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6-23  208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备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特别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査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后我国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重要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四大对象之一。在糖 尿病人数不断增多,寿命延长的基础上,糖尿病的治疗却出现了死亡率下降,而失明率逐渐 升高的矛盾现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最主要、最严重、且治疗最 为棘手的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世界性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性 视网膜病变已被列为糖尿病三级预防(延缓和/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之重点。目前眼科界 公认视网膜光凝是用于增殖前期、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若糖 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已出现视力下降、特别是黄斑水肿所致时,视网膜光凝治疗提高视力 的可能性很小,还会出现如光凝斑进行性扩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视野缺损等并发症。基 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而治疗不理想的现状,故积极探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 效治疗措施已成为当今世界征服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巨大挑战、国内外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 项紧急课题,也是本世纪的医学界研究热点和难点课题之一。
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主要分为两类1、辨证论治,其优点是个体化治 疗,但不简便、不易推广,要求病人经常到医院找有经验的中医眼科医师就诊;2、专方治 疗,如明目地黄丸等,上述治疗多从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或养阴活血等治法论治,其药物 味数多在十味以上,且不是专门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西药 有导生明(奥地利依比威大药厂生产)等。
虽然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方面已取得可喜的苗头,但是要推广中医药在防 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方面的开发与应用,特别是让中药走向世界,需要阐明中医药治疗糖 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有效成分。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尚不完 全清楚,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对于大多数口服中药复方,研究其主要有效成分时 必需考虑其化学成分在胃肠道及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变化,特别要重视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对 药效的贡献,即从体内分子水平上对中药药效的合理解释已成为大势所趋,并有可能导致新
3活性成分化合物的发现。因此,若要阐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有效成分, 须首先建立该中药复方和各单味中药的含药血清高效液相色谱和/或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 谱,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再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含药血清的指纹图谱。通过比较中药复方 、各单味药、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指纹图谱,考察该中药复方在体内的代谢情况(成分种 类和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该中药复方体内外成分差异,确定血清中的移行成分。通过比 较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指纹图谱,从宏观上识别这些物质,并考察药物在体内 的代谢情况,才能为后续的活性筛选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质信息。同时,由于含药血清中的化 学成分与含药血清的药理效应密切相关,因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中药血清药理学协同研究 ,有助于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所以,当中药复方的药物组成在十味或十味以上时,要完成其 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几乎不可能完成,故中药复方的组分过多不利于今后中药成药的开发, 不利于对中药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提供一种制备治疗糖尿病性 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中药组成地黄、丹参、人参、葛根,水余量。
进一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重量份是地黄20-100份、丹参20-100份、人参5-50份、葛 根20 — 100份,水余量。
最优选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重量份是地黄40份、丹参40份、人参20份、葛根40份,水 余量。
本发明主要有效成分可溶于沸水中,综合考虑组合物中药物有效成分的性质以及本方在 临床使用时的制备工艺,故设计了以水为溶媒的提取工艺路线。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 、取地黄、丹参、人参、葛根混合;
