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1  167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图样具有导圆角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单片式触控面板(Window Integrated Sensor,简称为WIS)是一种在表面玻璃(cover glass)形成透明电极,以提供触控感测功能的技术。应用窗型整合感测器技术的触控面板,其厚度较采用双层玻璃(GG type)的触控面板更薄。
[0003]请参见图1,其于单片式触控面板的表面玻璃层上形成黑色矩阵的示意图。为便于绘式并说明表面玻璃层10与黑色矩阵11的关系,此附图的表面玻璃层10与黑色矩阵11
并未完重叠。
[0004]在单片式触控面板的制造过程中,会将具有开口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简称为BM)11形成在表面玻璃层10的上方。黑色矩阵11的开口处位于表面玻璃层10的显不区10b,黑色矩阵则形成于表面玻璃层10的遮蔽区10a。由图1可以看出,用于遮蔽光源的黑色矩阵11包含外侧边界Eext与内侧边界Ein。其中内侧边界Ein代表显示区10b的外围。
[0005]请参见图2,其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触控透明电极层13包含排列为Μ列与Ν行的电极图样(ΙΤ0 sensor pattern)。位于同一列而彼此相邻的电极图样共同形成水平电极131,位于同一行而彼此相邻的电极图样共同形成垂直电极132。各个水平电极131与各个垂直电极132间,彼此交错而形成一个电极图样的阵列。
[0006]触控透明电极层13形成于表面玻璃层10与黑色矩阵11上方。其中,触控透明电极层13靠近外侧部分的电极图样,位于表面玻璃层10的遮蔽区与黑色矩阵11的上方。另一方面,触控透明电极层的中心部分的电极图样,位于黑色矩阵11开口区域(即,表面玻璃层10的显示区)的位置。
[0007]在黑色矩阵形成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还包含显示层、导电层、绝缘层等。这些后续的制造过程需要使用高温(例如:摄氏300度)。但是,黑色矩阵11的材质不耐高温,且后续制作工艺的高温将使黑色矩阵11产生碳化现象。被碳化后的黑色矩阵11具有较低的电阻,甚至因而具有些微的导电性。
[0008]此时,形成于黑色矩阵11上方的电极图样(ΙΤ0 Sensor pattern)若有较尖锐、细小的设计,其电荷密度跟电场强度就越高。当触控透明电极层13的电极图样上的电荷累积至一定程度,致使透明电极间产生很大的电压差时,电极图样将发生尖端放电的现象。因为此种尖端放电的现象,导致具有些微的导电性的黑色矩阵11被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简称为ESD)击伤,进而导致面内漏光或使透明电极短路。

【发明内容】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遮蔽区,该遮蔽区围绕该显示区;一黑色矩阵,设置于该基板的该遮蔽区的上方;以及一触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该显示区上,且部分的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延伸至该黑色矩阵的上方,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图样,其中该多个电极图样包括位于该遮蔽区的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且该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的形状为具有一导圆角的多边形。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含:一显示层;以及一触控面板,在该显示面板的上方,该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遮蔽区,该遮蔽区围绕该显示区;一黑色矩阵,设置于该基板的上方并位于该遮蔽区;以及一触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该显示区上,且部分的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延伸至该黑色矩阵的上方,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图样,其中该多个电极图样包括位于该遮蔽区的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且该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的形状为具有一导圆角的多边形。
[0011]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在单片式触控面板的表面玻璃层上形成黑色矩阵的示意图;
[0013]图2为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发明在黑色矩阵上形成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制造触控面板的流程图;
[0016]图5A为位于遮蔽区上方的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
[0017]图5B为位于显示区上方的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
[0018]图6为一种对触控面板右上角的电极图样、跨接结构与导电接点擷取切面的示意图;
[0019]图7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叠构图;
[0020]图7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6的切线L位置的剖视图;
