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2  148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特别关于一种具有较高穿透率(transmittance)的显 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 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 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 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辱等等。
[0003] 已知一种液晶显不装置主要包含一液晶显不面板(IXD Panel)以及一背光模块 (Backlight Module),两者相对设置。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彩色滤光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基 板以及一夹设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色滤光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液晶层可形成多 个阵列配置的像素单元。背光模块可发出光线穿过液晶显示面板,并经由液晶显示面板的 各像素单元显示色彩而形成一影像。
[0004] 以相同亮度而言,高穿透率的显示面板就可使显示装置更为省电,因此,各家业者 无不努力地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以达到省电的目的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其中,薄膜 晶体管基板上的透明导电层的图案设计也是影响显示面板穿透率的因素之一,尤其当面板 的分辨率(ppi)越来越高时,为了使面板具有较高的穿透率,透明导电层的图案也是需要 探讨的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穿透率的显示面板,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7K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与第一基板相对而设 的一第二基板以及一电极层。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面向第二基板,电极层包含多个 电极部,这些电极部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S,当一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时具 有一亮度分布,该亮度分布是由多条亮纹与多条暗纹组合而成,这些暗纹包含连续出现的 一第一暗纹、一第二暗纹及一第三暗纹,第一暗纹的中心与第三暗纹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 离K,其中,K与S满足以下方程式:
[0007]
[0008] "
[0009] 且S与K的单位为微米。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不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与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的一第二基 板以及一电极层。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面向第二基板,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部,这些 电极部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S,当一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时具有一亮度分 布,该亮度分布沿该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曲线,亮度分布曲线是由多个波峰与多个波谷组 合而成,这些波谷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波谷、一第二波谷及一第三波谷,第一波谷与第三 波谷相距一第二距离K,其中,K与S满足以下方程式:
[0011]
[0012]
[0013] 且S与K的单位为微米。
[0014] 承上所述,因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电极层的这些电极部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间 隔一第一距离S,当一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时具有一亮度分布,该亮度分布是由多条亮纹与 多条暗纹组合而成,这些暗纹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暗纹、一第二暗纹及一第三暗纹,第一 暗纹的中心与第三暗纹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离K,或者当一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时具有一 亮度分布,该亮度分布沿该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曲线,亮度分布曲线是由多个波峰与多个 波谷组合而成,这些波谷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波谷、一第二波谷及一第三波谷,第一波谷 与第三波谷相距一第二距离K。其中,当K与S满足以下方程式时可使显示面板具有较佳的 穿透率:
[0015] .
,
[0016]
[0017] 且S与K的单位为微米。
