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槽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线槽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导线槽结构是汽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线缆固定结构,主要应用在仪表台管梁、机舱内部等汽车覆盖件处,起到约束和固定线缆并保护线缆不受摩擦、干涉的作用,而且外表美观、整洁。
[0003]目前的线缆固定方式存在如下的缺陷:
[0004](1)装配后无法定位牢靠、易脱落,在受力的情况下易出现线缆偏离预先设计好的位置;
[0005](2)现有的固定方式大多不能调整位置,造成装配困难;
[0006](3)无法把线缆约束完全,如果有散落的线缆则可能会造成与其他部件的干涉。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实施了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槽结构及汽车,能调整导线槽结构的安装位置,在将导线槽结构牢靠的安装在汽车覆盖件上的同时,将线缆完全约束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线槽结构,包括:槽体、槽盖、第一插杆、以及第二插杆,
[0009]其中,槽盖与槽体可拆卸连接,且槽盖与槽体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线缆通过的空间,第一插杆的一端与设置在槽体上的第一卡槽卡接,另一端与汽车覆盖件连接,第二插杆的一端与设置在槽体上的第二卡槽卡接,另一端与汽车覆盖件连接,且第一插杆的一端可沿第一卡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0010]其中,槽盖的第一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扣边,槽盖的第二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扣边,第一扣边上设有第一扣孔,第二扣边上设有第二扣孔,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槽盖的两相对侧边,槽盖通过第一扣孔和第二扣孔与槽体可拆卸连接。
[0011]其中,槽体的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倒扣,槽体的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倒扣,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为槽体的两相对侧壁,槽盖通过第一扣孔与第一倒扣的配合,以及第二扣孔与第二倒扣的配合与槽体可拆卸连接。
[0012]其中,导线槽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第三加强肋以及第四加强肋,
[0013]第一加强肋设置在槽体的底面与第一侧壁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第二加强肋设置在槽体的底面与第一侧壁的第二端的连接处;第三加强肋设置在槽体的底面与第二侧壁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第四加强肋设置在槽体的底面与第二侧壁的第二端的连接处,第一侧壁与的二侧壁均与底面连接,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位于底面的两侧。
[0014]其中,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第三加强肋和第四加强肋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一侧壁和底面连接,第二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一侧壁和底面连接,第三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二侧壁和底面连接,第四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二侧壁和底面连接。
[0015]其中,槽盖的第一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槽盖和槽体配合到位的第一定位卡,第二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槽盖和槽体配合到位的第二定位卡。
[0016]其中,第一扣边和第二扣边的数量均为3个,第二扣边与第一扣边对称设置,第一定位卡和第二定位卡的数量均为2个,第二定位卡与第一定位卡对称设置,且第一扣边与第一定位卡间隔排列,第二扣边与第二定位卡间隔排列。
[0017]其中,第一插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倒卡齿结构,第一插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倒卡齿结构与汽车覆盖件连接。
[0018]其中,第二插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倒卡齿结构,第二插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倒卡齿结构与汽车覆盖件连接。
[0019]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导线槽结构。
[0020]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插杆的一端可沿槽体上的第一^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导线槽结构的安装位置可以调整,这样不仅能将导线槽结构牢靠的安装在汽车覆盖件上,还能将线缆完全约束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线槽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插杆装配在槽体上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槽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槽体、第一插杆以及第二插杆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线槽结构与仪表管梁的装配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槽体;101、第一卡槽;102、第二卡槽;103、第一倒扣;2、槽盖;201、第一扣边;202、第二扣边;203、第一扣孔;204、第二扣孔;205、第一定位卡;206、第二定位卡;3、第一插杆;301、第一倒卡齿结构;4、第二插杆;5、第一加强肋;6、第三加强肋;7、线缆;8、导线槽结构;9、仪表管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1]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线槽结构,该导线槽结构8包括:槽体1、槽盖2、第一插杆3、以及第二插杆4。
[0032]其中,槽盖2与槽体1可拆卸连接,且槽盖2与槽体1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线缆7通过的空间,第一插杆3的一端与设置在槽体1上的第一卡槽101卡接,另一端与汽车覆盖件(例如仪表管梁9等)连接,第二插杆4的一端与设置在槽体1上的第二卡槽102卡接,另一端与汽车覆盖件(例如仪表管梁9等)连接,且第一插杆3的一端可沿第一卡槽101的长度方向移动。
