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能炉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炉架,尤其指一种用于燃气灶上的一种聚能炉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燃气灶上的炉架往往为框架式,即包括底圈、设于底圈上的支脚,支脚竖向设置,支脚的上端向内延伸形成支撑架;此结构的支撑架,结构简单,只限于放置锅而设置,只要考虑炉架的高度,只针对火焰跟锅的热效率,并没考虑热能的聚集、火焰充分燃烧性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如风对火焰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聚能炉架,以达到提高热效率的和火焰的充分燃烧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聚能炉架,包括聚能架、与聚能架相配的聚能盘;聚能盘的侧壁形成围栏,聚能盘的侧壁下部开设多个进气孔,聚能盘的底部设有与炉头外周面板相配的聚能盘下圈;所述的聚能架设有连接圈、多个向内延伸且上凸于连接圈的支脚,所述的聚能架设于聚能盘上部。进气孔可为圆孔、椭圆孔,方孔、多边形孔等。本技术方案卸装方便,结构简单;聚能盘的定位,可通过在聚能盘下圈设定位部,或者聚能盘下圈与炉头外周面板的凸台相匹配的方式实现。聚能盘的侧壁形成围栏,可以聚能,使其火焰和热能呈喷发状态,使其上的锅充分收到热能。在下部围栏上设进气孔,能给火焰充分提供氧气,使燃烧不受环境影响,可挡风的围栏,避免大风使火焰倒向一边。聚能架设于聚能盘上部,其与聚能盘为整体式结构,或为分体式结构,取放方便。燃烧时,能够从聚能盘的下部进风供氧,从上凸于连接圈的相邻支脚之间排二氧化碳,从而形成空气外流通道,使燃气充分燃烧,形成喷发状态,提高热效率,与常规的炉架相比,至少可提高4%的热效率。一种聚能炉架的截面可呈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6]聚能盘的侧壁形成下小上大的锥形围栏,聚能盘侧壁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聚能盘上圈,所述的聚能架设有与聚能盘上圈相配的圆环状的连接圈;聚能架的连接圈下端面与聚能盘上圈的上端面相配。聚能盘形成烟囱效应,提高热效应,同时聚能盘侧壁呈下小上大的碗状,减少炉火对聚能盘的加热,提高聚能盘的寿命,同时增加炉火与锅体加热量,锥形的侧壁增大炉具与火焰的接触面积;聚能架与聚能盘为分体式结构,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寿命,聚能架与聚能盘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聚能架为铸铁件,而聚能盘可为搪瓷件,便于清洁,且轻质;当采用聚能架的连接圈搁置在聚能盘上圈的结构时,卸装方便,利于清洗。
[0007]所述的聚能架设有与聚能盘侧壁相配的锥形定位圈,锥形定位圈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连接圈;聚能架的锥形定位圈外径下小上大,聚能架的锥形定位圈的外侧壁与聚能盘内侧壁相配。聚能架锥形定位圈有效提高聚能架的强度,且使聚能盘的侧壁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聚能架的径向位移及聚能架的轴向倾斜。
[0008]所述的聚能盘侧壁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圆环状的聚能盘下圈,所述的聚能盘下圈设有定位部;聚能架与聚能盘配合后,聚能架的下端部位于聚能盘进气孔的上方,进气孔外露。定位部可与面板上的连接件相配,实现聚能盘的定位。
[0009]所述的聚能盘上圈的外缘向上凸起形成定位圈,定位圈的内壁与聚能架的连接圈外周相配,位于定位圈上方的连接圈向外延伸形成直径大于或等于定位圈的挡部。定位圈与连接圈相配,实现聚能架的径向定位。
[0010]所述的进气孔为腰孔,聚能盘侧壁周向均匀排布腰孔;腰孔长度为40mm-60mm ;腰孔高度为15mm-40mm ;腰孔与下圈距离为5_20mm,腰孔间距为5mm-20mm。采用腰孔,便于加工,冲压腰孔,产生的应力小,且进气孔大,有利于换气。
[0011]聚能盘侧壁的锥角为50-90度;聚能盘侧壁下端直径为180mm-210mm ;聚能盘下圈宽度为10mm-20mm ;聚能盘上圈宽度为5mm-20mm ;聚能盘的高度为50 mm -70mm。
[0012]聚能架的锥形定位圈的高度为3mm -1Omm ;聚能架的连接圈的外径为300mm-260mm ;聚能架的连接圈的宽度为20mm-40mm ;所述的支脚与连接圈和锥形定位圈相连。
[0013]所述的聚能盘下圈设有向上凹的限位部形成向下开口的限位腔。限位腔可用于聚能盘的径向定位。
[0014]所述的聚能盘下圈内端斜向上延伸形成具有下大上小锥面的内圈,聚能盘下圈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中可穿设定位件,实现径向定位。