[0018]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穿透率可使显示装置达到省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的配置示意图。
[0020] 图1B为图1A中,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及沿一方向的对应亮度分布曲线图。
[0021] 图1C为图1A的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的影像示意图。
[0022] 图1D为图1B的第二电极层的示意图。
[0023] 图2A为最佳化穿透率下,亮纹周期与亮度分布积分函数的示意图。
[0024] 图2B为最佳化穿透率下,亮纹周期的最佳值与第一距离的曲线示意图。
[0025] 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另一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0026] 图3B为图3A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层的示意图。
[0027] 图3C至图3F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不同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的 配置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29] 图5为原始亮度分布曲线与平滑化后的亮度分布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其中相同的元件将 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0031] 请参照图1A至图1D所示,其中,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1中, 一个像素 P的配置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及沿一方向X的对应亮 度分布曲线图,图1C为图1A的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 P的影像示意图,而图1D为图1B的 第二电极层143的示意图。
[0032] 显示面板1例如但不限于为一边缘电场切换(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式 液晶显示面板,或为其他水平驱动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另外,为了之后的说明容易了解,图 1A只显示显示面板1的二条扫描线G、二条数据线D、一个像素 P及一第二电极层143的配 置,并未显示显示面板1的其他元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图1A至图1D中显示第一方向 X(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垂直方向)及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 Z实质上是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与扫描线G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第一方向 X亦实质上垂直第二电极层143的多个电极部1431,第二方向Y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实 质上平行,而第三方向Z分别为垂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向。
[0033] 如图1B所不,显不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以及一液晶层13。 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相对而设,而液晶层13则夹设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 间。其中,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分别为透光材质所制成,并例如为一玻璃基板、一石 英基板或一塑料基板,并不限定。另外,显示面板1还包括一个像素阵列,像素阵列配置于 第一基板11上。其中,像素阵列包含至少一像素(或称次像素,sub-pixeDP,于此,以多个 像素 P为例。这些像素 P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并配置成矩阵状。另外,本 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多条扫描线G与多条数据线D,这些扫描线G与这些数据线D 为交错设置,并且相互垂直而定义出这些像素阵列的区域。
[0034] 像素 P包含一第一电极层141、一绝缘层142及一第二电极层143。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电极层141、绝缘层142及第二电极层143由下而上依序设置于第一基板11面向第二 基板12的一侧。另外,数据线D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且像素 P还可具有另一绝缘层145 覆盖于数据线D上,而第一电极层141则设置于绝缘层145上。另外,绝缘层142覆盖在第 一电极层141上,且第二电极层143设置于绝缘层142上,使得第一电极层141可夹置于绝 缘层142与绝缘层145之间,避免第一电极层141与数据线D及第二电极层143产生短路。 其中,绝缘层142、145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于包含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或其他 绝缘材质。另外,第一电极层141及第二电极层143分别为一透明导电层,且其材料例如但 不限于为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 ΙΤ0)或铟锋氧化物(indium-zinc oxide, ΙΖ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43为一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并与数据线D电连接 (图未显示),而第一电极层141为一共同电极(common electrode)。不过,在其他的实施 例中,第二电极层143也可为共同电极,而第一电极层141可为像素电极,并不限定。