[0021]图8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叠构图;
[0022]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6的切线L位置的剖视图;
[0023]图9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叠构图;
[0024]图9B为另一种对触控面板右上角的电极图样、跨接结构与导电接点擷取切面的不意图;
[0025]图9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9B的切线L位置的剖视图;
[0026]图10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叠构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表面玻璃层:10、30、70、80、90
[0029]黑色矩阵:11、21、36、71、81、91
[0030]遮蔽区:10a显示区:10b
[0031]内侧边界:Ein外侧边界:Eext
[0032]水平电极:131、31垂直电极:132、32
[0033]触控透明电极层:13、23、73、83、93
[0034]第一外观电极图样:23a、31a、32a
[0035]第二外观电极图样:23b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
[0036]水平电极的端点区段:231a
[0037]垂直电极的端点区段:232a
[0038]水平电极的中间区段:231b
[0039]垂直电极的中间区段:232b
[0040]绝缘层:33b、76、86、96
[0041]导电层:33a、74、84、94
[0042]水平方向的导电端点:34垂直方向的导电端点35
[0043]保护层:37、77、87、97跨接结构33
[0044]第一线段?第十三线段:L1?L13
[0045]触控面板:101显示层: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46]此处假设电极图样的外观形状大致为多边形(例如:菱形或等腰三角形)。为了改善触控透明电极因为累积电荷所导致的静电放电现象,本发明提出根据电极图样的位置,改变电极图样的外观形状的作法。
[0047]请参见图3,其是本发明在基板与黑色矩阵上形成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触控透明电极层23设置在基板与黑色矩阵21上方,且触控透明电极层23包含多个电极图样。
[0048]触控透明电极层23包含Μ列水平电极,以及Ν行垂直电极。每一个水平电极包含在水平方向彼此相邻而串接的Ν个电极图样。每一个垂直电极包含在垂直方彼此相邻而串接的Μ个电极图样。无论是水平电极或是垂直电极,可再根据电极图样的位置是否位于黑色矩阵的上方而定义不同的区段。亦即,将位于黑色矩阵21上方的电极图样定义为垂直/水平电极的端点区段;以及,将位于黑色矩阵的开口处上方的电极图样定义为垂直/水平电极的中间区段。
[0049]根据本发明的构想,电极图样的外观会根据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决定。以下将电极图样区分为三种外观。
[0050]对位于遮蔽区上方并与黑色矩阵21重叠的电极图样,选择具有导圆角的多边形作为其外观。例如:三个夹角均为导圆角的等腰三角形,或四个夹角均为导圆角的菱形。这些外观为具有导圆角的多边形的电极图样被定义为第一外观电极图样23a。图3的右上方放大绘式数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23a。其中,无论第一外观电极图样23a是位于水平电极的端点区段231a或位于垂直电极的端点区段232a,第一外观电极图样23a的两两侧边间均为导圆角。导圆角的曲率半径介于20-100 μ m。若导圆角的曲率半径介于30_70 μ m(例如:50μπι)时,减缓电荷集中于尖端的现象更为显著。
[0051]对于位于显示区上方而未与黑色矩阵21重叠的电极图样,选择具有尖角的多边形作为其外观。例如:四个夹角均为尖角的菱形。其中,尖角代表曲律半径为0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钝角。这些外观为具有尖角的多边形的电极图样被定义为第二外观电极图样23b。图3的右下方放大绘式了数个第二外观电极图样。其中,无论第二外观电极图样23b是位于水平电极的中间区段231b或位于垂直电极的中间区段232b,第二外观电极图样23b的两两侧边间形成尖角。
[0052]再者,被黑色矩阵11的内侧边界Ein划分为部分位于显示区上方、部分位于遮蔽区上方的电极图样,被定义为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大致呈现菱形,但菱形的四个夹角则会根据夹角所在的位置而选择采用尖角或导圆角。承上,与黑色矩阵1 1的内侧边界Ein重叠的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同时横跨于显示区与遮蔽区。其中,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的夹角若位于显示区上方时采用尖角,且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的夹角若位于遮蔽区上方时采用导圆角。其中,导圆角的曲率半径介于20-100μπι。若导圆角的曲率半径介于30-70 μ m (例如:50 μ m)时,减缓电荷集中于尖端的现象更为显著。
[0053]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当电极图样的夹角位于遮蔽区上方时,电极图样的两两侧边间并非形成尖角,而为导圆角。另一方面,当电极图样的夹角位于显示区上方时,电极图样的两两侧边形成尖角。基于维持触控透明电极的视觉上的考虑,导圆角设计仅用于位于遮蔽区的电极图样的夹角。