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的炉架由聚能架、聚能盘组合而成;聚能盘的侧壁形成围栏,在围栏上设有进气孔,聚能盘形成烟囱效应,使燃气燃烧充分,且可以聚能,提高热效应,减少环境对燃烧效果的影响,卸装方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发明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发明的聚能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发明的聚能盘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聚能架;101-锥形定位圈;102-连接圈;103-支脚;104-挡部;2-聚能盘;201-聚能盘下圈;202_侧壁;203_聚能盘上圈;204_进气孔;205_限位部;206_内圈;207-定位孔;208-定位圈;3-面板;4-炉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技术方案炉架由聚能架1、聚能盘2装配而成;聚能盘2的侧壁202形成围栏,其上开设多个进气孔204 ;所述的聚能架I设有多个向内延伸的支脚103,所述的聚能架I设于聚能盘2上部,所述的聚能盘2的底部设有与炉头4相配的聚能盘下圈201。其中,进气孔204可为圆孔、椭圆孔,方孔、多边形孔等。聚能架I搁置在聚能盘2上,卸装方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聚能盘下圈201用于定位,避免移位,聚能盘2的侧壁202形成围栏,可以聚能,同时在围栏上设有进气孔204,并不影响进气。聚能盘2可一体铸造而成,或冲压而成。
[0026]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聚能盘侧壁202呈下小上大的碗状,聚能盘侧壁202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聚能盘上圈203,所述的聚能架I设有与聚能盘侧壁202相配的锥形定位圈101、锥形定位圈101上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圆环状的连接圈102 ;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外径下小上大,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的外侧壁202与聚能盘2内侧壁202相配,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下端面与聚能盘上圈203的上端面相配。聚能盘2形成烟囱效应,提高热效应,同时聚能盘侧壁202呈下小上大的碗状,减少炉火对聚能盘2的加热,提高聚能盘2的寿命,同时增加炉火与锅体加热量,锥形的侧壁202增大炉具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聚能盘2的侧壁202限制聚能架I的径向位移及聚能架I的轴向倾斜,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搁
置在聚能盘上圈203上,卸装方便。
[0027]所述的聚能盘侧壁202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圆环状的聚能盘下圈201,所述的聚能盘下圈201设有定位部。定位部可与面板3上的连接件相配,实现聚能盘2的定位。聚能架I与聚能盘2配合后,聚能架I的下端部位于聚能盘2进气孔204的上方,进气孔204外
Mo
[0028]在本实施例中,在保证聚能盘2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具有好的换气效率,所述的进气孔204为腰孔,聚能盘侧壁202周向均匀排布腰孔。
[0029]腰孔长度为50mm左右;腰孔高度为25mm左右;腰孔与下圈距离为7臟,聚能盘侧壁202周向均布10个腰孔。聚能盘侧壁202的锥角为70度左右;聚能盘侧壁202下端直径为180mm-210mm ;聚能盘下圈201宽度为10mm-20mm ;聚能盘上圈203宽度为5mm-20mm ;聚能盘2的高度为60mm左右。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的高度为3mm -1Omm ;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的外径为300mm-260mm ;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的宽度为20mm-40mm ;所述的支脚103与连接圈102和锥形定位圈101相连。
[0030]为提高定位的可靠性,所述的聚能盘下圈201设有向上凹的限位部205形成向下开口的限位腔。限位腔可用于聚能盘2的径向定位。
[0031]使用时,如图5所示,将聚能盘2放在炉头4外周的炉面板3上,并用限位部进行定位,聚能架I设于聚能盘2上。
[003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3、6所示,所述的聚能盘下圈201内端斜向上延伸形成具有下大上小锥面的内圈206,聚能盘下圈201设有定位孔207,定位孔207中可穿设紧固件,实现径向定位。
[0033]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所示,聚能架I的底面为平面,所述的聚能盘上圈203的外缘向上凸起形成定位圈208,定位圈208的内壁与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外周相配实现聚能架I的径向定位。
[0034]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4、7所示,所述的聚能架I设有与聚能盘侧壁202相配的锥形定位圈101,锥形定位圈101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连接圈102 ;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外径下小上大,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的外侧壁202与聚能盘2内侧壁202相配。聚能盘上圈203的外缘向上凸起形成定位圈208,定位圈208的内壁与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外周相配实现聚能架I的径向定位,位于定位圈208上方的连接圈102向外延伸形成直径大于或等于定位圈208的挡部104,挡部104遮盖聚能盘的定位圈208,减少油污粘在聚能盘上,使聚能盘易于清洁,避免聚能盘在弯折处形成积累油垢的卫生死角。
