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和锂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内容设及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包括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和包括 所述负极的裡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裡二次电池(也称作裡离子电池)由于它们稳定的充电-放电行为和高的能量密 度而已经被用作小型电子产品中的主电源。
[0003] 然而,近来,存在如下趋势:小型移动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 并且具有高的性能。此外,随着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的商业化,对于大型电力供应来源的需 要已经显著增加。为了满足运些需求,对于如下存在迫切需要:开发现有裡二次电池的核屯、 材料例如负极、正极、隔板和电解质,W显著地改善其性能。
[0004] 在运些之中,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可通过提高电池的比容 量而导致高能量密度的裡二次电池的开发。 阳〇化]基于该背景,已经不断地进行各种负极材料例如娃、错、锡或锡氧化物、和铁氧化 物的开发。在运些之中,娃材料由于其高的理论容量(如在LiuSi4状态中的3580毫安时/ 克,mAhgi)已经成为聚焦的研究和开发的对象。
[0006] 然而,当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时,娃材料经历达到其原始体积的400%的体积膨 胀。所述体积膨胀引起电极材料的粉末化现象,不仅使电极的性能降低,而且导致例如如下 的问题:由于电极自身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不稳定性。因此,一直是将娃材料W痕量的水平 添加至作为常规负极材料的石墨。
[0007] 因此,对于如下的有希望的方法(途径)存在需要:其克服娃材料的体积膨胀和相 关的副作用W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极。
【发明内容】
[0008] 公开了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包括:压电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
[0009] 还公开了包括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
[0010] 还公开了包括所述负极的裡二次电池。
[0011] 还公开了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包括:包括压电材料的第一相;和包括负极活性 材料的第二相。
[0012] 还公开了制备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压电材料和负极活性 材料接触W形成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在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非碳质负极 活性材料,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接触中包括导电剂。
[0013] 另外的方面将在W下描述中部分地阐明并且部分地将从所述描述明晰。
[0014]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压电材料。
[0015] 所述压电材料可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BaTi化、PbTi化、Pb[ZrJii J (其中 0《X《1)、KNb03、LiNb03、LiTa03、胞2胖03、和化0。 阳016] 所述压电材料的量可在约1重量% -约90重量%的范围内,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 性材料的总重量。
[0017] 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具有约10%或更大的最大体积 膨胀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
[0018]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可具有约50%或更大的最大体积膨 胀。
[0019]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可具有约300%或更大的最大体积膨 胀。
[0020]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娃、错、侣、锡、铁氧化物、 和裡铁氧化物。
[0021]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可在约1重量% -约90重量%的范围内,基于所述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
[0022] 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可进一步包括碳质负极活性材料。
[0023] 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締、炭 黑、和经碳化的聚合物。 阳024] 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可在约1重量% -约95重量%的范围内,基于所述复 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
[0025]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负极包括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
[00%]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裡二次电池包括所述负极。
【附图说明】
[0027] 由结合附图考虑的实施方式的W下描述,运些和/或其它方面将变得明晰和更容 易领会,其中:
[0028] 图1为说明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工作原理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0029] 图2为说明制备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和在电化学反应期间非碳 质负极活性材料和压电材料的变形、W及相关效应的概念图;
[0030] 图3为说明裡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31] 图4A-图4D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STEM)图像;
[0032] 图5A-图5G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EDS面扫描(Mapping)图 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0033] 图6为强度(任意单位)对衍射角(2 Θ,度)的图并且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 负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狂RD)光谱;
[0034] 图7为强度(任意单位)对拉曼位移(波数,cm 1)的图并且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光谱;
[00对图8为电压(伏特,V)对比容量(毫安时/克,mAhg 1)的图,其显示实施例2中 审IJ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根据循环次数的电压曲线;
[0036] 图9为电压(伏特,V)对比容量(毫安时/克,mAhg 1)的图,其显示对比例2中 审IJ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根据循环次数的电压曲线。
[0037] 图lOA-lOE为显示实施例2和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之间的微分容量 曲线比较的图,其各自为微分容量(毫安时/克/伏特,mAhg ?γ 1)对电压(V)的图;