[0054]请参见图4,其是本发明提出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流程图。首先提供一基板(即,表面玻璃层)(步骤S1)。其中,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遮蔽区,且遮蔽区围绕在显示区的周边。其次,在基板的遮蔽区上方形成黑色矩阵(步骤S3)。再者,在基板上方形成触控透明电极层(步骤S5)。触控透明电极层主要形成于显示区上方,用于提供触控感测功能。部分的触控透明电极层延伸至黑色矩阵的上方。
[0055]其中,触控透明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图样。关于如何根据电极图样的位置,形成不同形状的电极图样,请进一步参看图5A、图5B的说明。
[0056]请参见图5A,其是位于遮蔽区上方的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由此附图可以看出,位于遮蔽区上方的第一外观电极图样23a大致呈现菱形或三角形,且第一外观电极图样23a的两两侧边间形成导圆角。此外,位于遮蔽区上方的还有跨越在黑色矩阵的内侧边界Ein的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的一部分。对位于遮蔽区上方的部分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而言,其两两侧边形成导圆角。
[0057]请参见图5B,其是位于显示区上方的触控透明电极层的示意图。由此附图可以看出,位于显示区上方的第二外观电极图样23b为菱形,且第二外观电极图样23b的两两侧边间形成尖角。此外,位于显示区上方的还有跨越在黑色矩阵的内侧边界Ein的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的一部分。对位于显示区上方的部分第三外观电极图样23c而言,其两两侧边形成尖角。
[0058]请参见图6,其是一种对触控面板右上角的电极图样、跨接结构与导电接点擷取切面的示意图。在表面玻璃层30的上方先形成黑色矩阵36。为便于说明,此处假设黑色矩阵36的外侧边界Eext与保护层、表面玻璃层30的边界彼此重叠。
[0059]采用单层触控透明电极层技术时,为了避免水平电极31与垂直电极32彼此短路,其中一个方向上的电极图样会通过跨接结构33而彼此连接。
[0060]例如:每一个水平电极31包含多个跨接结构33,用于跨接水平方向上的电极图样。每一个跨接结构33各自包含绝缘层33b与导电层33a。绝缘层33b覆盖于垂直电极的上方,导电层33a设置于绝缘层33b上方并对应连接于两侧的水平电极31。此外,保护层37则覆盖于最上方。其中,导电层33a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或透明导电材料。
[0061]再者,位于水平电极31侧边的第一外观电极图样31a通过水平方向的导电端点34外接至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简称为FPC)。位于垂直电极32侧边的第一外观电极图样32a通过垂直方向的导电端点35外接至软性印刷电路板。
[0062]图6的切线L穿越三个水平电极31上的电极图样、两个横跨在水平电极31间的跨接结构33与水平方向的导电端点34。根据切线L经过的位置与各材料层结构的不同,切线L可进一步区分为十三个线段。这些线段中,第一线段L1至第六线段L6对应于显示区、第七线段L7至第十三线段L13对应于遮蔽区。
[0063]与图6的切线L对应的切面,会根据线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剖面。以下利用两个实施例说明形成如图6的触控面板时,与切线L对应的不同线段(第一线段L1至第十三线段L13)的各个堆叠。附带一提的是,下述关于触控面板堆叠的的描述顺序,均依照由下而上的方向。
[0064]实际应用时,触控面板在切线L上的不同线段中,实际形成堆叠的材料也不尽相同。本发明的构想可弹性应用于不同制作工艺,本发明的应用并不以下述实施例为限。
[0065]请参见图7A,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叠构图。简言之,此实施例是在表面玻璃层70的上方依序形成黑色矩阵71、触控透明电极层73、绝缘层76、导电层74以及保护层77。
[006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提供表面玻璃层70。其次在表面玻璃层70的上方形成具有开口的黑色矩阵71。接着,再进一步在表面玻璃层70与黑色矩阵71的上方形成触控透明电极层73。其中,触控透明电极层73包含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在触控透明电极层73上方形成用于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的绝缘层76。其后,在绝缘层76的上方形成跨接水平电极的导电层73。此外,导电层73也用于将透明电极外接至软性印刷电路板的导电端点。最后,于导电层74、触控透明电极层73与黑色矩阵71的上方形成保护层77。
[0067]请参见图7B,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6的切线L位置的剖视图。
[0068]首先说明位于显示区的各个线段(第一线段L1?第六线段L6)的堆叠。触控面板在第一线段L1与第六线段L6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触控透明电极层7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77。触控面板在第二线段L2与第五线段L5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触控透明电极层73(作为水平电极)、导电层74(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77。触控面板在第三线段L3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绝缘层76 (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74 (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77。触控面板在第四线段L4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触控透明电极层73 (作为垂直电极)、绝缘层76 (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74 (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77。