(2) 、将上述混合物加8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
(3) 、将上述滤渣再加6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
(4) 、将上述两次滤液合并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5) 、可以将上述两次滤液合并后浓縮至相对密度为l:l,制得浸膏;
(6) 、还可以将上述浸膏置于喷雾干燥器中喷干,制得无糖颗粒。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
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 胶囊剂、口服液等。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之范畴。中医古代医籍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虽无明确的记 载,但古代医家已认识到消渴导致眼部并发症多发生于消渴的中、后期,如明代医家戴思恭 提出"三消久之,神血既亏,或目无所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最常 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其病因病机与糖尿病既有相同之处,又因其多发于糖尿病的中、后 期,"久病之伤、穷必及肾",故多责之于肾虚;然肝肾同源,同居下焦,消渴日久,终致 肝肾俱虚。现代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从脏腑辨证角度而 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虚次之;从气血阴阳辨证角 度而言,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中医病证逐渐从阴虚一气阴两虚一阴阳两虚 演变,并且患者全身的瘀血表现也随之加重;从而得出肾虚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基 础,肝肾虚损、目窍失养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因虚致瘀、目窍 闭阻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糖尿病性视 网膜病变其证候特点的结论。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消渴发病与血瘀有关的记载, 如《灵书《五变篇》"……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清代王清任 在《血证论《发渴》篇中明确指出"瘀血发渴者,以津之生,其根在肾,……有瘀血则气 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因此,本发明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为主要治 则,最后确定由地黄、丹参、人参、葛根四味中药组成,并结合药理学进行药物筛选,其疗 效显著。
本发明药物选择地黄、丹参、人参、葛根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 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中选用地黄是因为地黄性味甘、微 温,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肾阴、益精明目之功,达到补虚治本之目的。选用丹参、人参、 葛根,是因为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养血安神之功, 达到消目中之瘀血而不伤正之目的;人参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 补益脾肺、生津止渴之功,与丹参配伍达到益气活血之功;由于"血如象舟,津如象水,水 津充沛,舟为能行"(周学海《读书随笔》),故用葛根以生津、使津生而脉络和,且葛 根能升阳开窍、升达目窍而明目之目的。诸药合用,不仅补其肝肾之不足,益气养血升津, 以治其本;而且能行血分之瘀滞、通目中之经络、开玄府而明目,活血而不伤血,祛瘀而又 生新,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药基础研究,现代药理学药物筛选,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功效,在保护视网膜神经元、提 高视网膜神经细胞活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它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及药效机理的深
5入研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本发明中药溶液的制备。取地黄20克、丹参20克、人参5克、葛根20克混合, 将上述混合物加8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将上述滤渣再加6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将上述两次滤液合并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浸膏的制备。取地黄40克、丹参40克、人参20克、葛根40克混合 ,将上述混合物加8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将上述滤渣再加6倍水量煎煮 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将上述两次滤液合并得中药组合物溶液;将上述两次滤液合
并后浓縮至相对密度为l:l,制得浸膏。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无糖颗粒的制备。取地黄100克、丹参100克、人参50克、葛根 IOO克混合,将上述混合物加8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将上述滤渣再加6
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将上述两次滤液合并得中药组合物溶液;将上述
两次滤液合并后浓縮至相对密度为l:l,制得浸膏;将上述浸膏置于喷雾干燥器中喷干,制 得无糖颗粒。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对链脲佐菌素(str印tozotocin,STZ)所致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 病变的防治作用
1. 试验材料