[0038] 图11为比容量(毫安时/克,mAhg 1)对循环次数的图,其显示实施例2和对比例 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之间的循环寿命比较;
[0039] 图12为比容量(毫安时/克,mAhg 1)对循环次数的图,其显示实施例2和对比例 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之间的高倍率放电特性比较讯 W40] 图13A和13B各自为强度(任意单位)对衍射角(2 Θ,度)的图,其显示使用之前 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和使用之后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之间的XRD光谱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现在将详细地介绍实施方式,其实例示于附图中,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是指 相同的元件。在运点上,本实施方式可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 述的描述。因此,W下仅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W说明本描述的方面。如本文 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举项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或"意味着 "和/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是指相同的元件。
[0042] 将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外的元件"上"时,其可直接在所述另外的元件 上或者可在其间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外的元件"上"时,贝U 不存在中间元件。
[0043] 将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Ξ"等可用在本文中描述各种元件、部件(组 分)、区域、层和/或部分(截面),但是运些元件、部件(组分)、区域、层和/或部分(截 面)不应受运些术语限制。运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截 面)与另外的元件、部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截面)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文中 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截面)" 可称为第二元件、部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截面)。
[0044]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意图为限制性的。如 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种)(a, an)"和"该(所述)"意图包括包含"...的至少 一个(种)"在内的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外指明。将进一步理解,当用在本说明书 中时,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或者"含有"和/或"含"表明存在所述特征、区域、整体、 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组分),但是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 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组分)、和/或其集合。 W45] 此外,在本文中可使用相对术语例如"下部"或"底部"和"上部"或"顶部"来描述 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外的元件的关系。将理解,除图中所示的方位W外,相对术语还 意图包含器件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之一中的器件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另外的元件的 "下(部)"侧上的元件将被定向在所述另外的元件的"上(部)"侧上。因此,取决于图的 具体定向,示例性术语"下部"可涵盖"下部"和"上部"两种方位。类似地,如果将图之一 中的器件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另外元件"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被定向"在"所述另外 的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或者"在...之下"可涵盖在...上方和 在...下方两种方位。
[0046] 如本文中使用的"约"或"大约"包括所叙述的值并且意味着在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w及与具体量的测量有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限制)而确定 的对于具体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约"可意味着在所叙述的值的一种或多种标 准偏差内,或者在±30%、20%、10%、5%内。
[0047] 除非另外定义,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 公开内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将进一步理解,术语例如在常用 词典中定义的那些应被i全释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和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中的含义一致的 含义,并且将不W理想化或过度形式的意义进行i全释,除非在本文中清楚地如此定义。
[0048] 本文中参照作为理想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的横截面图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因 而,将预计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与图示形状的变化。因此,本文中所描述 的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中图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含例如由于制造导致 的形状上的偏差。例如,图示或者描述为平的区域可典型地具有粗糖的或非线性的特征。此 夕F,图示的尖锐的角可为圆形的。因而,图中所示的区域在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 形状不意图图示区域的精确形状且不意图限制本权利要求的范围。
[0049] 下文中,进一步详细地公开根据实施方式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负极、和裡二次电 池。
[0050]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压电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
[0051] 如本文中使用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指的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具有显著不同的 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构成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构成材料在组合时产生具有不同于单独 组分的特性的材料。所述单独组分在最终的(完成的)结构内保持为独立的和不同的(有 区别的)。
