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122


专利名称::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肾强心,化瘀通络,专门治疗心肾亏虚,血络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老年病中名列前茅,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冠心病心绞痛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的供血不足,其中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脏介入术、血管重建术的发展,虽然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冠心病的治疗问题,相反医源性血管再狭窄问题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医疗负担。中医理论认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临床中观察到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肾虚夹瘀"的情况。肾虚与血瘀相互影响,肾虚为本,由虚致瘀,血瘀存在又可加重肾虚。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温煦是气血运行的动力之源,心肾之间,阳气互通互养,精血相互化生,水升火降,心肾相交。心肾互济,则能温阳脏腑运行营血,如肾脏亏损,可致心气、心阳或心血、心阴亏虚,心脉瘀阻,成胸痹证。现代研究发现,老年肾虚存在免疫系统、核酸代谢、内分泌代谢的紊乱,肾虚时血浆心房肽的含量下降,老年男性冠心病E2/T比值增大,血液流变学出现浓、粘、凝、聚的特征以及微循环障碍。从微观上揭示了肾虚血瘀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心悸,气短,胸闷、腰背酸痛,耳鸣,发脱,齿摆,性功能减退,舌瘀暗等肾虚挟瘀的病症。一些病人在长期服用单纯活血化瘀制剂后血瘀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肾虚症状未能改善反而加重,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或缓解后复发率较高,从而影响了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因此,本发明从"心肾相关"理论出发,提出了从"心肾亏虚,血瘀阻络"的角度去认识冠心病心绞痛,并提出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治则之一。然而目前还未见从"肾虚挟瘀"去认识该病并相应采取补肾化瘀的法则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开发新药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鉴于目前尚无针对心肾亏虚,血络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本发明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特点及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势,研究一种专门用于治疗心肾亏虚,血络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高效、价廉、安全方便的纯中药新药,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的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由淫羊藿、丹参、桂枝、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组成,其重量份为太子参4-6五味子1.5-2.5.3黄芪4-6麦冬2.-4桂枝1.5-2.5红花1.5-2.5丹参4-6赤芍1.5-2.5淫羊藿4-6当归1.5-2.5川尊1.5-2.5方中以淫羊藿、丹参行补肾、化瘀之功,为君药;以桂枝、黄芪、太子参、当归、赤芍等,辅助君药益气通阳活血化瘀,为臣药。麦冬、五味子养阴润肺,为佐使药。淫羊藿其性味辛甘,温,入肝、肾经。功效为补肾壮阳。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丹参其性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肝、心经。功效为活血调经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主治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等,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证。治疗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常配檀香,砂仁同用。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配降香、川芎、红花等同用。与淫羊藿共为君药,共济补肾活血之功效。川芎其性味辛温,入肝胆经。川芎乃血中之气药,助清阳而开诸窍,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之功效。黄芪其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养元,固表利尿之功效。