[0035]以上图1-5所示的一种聚能炉架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发明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主权项】
1.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架(I)、与聚能架(I)相配的聚能盘(2);聚能盘(2)的侧壁(202)形成围栏,聚能盘(2)的侧壁(202)下部开设多个进气孔(204),聚能盘(2)的底部设有与炉头(4)外周面板相配的聚能盘下圈(201);所述的聚能架(I)设有连接圈(102)、多个向内延伸且上凸于连接圈(102)的支脚(103),所述的聚能架(I)设于聚能盘(2)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聚能盘(2)的侧壁(202)形成下小上大的锥形围栏,聚能盘侧壁(202)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聚能盘上圈(203),所述的聚能架(I)设有与聚能盘上圈(203)相配的圆环状的连接圈(102);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下端面与聚能盘上圈(203)的上端面相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架(I)设有与聚能盘侧壁(202)相配的锥形定位圈(101),锥形定位圈(101)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连接圈(102);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外径下小上大,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的外侧壁(202)与聚能盘(2)内侧壁(202)相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盘侧壁(202)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圆环状的聚能盘下圈(201),所述的聚能盘下圈(201)设有定位部;聚能架(I)与聚能盘(2)配合后,聚能架(I)的下端部位于聚能盘(2)进气孔(204)的上方,进气孔(204)外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盘上圈(203)的外缘向上凸起形成定位圈(208),定位圈(208)的内壁与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外周相配,位于定位圈(208)上方的连接圈(102)向外延伸形成直径大于或等于定位圈(208)的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204)为腰孔,聚能盘侧壁(202)周向均匀排布腰孔;腰孔长度为40mm-60mm ;腰孔高度为15mm-40mm ;腰孔与下圈距离为5_20mm,腰孔间距为5mm-2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聚能盘侧壁(202)的锥角为50-90度;聚能盘侧壁(202)下端直径为180mm-210mm;聚能盘下圈(201)宽度为10mm-20mm ;聚能盘上圈(203)宽度为5mm-20mm ;聚能盘(2)的高度为50 mm -7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聚能架(I)的锥形定位圈(101)的高度为3mm -1Omm ;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的外径为300mm-260mm ;聚能架(I)的连接圈(102)的宽度为20mm-40mm ;所述的支脚(103)与连接圈(102)和锥形定位圈(101)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盘下圈(201)设有向上凹的限位部(205)形成向下开口的限位腔。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聚能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能盘下圈(201)内端斜向上延伸形成具有下大上小锥面的内圈(206),聚能盘下圈(201)设有定位孔(207)。
【专利摘要】一种聚能炉架,涉及一种炉架。目前的燃气灶上的炉架,热能聚集性差,燃烧时,火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本发明包括聚能架、与聚能架相配的聚能盘;聚能盘的侧壁形成围栏,聚能盘的侧壁下部开设多个进气孔,聚能盘的底部设有与炉头外周面板相配的聚能盘下圈;所述的聚能架设有连接圈、多个向内延伸且上凸于连接圈的支脚,所述的聚能架设于聚能盘上部。本技术方案有效提高热效应,卸装方便。
【IPC分类】F24C15-10
【公开号】CN104819490
【申请号】CN201510197814
【发明人】邵于佶
【申请人】浙江帅丰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