[0052] 如本文中使用的,"压电材料"指的是运样的材料:当向所述材料施加机械力时,其 能够产生内部电荷,和反过来,即,运样的材料:当向所述材料施加电场时,其能够产生内部 机械应变。
[0053]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和/或碳质负极 活性材料。当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例如,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和/或碳质负极活性材 料)在电化学反应期间膨胀时,可向所述压电材料施加机械力,产生内部电荷。运在所述复 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导致局部电势差,从而降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电阻,运使得裡 离子和电子的迁移率提高。
[0054] 所述压电材料可为陶瓷压电材料。
[0055] 所述压电材料可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BaTi化、PbTi化、PMZrJii J (其中 0《X《1)、KNb〇3、LiNb〇3、LiTa〇3、胞2胖〇3、和化0。
[0056] 所述压电材料的量可在约1重量百分数(重量% )-约90重量%、约2重量% -约 80重量%、或者约4重量% -约70重量%的范围内,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 当所述陶瓷压电材料的量在W上范围内时,可保持活性材料组分的合适量,同时可提供合 适的压电效应,使得可提供期望的容量。
[0057] 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可进一步包括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具有约10%或更大、例如 约10% -约100%、约15% -约80%、或者约20% -约60%的最大体积膨胀的非碳质负极 活性材料。
[0058] 在电化学反应期间,裡离子可嵌入到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中或者从所述非碳 质负极活性材料脱嵌。
[0059]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为结晶的。但是,结晶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在裡 离子嵌入到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中之后转变成非晶状态,并且非晶的非碳质负极活性 材料可在裡离子从所述非晶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脱嵌之后转变为结晶状态。
[0060]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具有高的理论容量。因此,包括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 材料的裡二次电池可具有高的比容量和因此高的能量密度。
[0061]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娃、错、侣、锡、铁氧化物、 和裡铁氧化物。
[0062] 在本说明书中,"最大体积膨胀率"可通过W下方程1计算。
[0063] 方程 1 W64] 最大体积膨胀(% ) = Vf/ViX 100
[0065] 在方程1中,Vf表示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为非碳质负极活性 材料或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体积是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已经发生裡离子完全嵌入到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中时测量的,如在包括含有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的裡二次电池 的运行期间可发生的。例如,在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为娃(Si)、错(Ge)、侣(A1)、或锡 (Sn)的情况下,当已经发生裡离子完全嵌入到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中时,所述非碳质 负极活性材料可分别具有式LizzSis、LizzGes、AlLi、或LizzSrv
[0066] V康示在发生电化学反应之前(例如,在裡离子的嵌入之前)测量的所述负极活 性材料例如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或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
[0067]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可具有约50%或更大、70 %或更 大、90%或更大、100%或更大、150%或更大、200%或更大、250%或更大、300 %或更大、或 350%或更大、或者约50% -约1000%、约75% -约900%、或者约100% -约800%的最大 体积膨胀。
[006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可具有约 1,000 %或更小或者400 %或更小的最大体积膨胀。
[0069]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可在约1重量% -约90重量%、约2重量% -约80 重量%、约4重量% -约70重量%的范围内,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当所 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在该范围内时,可获得显著提高容量的效果,并可抑制过度的 体积膨胀,且因此可保持优异的电池性能。
[0070] 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可进一步包括碳质负极活性材料。
[0071] 在电化学反应期间裡离子嵌入到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中或者从所述碳质负极 活性材料脱嵌。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还可充当粘合剂。
[0072] 与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相比,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具有低的理论容量和 /或低的最大体积膨胀。
[0073] 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締、炭 黑、和经碳化的聚合物。所述碳纳米管可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或其混合物。 阳074] 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可在约1重量% -约95重量%、约2重量% -约85 重量%、约4重量% -约75重量%的范围内,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当所 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在该范围内时,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可充分地保证裡离子的迁移通 道并且可获得在电池性能方面的显著改善的效果。
[0075] 在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所述压电材料、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如果存 在的话)、和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如果存在的话)各自可为不同的相。不同的晶体学相 的存在可通过X-射线衍射狂RD)测定。因此,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第一相,其中 所述第一相为压电材料;第二相,其中所述第二相为负极活性材料。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 可进一步包括第Ξ相,其不同于所述第二相并且可为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或碳质负极活性 材料。