[0035] 另外,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一黑色矩阵BM及一滤光层(图未显示),黑色矩阵BM 设置于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上,并与数据线D对应设置。黑色矩阵BM为不透光材 质,例如为金属或树脂,而金属例如可为铬、氧化铬或氮氧铬化合物。在本实施例中,黑色矩 阵BM设置于第二基板12面对第一基板11的一侧,并位于数据线D沿第三方向Z的上方, 故俯视显示面板1时,黑色矩阵BM可遮蔽数据线D。滤光层设置于第二基板12及黑色矩 阵BM面对第一基板11的一侧上,或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由于黑色矩阵BM为不透光材 质,因此于第二基板12上可形成不透光的区域,进而界定出可透光的区域。黑色矩阵BM具 有多个遮光区段,且两相邻滤光部之间具有至少一遮光区段。本实施例的黑色矩阵BM与滤 光层分别设置于第二基板12上,不过,在其他的实施态样中,黑色矩阵BM或滤光层也可分 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使其成为一BOA (BM on array)基板,或成为一C0A (color filter on array)基板,并不限制。另外,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一保护层(例如为over-coating, 图未显示),保护层可覆盖黑色矩阵BM及滤光层 。其中,保护层的材质可为光刻胶材料、树 脂材料或是无机材料(例如SiOx/SiNx)等,用以保护黑色矩阵BM及滤光层不受后续工艺 的影响而被破坏。
[0036] 因此,当显示面板1的这些扫描线G接收一扫描信号时可分别使各扫描线G对应 的一薄膜晶体管(图未显示)导通,并将对应每一行像素的一数据信号通过这些数据线D 传送至对应的这些像素电极,使显示面板1可显示画面。在本实施例中,灰阶电压可由各数 据线D传送至各像素 P的第二电极层143 (像素电极),使第一电极层141 (共同电极)与第 二电极层143之间形成一电场,以驱使液晶层13的液晶分子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所 构成的平面上旋转,进而可调制光线而使显示面板1显示影像。
[0037] 第二电极层143包含多个电极部1431及一第一连接部1432。在本实施例中,如 图1D所示,第二电极层143具有3个电极部1431(电极部1431亦可为其他整数,例如2或 4…),且第一连接部1432位于这些电极部1431的相对两侧,并与这些电极部1431连接。 其中,这些电极部1431沿第一方向X平行配置且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S(或可称第一距离 S为两相邻电极部1431之间的最短距离),且第二电极层143的每一个电极部1431沿第一 方向X的电极宽度分别为W,而电极宽度W的范围可例如为:0.5微米(μπι)彡W彡10微米 (μ m),最佳范围为 1μηι?^¥?^5μηι。
[0038] 另外,由于第二电极层143的电极图案,使得一电压驱动该第二电极层143(像素 电极)且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1431时,沿第一方向X会出现对应的多条亮纹与多条暗纹组 合而形成一亮度分布。其中,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1431时所产生对应亮纹与暗纹中,这些 暗纹对应于亮度分布曲线C的这些波谷,而这些亮纹则对应于亮度分布曲线C的这些波峰。 如图1C所示,这些暗纹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暗纹(标示为1)、一第二暗纹(标示为2)及 一第三暗纹(标示为3),且第一暗纹的中心与第三暗纹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离K。其中,第 一暗纹的中心或第三暗纹的中心可对应于两相邻这些电极部1431之间,而第二暗纹的中 心则对应于这些电极部1431的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暗纹的中心及第三暗纹的中 心分别对应于两相邻这些电极部1431的中间,且第二暗纹的中心对应于这些电极部1431 的其中之一。因此,第二距离K亦可为第一个电极部1431的中心与第三个电极部1431的 中心沿第一方向X之间的距离。不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暗纹的中心或第三暗纹的中 心亦可对应于这些电极部1431的其中之一,且第二暗纹的中心可对应于两相邻这些电极 部1431之间,本发明均不限制,只要亮度分布曲线C的波谷(或波峰)或暗纹的中心是对 应于两相距最远的电极部1431的侧边之间即可。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这些亮纹也可包 含连续出现的第一亮纹、第二亮纹及第三亮纹,且第二距离K也可定义为第一亮纹中心与 第三亮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0039] 再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是以这些暗纹包含连续出现的第一暗纹、第二暗纹及第三 暗纹,且第一暗纹的中心与第三暗纹的中心相距第二距离K,不过,由于暗纹对应于亮度分 布曲线C的波谷,而亮纹对应于亮度分布曲线C的波峰,因此,如图1B所示,这些波谷可包 含连续出现的第一波谷、第二波谷及第三波谷,且第二距离K亦可定义为第一波谷与第三 波谷之间的距离。于此,第一波谷或第三波谷可对应于两相邻这些电极部1431之间,且第 二波谷对应于这些电极部1431的其中之一;或者第一波谷或第三波谷也可对应于这些电 极部1431的其中之一,且第二波谷对应于两相邻这些电极部1431之间,并不限定。或者, 在又一实施例中,这些波峰可包含连续出现的第一波峰、第二波峰及第三波峰,且第二距离 K也可定义为第一波峰与第三波峰之间的距离。