太子参其性味甘,微苦,微温。入心、脾、肺经。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之功效。。治脾虚食少,心悸怔忡,精神疲乏等症。广泛用于脾气虚弱,气阴不足,心悸失眠。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心肺胃亏虚,内热虚痨,心烦失眠等。五味子性味酸,甘,微温。入心、肺、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之功效。可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当归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酒当归活血通经。赤芍性味酸、苦,凉,入心、小肠经。有活血化瘀,止痛,凉血,消肿之功效。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等。红花性味性温,味辛,入心、肝经。功用主治为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上述诸药相伍,气血同治、攻补兼施、心肾兼顾,共奏补肾益气通阳,活血化瘀通络之效,使活血理气而无伤血耗气之弊,通阳益气养阴而无温燥滋腻之虞。长期服用可改善胸痹患者胸痛,胸闷,心悸,腰膝酸软,夜尿频等症状。本发明从"心肾相关"理论出发,提出了从"心肾亏虚,血瘀阻络"的角度去认识冠心病心绞痛,体现了中医特色,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并提出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治则之一。本药的开发,为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高效、价廉、安全方便的纯中药新药。由于本发明的中药疗效确切、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因此,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本发明来源于医院制剂,经过长期研究,不断摸索改进,临床运用多年,主治专一,疗效可靠,服用方便,易于携带。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发明以表格形式给出由淫羊藿、丹参、桂枝、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组方的重量比例不同的十二个实施例,其中的重量单位可选用kg或g。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上述实施例中的中药组方生产工艺如下以^^一味药材,淫羊藿、丹参、太子参、五味子、赤芍、黄芪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lh,过滤,合并药液,药渣弃去;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备用;当归、川芎、麦冬、红花、桂枝加14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上述药液;药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l.10(50°C)的清膏,加95%至含醇量为70%,放置过夜,过滤,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合并醇提液和醇沉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20(50°C)的清膏,加入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即得。附病例病例1:莫某某,男,73岁。2005年5月18日首诊主诉胸前区压榨样不适2周余,以活动为诱因,发作时伴心慌、心悸,冷汗出,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到十余分钟不等,经休息后可缓解,每日发作IO余次,夜间无发作。曾到外院门诊行ECG提示窦率,HR77次/分,律齐,偶有房早,ST段(11、III、AVF、V3-6)水平下移>0.05mv,门诊医生给予丹参片,消心痛等药物,服后效果欠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情况尚可,否认糖尿病病史。食纳可,大便偏溏,小便调,夜眠欠佳。舌脉舌淡而瘀暗,舌体略胖大,舌苔薄白,脉弱。ECG提示窦律,HR77次/分,律齐,偶有房早,ST段(11、III、AVF、V4-6)水平下移>0.05mv,T(V4-6)低平、倒置。诊断胸痹辩证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治疗本发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4付,水煎服,200mL,Tid;2005年5月22日复诊诉胸前区压榨样闷痛有所好转,每日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均减少。每日发作23次。夜眠较前略有好转。患者舌脉舌淡而瘀暗,舌体略胖大,舌苔薄白,脉弱。继以上方,服7服,水煎服,200ml,Tid;2005年6月1日三诊诉胸前区压榨样不适已基本无发作,夜眠较前明显改善。患者舌脉舌淡而瘀暗,舌体略胖大,舌苔薄白,脉弱。继续服以上方,10付后诸证均缓解。病例2:黄某某,女,47岁。2005年8月8日首诊主诉阵发性心慌心悸1月余,加重1周。发作无明显诱因,每日发作IO余次,与情绪及活动相关,发作时伴身软乏力,微汗出,持续IO余分钟后经休息可缓解。