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是由中悦浦利莱结合我国当前烟气湿法脱硫技术,经过不断优化创新,开发出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技术,至今已有多项工程案例,在大气污染环保治理领域取得了很好社会效益。
[0003]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使用有机液体催化剂与脱硫中和剂、水混合,组成一种混合吸收液,进行烟气脱硫,与传统的湿法脱硫相比,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脱硫效率,所述有机液体催化剂从国外采购获得。使用混合吸收液进行烟气脱硫的过程中,有机液体催化剂在初期参与化学反应,在后期又再生出来,而脱硫中和剂与烟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反应生成热稳定性盐,这些盐溶解在水中,与有机液体催化混在一起,形成混合液,为了使有机液体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需要对混合液进行分离,当前使用的是动力设备分离,如碟片分离机,既消耗电力,又增加维修成本和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用电设备的运行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危害。
[0004]因此,设计一种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使用安全的设备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用于大气污染环保治理。
[0006]本新型液体分离设备基于混合液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在一个设备内安装多种部件,使有机液体催化剂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所述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分子大小、密度、表面张力和黏度。所述液体分离设备的作用是:含有有机液体催化剂的混合液进入设备后,通过设备内部各种部件的作用,实现混合液的自动分离,最终分离出两种产品,其中一种产品为有机液体催化剂,另一种是盐液。所述混合液是有机液体催化剂、脱硫中和剂和水组成的混合吸收液,用这种混合吸收液进行烟气的净化治理,与烟气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所述烟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及粉尘。所述盐液是烟气中的污染物与脱硫中和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热稳定性盐的水溶液。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包括:壳体、支座、排净管、进液管、分隔板、第一排气管、错位台阶、第二排气管、第一出口管、挡板、加速分离板、第三排气管和第二出口管,其中,
[0008]所述壳体为卧式筒状结构,在壳体底部设有两个支座和两个排净管,所述两个排净管为第一排净管和第二排净管,用于检修或停止使用时将壳体内的混合液全部排出,所述进液管固定在壳体上;
[0009]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内壁上且垂直于壳体轴线,将壳体内部分成预分离区、分离区和盐液区,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均与壳体底部之间设有空隙,使进入壳体的混合液能在壳体底部流通,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与壳体底部之间的空隙距离相同或不相同;
[0010]在壳体顶部设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位于预分离区的顶部,用于排出预分离区可能含有的气体;所述错位台阶为两个以上相互平行且错位设置在预分离区中部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包括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相对的壳体内壁上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从上到下交错排列,使混合液从上到下形成“S”形流动,达到预分离的目的;
[0011]在壳体顶部设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位于分离区的顶部,用于排出分离区内可能含有的气体;在分离区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口管;所述挡板垂直于壳体轴线且焊接在分离区靠近第一分隔板一侧的壳体底部内壁上;所述加速分离板为两块以上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夹角为20° -60°倾斜排列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加速分离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焊接,靠近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边缘高度高于远离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的边缘高度,相邻两块加速分离板的距离是50-200毫米,加速分离板将进入分离区的混合液分隔成多个支流,在各个支流中,混合液自行进行分离;
[0012]在壳体顶部设有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三排气管位于盐液区的顶部,用于排出盐液区可能含有的气体;在盐液区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口管。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4]进一步,所述壳体为卧式长方体筒状结构或卧式圆筒状结构,两端各焊接有一个曲面封头。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进入壳体的混合液能从壳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0016]进一步,所述壳体两端的曲面封头中的一个或两个与壳体使用法兰连接。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设备的加工、组装、检修更加方便;
[0018]进一步,所述进液管固定在壳体上且位于预分离区的顶部并向壳体内部延伸,延伸末端形成一个弯管,或者所述进液管与壳体轴线方向平行,设在壳体预分离区上半部分的侧壁上且向壳体内部延伸。
[0019]采用此步骤的有益效果是使混合液进入壳体内的方向是斜向下方或水平流出的。
[0020]进一步,在弯管出口对面的壳体内壁上,焊接一块防冲刷板。
[0021]采用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预防混合液从进液管流出后冲刷对面的壳体内壁,使设备可以长期使用;
[0022]进一步,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在预分离区壳体顶部的内壁上。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过滤混合液中可能含有的固体颗粒。
[0024]进一步,还包括人孔,所述人孔设在分离区壳体的顶部。
[0025]进一步,还包括手孔,所述手孔设在分离区壳体的底部。