[0040] 由图1Β的亮度分布曲线C可知,像素 Ρ的穿透亮度可由亮度分布曲线C的积分来 求得。换言之,将亮度分布曲线C进行积分所得到的曲线下面积,就可得到其穿透亮度。但 是,显示面板1的穿透率会受到亮纹与暗纹分布的影响,为了分析显示面板1的穿透率,可 先分析像素 Ρ的穿透亮度。若像素 Ρ的穿透亮度为最佳时,就可推导出显示面板1整体的 穿透亮度亦为最佳。
[0041] 于亮度分布曲线中我们发现,波谷处(暗纹)随着第二距离Κ的变大而亮度(积 分面积)却越小。另外,波峰处(亮纹)随着第二距离Κ的变大而亮度(积分面积)而变 大,因此,在某个电极部1431的间距(即第一距离S在一定值)的情况下,只要找到对应的 最佳的第二距离Κ(或称为暗纹周期Κ,或亮纹周期Κ)就可使其整体亮度积分(即暗纹周期 Κ的亮度积分,或亮纹周期Κ的亮度积分)为最大值,进而使像素 Ρ及显示面板1的穿透率 为最佳。
[0042] 因此,第一距离S与第二距离Κ为影响亮度分布曲线C的因子,亦即影响穿透亮度 的因子,故本实施例以含有K、s参数的函数L(x)来描述其关系。其中,函数L(x)为一亮度 分布曲线方程式(X为位置变数):
[0043] L(x) = a · cos(bx)+c · sin(dx)+e
[0044] 其中
[0045]
[0046]
[0047]
[0048]
[0049]
[0050]
[0051]
[0052]
[0053]
[0054]
[0055]
[0056] 接着,将上式的函数L(x)做一个亮纹(或暗纹)周期K的长度积分,并乘以1/K, 可得到单位的亮纹(或暗纹)周期Κ下的亮度分布积分函数f(K),亦即单位亮度(Lu)和亮 纹(或暗纹)周期K的关系函数:Lu = f(K)。如图2A所示,再对f(K)进行微分后,令其等 于〇而取其极值:
[0057]
:其中,L(x)=a ? cos(bx)+c · sin(dx)+e,
[0058] 且a,b,c,d,e为含有K及S的系数。因此,可得到最佳化穿透率下,亮纹(或暗 纹)周期的最佳值(即K_otm)和第一距离S的关系式K = h(S)。
[0059] 由于方程式:K = h(S)相当复杂,因此,本发明并不直接解方程式:K = h(S),而 是以数值解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数值解法是将某一数值S代入上式的函数L(x),并将函数 L(x)做一个亮纹(或暗纹)周期K的长度积分,再乘上1/K后(因为做长度K的积分,所以 需再乘上1/Κ,以得到单位的亮纹周期下的亮度分布积分,即单位亮度Lu),再做归一化处 理,借此可得到该数值S下,单位亮度Lu与亮纹周期K的关系函数Lu = f(K):
[0060]
其中,L (X) = a · cos (bx)+c · cos (dx)+e
[0061] 因 S已带入数值,故a,b,c,d,e仅为含有K的系数;再找出该数值S下,f (K)的最 大值所对应的最佳值(K_otm)。接着,持续以不同数值S重复上述计算,以得到不同S下对应 的最佳值(K_otm)。因此,通过不同数值S得到对应的最佳值(K_otm),可得到最佳化穿透率 下的第一距离S与亮纹(或暗纹)周期的最佳值(K_otm)的关系式:K = h (S)。例如,当S = 3μπι时,f(K) = -0. 13313K2+1.33461K-0. 30853,将其微分并等于0后再求其极值,可得到 K 的最佳值为5· 01243μπι ;另外,当S = 3. 5μπι 时,f(K) =-0· 15858K2+1. 75793K-1. 82412, 将其微分并等于〇后求其极值,可得到K的最佳值为5. 54272 μ m,以此类推。因此,如图2B 所示,进而就可得到K = h(S)的方程式(1)为:
[0062] K = -0· 43715XS3+4. 37035XS2-13. 49956XS+17. 98982,其中,1 刍 S 刍 10,且 S 与K的单位为微米。
[0063] 换言之,当K与S的关系式满足方程式(1)时,可使像素 P具有较佳的穿透率,进 而使显示面板1具有较佳的穿透率。不过,考虑到工艺变异,在本实施例中,当K与S满足 以下不等式时可使显示面板1具有较佳的穿透率:
[0066] 较佳者,当K与S更满足以下方程式时,显示面板1可具有更佳的穿透率:
[0069] 另外,请参照图3A至图3F所示,其中,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另一实施态样的 显示面板la的剖视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显示面板la的第二电极层143a的示意图,图 3C至图3F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又一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lb、lc、ld、le中,一个像素 Pb、Pc、Pd、Pe的配置示意图。
[0070] 如图3A,显示面板la与图1B的显示面板1主要的不同在于,显示面板la的像素 Pa的第一电极层141为像素电极,且第二电极层143a为共同电极。其中,数据线D及第一 电极层141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于此,第一电极层141配置于两条相邻的数据线D及两 条相邻的扫描线G的内侧,且第二电极层143a通过绝缘层142与第一电极层141及数据线 D电性绝缘。如图3B所示,第二电极层143a具有3个电极部1431及一第二连接部1433, 且第二连接部1433环设于这些电极部1431的外侧周缘,并与这些电极部1431连接。
[0071] 此外,显示面板la的其它特征可对应参照上述的显示面板1,不再赘述。