[0076] 下文中,将参照图1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包括压电材料13、压电材料13'、非碳质负 极活性材料12、裡化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和裡化的碳质负极 活性材料11'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裡化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的工作原理。
[0077] 图1的(a)为说明发生电化学反应之前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的概念图,和图1 的化)为说明发生电化学反应之后的裡化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的概念图。
[0078] 参照图1的(a),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包括压电材料13、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 和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可为结晶的。
[0079] 参照图1的化),电化学反应之后的裡化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包括压电材料 13'、裡化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和裡化的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裡化的非碳质负极 活性材料12'可为非晶的。
[0080] 参照图1,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由于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裡离子的嵌入而膨 胀,导致形成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裡化形式(被称为裡化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 12')。此外,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由于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裡离子的嵌入而膨胀,导致形 成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裡化形式(被称为裡化的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此外,运样 并且虽然不希望受理论制约,通过电化学反应而膨胀的裡化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和 /或裡化的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可对其中的压电材料13'施压,然后使压电材料13'变形 W在压电材料13'内产生电荷。因此,即使当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变成其体积由电化学反 应而膨胀的裡化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时,裡化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由于其电阻的
降低而可具有优异的裡离子和电子的迁移率。
[0081] 下文中,将参照图2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制备包括压电材料13、非碳质负极活性材 料12、和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的方法,W及在电化学反应期间非碳 质负极活性材料12和压电材料13分别变形为裡化的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 W及压电材 料13'、W及相关效应。
[0082] 首先,可将压电材料13 (其可为粉末形式)、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 (其也可为粉 末形式)、和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1 (其也可为粉末形式)干混W导致其间的复合W制备复合 负极活性材料10。
[0083] 然后,可制备包括所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0的负极21 (其实施方式示于图3 中)。然后,可制备包括所述负极的裡二次电池20 (其实施方式示于图3中)。
[0084] 然后,可运行所述裡二次电池 W引起电化学反应,其导致裡离子嵌入到非碳质负 极活性材料12例如Si中即裡化。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2可因此膨胀W形成裡化的非碳质 负极活性材料12',例如,LixSi (其中3. 5<x《4. 4)。压电材料13可通过由裡化的非碳质 负极活性材料12'施加的机械应力而变形,变成受机械应力的压电材料13'。压电材料13' 可呈现压电效应,产生内部电荷。目P,压电材料13在从压电材料13变形到压电材料13'的 过程期间承担(take)压缩应力,从而产生压电性。
[0085] 对于压电材料13的实例,图2中示出了铁酸领度aTi化),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86] 根据实施方式的负极可包括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
[0087] 所述负极可进一步包括不同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适合用于裡二次电池中 的其它负极活性材料。
[0088] 所述其它负极活性材料的实例可包括:能够嵌入或脱嵌裡离子的碳质材料,例如 碳或石墨,其与上述的石墨相同或不同;裡金属;裡金属合金;和基于娃氧化物的材料。
[0089] 所述负极可另外包括不同于W上公开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和其它负极活性材料 的粘合剂和/或导电剂。
[0090] 所述粘合剂可促进所述负极的组分例如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所述其它负极活 性材料、和所述导电剂之间的粘合W及所述负极与集流体的粘合。所述粘合剂的实例包括 如下的至少一种:聚丙締酸(PAA)、聚偏二氣乙締、聚乙締醇、簇甲基纤维素(CMC)、淀粉、径 丙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乙締基化咯烧酬、聚四氣乙締、聚乙締、聚丙締、Ξ元乙丙橡胶 (EPDM)、横化EPDM、下苯橡胶、氣化橡胶、或其共聚物。
[0091] 所述粘合剂可包括裡离子。
[0092] 所述粘合剂的量可在约1重量份-约10重量份的范围内,例如,在约2重量份-约 7重量份的范围内,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和所述其它负极活性材料的 总重量。当所述粘合剂的量在W上范围内例如约1重量份-约10重量份时,所述负极与所 述集流体的粘合力可为适当地强的。
[0093] 所述导电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所述导电剂具有导电性并且在包括所述导电剂的 裡二次电池中不引起不期望的化学变化。
[0094] 所述导电剂可包括,例如,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碳质导电剂:炭黑、碳纤维、和石 墨,其可与上述石墨相同或不同。所述炭黑可为,例如,乙烘黑、科琴黑、Super P碳、槽法炭 黑、炉法炭黑、灯黑、或者热解炭黑。所述石墨可为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
[0095] 所述负极可另外包括不同于上述碳质导电剂的其它导电剂。
[0096] 所述其它导电剂可选自导电纤维,例如金属纤维;金属粉末,例如侣粉末或者儀粉 末;导电晶须,例如氧化锋或铁酸钟;和聚亚苯基衍生物。
