的步骤进一步鉴定。
[0037]如不存在明显差异,则可根据经验,大致判断其所属种类。
[0038](3)再采用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然后把图像信息回传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并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再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两种方式相结合,从而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
[0039]3.1数码显微镜
[0040]其中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如下:红木家具材种无损检测法,要求设备能够清晰的放大一定倍数拍摄到木材表面的主要构造微观特征,便可达到木材材种检测的要求。市面上的一种移动式数码显微镜能满足条件,能够达到无损检测的要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光学镜头将被检测的家具部位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表面上,然后转为电信号,经过A/D转换后变为数字图像信号,再送到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中加工处理,再通过USB接口传输到电脑中处理,通过显示器直接显示木材微观图像。
[0041]该移动式数码显微镜可直接对需要检测的整件家具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微观图像的拍摄,分别选取横、弦、径切面清晰图像,进行微观特征观察,其余检测步骤同传统的木材识别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红木家具材种检测中存在的取样破坏性和木样特征局限性的问题。
[0042]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为台湾迪光公司型号为AM7013MZT(R4)的移动式数码显微镜,倍数参数10?50X可调,固定200X、台湾迪光公司型号为AM413T5的移动式数码显微镜,倍数参数固定500X、笔记本电脑、10X放大镜、砂纸(400目、600目、800目、1000目、1200目)等。
[0043]3.2检测过程
[0044]找到适合拍摄横切面、弦切面、径切面微观构造图像的位置,分别将2种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准备进行拍摄。横切面微观构造图像拍摄采用可调10?50X可调,固定200X移动式显微镜;弦切面和径切面微观构造图片拍摄采用固定500X移动式显微镜。拍摄时,镜头对准所要观察特征的切面位置,观察电脑拍摄软件显示的图像,同时进行亮度和倍数调节,选择构造特征清晰的位置进行拍摄,要求能看清木材细胞的形态特征。为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可在要拍摄的木材位置上涂上适量的香柏油,或用不同目数砂纸逐级进行打磨处理后涂上香柏油,再上镜头进行拍摄。
[0045]先整体拍摄书柜的各个零部件的木材微观构造图,通过观察和对比分析发现其所有零部件的微观构造图均相同,可认定该书柜所有零部件由同种木材制作。
[0046]该书柜宏观特征为心材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具深褐色或黑色条纹。横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生长轮略明显,散孔至半环孔材,单管孔及少数2?3个径列复管孔,管孔内多含侵填体和树胶;轴向薄壁组织丰富,傍管及离管带状、翼状、聚翼状及环管状;木射线明显(图1中标记为2的图)。弦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叠生,管间纹孔式互列;木纤维叠生;木射线叠生,单列射线较少,多列射线宽2?3细胞,高多数5?10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偶见异形m型(图1中标记为3的图)。径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单穿孔;导管与射线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图1中标记为4的图)。
[0047]再采用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在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后,把图像信息回传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并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并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
[0048]检测人员综合该样品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经过比较和分析,再与步骤(1)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标准图谱进行核对后,确定被检书柜的木材材种检测结果为香枝木(Dalbergiasp.),隶属蝶形花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
[0049]可以将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以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查询。
[0050]具体的,可以将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给出一个唯一的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打印出来附于该红木家具的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上,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联网访问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查看该红木家具的原始检测信息。
[0051 ] 实施例2
[0052]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3](1)选取红木家具用树种,制作成木材标准样品,采用切片技术得到每个木材标准样品的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三个标准切面的永久切片成为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建立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
[0054]标准样品数据库同实施例1。
[0055](2)选取待检测的红木家具,先整体观察,确定其大致所属种类。
[0056]该待测试验样品为广东省佛山市某生产企业送检到本发明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一种红木家具画案。
[0057]首先对待检测的红木家具进行整体观察,发现有无部件在颜色、木纹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若有,应拍摄其木材微观图,便于与其他部件区别。
[0058]如不存在明显差异,则可根据经验,大致判断其所属种类。
