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内各向异性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具有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 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与现有的磁控溅射工艺、PLD 工艺以及溶胶凝胶法相比,传统的液相外延工艺(LPE)在单晶薄膜制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就磁光材料而言,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材料在集成磁光器件,如磁光隔离器、 磁光开关和磁光调制器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利用磁控溅射工艺生产的薄膜具有明显的 Faraday效应,可以被应用于各个磁光器件,但就磁光调制器而言,不能实现较高的转换效 率和较大的带宽。相较于磁控溅射和PLD溅射工艺,液相外延工艺能够获得与基片良好匹 配的磁光薄膜,它不仅能够实现单晶生长,而且能够通过控制生长条件达到理想的厚度,获 得具有大的Faraday角、低的光吸收系数以及近红外透明的Bi和Lu共掺杂单晶薄膜,进而 能够实现磁光调制的超宽带以及高的转换效率。由于Bi3+离子本身具有很强的单轴各向 异性,因此Bi带石榴石单晶薄膜材料的易磁化轴一般垂直于面内,但对于TE-TM光模式转 换调制器,需要一种面内各向异性的磁光薄膜,才能实现宽带调制。因此,基于TE-TM光模 式转换调制器的应用,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 法,通过液相外延工艺实现了 Bi离子和Lu离子共掺杂的单晶石榴石(BiLuIG)在钆镓石榴 石(GGG)衬底基片(取向为〈111〉)上的生长,实现了薄膜的面内各向异性。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步骤1.配方、配料:以Lu203、Bi203、Fe203为原料,Bi203为熔剂,PbO、CaO为添 加剂;根据配方:81;11 3_!£16、0〈1〈3,采用1?因子配方法进行配料得到熔体,涉及的1?因子有 尺0、1?1、1?4、1?5,四个因子的关系如下 :
【主权项】
1. 一种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方、配料:以Lu203、Bi203、Fe203为原料,Bi203为熔剂,PbO、CaO为添加剂; 根据配方:81;113_!£16、0〈1〈3,采用1?因子配方法进行配料得到熔体,涉及的1?因子有1?0、1?1、 R4、R5,四个因子的关系如下:
步骤2.基片清洗:依次采用有机溶液、酸溶液、碱溶液以及去离子水对钆镓石榴石 (GGG)基片进行分步清洗; 步骤3.加热熔体至薄膜生长温度:首先升温至1000~IKKTC,保温10~12小时,然 后分三次降至薄膜生长温度810~820°C,降温的温度梯度范围依次为80~140°C、90~ 11(TC、50 ~70°C ; 步骤4.生长过程控制: 待熔体达到薄膜生长温度后,用夹具将基片置于熔体中薄膜生长位置,采用正反旋转 基片方法,设定基片转速为60~80rmp,正反旋转的周期为5~10s,薄膜生长时间为7~ 25min ;生长结束后,将基片提拉出液面,静置10~30min,获得镜面状的单晶薄膜; 步骤5.薄膜的后期处理:将生长完成的薄膜利用醋酸与水的混合溶液,在溶液高温条 件下清洗1~2h,去除表面残留的熔融体,获得镜面薄膜。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制备得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厚度为5~Sum。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5中醋酸与水的混合溶液的比例为1:1。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3中薄膜生长温度为812°C~817°C。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4中基片和夹具有3~5度的倾角。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的制备方法,用于TE-TM光模式转换调制器的应用。本发明采用液相外延工艺,实现了Bi离子和Lu离子共掺杂的单晶石榴石(BiLuIG)在钆镓石榴石(GGG)衬底基片(取向为〈111〉)上生长,经过配料、升温-保温-三次降温方法使熔体达到薄膜的生长温度、控制薄膜生长过程、最终制备得到了具有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本发明采用三步降温模式对于薄膜生长而言,能够获得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熔体状态稳定性。本发明制备得具有面内各向异性的Bi代石榴石磁光单晶薄膜,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高。
【IPC分类】C30B29-28, C30B29-64, C30B11-00
【公开号】CN104818518
【申请号】CN201510182491
【发明人】杨青慧, 田晓洁, 张怀武, 饶毅恒, 文岐业, 贾利军, 范仁钰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