[0026]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7]使用本新型提供的液体分离设备,不需要消耗电力或其他能源,就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维护费用,制造成本低,安装、操作、维修简单。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的壳体为卧式圆筒状结构且两端封头为曲面封头时的主视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的壳体为卧式圆筒状结构且两端封头为曲面封头时的俯视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的壳体为卧式圆筒状结构且两端封头为曲面封头时,沿壳体轴线方向看分离区中加速分离板设置的左视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的壳体为卧式长方体筒状结构时的主视图;
[00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3]1、错位台阶;2、过滤器;3、进液管;4、第一分隔板;5、加速分离板;6、分离区;7、第二分隔板;8、盐液区;9、第一排气管;10、第一出口管;11、第二排气管;12、第三排气管;13、第二出口管;14、预分离区;15、第一排净管;16、挡板;17、支座;18、第二排净管;19、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包括:壳体、支座17、进液管3、过滤器2、排净管、分隔板、第一排气管9、错位台阶1、第二排气管11、第一出口管10、挡板16、加速分离板5、第三排气管12和第二出口管13,其中,
[0037]所述壳体为直径I米的卧式圆筒状结构,且两端各焊接有一个曲面封头,壳体的材质为耐酸腐蚀的不锈钢,在壳体底部设有两个鞍式支座17和两个直径为50毫米的排净管,分别为第一排净管15和第二排净管18 ;
[0038]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7,所述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7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内壁上且垂直于壳体轴线,将壳体内部分成预分离区14、分离区6和盐液区8,所述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7均与壳体底部有0.1米的空隙,第一分隔板4距壳体左端0.5米,第二分隔板7距壳体右端0.7米;
[0039]所述进液管3固定在壳体上且位于预分离区14的顶部并向壳体内部延伸100毫米,延伸末端形成一个90°的弯管,弯管管口为水平方向,进液管3的直径是50毫米;所述过滤器2安装在预分离区14壳体顶部的内壁上,过滤器2的滤网孔径是0.175毫米;在壳体顶部设有直径25毫米的第一排气管9,所述第一排气管9位于预分离区14的顶部;所述第一排净管15位于预分离区14的底部;所述错位台阶I为6个相互平行且错位设置在预分离区14中部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包括3个第一板状结构和3个第二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4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4相对的壳体内壁上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从上到下交错排列,相邻两个错位台阶I间隔100毫米,错位的距离距第一分隔板4100毫米;
[0040]在壳体顶部设有直径25毫米的第二排气管11,所述第二排气管11位于分离区6的顶部;在分
离区6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直径32毫米的第一出口管10 ;所述挡板16垂直于壳体轴线且焊接在分离区6距第一分隔板4200毫米的壳体底部内壁上,挡板16高100毫米;所述加速分离板5为9块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夹角为45°倾斜排列的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加速分离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7焊接,靠近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5边缘高度高于远离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5的边缘高度,相邻两块加速分离板5的距离是130毫米;
[0041]在壳体顶部设有直径是25毫米的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三排气管位于盐液区的顶部;在盐液区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直径是32毫米的第二出口管。
[0042]所述液体分离设备的长度是2.5米,高度是1.2米。
[0043]运行时,混合液从预分离区14的进液管3进入,从上向下流动,经过过滤器2、错位台阶1,到达初步分离,再从第一分隔板4底部的空隙流向分离区6,混合液在分离区6中经过挡板16,产生向上的流动趋势,并被加速分离板5分隔成多个支流,在各个支流中,混合液中各物质根据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自行进行分离。混合液经过加速分离板5后,在分离区6上部区域得到有机液体催化剂,在分离区6下部区域得到混合液除去有机液体催化剂后的物料,这个物料称为盐液。从第一出口管10得到有机液体催化剂。所述盐液通过第二分隔板7底部的空隙流向盐液区8,从第二出口管13得到盐液,第一排气管9、第二排气管11和第三排气管12分别用于排出预分离区14、分离区6和盐液区8内可能含有的气体,当停止使用或检修时,第一排净管15和第二排净管18用于将壳体内的混合液全部排出。
[0044]实施例2
[0045]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包括:壳体、支座17、排净管、进液管3、分隔板、第一排气管9、错位台阶1、第二排气管11、第一出口管10、人孔19、挡板16、加速分离板5、第三排气管12和第二出口管13,其中,
[0046]所述壳体为卧式长方体筒状结构,壳体材质为能耐酸腐蚀的不锈钢,在壳体底部设有两个工字钢做成的支座17和两个排净管,所述两个排净管为直径50毫米的第一排净管15和直径80毫米的第二排净管18 ;
[0047]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7,所述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7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内壁上且垂直于壳体轴线,将壳体内部分成预分离区14、分离区6和盐液区8,所述第一分隔板4距壳体左端0.45米,第二分隔板7距壳体右端0.9米,所述第一分隔板4距壳体底部0.2米,所述第二分隔板7距壳体底部0.1米;
[0048]所述进液管3与壳体轴线方向平行,设在壳体预分离区14上半部分的侧壁上且向壳体内部延伸200毫米,延伸末端为45°的斜口,斜口方向朝下,进液管3直径是65毫米;在壳体顶部设有直径25毫米的第一排气管9,所述第一排气管9位于预分离区14的顶部;所述错位台阶I为7个相互平行且错位设置在预分离区14中部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包括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4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4相对的壳体内壁上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从上到下交错排列,相邻两个错位台阶I间隔100毫米,错位的距离距第一分隔板4120毫米;