选本发明药物无糖颗粒制剂,生药含量4.05g/g (每克本发明药物无糖颗粒制剂由本发 明中药组合物原料生药4.05克制得);降糖灵为阳性对照I、 II组用药,由江苏省金坛市制 药厂生产。导升明为阳性对照II组用药,由奥地利依比威大药厂生产。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 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
2. 试验方法
(1) 造模方法取Sprague—Dawley (SD)大鼠160只,体重125g 150g,雌雄兼用,由 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以50mg/kg体重剂量STZ行左下腹皮下注射制作糖尿病大 鼠模型。造模后48小时,于禁食12小时后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糖,将空腹血糖浓度》
11. lmmol/L者纳入糖尿病大鼠。
(2) 试验分组随机选2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动物参与造模,将造模成功的 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I组、阳性对照II组、中药低、中、高剂 量组。
(3) 给药方法各实验组灌胃药物均用0.5%羧甲基纤维素溶解为混悬液,每日一次(早上8点),持续6个月。
正常对照组20只,自由摄食饮水,不加任何处理。
阴性对照组20只,与中药组等容的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
阳性对照I组20只,相当于成人剂量10倍的降糖灵混悬液(16.67mg/kg.d)。
阳性对照II组20只,相当于成人剂量10倍的降糖灵(16.67mg/kg.d)和导升明( 166. 67mg/kg. d)混悬液。
中药低剂量组20只,相当于临床用药量剂量5倍的补肾活血中药(即生药5.84g/kg.d ),再加相当于成人剂量10倍的降糖灵混悬液。
中药中剂量组20只,相当于临床用药量剂量10倍的补肾活血中药(即生药 11.67g/kg.d),再加相当于成人剂量10倍的降糖灵混悬液。
中药高剂量组20只,相当于临床用药量剂量15倍的补肾活血中药(即生药 17.51g/kg.d),再加相当于成人剂量10倍的降糖灵混悬液。
(4)指标检测在用药观察6个月后,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以脊椎脱臼法处死,迅速摘 出眼球,制作免疫组化染色和尼氏(Nissl)染色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应用图形分析系统对 其进行半定量测定。
观察及测定结果见表l、表2、表3和表4。
3.试验结果
由表l、表2、表3和表4结果分析得出
(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神经营养因子一3 (neurotrophic-3, NT-3)、神经元的突触素I (Syn I )的阳性染色以及神经元的Nissl小体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在糖尿病 病程6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已经出现病理改变。
(2)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视网膜中MBP、 NT-3、 Synl的阳性染色以及神经 元的Nissl小体平均灰度值均明显有增高,尤以中药高剂量组明显;与阳性对照I组比较,
中药高剂量组视网膜MBP阳性染色以及Ni ss 1小体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阳性对照I组明显增高 ,中药中、高剂量组NT-3阳性染色明显高于阳性对照I组明显增高,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分 不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优于单纯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
(3) 与阳性对照II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的MBP、 NT-3、 Syn I的阳性 染色以及神经元的Nissl小体平均灰度值阳性对照II组均无明显差异,并且中药高剂量组视 网膜MBP的阳性染色明显高于阳性对照II组,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7治疗作用不仅与导升明无差异,而且在改善MBP指标上还优于导升明, 表l 各组大鼠视网膜MBP测定结果比较 a±Sr0


标本数 MBP平均灰度
正常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I组 阳性对照II组
中药低剂量组 中药中剂量组 中药高剂量组
10 10 10 10 10 10 10
107. 38±7. 54
81. 47±3. 69 94. 14±5. 52
96. 71±4. 96
95. 31±5. 03
97. 01 ±4. 46
104. 89±8. 06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5,
P〈0. 01: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p〈0.05, AAp〈0.01;
与阳性对照I组比较AP〈0.05,众 〈0.01:
与阳性对照II组比较*P〈0.05, "^^P〈0.01,
(以下各表同)
表2各组大鼠视网膜NT-3测定结果比较 〔^
组 另'J标本数NT-3平均灰度
正常对照组10105. 62±10. 21
阴性对照组1083. 48±8. 08AA
阳性对照I组1091. 57±7. 65AAA
阳性对照II组1098. 88±11. 87"
中药低剂量组1098. 20±5. 82"
中药中剂量组10101. 09±4. 39AAAA
中药高剂量组10104. 86±7. 73****表3各组大鼠视网膜SynI的检测结果 ^±Sr0
组别标本数平均灰度值
正常对照组10104. 76±3. 56
阴性对照组1089. 16±6. 24A
阳性对照I组1099. 92±6. 2C)AA
阳性对照II组10102. 01±8. 84"
中药低剂量组10102. 73±7. 20"
中药中剂量组10103. 06±8. 05"
中药高剂量组10103. 82±3. 33"
表4 各组大鼠视网膜Nissl小体的检测结果〔X土SD)
组另'J标本数平均灰度值
正常对照组 10 113. 80 ±9. 40
阴性对照组 10 98. 54±6. 95AA
阳性对照I组 10 105. 11 ±4. 40AA
阳性对照II组 10 108. 17±5.85AA
中药低剂量组 10 108. 86±6. 81AA
中药中剂量组 10 110. 85±11. 43AA
中药高剂量组 10 112. 75±6. 98
实施例5 :本发明对高糖状态下纯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力的影响
1. 试验材料选本发明药物无糖颗粒制剂,生药含量4.05g/g。
2. 试验方法