伴腰膝酸软,夜尿频数,夜眠差。自诉一年来发脱较甚。月经已绝。既往史提供有高血压病史,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情况佳,在110120/7080mmHg之间。否认糖尿病病史。食纳可,大便解之无力,小便调,夜眠差。舌脉舌淡而瘀暗,舌体略胖大,舌苔薄白,脉迟沉细。PE:BP115/80mmHg,余查体未查及异常体征。ECG提示窦律,HR61次/分,律齐,ST段(1、II、III、AVL、AVF、V3-6)水平下移>0.05mv,T(I、II、III、AVL、AVF、V4-6)倒置。诊断胸痹辩证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治疗本发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4付,水煎服,200mL,Tid;2005年8月14日复诊诉心慌心悸较前有所缓解。自觉夜眠较前略有好转。腰膝酸软及发脱较前改善不明显。舌脉舌淡而瘀暗,舌体略胖大,舌苔白,迟脉沉细。继以上方+怀牛膝30g制首乌15g,服7服,水煎服,200ml,Tid;2005年8月24日三诊诉心慌心悸已基本无发作,身软乏力汗出较前亦明显缓解。腰膝酸软较前略有好转。夜眠改善。舌脉舌淡而瘀暗,舌体略胖大,舌苔白,迟脉沉细。继续服以上方,15付后诸证均缓解。病例3:曹某某,男,74岁。2005年11月8日首诊主诉胸骨后闷痛2年余,加重10天余。既往有明确"冠心病"病史。2年来胸骨后闷痛仿佛发作。此次因受凉而复发,自觉阵发性胸骨后及心前区均闷痛不适,持续数十分钟,经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伴腰膝酸软,发脱齿落。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中风病史。食纳可,大便干结,小便调,夜眠易早醒。舌脉舌质瘀暗偏红,舌苔薄白,脉沉、弦。ECG提示窦律,HR85次/分,律齐,ST段(1、II、AVL、AVF、V3-6)水平下移>0.05mv。诊断胸痹辩证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治疗本发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4付,水煎服,200mL,Tid;;2005年11月14日复诊诉胸骨后闷痛不适较前有所缓解。自觉夜眠较前略有好转。腰膝酸软及发脱较前改善不明显。舌脉舌质瘀暗偏红,舌苔薄白,脉沉、弦滑。继以上方,服7服,水煎服,200ml,Tid;2005年7月24日三诊诉胸骨后闷痛不适较前亦明显缓解。腰膝酸软较前略有好转。夜眠改善。舌脉舌淡而瘀暗,舌体略胖大,舌苔白,迟脉沉细。继续服以上方,15付后诸证均缓解。病例4:王某,女,64岁。2006年3月8日首诊主诉胸骨后闷痛10余年,冠脉支架置入术后3年,复发加重1月。曾在西医医院行冠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长期口服波利维、拜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托伐他丁等药物。近一月余来,胸骨后闷痛复发,到西医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患者拒绝再行支架植入术。现述胸骨后闷痛,偶有剌痛,动则心累气短,汗出,夜眠差。患者情绪焦虑。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长期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情况可。否认高血压病史。食纳可,二便调,夜眠差。舌脉舌质淡而瘀暗,有瘀斑瘀点,舌体瘦小,苔薄白,脉细沉。ECG提示窦律,HR68次/分,律齐,ST段(1、II、III、AVL、AVF、V3-6)水平下移>0.05mv,T(I、II、III、AVL、AVF、V4-6)倒置。诊断胸痹辩证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治疗本发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汤+郁金15g3付,水煎服,200mL,Tid;2006年3月12日复诊诉胸骨后闷痛有所好转,剌痛消失。夜眠较前略有好转。仍述心累,心悸,动则尤甚。患者舌脉舌质淡而瘀暗,有瘀斑瘀点,舌体瘦小,苔薄白,脉细沉。继以上方黄芪加量为60g,加用酸枣仁20g,服7服,水煎服,200ml,Tid;2006年3月20日三诊诉胸骨后闷痛有所好转,剌痛消失。夜眠较前略有好转。心累,心悸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舌脉舌质淡而瘀暗,瘀斑瘀点较前有所减少,舌体瘦小,苔薄白,脉细沉。继续服以上方,15付后诸证均缓解。病例5:曾某某,女,67岁。2006年10月5日首诊主诉胸前区不适伴心慌心悸半年余,加重1周。胸前区不适呈持续发作,以剌痛为主。伴背心冷,头昏,膝软、膝盖痛,冬季尤甚。既往史提供有高血压病史,现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Bid,血压控制情况可;既往诊断糖耐量降低,现以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情况可。否认中风病史。食纳可,大便干结,小便可,夜眠欠佳,多梦,需口服舒乐安定lmgQn以辅助入睡。舌脉舌质淡略暗,苔白,脉弱。ECG提示窦律,HR73次/分,律齐,ST段(1、AVL)水平下移X).05mv,T(1、AVL、V4-6)倒置。7诊断胸痹辩证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治疗本发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4付,水煎服,200mL,Tid;2006年10月10日复诊诉心慌心悸发作频率有所减少,程度有所减轻,仍诉头昏,背心冷,膝酸、冷、痛。