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3-2  149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感光鼓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等各种功能单元,利用这些功能单元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0003]例如,人们公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使用的功能单元;对该功能单元供应高压电流的高压电路板(高压板);连接该高压电路板和该功能单元的连接机构。
[0004]有时会在上述连接机构的内部,利用一对弹簧端子形成高压接点。在这种情况下,在设定高压接点的压力时,必须考虑两个弹簧端子的弹簧压力,因而难以容易且准确地设定高压接点的压力。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容易且准确地对由一对弹簧端子形成的高压接点的压力进行设定。
[000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功能单元、高压电路板和连接机构。所述功能单元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使用。所述高压电路板对所述功能单元供应高压电流。所述连接机构使所述高压电路板和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具有第1连接部件、第1保持部件、联结部件和第2连接部件。所述第1连接部件具有第1弹簧端子。所述第1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1连接部件。所述联结部件与所述第1保持部件相联结。所述第2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弹簧端子相接触的第2弹簧端子。所述第1弹簧端子具有第1大径部和第1小径部。所述第1大径部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第1小径部由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构成,外径小于所述第1大径部的外径,且与所述第2弹簧端子相接触。所述第1保持部件上设有第1抵接部,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与所述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该第1抵接部与所述第1小径部的靠所述第1大径部一侧的端部相抵接。所述联结部件上设有第2抵接部,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与所述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该第2抵接部与所述第1大径部的靠所述第1小径部一侧的端部相抵接。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大致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连接机构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0009]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打印机主体、第1保持部件和联结部件的立体图。
[0010]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第1、第2弹簧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0011]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第1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0012]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第2连接部件和第2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0013]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的第2弹簧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0014]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第1保持部件与联结部件相联结之前的状态下的第1弹簧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0015]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第1保持部件与联结部件相联结之前的状态下的打印机主体、第1保持部件及联结部件的立体图。
[0016]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第1保持部件即将与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的第1弹簧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0017]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第1保持部件与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的第1弹簧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0018]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中、第1保持部件与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的第1弹簧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图1对彩色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图1中的纸面近身侧为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各图中标注的箭头Fr、Rr、L、R、U、Lo分别表示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0020]彩色打印机1具有箱体状的打印机主体2 (装置主体),在该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供纸盒3,该供纸盒3收装纸张(记录介质)。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出纸盘4。
[0021]在打印机主体2的中央部设有中间转印单元5。中间转印单元5中,在多个辊子间架设有中间转印带6 (图像载体),在中间转印带6的下方设有曝光装置7,该曝光装置7由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中间转印带6的下侧设有4个图像形成部8,这4个图像形成部8分别与各色的调色剂(例如品红、青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相对应。各图像形成部8中设有感光鼓9,该感光鼓9能够转动。按照一次转印的顺序,在感光鼓9的周围依次配置有充电器10、显影器11、一次转印部12、清洁装置13和静电消除器14。在显影器11的上方,按照调色剂的颜色(例如品红、青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设有与各图像形成部8相对应的调色剂盒15。
[0022]在打印机主体2的右侧部设有纸张的传送路径16,该传送路径16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传送路径16的上游端部设有供纸部17。在传送路径16的中游部,于中间转印带6的右端侧设有二次转印单元18 (功能单元)。二次转印单元18具有二次转印棍19。在传送路径16的下游部设有定影装置20,在传送路径16的下游端部设有出纸口 21。