[0072] 另外,如图3C所示,显示面板lb与显示面板la主要的不同在于,于显示面板lb 中,第二 方向Y仍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而第一方向X仍与这些电极部1431实 质上垂直,使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仍然是相互垂直,并使得像素 Pb大约为一平行四 边形。换言之,本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lb的这些扫描线G与这些数据线D仍为交错设置, 但并不相互垂直,而是夹有一钝角,使得像素 Pb、第一电极层141b及第二电极层143b实质 上为平行四边形的态样。
[0073] 此外,显示面板lb的其它特征可对应参照上述的显示面板la,不再赘述。
[0074] 另外,如图3D所示,显示面板lc与显示面板lb主要的不同在于,于显示面板lc 的像素 Pc中,数据线D具有一弯折处,使得像素 Pc并非平行四边形,而是与数据线D的弯 折处一样对应有一弯折。另外,第二电极层143c的电极部1431及第二连接部1433对应于 数据线D而分别具有弯折,且第一电极部141c亦对应于数据线D而有弯折。另外,第一方 向X仍与第二电极层143c上半部的这些电极部1431实质上垂直,且第二方向Y仍与数据 线D的上半部实质上垂直,使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仍然是相互垂直。
[0075] 此外,显示面板lc的其它特征可对应参照上述的显示面板lb,不再赘述。
[0076] 另外,如图3E所示,显示面板Id与显示面板lb主要的不同在于,于显示面板Id 之像素 Pd中,第二电极层143d为像素电极,并与数据线D电连接,而第一电极层(图未显 示)为共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层143d包含3个电极部1431及一个第一连接部1432,且 第一连接部1432位于这些电极部1431的相对两侧,并与这些电极部1431连接。
[0077] 此外,显示面板Id的其它特征可对应参照上述的显示面板lb,不再赘述。
[0078] 另外,如图3F所示,显示面板le与显示面板lc主要的不同在于,于显示面板le 的像素 Pe中,第二电极层143e为像素电极,并与数据线D电连接,而第一电极层(图未显 示)为共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层143e包含3个电极部1431及一个第一连接部1432,且 第一连接部1432位于这些电极部1431的相对两侧,并与这些电极部1431连接。
[0079] 此外,显示面板le的其它特征可对应参照上述的显示面板lc,不再赘述。
[0080] 另外,请参照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2的示意图。
[0081] 显示装置2包括一显示面板3以及一背光模块4 (Backlight Module),显示面板3 与背光模块4相对设置。其中,显示面板3可为上述的显示面板1、la、lb、lc、Id、le的其中 之一,或其变化态样,于此不再多作说明。当背光模块4发出的光线E穿过显示面板3时, 可通过显示面板3的各像素显示色彩而形成影像。
[0082] 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得到像素 P的亮度分布曲线C,可利用例如光学显微镜(0M Optical Microscopy)拍摄光线通过第二电极层143时所产生的亮暗纹(此时显示面板显 示为最亮灰阶状态),其中,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率例如可为20X,其照片分辨率例如可为 640X480。在获取影像画面时,可沿着电极部1431实质平行配置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 的每一位置对应的灰阶转换成数值,以得到沿该方向的亮度分布原始数据(raw data)。
[0083] 不过,由于光学显微镜拍摄上的问题(例如分辨率问题),可能导致亮暗纹不是很 清楚,进而使亮度分布原始数据(raw data)会包含许多杂讯,因此需将这些原始数据利用 软件(例如0riginPr〇7. 5)进行平滑化(Smoothing)数据处理,以得到平滑化后的亮度分 布曲线,如图5所示。
[0084] 综上所述,因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电极层的这些电极部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间 隔一第一距离S,当一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时具有一亮度分布,该亮度分布是由多条亮纹与 多条暗纹组合而成,这些暗纹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暗纹、一第二暗纹及一第三暗纹,第一 暗纹的中心与第三暗纹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离K,或者当一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时具有一 亮度分布,该亮度分布沿该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曲线,亮度分布曲线是由多个波峰与多个 波谷组合而成,这些波谷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波谷、一第二波谷及一第三波谷,第一波谷 与第三波谷相距一第二距离K。其中,当K与S满足以下方程式时可使显示面板具有较佳的 穿透率:
[0087] 且S与K的单位为微米。
[0088]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 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中。