[0097] 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由于包括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可充当活性材料W及充 当导电剂。因此,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的所述导电剂的量可小于常规负极活性材料中 的导电剂的量。所述导电剂的量可在约0.01重量份-约10重量份的范围内,例如,在约 0. 5重量份-约5重量份的范围内,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和所述其它负 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当所述导电剂的量在W上范围内例如约0. 01重量份-约10重量份 时,可获得具有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的负极。
[0098] 下文中,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制造所述负极的方法。
[0099] 首先,可将根据实施方式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所述其它负极活性材料(如果期 望的话)、所述粘合剂、溶剂、所述碳质导电剂、和/或所述其它导电剂混合W制备用于形成 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组合物。
[0100] 然后,可用所述用于形成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组合物涂覆负极集流体,并且干燥,从 而制造负极。 阳101] 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可在约3微米(μ m)-约500 μ m的范围内。用于所述负极 集流体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所述材料具有合适的导电性,同时不在所述裡二次电池 中导致化学变化。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材料的实例包括:铜;不诱钢;侣;儀;铁;经热处 理的碳;用碳、儀、铁、或银表面处理的铜或不诱钢;和侣-儒合金。而且,与正极集流体一 样,可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上形成表面粗糖度W增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与所述负极集 流体的粘合。所述负极集流体可W包括膜、片材、锥、网、多孔结构体、泡沫体、和无纺布在内 的各种形式使用。 阳102] 所述溶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N-甲基化咯烧酬(NMP)、丙酬、水或其混合物。所 述溶剂的量可在约1重量份-约80重量份的范围内,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复合负极活性 材料和所述其它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当所述溶剂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使形成活性 材料层容易。
[0103] 根据实施方式的裡二次电池包括所述负极。
[0104] 图3为说明裡二次电池20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阳1化]参照图3,裡二次电池20包括正极23、负极21、和隔板22。
[0106] 可将正极23、负极21、和隔板22卷绕或折叠 W容纳在电池壳24中。然后可向电 池壳24注入电解质(未示出),并且可通过帽组件25密封所述电池壳,从而制造裡二次电 池20。电池壳24可为圆柱型、矩形型、薄膜型。例如,裡二次电池20可为大的薄膜型电池。 阳107] 所述裡二次电池具有改善的容量特性W及改善的寿命和高倍率放电特性。如本文 中使用的,术语"高倍率放电特性"指的是100%充电的单元电池在将该单元电池用使该单 元电池容量的全部在小于10小时的时间内放出的电流完全放电时的实际放电容量相对于 100%充电的单元电池在将该单元电池用使该单元电池容量的全部在10小时的时间期间 放出的电流完全放电时的实际放电容量的比率。
[0108]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放电"指的是裡离子从负极脱嵌的过程,和术语"充电"指 的是裡离子嵌入到负极中的过程。 阳109] 下文中,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裡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0110] 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造负极。 阳111] 然后,可按照与制造所述负极的方法类似的方法制造正极。例如,可将裡过渡金属 氧化物、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混合W制备用于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组合物。然后,可用 所述用于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组合物涂覆正极集流体,并且干燥,从而制造正极。
[0112] 用于制备所述用于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组合物的粘合剂、导电剂、和溶剂的类 型和量可与用于制备所述用于形成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组合物的那些相同。 阳11引所述裡过渡金属氧化物可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LiCo化、LiNi化、LiMn化、 LiMn2〇4、Li(NiaC〇bMnJ〇2(其中 0<a< l,0<b< l,0<c< 1,和a+b+c= l)、LiNii yC〇y〇2、 LiCoi γΜπγ〇2、LiNii γΜπγ〇2(其中 0《Y < 1)、LiMri2 zNiz〇4、LiMri2 zC〇z〇4(其中 0 < Z < 2)、 LiCoP〇4、和 LiFeP〇4。
[0114] 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可在约3 μ m-约500 μ m的范围内。所述正极集流体没有 特别限制,只要所述集流体具有足够的导电性并且在包括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裡二次电池中 不引起不期望的化学变化。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实例可包括:不诱钢;侣;儀;铁;经热处理的 碳;和用碳、儀、铁、或银表面处理的侣或不诱钢。此外,所述正极集流体可被加工成在其表 面上具有表面粗糖度W增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粘合力,并且可W包括 膜、片材、锥、网、多孔结构体、泡沫体、和无纺布在内的各种形式使用。
[0115] 所述裡二次电池可通过如下制造:将隔板设置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和向 其提供有机液体电解质。
[0116] 所述裡二次电池可通过例如如下制造:顺序地堆叠所述负极、所述隔板、和所述正 极;将堆叠的结构体卷绕或折叠,然后将卷绕或折叠的结构体装入圆柱形或矩形电池壳或 袋中;然后向所述电池壳或所述袋注入有机液体电解质。
[0117] 所述隔板的孔径可在约0. 01 μ m-约10 μ m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隔板的厚度可在约 5μπ?-约300 μπ?的范围内。特别地,所述隔板可由例如如下形成基于締控的聚合物,例如 聚丙締或聚乙締;或者由玻璃纤维形成的片材或者无纺布。
[0118] 所述有机液体电解质可通过将裡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制备。