[0023]接下来,对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彩色打印机1中对纸张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进行说明。
[0024]彩色打印机1接通电源后,各种参数被初始化,定影装置20的温度设定等初始设定被执行。之后,由与彩色打印机1相连接的计算机等输入图像数据,发出开始打印的指示后,如下面这样对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0025]首先,由充电器10使感光鼓9的表面带电,之后,利用来自曝光装置7的激光(参照箭头P)对感光鼓9的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鼓9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器11利用由调色剂盒15供应的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12中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上。由各图像形成部8依次重复进行上述动作,从而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另外,残留在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及电荷分别由清洁装置13及静电消除器14除去。
[0026]另外,由供纸部17从供纸盒3或者手动送纸盘(未图示)取出的纸张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18,由二次转印单元18的二次转印辊19将中间转印带6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该纸张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传送至传送路径16的下游侧,进入定影装置20,在该定影装置20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该纸张上。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从出纸口 21排出到出纸盘4上。
[0027]接下来,进一步对打印机主体2进行说明。打印机主体2收装二次转印单元18。
[0028]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主体2的后部竖立设置有后侧框体32。后侧框体32上设有上下一对钩部孔33,上侧的钩部孔33的下侧设有通孔34。如图3所示,在后侧框体32的右前方竖立设置有侧板35。侧板35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0029]接下来,对打印机主体2内设置的高压电路板36进行说明。
[0030]如图2所示,高压电路板36竖立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后侧框体32的后方。高压电路板36与电源电路板(未图示)相连接,该电源电路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在高压电路板36的下端部设有二次转印变压器37。
[0031]接下来,对使高压电路板36和二次转印单元18电连接的连接机构39进行说明。
[0032]如图2所示,连接机构39具有第1连接部件40、保持第1连接部件40的第1保持部件41、配置在第1保持部件41后方的联结部件42、配置于第1连接部件40后方的第2连接部件43、保持第2连接部件43的第2保持部件44。
[0033]第 1连接部件40例如由导电性金属线形成。如图2所示,第1连接部件40具有功能单元侧弹簧端子46、配置于功能单元侧弹簧端子46后方的第1弹簧端子48、连接功能单元侧弹簧端子46和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导线47。
[0034]功能单元侧弹簧端子46由能够压缩的螺旋弹簧构成。功能单元侧弹簧端子46沿左右方向(图2的纸面内侧方向)延伸。功能单元侧弹簧端子46与二次转印单元18接触。
[0035]如图4等所示,第1弹簧端子48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A为中心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弹簧端子48的轴心方向为前后方向。第1弹簧端子48具有第1大径部50和第1小径部51,其中,第1小径部51位于第1大径部50的后方,且与第1大径部50连续设置。第1大径部50由非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各卷线部之间隔开距离的螺旋弹簧)构成,能够沿前后方向被压缩。第1小径部51由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各卷线部之间相互接触的螺旋弹簧)构成,不能沿前后方向被压缩。第1小径部51的外径小于第1大径部50的外径。
[0036]第1保持部件41例如由电绝缘性能较好的树脂形成。如图5所示,第1保持部件41具有:第1保持部件主体53,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延伸部54,其从第1保持主体53的右端部沿上下方向向下方延伸;保持板部55,其从第1保持部件主体部53的右侧部沿上下方向向下方延伸;凸起部56,其从保持板部55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向后方延伸。
[0037]如图4所示,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大径部50的前端部50Fr与保持板部55相抵接。凸起部56的外径小于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大径部50的外径,大于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的外径。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大径部50安装在凸起部56的外周。凸起部56的后端面(顶端面)上设有第1抵接部57。
[0038]联结部件42例如由电绝缘性能较好的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联结部件42具有联结部件主体59和第1壳体60,其中,第1壳体60呈圆筒形,从联结部件主体59沿前后方向向后方延伸。
[0039]联结部件主体59具有上下一对钩部61。各钩部61与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后侧框体32上的各钩部孔33相卡合。由此,联结部件42固定在打印机主体2的后侧框体32上。
[0040]第1壳体60穿过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后侧框体32上的通孔34。如图4所示,第1壳体60具有:第1插入部62 ;第2插入部63,其设置在第1插入部62的后方;第2抵接部64,其设置于第1插入部62和第2插入部63之间。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大径部50和第1保持部件41的凸起部56分别有一部分插入第1插入部62。在第1插入部62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开口部65。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有一部分插入第2插入部63。第2插入部63的内径小于第1插入部62的内径。第2抵接部64的直径向后侧(第2插入部63 —侧)逐渐缩小。
[0041]第2连接部件43例如由导电性金属线形成。如图2所示,第2连接部件43具有:电路板侧弹簧端子66 ;第2弹簧端子68,其配置在电路板侧端子66的前方;第2导线67,其连接电路板侧弹簧端子66和第2弹簧端子68。
[0042]电路板侧弹簧端子66由能够压缩的螺旋弹簧构成。电路板侧弹簧端子66沿前后方向延伸。电路板侧弹簧端子66与高压电路板36的二次转印变压器37相接触。