[0059](3)再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然后把图像信息通过远程互联网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并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两种方式相结合,从而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
[0060]数码显微镜和检测过程同实施例1。
[0061]检测结果为:先整体拍摄画案的各个零部件的木材微观构造图,通过观察和对比分析发现其所有零部件的微观构造图均相同,可认定该画案所有零部件由同种木材制作。
[0062]该画案宏观特征为心材暗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具深褐色或黑色条纹。横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生长轮不明显,散孔材,单管孔及少数2?4个径列复管孔,部分管孔内含树胶;轴向薄壁组织丰富,不规则断续带状、翼状及星散一聚合状;木射线明显(图2中标记为2的图)。弦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叠生,管间纹孔式互列;木纤维叠生;木射线叠生,单列射线甚多,多列射线宽2?3(多为2)细胞,高5?14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或同形单列(图2中标记为3的图)。径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单穿孔;导管与射线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图2中标记为4的图)。
[0063]检测人员综合该样品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经过比较和分析,再跟标准图谱进行核对后,确定被检画案的木材检测结果为交祉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隶属蝶形花科(Fabaceae)黄擅属(Dalbergia)。
[0064]实施例3
[0065]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6](1)选取红木家具用树种,制作成木材标准样品,采用切片技术得到每个木材标准样品的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三个标准切面的永久切片成为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建立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
[0067]标准样品数据库同实施例1。
[0068](2)选取待检测的红木家具,先整体观察,确定其大致所属种类。
[0069]该待测试验样品为广东省佛山市某生产企业送检到本发明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一种红木家具书桌。
[0070]首先对待检测的红木家具进行整体观察,发现有无部件在颜色、木纹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若有,应拍摄其木材微观图,便于与其他部件区别。
[0071]如不存在明显差异,则可根据经验,大致判断其所属种类。
[0072](3)再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然后把图像信息通过远程互联网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
据库比对,并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两种方式相结合,从而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
[0073]数码显微镜和检测过程同实施例1。
[0074]检测结果为:先整体拍摄书桌的各个零部件的木材微观构造图,通过观察和对比分析发现其所有零部件的微观构造图均相同,可认定该书桌所有零部件由同种木材制作。
[0075]该书桌宏观特征为心材栗褐色或黑褐色,具红色条纹。横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生长轮不明显,散孔材,单管孔、少数2?4个径列复管孔及管孔团,部分管孔内含树胶;轴向薄壁组织丰富,断续带状、翼状、星散一聚合状及轮界状;木射线明显(图3中标记为2的图)。弦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叠生,管间纹孔式互列;木纤维叠生;木射线叠生,单列射线甚少,多列射线宽2?4细胞,高5?17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或同形单列(图3中标记为3的图)。径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单穿孔;导管与射线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图3中标记为4的图)。
[0076]检测人员综合该样品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经过比较和分析,再跟标准图谱进行核对后,确定被检书桌的木材检测结果为黑酸枝木(Dalbergia sp.),隶属蝶形花科(Fabaceae)黄擅属(Dalbergia)。
[0077]实施例4
[0078]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9](1)选取红木家具用树种,制作成木材标准样品,采用切片技术得到每个木材标准样品的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三个标准切面的永久切片成为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建立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
[0080]标准样品数据库同实施例1。
[0081](2)选取待检测的红木家具,先整体观察,确定其大致所属种类。
[0082]该待测试验样品为广东省佛山市某生产企业送检到本发明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一种红木家具沙发。
[0083]首先对待检测的红木家具进行整体观察,发现有无部件在颜色、木纹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若有,应拍摄其木材微观图,便于与其他部件区别。
[0084]如不存在明显差异,则可根据经验,大致判断其所属种类。
[0085](3)再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然后把图像信息通过远程互联网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并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两种方式相结合,从而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
[0086]数码显微镜和检测过程同实施例1。
[0087]检测结果为:先整体拍摄沙发的各个零部件的木材微观构造图,通过观察和对比分析发现其所有零部件的微观构造图均相同,可认定该沙发所有零部件由同种木材制作。
[0088]该沙发宏观特征为心材浅红色或深砖红色,具深色条纹。横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生长轮较明显,散孔材至半环孔材,单管孔及2?3个径列复管孔,稀管孔团,部分管孔内含树胶;轴向薄壁组织丰富,带状、翼状、聚翼状及轮界状;木射线略明显(图4中标记为2的图)。弦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叠生,管间纹孔式互列;木纤维叠生;木射线叠生,单列射线(偶成对或2列),高多数8?15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图4中标记为3的图)。径切面微观构造特征为导管分子单穿孔;导管与射线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图4中标记为4的图)。