[0049]所述人孔19设在分离区6壳体的顶部;在壳体顶部设有直径25毫米的第二排气管11,所述第二排气管11位于分离区6的顶部;在分离区6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直径40毫米的第一出口管10 ;所述挡板16垂直于壳体轴线且焊接在分离区6距第一分隔板4为150毫米的壳体底部内壁上,挡板高200毫米;所述加速分离板5为17块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夹角为30°倾斜排列的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加速分离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隔板4和第二分隔板7焊接,靠近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5边缘高度高于远离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5的边缘高度,相邻两块加速分离板5的距离是100毫米;
[0050]在壳体顶部设有直径25毫米的第三排气管12,所述第三排气管12位于盐液区8的顶部,在盐液区8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直径40毫米的第二出口管13。
[0051]所述液体分离设备长3米,宽2米,高1.24米。
[0052]混合液从预分离区14的进液管3进入,从上向下流动,经过错位台阶1,到达初步分离,再从第一分隔板4底部的空隙流向分离区6,混合液在分离区6中经过挡板16,产生向上的流动趋势,并被加速分离板5分隔成多个支流,在各个支流中,混合液中各物质根据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自行进行分离。混合液经过加速分离板5后,在分离区6上部区域得到有机液体催化剂,在分离区6下部区域得到混合液除去有机液体催化剂后的物料,这个物料称为盐液。从第一出口管10得到有机液体催化剂。所述盐液通过第二分隔板7底部的空隙流向盐液区8,从第二出口管13得到盐液,第一排气管9、第二排气管11和第三排气管12分别用于排出预分离区14、分离区6和盐液区8内可能含有的气体,当停止使用或检修时,第一排净管15和第二排净管18用于将壳体内的混合液全部排出。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座、排净管、进液管、分隔板、第一排气管、错位台阶、第二排气管、第一出口管、挡板、加速分离板、第三排气管和第二出口管,其中, 所述壳体为卧式筒状结构,在壳体底部设有两个支座和两个排净管,所述两个排净管为第一排净管和第二排净管,所述进液管固定在壳体上; 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内壁上且垂直于壳体轴线,将壳体内部分成预分离区、分离区和盐液区,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均与壳体底部之间设有空隙; 在壳体顶部设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位于预分离区的顶部;所述错位台阶为两个以上相互平行且错位设置在预分离区中部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包括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相对的壳体内壁上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第二板状结构从上到下交错排列; 在壳体顶部设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位于分离区的顶部;在分离区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口管;所述挡板垂直于壳体轴线且焊接在分离区靠近第一分隔板一侧的壳体底部内壁上;所述加速分离板为两块以上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夹角为20° -60°倾斜排列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加速分离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焊接,靠近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边缘高度高于远离壳体正面的加速分离板的边缘高度,相邻两块加速分离板的距离是50-200毫米; 在壳体顶部设有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三排气管位于盐液区的顶部;在盐液区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口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卧式长方体筒状结构或卧式圆筒状结构,卧式圆筒状结构的两端各焊接有一个曲面封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端的曲面封头中的一个或两个与壳体使用法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固定在壳体上且位于预分离区的顶部并向壳体内部延伸,延伸末端形成一个弯管,或者所述进液管与壳体轴线方向平行,设在壳体预分离区上半部分的侧壁上且向壳体内部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在预分离区壳体顶部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任一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孔,所述人孔设在分离区壳体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孔,所述人孔设在分离区壳体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孔,所述手孔设在分离区壳体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孔,所述手孔设在分离区壳体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有机催化法烟气脱硫的液体分离设备,包括:壳体为卧式筒状,在壳体底部设有支座和排净管,进液管固定在壳体上,分隔板固定在壳体顶部的内壁上且垂直于壳体轴线,将壳体内部分成预分离区、分离区和盐液区,在壳体顶部设有3个排气管,错位台阶为两个以上相互平行且错位设置在预分离区中部的板状结构,在分离区和盐液区的壳体的侧壁上各设有一个出口管,挡板垂直于壳体轴线且焊接在分离区靠近第一分隔板一侧的壳体底部内壁上,加速分离板为两块以上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夹角为20°-60°倾斜排列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板状结构。使用本液体分离设备,不需要消耗电力或其他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安装、操作、维修简单。
【IPC分类】B01D53-86, B01D53-60, B01D17-025, C02F9-02, B01D53-96
【公开号】CN204502473
【申请号】CN201520208681
【发明人】岑治宝
【申请人】中悦浦利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