[0043]如图4所示,第2弹簧端子68与第1连接部件40的第1弹簧端子48同样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A为中心设置。S卩,第2弹簧端子68与第1弹簧端子48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第2弹簧端子68具有第2大径部70和第2小径部71,其中,第2小径部71设置在第2大径部70的前方,与第2大径部70连续设置。第2大径部70由非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各卷线部之间隔开距离的螺旋弹簧)构成,能够沿前后方向压缩。第2小径部71由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各卷线部之间相互接触的螺旋弹簧)构成,不能沿前后方向压缩。第2小径部71的外径小于第2大径部70的外径。第2小径部71的前端部71Fr与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的后端部51Rr相接触。S卩,第2小径部71的前端部71Fr与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的后端部51Rr —起形成高压接点B。
[0044]第2保持部件44例如由电绝缘性能较好的树脂形成。如图6所示,第1保持部件44具有:第2保持部件主体80,其沿左右方向延伸;4个端子保持部81,其设置在第2保持部主体80的上部;电路板侧弹簧端子用壳体82,其设置在第2保持部件主体80的右下角部;第2壳体83,其呈圆筒状,设置在第2保持部件主体80的右端部。
[0045]第2保持部件主体80的右端部上设有支承板部84,该支承板部84的前侧布设有第2导线67。各端子保持部81分别具有3个端子收装部85,各端子收装部85中收装有端子90。电路板侧弹簧端子用壳体82收装第2连接部件43的电路板侧弹簧端子66。
[0046]如图4所示,第2壳体83收装第2连接部件43的第2弹簧端子68。第2壳体83具有第2大径部用插入部86、设置在第2大径部用插入部86前方的第2小径部用插入部87、设置在第2大径部用插入部86与第2小径部用插入部87之间的连接部88。第2弹簧端子68的第2大径部70插入第2大径部用插入部86。第2弹簧端子68的第2小径部71插入第2小径部用插入部87。第2小径部用插入部87的内径小于第2大径部用插入部86的内径。连接部88的直径向前侧(第2小径部用插入部87—侧)逐渐缩小。如图7所示,第2壳体83的前端部上设有向前方突出的上下一对突片89。
[0047]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彩色打印机1中,由电源电路板(未图示)向高压电路板36供应交流电流,由高压电路板36的二次转印变压器37对该交流电流进行直流转换及高压转换,将其转换为高压电流。如图2中箭头I所示,该高压电流由高压电路板36的二次转印变压器37经由第1、第2连接部件40、43供应给二次转印单元18。如此,第1、第2连接部件40、43配置于由高压电路板36至二次转印单元18的电流路径中。
[0048]接下来,对连接机构39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0049]如图8所示,在组装连接机构39之前的状态(第1、第2保持部件41、44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之前的状态)下,第1保持部件41的凸起部5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大径部5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要短长度L。因此,能够使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41的凸起部56发生自由变形。另外,上述长度L为第1大径部50能够压缩的长度。
[0050]在组装连接机构39时,如图9所示,将处于保持第1连接部件40的状态的第1保持部件41保持在打印机主体2的后侧框体32前方。然后,将第1连接部件40的第1弹簧端子48插入联结部件42的第1壳体60内的同时,使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此时,若欲从正前面使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联结,则第1保持部件41的延伸部54及保持板部55会与打印机主体2的侧板35发生干涉。因而,如图9中箭头C所示,从前上方使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联结。
[0051]此时,如上所述,由于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能够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41的凸起部56发生自由变形,因而如图10所示,能够在使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向下方发生较大的变形的同时,使该第1小径部51逐渐插入联结部件42的第1壳体60。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弹簧端子48插入第1壳体60,从而能够容易地使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
[0052]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时,如图11所示,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大径部50有一部分插入第1壳体60的第1插入部62,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有一部分插入第1壳体60的第2插入部63。另外,第1大径部50的后端部50Rr和第1壳体60的第2抵接部64抵接,使第1大径部50被压缩,第1小径部51的前端部51Fr和第1保持部41的 凸起部56的第1抵接部57抵接。由此,第1大径部50的弹力不会作用于第1小径部51,第1小径部5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0053]另外,如上所述,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时,如图12所示,第1弹簧端子48穿过第1壳体60,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的后端部51Rr突出到打印机主体2的后侧框体32及第1壳体60的后方。
[0054]之后,如图4所示,使第2保持部件44的第2壳体83的前端部与联结部件42的第1壳体60的后端部抵接,从而使第2保持部件44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与此同时,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的后端部51Rr插入第2壳体83的第2小径部用插入部87,与第2弹簧端子68的第2小径部71的前端部71Fr相接触。由此,由第1小径部51和第2小径部71形成的高压接点B形成在第2壳体83的第2小径部用插入部87内。因此,能够抑制第2保持部件44的相对于联结部件42发生位置偏移,并且,能够提高联结部件42与第2保持部件44之间的联结强度。
[0055]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1抵接部57设置在第1保持部件41上,并且第2抵接部64设置在联结部件42上,其中,第1抵接部57在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的状态下与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小径部51的前端部51Fr (第1大径部50 —侧的端部)相抵接,第2抵接部64在第1保持部件41与联结部件42相联结的状态下与第1弹簧端子48的第1大径部50的后端部50Rr (第1小径部51 —侧的端部)相抵接。采用这种结构,由第1、第2弹簧端子48、68构成的高压接点B的压力不会受到第1弹簧端子48的弹簧压力的影响。因此,能够仅根据第2弹簧端子68的弹簧压力来设定高压接点B的压力,从而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设定高压接点B的压力。
[0056]另外,第1抵接部57设置在第1保持部件41的凸起部56的后端面(顶端面)上。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形成第1抵接部57。
[0057]此外,第2抵接部64设置于联结部件42的第1壳体60的第1插入部62与第2插入部63之间。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形成第2抵接部64。