[0089]检测人员综合该样品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经过比较和分析,再跟标准图谱进行核对后,确定被检书桌的木材检测结果为花梨木(Pterocarpus sp.),隶属蝶形花科(Fabaceae)紫擅属(Pterocarpus)。
[0090]也可以将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以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查询。
[0091]具体的,将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给出一个唯一的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打印出来附于该红木家具的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上,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联网访问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查看该红木家具的原始检测信息。
[0092]因此,本发明中的移动式数码显微镜法适用于红木家具材种的无损检测,通过实践证明,其具有无损,即不再需要对红木家具进行破坏性取样,简单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保持了红木家具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另一方面,无损检测法可快速对家具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测,解决了传统检测法只取一小块木样,因样本不够全面而造成误判的风险。再者,本方法基于网络平台技术,可远程进行在线检测,可对已检红木家具赋予唯一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形式向社会公众联网查询其检测的原始信息,具有快速、便捷和防伪等特点。
[0093]综合移动式数码显微镜法对红木家具材种无损检测的特点,建议在家具检测中进行推广应用,可达到快速、便捷、准确和防伪之效果。
[0094]以上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代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他人根据本发明的提示做出的非本质的修改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红木家具用树种,制作成木材标准样品,采用切片技术得到每个木材标准样品的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三个标准切面的永久切片成为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建立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 (2)选取待检测的红木家具,先整体观察,确定其大致所属种类; (3)再采用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然后把图像信息回传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并与步骤(1)中建立的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再与步骤(2)中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两种方式相结合,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 (4)根据步骤(3)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给出一个唯一的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打印出来附于该红木家具的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上,并将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查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红木家具用树种包括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共八大类33个树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整体观察时,观察该红木家具整体各部分在颜色、木纹上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差异不明显,则根据经验判断其大致所属种类,如差异明显,则需要分别对差异明显的部分,进一步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再采用可移动式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所述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前,在数码显微镜要拍摄的木材位置涂上香柏油,或用不同目数砂纸逐级进行打磨处理后涂上香柏油,再采用数码显微镜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根据步骤(3)确定的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给出一个唯一的编码,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打印出来附于该红木家具的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上,用户能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联网访问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查看该红木家具的原始检测信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红木家具木材种类的无损检测方法,含以下步骤:(1)选取红木家具用树种,建立标准样品数据库;(2)选取红木家具,先整体观察,确定大致所属种类;(3)再采用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联用通过互联网远程直接在待检测的红木家具上采集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图像信息,把图像信息与每个树种的木材微观构造标准样品数据库比对,与整体观察结果相比较,两种方式确定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将该红木家具的木材种类的检测结果以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查询。该检测方法解决了传统红木家具木材种类检测中存在的取样破坏性和木样特征局限性的问题,具有远程、快速、便捷、准确和防伪特点。
【IPC分类】G01N21/84
【公开号】CN105486684
【申请号】CN201610024331
【发明人】海凌超, 胡汉志, 周少英, 陈满英, 王红强, 谭嘉力
【申请人】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