【主权项】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及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的一第二基板;以及 一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二基板,该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部,所述电 极部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S,当一光线通过所述电极部时具有一亮度分布, 该亮度分布是由多条亮纹与多条暗纹组合而成,所述暗纹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暗纹、一 第二暗纹及一第三暗纹,该第一暗纹的中心与该第三暗纹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离K, 其中,K与S满足以下方程式: (-0· 43715 XS3+4. 37035 xs2-13. 49956 XS+17. 98982)-0. 5彡K彡(-0· 43715XS3+4. 37035XS2-13. 49956XS+17. 98982) +0· 5,且1彡S彡10 S与K的单位为微米。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K与S还满足以下方程式: (-0· 43715XS3+4. 37035XS2-13. 49956XS+17. 98982)-0. 3彡K 彡(-0· 43715 XS3+4. 37035 XS2-13. 49956 XS+17. 98982)+0.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 连接部位于所述电极部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 连接部环设于所述电极部的外侧周缘,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暗纹的中心或该第三暗纹的中 心对应于两相邻所述电极部之间,且该第二暗纹的中心对应于所述电极部的其中之一。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暗纹的中心或该第三暗纹的中 心对应于所述电极部的其中之一,且该第二暗纹的中心对应于两相邻所述电极部之间。7. -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及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的一第二基板;以及 一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二基板,该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部,所述电 极部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S,当一光线通过所述电极部时具有一亮度分布, 该亮度分布沿该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曲线,该亮度分布曲线是由多个波峰与多个波谷组合 而成,所述波谷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波谷、一第二波谷及一第三波谷,该第一波谷与该第 三波谷相距一第二距离K, 其中,K与S满足以下方程式: (-0· 43715XS3+4. 37035xs2-13. 49956XS+17. 98982)-0. 5彡K彡(-0· 43715XS3+4. 37035XS2-13. 49956XS+17. 98982) +0· 5,且 1彡S彡10 且S与K的单位为微米。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K与S还满足以下方程式: (-0· 43715XS3+4. 37035XS2-13. 49956XS+17. 98982)-0. 3彡K 彡(-0· 43715 XS3+4. 37035 XS2-13. 49956 XS+17. 98982)+0. 3。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 连接部位于所述电极部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第 二连接部环设于所述电极部的外侧周缘,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波谷或该第三波谷对应于两相 邻所述电极部之间,且该第二波谷对应于所述电极部的其中之一。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波谷或该第三波谷对应于所述 电极部的其中之一,且该第二波谷对应于两相邻所述电极部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电极层。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面向第二基板,且包含多个电极部,这些电极部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S,当一光线通过这些电极部时具有一亮度分布,亮度分布是由多条亮纹与多条暗纹组合而成,这些暗纹包含连续出现的一第一暗纹、一第二暗纹及一第三暗纹,第一暗纹的中心与第三暗纹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离K,其中,K与S满足以下方程式:(-0.43715×S3+4.37035×S2-13.49956×S+17.98982)-0.5≤K≤(-0.43715×S3+4.37035×S2-13.49956×S+17.98982)+0.5,1≤S≤10且S与K的单位为微米。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穿透率可使显示装置达到省电的效果。
【IPC分类】G02F1/1343
【公开号】CN105487303
【申请号】CN201410474536
【发明人】蔡宗翰, 王兆祥, 汪安昌
【申请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