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

xiaoxiao2021-3-2  146

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轴探伤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属于金属超声波检测探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铁路大提速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对达到检修里程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进行检修,以保障运营安全。在检修时,需要对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现有的超声波探伤设备仅能检测实心车轴,然而,高速铁路动车组采用的车轴为基本空心车轴,需要将探头伸入车轴内部进行全面检测。目前,公知的便携式检测设备在探伤时对检测出的缺陷位置都是采用刻标后拉出探杆用皮尺测量大概位置或者是模糊估算的方法,得出缺陷所在的一个范围位置,不能够精确的得出缺陷的具体位置,使得探伤时对缺陷的精确度及准确度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避免了在使用便携式探伤仪时对缺陷位置的模糊估算带来的缺陷位置不准确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探伤的准确性。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该便携式探伤仪包括探杆、探头和设在轴端的适配器,所述探杆由安装在轴端的适配器穿入,并在穿入轴内的探杆端部固定安装所述探头,所述探头上设有横波发射器和纵波发射器,所述探杆与探头连接处设有刻度0点,所述探杆上设有刻度指示标识;该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横波探伤定位方法:
①将探头放入已知缺陷实际距离L1的对比样空心轴内,在仪器中精确的测量缺陷点到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的水平距离dl,通过探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取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和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的数值之和,S卩d3+d4数据在探杆上的刻度中直接读取;而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未知待测;
②通过换算得出实际缺陷的轴向位置为:Ll=dl+d2+d3,然而可直接读出的数值为:L=dl+d3+d4;
③通过对比样空心轴缺陷已知实际距离L1、及可读出数值L进行轴向偏差标定,得到L-Ll=d4-d2=Xl,由此可标定出偏差XI,且为固定参数,即探杆的轴向横波偏差;
④横波探伤缺陷实际距离L1可以利用可读出参数L表达为:L1=L-X1;
(2)纵波探伤定位方法:
①将探头放入已知缺陷实际距离L2的对比样空心轴内,通过探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取测量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和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的数值之和,SPd3 ’+d4 ’数据在探杆上的刻度中直接读取;探头纵波发射器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未知待测;
②通过换算得出缺陷轴向位置:L2=(12’+(13’,可直接读出参数:1/= d3’+d4’; ③通过对比样空心轴缺陷已知实际距离L2、及可读出参数L’进行轴向偏差标定,得到L’ -L2=d4’ -d2 ’ =D2,由此可标定出偏差D2,且为固定参数,即探杆的轴向纵波偏差;
④纵波探伤缺陷实际距离L2可以利用可读出参数1/表达为42=1/-02。
[0005]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前述的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法,所述横波发射器和纵波发射器均为超声波发射器。
[0006]进一步的,前述的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法,所述探杆端部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安装所述探头。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对于公知的便携式探伤仪检测缺陷的算法,其有效的解决了在使用便携式探伤仪时对缺陷位置的模糊估算带来的缺陷位置不准确的问题,可以精确的得出轴身缺陷的位置,有效的保证了探伤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横波探伤缺陷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纵波探伤缺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该便携式探伤仪包括探杆3、探头4和设在轴端的适配器2,探杆由安装在轴端的适配器穿入,并在穿入轴内的探杆端部固定安装探头,探杆端部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安装探头,探头上设有横波发射器和纵波发射器,探杆与探头连接处设有刻度0点1,探杆上设有刻度指示标识;该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横波探伤定位方法:
①将探头放入已知缺陷实际距离L1的对比样空心轴内,在仪器中精确的测量缺陷点到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的水平距离dl,通过探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取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和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的数值之和,S卩d3+d4数据在探杆上的刻度中直接读取;而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未知待测;