[0058]另外,第2弹簧端子68具有第2大径部70和第2小径部71,其中,第2大径部由能够压缩的螺旋弹簧构成;第2小径部71由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构成,其外径小于第2大径部70的外径,能够与第1小径部51相接触。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第1弹簧端子48和第2弹簧端子68切实地相接触。
[0059]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将中间转印带6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的二次转印单元18作为功能单元。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切实地由高压电路板36对二次转印单元18供应高压电流。
[0060]本实施方式中,对以包括二次转印辊19的二次转印单元18为功能单元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其实,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包括中间转印带6的中间转印单元、包括曝光器7的曝光单元、包括感光鼓9的感光鼓单元、包括显影器11的显影单元、包括定影装置20的定影单元等作为功能单元。即,对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所使用的所有功能单元均可以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功能单元。
[0061]本实施方式中,对第2弹簧端子68由由能够压缩的螺旋弹簧所构成的第2大径部70和由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所构成的第2小径部71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其实,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端子68也可以仅由能够压缩的螺旋弹簧构成。
[0062]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彩色打印机1中适用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其实,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黑白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主权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功能单元,其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使用;高压电路板,其对所述功能单元供应高压电流;连接机构,其使所述高压电路板和所述功能单元电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具有:第1连接部件,其具有第1弹簧端子;第1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第1连接部件;联结部件,其与所述第1保持部件相联结;第2连接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第1弹簧端子相接触的第2弹簧端子, 所述第1弹簧端子具有:第1大径部,其由螺旋弹簧构成;第1小径部,其由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构成,外径小于所述第1大径部的外径,且与所述第2弹簧端子相接触, 所述第1保持部件上设有第1抵接部,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与所述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第1小径部的靠所述第1大径部一侧的端部相抵接, 所述联结部件上设有第2抵接部,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与所述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第1大径部的靠所述第1小径部一侧的端部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部件具有:保持板部,其沿着与所述第1弹簧端子的轴心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凸起部,其从所述保持板部沿着所述第1弹簧端子的轴心方向延伸, 所述第1大径部安装在所述凸起部的外周, 所述第1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保持部件与所述联结部件相联结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1弹簧端子的轴心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所述第1大径部在所述第1弹簧端子的轴心方向上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结部件具有:第1插入部,所述第1大径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其内;第2插入部,所述第1小径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其内,其内径小于所述第1插入部的内径, 所述第2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抵接部的直径向所述第2插入部一侧逐渐变小。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保持部件,所述第2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2连接部件,并与所述联结部件相联结, 在所述第2保持部件与所述联结部件相联结的状态下,所述第1小径部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2保持部件,且与所述第2弹簧端子相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弹簧端子具有:第2大径部,其由螺旋弹簧构成;第2小径部,其由紧密卷制的螺旋弹簧构成,外径小于所述第2大径部的外径,且与所述第1小径部相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图像载体,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至该图像载体上, 所述功能单元为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弹簧端子与所述第1弹簧端子配置在同一轴线上。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收装所述功能单元的装置主体,所述联结部件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使用的功能单元、对功能单元供应高压电流的高压电路板、使高压电路板和功能单元电连接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具有:具有第1弹簧端子的第1连接部件;保持第1连接部件的第1保持部件;与第1保持部件联结的联结部件;具有第2弹簧端子的第2连接部件。第1弹簧端子具有:第1大径部;第1小径部,其外径小于第1大径部,与第2弹簧端子接触。第1保持部件上设有第1抵接部,联结部件上设有第2抵接部。在第1保持部件与联结部件联结的状态下,第1抵接部与第1小径部的靠第1大径部一侧的端部抵接,第2抵接部与第1大径部的靠第1小径部一侧的端部抵接。
【IPC分类】G03G15/00
【公开号】CN105487356
【申请号】CN201510640411
【发明人】大畑志伸, 奥村启二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公告号】US2016009800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