夜眠较前略有好转,仍口服舒乐安定以辅助睡眠。患者舌脉舌质淡暗,苔白,脉弱。继以上方加桂枝加量为20g,加用杜仲15g,服7服,水煎服,100ml,Tid;2006年10月20日三诊诉心慌心悸较前明显好转,10天左右发作两次,程度较轻。头昏较前有所缓解。自述背心冷明显好转,膝酸软冷痛较前略有好转。夜眠改善,能不依靠舒乐安定自主入睡。述微口渴欲饮。患者舌脉舌质淡,苔薄黄,脉弱。继以上方去桂枝,服10服,水煎服,100ml,Tid;2006年11月3日四诊心慌心悸胸前区不适已基本消失。膝酸软冷痛较前有所好转。夜眠改善。食纳可。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继以上方,付5付,诸证均缓解。病例6:薛某某,女,80岁。2006年11月8日首诊主诉心胸满痛1年余,加重1月。疼痛以隐痛为主,发作严重时心痛彻背受冷即加重,伴汗出,耳鸣,偶有心慌心悸。食纳可,二便调,夜眠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达180/90mmHg,平时规律口服降压药(依那普利,倍他乐克),血压控制情况可;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中风病史。舌脉舌质淡而瘀暗,有瘀斑瘀点,苔少,脉弦细。PE:BP130/80mmHg,查体未查及阳性体征。ECG(外院)提示窦律,HR62次/分,ST-T改变,偶发房早。诊断胸痹辩证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治疗本发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4付,水煎服,200mL,Tid;2006年11月12日复诊仍诉心胸隐痛不适。心悸略有好转,仍述耳鸣甚。患者舌脉舌质淡而瘀暗,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继以上方+肉桂3g服7服,水煎服,100ml,Tid;2006年11月20日三诊诉心胸隐痛不适较前略有好转,耳鸣仍甚,心悸消失,汗出好转。患者舌脉舌质淡而瘀暗,瘀斑瘀点较前有所减少,苔薄白,脉弦细。继续服以上方,15付后诸证均缓解。病例7:姚某某,女,66岁。2007年4月2日首诊主诉心前区剌痛阵发性发作6月余,剌痛如绞,痛有定处,放射至肩背,伴胸闷,耳鸣,指尖麻木。口服通心络胶囊后效果欠佳。食纳可,二便调,夜眠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165/95mmHg,平时规律口服降压药(具体降压药不详),血压控制情况可;4年前曾在他院行MRI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既往有"颈椎病"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舌脉舌质瘀暗,偏红,有瘀斑,苔薄黄腻,脉弦细。PE:BP135/65mmHg,查体未查及阳性体征。ECG提示窦律,HR68次/分,律齐,ST段(1、II、III、AVL、AVF、V3-6)水平下移>0.05mv,T(I、II、III、AVL、AVF、V4-6)倒置。诊断胸痹辩证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治疗本发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4付,水煎服,200mL,Tid;2006年11月12日复诊仍诉心前区剌痛阵发性发作,放射至肩背,伴胸闷。心悸略有好转,仍述耳鸣甚,指尖麻木。患者舌脉舌质淡而瘀暗,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继以上方服7服,水煎服,200ml,Tid;2006年11月20日三诊诉心前区剌痛阵发性发作较前略有好转,耳鸣仍甚,胸闷心悸消失,汗出好转。患者舌脉舌质淡而瘀暗,瘀斑瘀点较前有所减少,苔薄白,脉弦细。继续服以上方,15付后诸证均缓解。权利要求一种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太子参、五味子、黄芪、麦冬、桂枝、红花、丹参、赤芍、淫羊藿、当归、川芎组方,各味中药的重量份分别为太子参4-6五味子1.5-2.5.黄芪4-6麦冬2.-4桂枝1.5-2.5红花1.5-2.5丹参4-6赤芍1.5-2.5淫羊藿4-6当归1.5-2.5川芎1.5-2.5。全文摘要本发明的补肾强心,化瘀通络的中药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心肾亏虚,血络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高效、价廉、安全方便的纯中药新药,由淫羊藿、丹参、桂枝、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组成。本发明从“心肾相关”理论出发,提出了从“心肾亏虚,血瘀阻络”的角度去认识冠心病心绞痛,并提出从“补肾强心、化瘀通络”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治则之一的理论。方中以淫羊藿、丹参行补肾、化瘀之功,为君药;以桂枝、黄芪、太子参、当归、赤芍等,辅助君药益气通阳活血化瘀,为臣药,麦冬、五味子养阴润肺,为佐使药。长期服用可改善胸痹患者胸痛,胸闷,心悸,腰膝酸软,夜尿频等症状。文档编号A61P13/12GK101732562SQ200910265019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发明者陈学忠申请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