[0069]其次说明位于遮蔽区的各个线段(第七线段L7?第十三线段L13)的堆叠。触控面板在第七线段L7与第十二线段L12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黑色矩阵71、触控透明电极层7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77。触控面板在第八线段L8与第十一线段L11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黑色矩阵71、触控透明电极层73 (作为水平电极)、导电层74、保护层77。触控面板在第九线段L9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黑色矩阵71、绝缘层76(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74(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77。触控面板在第十线段L10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黑色矩阵71、触控透明电极层73 (作为垂直电极)、绝缘层76 (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74(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77。触控面板在第十三线段L13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70、黑色矩阵71、触控透明电极层73 (作为水平电极)、导电层74(用于连接水平电极与软性电路板的导电接点)、保护层77。
[0070]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发现,由于黑色矩阵71设置于遮蔽区上方的缘故,在遮蔽区的各线段的堆叠除另含一层黑色矩阵71,其余各层则与位于遮蔽区中类似用途的各个线段的堆叠类似。例如:第三线段L3与第九线段L9同样对应于跨接结构,且这两个线段所对应的堆叠的差异为,第九线段L9在表面玻璃层70上方另设置一层黑色矩阵71,在黑色矩阵71上方的堆叠则与在第三线段L3的表面玻璃层70上方的堆叠类似。
[0071]请参见图8A,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叠构图。与图7A相较,此实施例的绝缘层86不仅用于阻隔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间的短路,还进一步形成于黑色矩阵81的上方,用于防止黑色矩阵81受到静电放电的击伤。
[0072]此实施例首先提供表面玻璃层80。其次在表面玻璃层80的遮蔽区上方形成黑色矩阵81。接着,设置包含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的触控透明电极层83。其后设置绝缘层86。其中,绝缘层86形成于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之间,用于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间发生短路。另一方面,绝缘层86还形成于水平电极与黑色矩阵81的上方,用于防止静电对黑色矩阵81造成的损伤。再者,在绝缘层86的上方设置导电层84,用于连接水平电极。一部分的导电层84则作为与软性印刷电路板相连接的导电端点。其后,在绝缘层86、导电层84的上方形成保护层87。
[0073]请参见图8B,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6的切线L位置的剖视图。
[0074]首先说明位于显示区的各个线段(第一线段L1?第六线段L6)的堆叠。触控面板在第一线段L1与第六线段L6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触控透明电极层8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87。触控面板在第二线段L2与第五线段L5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触控透明电极层83(作为水平电极)、导电层84(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87。触控面板在第三线段L3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绝缘层86(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84(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87。触控面板在第四线段L4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触控透明电极层83 (作为垂直电极)、绝缘层8 6 (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84 (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87。