[0119] 所述有机溶剂可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碳酸亚丙醋、碳酸亚乙醋、碳酸氣代亚 乙醋、碳酸亚下醋、碳酸二甲醋、碳酸二乙醋、碳酸甲乙醋、碳酸甲丙醋、碳酸乙丙醋、碳酸甲 基异丙基醋、碳酸二丙醋、碳酸二下醋、节腊、乙腊、四氨巧喃、2-甲基四氨巧喃、丫-下内 醋、二氧戊环、4-甲基二氧戊环、Ν,Ν-二甲基甲酯胺、二甲基乙酷胺、二甲亚讽、二氧六环、 1,2-二甲氧基乙烧、环下讽、二氯乙烧、氯苯、硝基苯、一缩二乙二醇、和二甲酸。 阳120] 所述裡盐可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LiPFe;LiBF4;Li訊Fe;LiAsFe;LiCl〇4; LiCF3S〇3;Li(CF3S〇2)2N;LiC4F9S〇3;LiAl〇2;LiAlCl4;LiN(CxF2"iS〇2) (CyF2wS〇2),其中 X和 y 为自然数;LiCl ;和Lil。 阳121] 在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裡二次电池中,可将有机固体电解质和/或无机固体电解 质与所述有机液体电解质组合使用。当使用有机固体电解质和/或无机固体电解质时,在 一些情况下有机固体电解质和/或无机固体电解质可充当隔板,并且因此如果期望的话, 可省略上述隔板。 阳122] 所述有机固体电解质的实例可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聚乙締衍生物、聚氧化乙締 衍生物、聚氧化丙締衍生物、憐酸醋聚合物、聚醋硫酸(硫化物)、聚乙締醇、和聚偏二氣乙 締。
[0123] 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实例可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Li4Si〇4W及裡的氮化物、 面化物和硫化物,例如 LisN、Lil、LisNIz、LisN-Lil-LiOH、LizSiSs、Li4Si〇4-LiI-LiOH、 Li3P〇4-Li2S-SiS2〇
[0124] 现在将参照W下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然而,W下实施例 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不应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阳125] 实施例 阳126] 实施例1 :包括压电材料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0127] 将娃纳米粉末(SiNP,可得自Κο化ndo Co.,Ltd.)、多壁碳纳米管(可得自CNT Co.,Ltd.)和铁酸领度aTi〇3,可得自A1化ich Co.,Ltd.,)纳米颗粒W约49:21:30的重量 比混合。然后,用高能球磨机(可得自Spex Col.,Ltd.)对其进行研磨约1小时,从而完成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0128] 对比例1 :不包括压电材料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0129] 将娃纳米粉末(SiNP,可得自Kojundo Co.,Ltd.)和多壁碳纳米管(可得自CNT Co.,Ltd.) W约7:3的重量比混合。然后,用高能球磨机(可得自Spex Col.,Ltd.)对其 进行研磨约1小时,从而完成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阳130] 实施例2和对比例2 :负极和硬币半单元电池的制造 阳131] 将所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和粘合剂溶液(即,通过如下制备的4体积% Li-PAA溶液:将聚丙締酸(ΡΑΑ,ΑΙ化ich)溶解在水中W得到PAA水溶液,且将LiOH添加到 所述PAA水溶液)W约9:1的重量比混合W制备用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浆料。然后,将具 有约15微米(μπι)厚度的作为负极集流体的铜薄膜用所述用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浆料W 棒涂法涂覆至具有约45 μ m的厚度。然后,将经涂覆的铜薄膜在80°C下一次干燥,漉压,在 120°C下在真空气氛下二次干燥,并且冲孔,从而完成负极的制造。
[0132] 于是,将所述负极卷绕W形成具有约12毫米(mm)的直径的圆形,使用裡金属作为 对电极,且使用来自As址i Kasei的Star20隔板作为隔板,从而完成2032型硬币半单元电 池的制造。运里,使用溶解在混合溶剂中的1.3摩尔浓度(M)的LiPFe溶液作为有机液体 电解质,其中所述混合溶剂为重量比约2:6:2的碳酸亚乙醋、碳酸二乙醋、和碳酸氣代亚乙 醋的混合物。 阳133] 评价实施例
[0134] 评价实施例1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图像的分析 阳135] 通过使用沈M-FIB系统师I,化lios 450F1)拍摄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 性材料的STEM图像并且其示于图4A-4D中。图4A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 的外表面的STEM图像,并且图4B为图4A的放大图像。图4C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 极活性材料的横截面的STEM图,并且图4D为图4C的放大图像。
[0136] 参照图4A-4D,发现,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组分具有均匀的分 布。
[0137] 评价实施例2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EDS面扫描图像和SEM图像的分析
[0138] 通过邸S面扫描、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度r址er,D8Advance)、和拉曼光谱 法(mic;r〇-Raman_K,inVia)分析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邸S面扫描图像和 SEM图像,其结果示于图5A-5G中。
[0139] 图5A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外表面的EDS面扫描图,图5B为实 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外表面的SEM图像,图5C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 极活性材料中包括的碳的邸S面扫描图,图5D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包 括的氧的邸S面扫描图,图5E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包括的娃的邸S面 扫描图,图5F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包括的铁的邸S面扫描图,且图5G 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包括的领的邸S面扫描图像。
[0140] 参照图5A-5G,发现,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组分具有均匀的分 布。 阳141] 评价实施例3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XRD图案的分析 阳1伯]通过使用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化K α福射1.540598 A )的化gaku RINT2200HF+衍射仪,分析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XRD图案。其结果示于图 6中。 阳143] 参照图6,发现,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各自独立地形成娃(Si) 晶体和铁酸领度TO)晶体。
[0144] 评价实施例4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分析
[0145] 通过使用拉曼分光光度计(Tokyo Instrument Inc, Nanofinder 30)测量实施例 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光谱。其结果示于图7中。 阳146] 参照图7,发现,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呈现出娃和碳的典型的拉曼 光谱特征峰,即,娃峰和碳峰值峰和G峰)。供参照,在拉曼分析的情况下,典型地未检测出 铁酸领。 阳147] 评价实施例5 :充电/放电特性的评价