[003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线缆7可以是线束。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线缆7的具体形式。
[003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将第一插杆3牢靠的与汽车覆盖件连接,上述第一插杆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倒卡齿结构301,以使第一插杆3的另一端可通过第一倒卡齿结构301与汽车覆盖件连接。类似地,为了将第二插杆4牢靠的与汽车覆盖件连接,第二插杆4的另一端也设有第二倒卡齿结构,以使第二插杆4的另一端可通过第二倒卡齿结构与汽车覆盖件连接。这种连接固定方式使导线槽结构8能有更准确的定位,防止导线槽结构8相对于汽车覆盖件位置的变化,同时,该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还能承受部分导线槽结构8内线缆7的重量,从而进一步增加导线槽结构8的固定可靠性。此外,由于第一插杆3的一端能在第一卡槽101内沿第一卡槽101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在安装导线槽结构8的过程中,能调整导线槽结构8与汽车覆盖件的安装位置,有效补偿汽车覆盖件上导线槽结构8定位孔的制造误差。
[003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上述槽体1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强度,上述导线槽结构8还包括第一加强肋5、第二加强肋、第三加强肋6以及第四加强肋。
[0036]其中,第一加强肋5设置在槽体1的底面与第一侧壁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第二加强肋设置在槽体1的底面与第一侧壁的第二端的连接处,第三加强肋6设置在槽体1的底面与第二侧壁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第四加强肋设置在槽体1的底面与第二侧壁的第二端的连接处。其中,第一侧壁与的二侧壁均与底面连接,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位于底面的两侧。
[003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加强肋5、第二加强肋、第三加强肋6和第四加强肋均可以为直角三角形结构,这样第一加强肋5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一侧壁和底面连接,且第一加强肋5的斜边与第一侧壁和底面的夹角均为45度;第二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一侧壁和底面连接,且第二加强肋的斜边与第一侧壁和底面的夹角均为45度;第三加强肋6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二侧壁和底面连接,且第三加强肋6的斜边与第二侧壁和底面的夹角均为45度;第四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第二侧壁和底面连接,且第四加强肋的斜边与第二侧壁和底面的夹角均为45度。
[0038]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槽盖2的第一侧边
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槽盖2和槽体1配合到位的第一定位卡205,第二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槽盖2和槽体1配合到位的第二定位卡206。
[0039]此外,槽盖2的第一侧边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扣边201,槽盖2的第二侧边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扣边202,且第一扣边201上设有第一扣孔203,第二扣边202上设有第二扣孔204。其中,上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槽盖2的两相对侧边,槽盖2通过第一扣孔203和第二扣孔204与槽体1可拆卸连接。
[0040]为了与上述第一扣孔203和第二扣孔204配合,槽体1的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倒扣103,槽体1的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倒扣。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为槽体1的两相对侧壁,进一步地,槽盖2通过第一扣孔203与第一倒扣103的配合,以及第二扣孔204与第二倒扣的配合与槽体1可拆卸连接。从而将线缆7牢靠的固定约束在导线槽结构8内(SP线缆7完全被约束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减小了线缆7的占用空间以及其与周边件干涉的风险。
[0041]需要说明的是,若导线槽结构8没有第一定位卡205和第二定位卡206,在导线槽结构8将线缆7约束好之后,可能会出现因线缆7较多,在导线槽结构8内出现较拥挤的现象,SP线缆7对导线槽结构8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使导线槽结构8发生变形,最终导致第一扣孔203与第一倒扣103扣合不紧,以及第二扣孔204与第二倒扣扣合不紧。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导线槽结构8包括第一定位卡205和第二定位卡206,因此,上述导线槽结构8不会因线缆7对其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发生变形,最终导致第一扣孔203与第一倒扣103扣合不紧,以及第二扣孔204与第二倒扣扣合不紧的情况出现。
[0042]优选地,上述第一扣边201和第二扣边202的数量可以均为3个,且第二扣边202与第一扣边201对称设置。类似地,第一定位卡205和第二定位卡206的数量可以均为2个,且第二定位卡206与第一定位卡205对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扣边201与第一定位卡205间隔排列,第二扣边202与第二定位卡206也间隔排列。
[004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导线槽结构8可以有效地保护通过此导线槽结构8的线缆7,防止线缆7与周边部件的摩擦、受热、受潮,同时具有美观、整洁的效果。另外,导线槽结构8可使第一插杆3沿第一卡槽101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补偿汽车覆盖件上导线槽结构8定位孔的制造误差,从而达到安装位置能够调整,方便导线槽结构8固定的效果。
[004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假设汽车覆盖件为如图6所示的仪表管梁9,上述导线槽结构8的装配过程为:首先将线缆7放入导线槽结构8,接着,将第一扣孔203与第一倒扣103相扣合,同时将第二扣孔204与第二倒扣相扣合,然后将第一定位卡205和第二定位卡206扣合到位,最后将第一插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倒卡齿结构301与仪表管梁9上对应位置的导线槽结构8定位孔插接配合,同时将第二插杆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倒卡齿结构与仪表管梁9上对应位置的导线槽结构8定位孔插接配合。