[0075]其次说明位于遮蔽区的各个线段(第七线段L7?第十三线段L13)的堆叠。触控面板在第七线段L7与第十二线段L12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黑色矩阵81、触控透明电极层83 (作为水平电极)、绝缘层86 (防止静电击伤黑色矩阵)、保护层87。触控面板在第八线段L8与第十一线段L11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黑色矩阵81、触控透明电极层83 (作为水平电极)、导电层84(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87。触控面板在第九线段L9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黑色矩阵81、绝缘层86 (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84 (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87。触控面板在第十线段L10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黑色矩阵81、触控透明电极层83(作为垂直电极)、绝缘层86(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导电层84(用于跨接水平电极)、保护层87。触控面板在第十三线段L13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80、黑色矩阵81、触控透明电极层83 (作为水平电极)、导电层84 (作为水平方向的导电接点)、保护层87。
[0076]请参见图9A,其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叠构图。在表面玻璃层90的底面依序层叠黑色矩阵91、导电层94、绝缘层96、触控透明电极层93以及保护层97。同样的,绝缘层96不仅用于阻隔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间的短路,还可进一步防止黑色矩阵91受到静电放电的击伤。此实施例在黑色矩阵81的上方形成导电层94、绝缘层96的顺序,与图8A的形成顺序彼此相反。因应此形成顺序的不同,此实施例先形成跨接结构后,再于绝缘层96的上方形成触控透明电极层93。
[0077]请参见图9B,其是另一种对触控面板右上角的电极图样、跨接结构与导电接点擷取切面的示意图。此实施例在黑色矩阵91与触控透明电极层93间额外形成绝缘层96,提供进一步的静电防护的功能。
[0078]首先提供表面玻璃层90。其次在表面玻璃层90的遮蔽区上方形成黑色矩阵91。接着,在表面玻璃层90上与垂直电极、水平电极交会处相对应的位置上,以及在靠近外侧的部分的黑色矩阵91上方形成导电层94。在表面玻璃层90上与垂直电极、水平电极交会处相对应位置上的导电层94用来连接垂直电极的电极图样。在靠近外侧的部分的黑色矩阵91上方所形成的导电层94,则作为将水平电极外接至软性印刷电路板的导电端点。
[0079]在导电层94、表面玻璃层90的上方设置绝缘层96,用于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以及防止静电对黑色矩阵91造成的损伤。接着,形成触控透明电极层93与保护层97。
[0080]与图9B的切线L对应的切面,会根据线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剖面。以下利用图9C说明与切线L对应的不同线段(第一线段L1至第七线段L7)的各个堆叠。同样的,下述关于触控面板堆叠的的描述,均依照由下而上的形成顺序。
[0081]请参见图9C,其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9B的切线L位置的剖视图。
[0082]首先说明位于显示区的各个线段(第一线段L1?第五线段L5)的堆叠。触控面板在第一线段L1与第四线段L4的堆叠类似且对称,由下而上分别为:表面玻璃层90、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触控面板在第二线段L2的堆叠为:表面玻璃层90、绝缘层96 (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触控面板在第三线段L3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90、导电层94(作为跨接结构中连接垂直电极使用)、绝缘层96、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触控面板在第五线段L5的堆叠分别为:表面玻璃层90、绝缘层96 (防止静电击伤黑色矩阵)、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
[0083]其次说明位于遮蔽区的各个线段(第六线段L6?第十线段L10)的堆叠。触控面板在第六线段L6的堆叠为:表面玻璃层90、黑色矩阵91、绝缘层96 (防止静电击伤黑色矩阵)、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触控面板在第七线段L7的堆叠为:表面玻璃层90、黑色矩阵91、绝缘层96 (防止水平电极与垂直电极发生短路)、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触控面板在第八线段L8的堆叠为:表面玻璃层90、黑色矩阵91、导电层94 (作为跨接结构中连接垂直电极使用)、绝缘层96、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触控面板在第九线段L9的堆叠为:表面玻璃层90、黑色矩阵91、导电层94 (连接水平电极与导电端点)、触控透明电极层93 (作为水平电极)、保护层97。触控面板在第十线段L10的堆叠为:表面玻璃层90、黑色矩阵91、导电层94(作为导电端点)、绝缘层96 (防止静电击伤黑色矩阵)、保护层97。
[0084]当作为电极使用的触控透明电极层93位于遮蔽区上方时,相对使黑色矩阵91容易被静电击伤。因此,本发明针对位于遮蔽区的电极图样,选择以导圆角作为多边形的夹角。基于维持显示区的可视性考虑,针对位于显示区的电极图样,其多边形外观采用尖角作为夹角。根据前述各实施例可以得知,本发明针对电极图样位于遮蔽区与显示区的不同而改变其形状的做法,可任意的搭配各类型的制作工艺。