[0148] 通过使用充电器和放电器Ο?Υ0-3100,可得自:Τ0Υ0 SYSTEM Co. Ltd.)评价实施 例2和对比例2中制备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特性。更详细地,在第一次循环(η =1)中,将各硬币半单元电池在约25°C的室溫下W约0.2C的C-倍率(单位:mA/g)充电, 直至达到约0. 01V的电压。然后,将各硬币半单元电池 W约0. 2C的C-倍率放电,直至达到 约1.5V的电压。之后,将所述硬币半单元电池各自静置约10分钟。随后,在第二次和后续 循环(η > 2)中,将所述硬币半单元电池各自在约25°C的室溫下W 0. 5C的C-倍率充电, 直至达到0. 01V的电压。然后,将各硬币半单元电池 W约0. 5C的C-倍率放电,直至达到约 1.5V的电压。将上述充电和放电循环重复20次(即,η = 20)。字母"C"表示放电速率, 其是通过将单元电池的总容量除W总放电时间而得到的值。 阳149] 电压曲线评价
[0150] 实施例2和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根据循环次数的电压曲线分别示 于图8和9中。图8为说明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根据循环次数的电压曲线 的图,和图9为说明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根据循环次数的电压曲线的图。 阳151] 参照图8,发现,虽然充电/放电循环次数增加,但是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 电池呈现出稳定的充电/放电行为而没有容量的急剧降低并且呈现出小的由电化学反应 引起的电势变化。 阳152] 另一方面,参照图9,发现,随着充电/放电循环次数增加,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 半单元电池呈现出容量的急剧降低W及大的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电势变化。 阳153] 微分容量绘图比较 阳154] 实施例2和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微分容量绘图示于图10Α-图10Ε 中。图10Α为第一次循环(η = 1)的微分容量绘图,图10Β为图10Α的放大图像,图10C为 第二次循环(η = 2)的微分容量绘图,图10D为第五次循环(η = 5)的微分容量绘图,且图 10Ε为第十次循环(η = 10)的微分容量绘图。 阳155] 参照图10Α-10Ε,发现,与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
币半单元电池相比,实施例2中制造 的硬币半单元电池具有小的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电势变化。更详细地,发现,在第一次循环 中的放电期间,与对比例2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相比,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具有 略小的反应电势。运可由于铁酸领所呈现的压电效应,其是由在由于裡离子的嵌入引起的 结晶娃向非晶娃转变期间发生的膨胀导致的。此外,在第二次、第五次和第十次循环中发现 一致的趋势,在于,当对所述硬币半单元电池充电时,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 反应电势与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反应电势相比变高,和当将所述硬币半单 元电池放电时,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反应电势与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 单元电池的反应电势相比变低。在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情况下,由其中充 电的反应电势和放电的反应电势如上所述彼此接近的现象可推断,在充电和放电期间,电 阻降低。 阳156] 循环寿命比较 阳157] 实施例2和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循环寿命示于图11中。
[0158] 参照图11,发现,与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相比,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 币半单元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更详细地,发现,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一 直到90次循环都保持约1,400mAhg 1或更高的其容量,呈现出约99. 7%的高的库伦效率。 然而,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的容量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不断降低。 阳159] 此处,库伦效率通过W下方程2确定。 阳16〇] 方程2 阳161] 库伦效率(%)=第η次循环中的放电容量/第η次循环中的充电容量X100(其 中η为1或更大的自然数) 阳162] 高倍率放电特性比较
[0163] 将实施例2和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各自在约0. 1C的恒定电流、约 1. 0V的恒定电压、和约0. 01C的截止电流的条件下充电。之后,将所述硬币半单元电池各 自静置约10分钟。然后,将所述硬币半单元电池各自在约0. 2C、0. 5C、1C、2C、3C、5C、或10C 的恒定电流条件下放电,直至达到约2. 5V的电压。目Ρ,随着充电和放电循环次数增加,放电 倍率周期性地变为约0.2(:、0.5(:、1(:、2(:、3(:、5(:、和100^评价所述硬币半单元电池的高倍 率放电特性(也称为倍率性能)。但是,在第一次到第Ξ次充电和放电循环中,将各单元电 池 W约0. 1C的倍率放电。高倍率放电特性示于图12中。此处,高倍率放电特性可通过W 下方程3确定。 阳164] 方程3 阳165] 高倍率放电特性(%) = (当将单元电池 W特定的恒定电流的倍率放电时的放电 容量)/(当将单元电池 W0. 1C的倍率放电时的放电容量)X 100
[0166] 参照图12,发现,与对比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元电池相比,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 币半单元电池具有优异的高倍率放电特性。
[0167] 评价实施例6: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XRD图案的分析 阳168] 从已经经历评价实施例5的高倍率放电特性测试的在实施例2中制造的硬币半单 元电池分离负极。将所述负极中包括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称为实施例3的复合负极活性材 料。 阳169] 通过使用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化Κ α福射1.5405% A )的化gaku RINT2200HF+衍射仪分析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为未使用过的负极活性 材料)和实施例3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为使用过的负极活性材料)的XRD图案。其结 果不于图13A和13B中。
[0170] 参照图13A,发现,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X畑图案中呈现出娃 (Si)峰和铁酸领度TO)峰。然而,在实施例3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XRD图案中,Si峰消 失,并且仅呈现出BT0峰。由该事实发现,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包括的结 晶娃由于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裡离子的嵌入而转变成非晶娃,运与实施例3的复合负极活 性材料中包括的娃相同。 阳171] 图13B为图13A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3B,发现,实施例3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 的BTO的峰宽度(半宽度(FWHM) = 0. 61949)与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 BTO的峰宽度(FWHM = 0. 36725)相比明显宽。由该事实发现,实施例1中制备的复合负极 活性材料由于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裡离子的嵌入而膨胀,并且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包 括的BTO被施压。运导致压电效应,换而言之,在实施例3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发生压电 效应。