[0045]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导线槽结构8。
[0046]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槽盖(2)、第一插杆(3)、以及第二插杆⑷, 其中,所述槽盖(2)与所述槽体(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槽盖(2)与所述槽体(1)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线缆(7)通过的空间,所述第一插杆(3)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槽体(1)上的第一卡槽(101)卡接,另一端与汽车覆盖件连接,所述第二插杆(4)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槽体(1)上的第二卡槽(102)卡接,另一端与所述汽车覆盖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插杆(3)的一端可沿所述第一卡槽(101)的长度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2)的第一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扣边(201),所述槽盖(2)的第二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扣边(202),所述第一扣边(201)上设有第一扣孔(203),所述第二扣边(202)上设有第二扣孔(204),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为所述槽盖(2)的两相对侧边,所述槽盖(2)通过所述第一扣孔(203)和所述第二扣孔(204)与所述槽体(1)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第一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倒扣(103),所述槽体(1)的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倒扣,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为所述槽体(1)的两相对侧壁,所述槽盖(2)通过所述第一扣孔(203)与所述第一倒扣(103)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扣孔(204)与所述第二倒扣的配合与所述槽体(1)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槽结构(8)还包括第一加强肋(5)、第二加强肋、第三加强肋(6)以及第四加强肋, 所述第一加强肋(5)设置在所述槽体(1)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强肋设置在所述槽体(1)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三加强肋(6)设置在所述槽体(1)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第四加强肋设置在所述槽体(1)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的二侧壁均与所述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位于所述底面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肋(5)、第二加强肋、第三加强肋(6)和第四加强肋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肋(5)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三加强肋(6)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四加强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面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2)的第一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槽盖(2)和所述槽体(1)配合到位的第一定位卡(205),所述第二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槽盖(2)和所述槽体(1)配合到位的第二定位卡(206)。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边(201)和所述第二扣边(202)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第二扣边(202)与所述第一扣边(20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卡(205)和所述第二定位卡(206)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第二定位卡(206)与所述第一定位卡(205)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扣边(201)与所述第一定位卡(205)间隔排列,所述第二扣边(202)与所述第二定位卡(206)间隔排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杆(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倒卡齿结构(301),所述第一插杆(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倒卡齿结构(301)与所述汽车覆盖件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杆(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倒卡齿结构,所述第二插杆(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倒卡齿结构与所述汽车覆盖件连接。10.—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线槽结构(8)。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线槽结构及汽车,其中该导线槽结构包括:槽体、槽盖、第一插杆、以及第二插杆,其中,槽盖与槽体可拆卸连接,且槽盖与槽体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线缆通过的空间,第一插杆的一端与设置在槽体上的第一卡槽卡接,另一端与汽车覆盖件连接,第二插杆的一端与设置在槽体上的第二卡槽卡接,另一端与汽车覆盖件连接,且第一插杆的一端可沿第一卡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发明的实施例能调整导线槽结构的安装位置,在将导线槽结构牢靠的安装在汽车覆盖件上的同时,将线缆完全约束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
【IPC分类】H02G3/04
【公开号】CN105490226
【申请号】CN201610059790
【发明人】李文龙, 辛育民, 田斌, 邹振宽, 赵石光, 吴放明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