(1)血清制备将体重120 150g的SD大鼠20只,雌雄兼用(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2组,即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中药组给予本发明的药物组分,其给 药剂量为相当于临床用药量剂量10倍的本发明药物组分(即生药11.67g/kg'd),连续灌胃 7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在末次给药后lh (l小时)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 ,血清经56。C、 30min灭活、0. 22 y 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分装,一20。C保存备用,中药组与 空白对照组所制备的血清分别在本试验中称为中药含药血清、空白血清。
(2)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纯化培养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 cells, RGCs)的纯化培养是用新生SD大鼠、以抗体
联合两步纯化法培养。
(3) 实验分组将上述血清加入Neurobasal培养基(Gibco公司产,美国)制备不同培养液。
正常对照组20%空白血清的Neurobasal液
正常中药干预组20%中药含药血清的Neurobasal液
稳定高糖组20。/。空白血清的50mmol/L葡萄糖Neurobasal液
稳定高糖中药干预组20。/。中药血清的50mmol/L葡萄糖Neurobasal液
糖波动组正常对照组与稳定高糖组培养基交替培养,每12h交替一次
糖波动中药干预组正常中药干预组与稳定高糖中药干预组培养基交替培养,每12h交
替一次组。
其中,稳定高糖组、稳定高糖中药干预组,糖波动组、糖波动中药干预组;分别在试验 干预24h、 48h及72h后,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外液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漏出量,以此来衡量所培养细胞的活力。
(4) RGCs LDH漏出量检测采用LDH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产)测定RGCs的每 孔收集培养基上清夜50yL,迅速加入LDH检测试剂,490型酶标仪440 nm检测吸光度(0D) 值的变化,最后得出LDH漏出量(单位U/L)
3.试验结果
糖波动组的LDH量在72h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并且糖波动组的LDH量在各时间 段均较稳定高糖组增加(P<0.05),说明在糖波动情况下RGCs的活力明显降低,并且糖波 动对RGCs活力的降低作用较稳定高糖明显;稳定高糖中药干预组的LDH量在72h较稳定高糖组 减少(P<0.05);糖波动中药干预组的LDH量在48h和72h均较糖波动组减少(P<0.05), 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的稳定高糖以及糖波动这两种情况下 RGCs均有保护作用,也说明了本发明的药物组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观察结果见表5、表6和表7。
表5正常、稳定高糖及糖波动条件下RGCs的LDH漏出量比较(n=8)
72 h
2155. 75±340. 44 3) 1982. 14±219. 03工)3) 2299. 60±88. 35 " 2) 3)
组另J 24 h 48 h
正常对照组 1628. 10±122. 10 1484. 13±127. 55
稳定高糖组 1349. 17±215. 501) 1220. 24± 124. 531)
糖波动组 1580. 58± 138. 002) 1398. 80± 148. 772)
注1)在同一时间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2) 同时段稳定高糖组与糖波动组比较P〈0.05;
3) 同组内与前一时间段比较P〈0.05
表6中药含药血清对稳定高糖条件下RGCs的LDH漏出量的比较(n=8) 组另U 24 h 48 h 72 h
稳定高糖组 1349. 17±215. 50 1220. 24± 124. 53 1982. 14±219. 032)
稳定高糖中药干预组1322. 31±166. 47 1121. 03± 121. 46 1797. 62± 146. 40" 2) 注1)在同一时间段与稳定高糖组比较P〈0.05; 2)同组内与前一时间段比较P〈0.05
表7中药含药血清对糖波动条件下RGCs的LDH漏出量的影响(n=8) 组另U 24 h 48 h 72 h
糖波动组 1580. 58± 138. 00 1398. 80± 148. 77 2299. 60±88. 352)
糖波动中药干预组1464. 88±144. 89 1259. 92±87. 741) 1940. 40± 155. 471) 2) 注1)在同一时间段与糖波动组比较P〈0.05; 2)同组内与前一时间段比较P〈0.0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中药及余量水,其特征在于该中药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地黄20-100份、丹参20-100份、人参5-50份、葛根2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 量份是地黄40份、丹参40份、人参20份、葛根40份。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取地黄、丹参、人参、葛根混合;(2) 、将上述混合物加8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3) 、将上述滤渣再加6倍水量煎煮1 1.5小时,过滤,滤液待用;(4) 、将上述两次滤液合并得中药组合物溶液;(5) 、可以将上述两次滤液合并后浓縮至相对密度为l:l,制成浸膏;(6) 、还可以将上述浸膏置于喷雾干燥器中喷干,得到无糖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在制备治疗糖尿 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提供一种制备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地黄、丹参、人参、葛根组成。它可以制成任何一种常用剂型。本发明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功效,在保护视网膜神经元、提高视网膜神经细胞活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K36/804GK101658588SQ200910308470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9日
发明者梅 张, 王明芳, 谢学军 申请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