[0172] 裡离子可在高的电势下嵌入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并且 裡离子可在低的电势下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脱嵌,并且因此裡离子可容易地嵌入到所 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中和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脱嵌。因此,包括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 料的负极可具有改善的寿命特性和倍率特性。
[0173] 应理解,本文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在描述的意义上考虑而不用于限制目 的。各示例性实施方式内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典型地应被认为可用于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的其它类似特征或方面。
[0174]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将理解,在不背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其中 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主权项】
1. 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包括: 压电材料;和 负极活性材料。2. 权利要1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压电材料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BaTi03;PbTi03;Pb[ZrJ,其中 0 彡x彡 1 ;KNb03;LiNb03;LiTa03;Na2W03;和ZnO〇3. 权利要1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压电材料的量在1重量% -90重量%范围内,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 量。4. 权利要1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具有10%或更大的最大体积膨胀的非碳质 负极活性材料。5. 权利要求4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具有50 %或更大的最大体积膨胀。6. 权利要求5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在电化学反应期间具有300 %或更大的最大体积膨胀。7. 权利要求4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硅、锗、铝、锡、钛氧化物、和锂钛 氧化物。8. 权利要求4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在1重量% -90重量%范围内,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 材料的总重量。9. 权利要求4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进一步包括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0. 权利要求9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以4重量% -70重量%的量包含所述压电材料, 以4重量% -70重量%的量包含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和 以4重量% -75重量%的量包含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各自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 材料的总重量。11. 权利要求9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压电材料、所述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 和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各自为不同的相。12. 权利要1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碳质负极活性材料。13. 权利要求12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炭黑、和经 碳化的聚合物。14. 权利要求13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碳质负极活性材料的量在1重量% -95重量%范围内,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 料的总重量。15. 权利要求1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中 所述压电材料包括在第一相中;和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在第二相中。16. 权利要求15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进一步包括第三相,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相 不同,和其中以4重量% -70重量%的量包含所述第一相, 以4重量% -70重量%的量包含所述第二相,和 以4重量% -75重量%的量包含所述第三相,各自基于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 量。17. 负极,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18. 锂二次电池,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的负极。19. 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的复合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压电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接触以形成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20. 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非碳质负极活性材料,并且所述方 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接触中包括导电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和锂二次电池。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压电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另外,负极包括所述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和锂二次电池包括所述负极。
【IPC分类】H01M4/36, H01M10/0525
【公开号】CN105489853
【申请号】CN201510644729
【发明人】李炳善, 郑熙澈, 李康熙, 朴晋焕, 郑昌勋, 金起弘, 姜润锡, 金东泳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公告号】EP3002807A1, US2016009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