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透水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烧结透水粧,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来,国家有大量的填海造陆工程,地基处理一般用塑料排水板一堆载预压法,即先插排水板再进行堆载预压,但是,该法存在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远途运输堆载料成本高、工程周期长等问题;另外,也常利用复合地基技术进行处理。复合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一般可用散体材料粧(如砂粧、碎石粧),半刚性粧(如水泥土搅拌粧)和刚性粧(如素混凝土粧、CFG粧),以及最近有学者研宄的透水性混凝土粧。但是,散体粧透水性强,但强度低,易破坏;刚性和半刚性粧强度高,但透水性差,地基固结慢;透水性混凝土粧易腐蚀,不适合滨海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烧结透水粧,该烧结透水粧刚度和强度高,具有刚性粧的优点,而且透水性强,耐腐蚀,同时节约成本,减少工期。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烧结透水粧,包括粧体,所述的粧体的粧壁分为内、外两层粧壁且中部空心,所述的外层粧壁和内层粧壁上均设有若干孔隙,且内层粧壁上的空隙比外层粧壁上的孔隙大。
[0006]所述的外层粧壁上的空隙数量比内层粧壁上的空隙数量多。
[0007]所得粧体的抗压强度为23.3 Mpa?25.1Mpa,渗透系数为0.57mm/s?0.64mm/s。
[0008]所述的烧结透水粧的材料是由吹填砂(泥状,含水率30%左右,其基本物质组成单元包括粘土矿物、粉土粒、矿物晶体及其集合体、生物碎肩),助熔成孔剂,减水剂(增强材料)组成。具体配比:吹填砂88%,助熔成孔剂10%,减水剂2%搅拌后放入模具,自然干燥I天后拆模,然后将试块放在通风处自然干燥,当干燥后的坯体强度达到3.0Mpa含水率6%左右时,放入高温炉中焙烧。
[0009]所述的粧径是指透水粧的直径。
[0010]所述的粧径取350?600mm,粧壁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厚度取90?200mm,夕卜层厚度取5?30mmo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助熔成孔剂的加入可以使材料在烧制完成后形成含有大量贯通性孔隙(通常在5%?30%之间并多为直径超过1_的大孔)的粧体。该粧体的粧壁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孔隙直径小但是数量多,以防止淤泥、沙粒等进入粧体,引起堵塞;内层孔隙直径大,增强透水性;粧体中部空心。在保证一定透水性情况下其抗压强度一般在15MPa?30MPa,烧结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一般介于0.01mm/s?lmm/s。实验表明,加入不同种类的助熔成孔剂会导致烧结体形成不同情况的孔洞,从而影响粧体的透水性和强度,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助熔成孔剂的种类。
【附图说明】
[0013]图1烧结透水粧结构注释图;
[0014]图中:1内层粧壁,2外层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一种烧结透水粧,包括粧体,所述的粧体的粧壁分为内、外两层粧壁且中部空心,所述的外层粧壁2和内层粧壁I上均设有若干孔隙,且内层粧壁I上的空隙比外层粧壁2上的孔隙大。所述的外层粧壁2上的空隙数量比内层粧壁上的空隙数量多。所述的粧体的抗压强度为23.3 Mpa?25.1Mpa,渗透系数为0.57mm/s?0.64mm/s。
[0016]所述的烧结透水粧的材料是由吹填砂(泥状,含水率30%左右,其基本物质组成单元包括粘土矿物、粉土粒、矿物晶体及其集合体、生物碎肩),助熔成孔剂,减水剂(增强材料)组成。具体配比:吹填砂88%,助熔成孔剂10%,减水剂2%搅拌后放入模具,自然干燥I天后拆模,然后将试块放在通风处自然干燥,当干燥后的坯体强度达到3.0Mpa含水率6%左右时,放入高温炉中焙烧。
[0017]所述的粧径取350?600mm,粧壁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厚度取90?200mm,夕卜层厚度取5?30_。所述的粧径是指透水粧的直径。
【主权项】
1.一种烧结透水粧,其特征在于,包括粧体,所述的粧体的粧壁分为内、外两层粧壁且中部空心,所述的外层粧壁和内层粧壁上均设有若干孔隙,且内层粧壁上的空隙比外层粧壁上的孔隙大;所述的外层粧壁上的空隙数量比内层粧壁上的空隙数量多; 所述粧体的抗压强度为23.3 Mpa?25.1Mpa,渗透系数为0.57mm/s?0.64mm/s ;所述的粧体的直径为350?600mm,粧壁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厚度取90?200mm,外层厚度取5?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透水桩,包括桩体,所述的桩体的桩壁分为内、外两层桩壁且中部空心,所述的外层桩壁和内层桩壁上均设有若干孔隙,且内层桩壁上的空隙比外层桩壁上的孔隙大。所述的外层桩壁上的空隙数量比内层桩壁上的空隙数量多。所得桩体的抗压强度为23.3Mpa~25.1Mpa,渗透系数为0.57mm/s~0.64mm/s。所述的桩体的直径为350~600mm,桩壁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厚度取90~200mm,外层厚度取5~30mm。该桩体的桩壁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孔隙直径小但是数量多,以防止淤泥、沙粒等进入桩体,引起堵塞;内层孔隙直径大,增强透水性;桩体中部空心。
【IPC分类】E02D5-24, B32B1-08, B32B3-20
【公开号】CN204401603
【申请号】CN201320857501
【发明人】崔新壮, 李术才, 王飞, 王海华, 李凯, 汤潍泽
【申请人】山东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