②通过换算得出实际缺陷的轴向位置为:Ll=dl+d2+d3,然而可直接读出的数值为:L=dl+d3+d4;
③通过对比样空心轴缺陷已知实际距离L1、及可读出数值L进行轴向偏差标定,得到L-Ll=d4-d2=Xl,由此可标定出偏差XI,且为固定参数,即探杆的轴向横波偏差;
④横波探伤缺陷实际距离L1可以利用可读出参数L表达为:L1=L-X1;
(2)纵波探伤定位方法:
①将探头放入已知缺陷实际距离L2的对比样空心轴内,通过探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取测量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和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的数值之和,SPd3 ’+d4 ’数据在探杆上的刻度中直接读取;探头纵波发射器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未知待测;
②通过换算得出缺陷轴向位置:L2=(12’+(13’,可直接读出参数:1/= d3’+d4’;
③通过对比样空心轴缺陷已知实际距离L2、及可读出参数L’进行轴向偏差标定,得到L,-L2=d4,-d2 ’ =D2,由此可标定出偏差D2,且为固定参数,即探杆的轴向纵波偏差;
④纵波探伤缺陷实际距离L2可以利用可读出参数1/表达为42=1/-02。
[0011]本实施例便携式探伤仪测量是用探杆推动探头在动车组空心轴内做螺旋式前进/后退的运动,轴向的缺陷位置需要精确的测量出探头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缺陷点到探头入射点的距离dl、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其中dl可以直接在仪器中读出,(d3+d4)可以在探杆上的刻度中读取,但是d2和d4比较不容易测量,就算是测量也会有误差,会造成检测出的缺陷位置不准确,通过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方法,不需要单独测量d2和d4,通过固定的偏差参数,由可以直接读出的数值进行推算即可完成缺陷的精确定位。
[0012]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该便携式探伤仪包括探杆、探头和设在轴端的适配器,所述探杆由安装在轴端的适配器穿入,并在穿入轴内的探杆端部固定安装所述探头,所述探头上设有横波发射器和纵波发射器,所述探杆与探头连接处设有刻度0点,所述探杆上设有刻度指示标识;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横波探伤定位方法: ①将探头放入已知缺陷实际距离L1的对比样空心轴内,在仪器中精确的测量缺陷点到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的水平距离dl,通过探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取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和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的数值之和,S卩d3+d4数据在探杆上的刻度中直接读取;而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未知待测; ②通过换算得出实际缺陷的轴向位置为:Ll=dl+d2+d3,然而可直接读出的数值为:L=dl+d3+d4; ③通过对比样空心轴缺陷已知实际距离L1、及可读出数值L进行轴向偏差标定,得到L-Ll=d4-d2=Xl,由此可标定出偏差XI,且为固定参数,即探杆的轴向横波偏差; ④横波探伤缺陷实际距离L1可以利用可读出参数L表达为:L1=L-X1; (2)纵波探伤定位方法: ①将探头放入已知缺陷实际距离L2的对比样空心轴内,通过探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取测量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和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的数值之和,SPd3 ’+d4 ’数据在探杆上的刻度中直接读取;探头纵波发射器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未知待测; ②通过换算得出缺陷轴向位置:L2=(12’+(13’,可直接读出参数:1/= d3’+d4’; ③通过对比样空心轴缺陷已知实际距离L2、及可读出参数L’进行轴向偏差标定,得到L’ -L2=d4’ -d2 ’ =D2,由此可标定出偏差D2,且为固定参数,即探杆的轴向纵波偏差; ④纵波探伤缺陷实际距离L2可以利用可读出参数1/表达为42=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波发射器和纵波发射器均为超声波发射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杆端部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安装所述探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探伤仪缺陷定位方法,该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探头放入已知缺陷实际距离L1的对比样空心轴内,在仪器中精确的测量缺陷点到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的水平距离d1,通过探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取探杆前端刻度0点到轴端的距离d3和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的数值之和,探头横波发射器入射点到探杆前端刻度0点的距离d2及轴端到适配器外边沿的距离d4待测;通过对比样空心轴缺陷已知实际距离L1、及可读出参数L(d1+d3+d4)进行轴向偏差标定,得到L-L1=d4-d2=X1,横波探伤缺陷实际距离L1可以利用可读出参数?L表达为:L1=L-X1;本发明相对于公知的便携式探伤仪检测缺陷的算法,其有效的解决了在使用便携式探伤仪时对缺陷位置的模糊估算带来的缺陷位置不准确的问题,可以精确的得出轴身缺陷的位置,有效的保证了探伤的准确性。
【IPC分类】G01N29/44
【公开号】CN105486757
【申请号】CN201510977393
【发明人】林宝柱
【申请人】南京林城亿轮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