[0085]请参见图10,其是应用本发明构想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叠构图。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1可设置在各类型的显示层103(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的上方。本案改变位于黑色矩阵上方的电极图样的形状,但维持对应于显示区的电极图样的形状。由于显示区用于显示影像画面,让位于显示区的电极图样维持原有的尖角外观能维持触控透明电极层的透光效果。因此,显示层103在显示区显示的影像画面并不会被影响。
[0086]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得知,将导圆角应用于电极图样,让电荷可以较为均匀的分布于电极图样。因此,电荷不易聚集于电极图样的特定区域。连带的,因为电荷集中于尖角所衍生的静电放电现象可获得舒缓。实际应用时,只要有任一个位于端点区段的电极图样采用导圆角的设计,便能减缓尖端放电的情形。
[0087]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优选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触控面板,包含: 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遮蔽区,该遮蔽区围绕该显示区; 黑色矩阵,设置于该基板的该遮蔽区的上方;以及 触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该显示区上,且部分的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延伸至该黑色矩阵的上方,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图样, 其中该多个电极图样包括位于该遮蔽区的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且该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的形状为具有一导圆角的多边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导圆角的曲率半径介于20-100μ 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多个电极图样还包括位于该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外观电极图样,且该多个第二外观电极图样的形状为由尖角构成的一多边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具有该导圆角的多边形为一等腰三角形或一菱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多个电极图样还包括同时跨越该显示区及该遮蔽区的多个第三外观电极图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三外观的电极图样位于该显示区上方的部分具有一尖角。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三外观的电极图样位于该遮蔽区上方的部分具有一导圆角。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还包含: 绝缘层,位于该黑色矩阵的上方。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绝缘层形成于该触控透明电极层的上方。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绝缘层形成于该黑色矩阵与该触控透明电极层间。11.一种触控显面板,包含: 显示层;以及 触控面板,在该显示面板的上方,该触控面板包含: 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遮蔽区,该遮蔽区围绕该显示区; 黑色矩阵,设置于该基板的上方并位于该遮蔽区;以及 触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该显示区上,且部分的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延伸至该黑色矩阵的上方,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图样, 其中该多个电极图样包括位于该遮蔽区的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且该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的形状为具有一导圆角的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包含显示层与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遮蔽区,该遮蔽区围绕该显示区;一黑色矩阵,设置于该基板的该遮蔽区的上方;以及一触控透明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该显示区上,且部分的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延伸至该黑色矩阵的上方,该触控透明电极层包含多个电极图样,其中该多个电极图样包括位于该遮蔽区的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且该多个第一外观电极图样的形状为具有一导圆角的多边形。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105487698
【申请号】CN201410471848
【发明人】简传枝, 陈雅铃
【申请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