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一种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和釜,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
【背景技术】
[0002]在防冻液的生产中,调和釜是非常关键的设备。调和釜能否良好的运转,直接决定防冻液的质量。目前,大多数防冻液生产企业,对调和釜的温度控制,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人工操作的工作节奏跟不上调和釜的运转速度,会延误最佳的调和时间,甚至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包括调和釜、固定安装在调和釜顶部的电机、设在调和釜内腔中的搅拌机构、设在调和釜顶部的进料管和设在调和釜底部的放料管,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电机的动力轴传动连接的工作主轴、设置在调和釜内腔中的轴支架和均匀分布在工作主轴上的搅拌扇叶,工作主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轴支架上,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电磁阀,所述放料管上设有放料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对调和釜内腔中的基料进行自动调温的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固定在调和釜外壁上的加热腔、设有智能控制装置的控制箱、导热油加热器和设在调和釜内壁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腔包裹在调和釜上,其下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进油管的进油管接口,其上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出油管的出油管接口 ;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导热油加热器的出口和进口上;所述进油管上设有一号电磁阀和一号循环泵;所述出油管上设有二号电磁阀;所述进料电磁阀、放料电磁阀、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一号循环泵、温度传感器和电机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
[0006]进一步地说,所述加热腔内设有若干层横向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宽度小于加热腔的横向宽度,其中,单数层导流板固定在调和釜的外壁上,偶数层导流板固定在加热腔的内壁上。
[0007]更进一步说,还包括循环管,循环管的上端连接在调和釜的顶部,底端连接在放料管上,循环管上通过管接件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循环管与出料管的连接部位上方的循环管上设置有三号电磁阀,循环管与出料管的连接部位上方的循环管上依次设有二号循环泵和四号电磁阀;所述出料管上设有五号电磁阀;所述放料电磁阀设在循环管与放料管连接部位上方的放料管上,所述循环管与放料管连接部位下方的放料管上设有六号电磁阀;所述各电磁阀和二号循环泵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
[0008]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通过自动温控系统对调和釜内腔中的工作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且温度调节的灵敏度和及时性高,工作效率高,可保证调和釜的正常运转,进而能够使防冻液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参照图1,本发明所述的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包括调和釜10、固定安装在调和釜10顶部的电机11、设在调和釜10内腔中的搅拌机构、设在调和釜10顶部的进料管8和设在调和釜10底部的放料管2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电机11的动力轴传动连接的工作主轴12、设置在调和釜10内腔中的轴支架14和均匀分布在工作主轴12上的搅拌扇叶16,工作主轴12通过轴承座13安装在轴支架14上。所述进料管8上设有进料电磁阀9。所述放料管27上设有放料电磁阀28,放料管27的末端连接加剂槽25。
[0012]上述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还包括可对调和釜10内腔中的基料进行自动调温的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固定在调和釜10外壁上的加热腔17、设有智能控制装置的控制箱、导热油加热器I和设在调和釜10内壁上的温度传感器7。所述加热腔17包裹在调和釜10上,其下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进油管3的进油管接口,其上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出油管5的出油管接口。所述进油管3和出油管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导热油加热器I的出口和进口上。所述进油管3上设有一号电磁阀4和一号循环泵2。所述出油管5上设有二号电磁阀6。所述进料电磁阀9、放料电磁阀28、一号电磁阀4、二号电磁阀6、一号循环泵2、温度传感器7和电机11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
[0013]为了使导热油对调和釜10内均匀加热,所述加热腔17内设有若干层横向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宽度小于加热腔的横向宽度,其中,单数层导流板19固定在调和釜10的外壁上,偶数层导流板18固定在加热腔17的内壁上。
[0014]上述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还包括循环管15,循环管15的上端连接在调和釜10的顶部,底端通过管接件连接在放料管27上。循环管15上通过管接件连接有出料管22。所述循环管15与出料管22的连接部位上方的循环管上设置有三号电磁阀20,循环管15与出料管22的连接部位上方的循环管上依次设有二号循环泵23和四号电磁阀24。所述出料管22上设有五号电磁阀21。所述放料电磁阀28设在循环管15与放料管27连接部位上方的放料管上,所述循环管15与放料管27连接部位下方的放料管上设有六号电磁阀26。所述各电磁阀和二号循环泵23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
[001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0016]先通过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打开进料管8上的进料电磁阀9,将基础料通过进料管8注入调和釜10内。接下来,再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搅拌机构工作。同时,温度传感器7会实时监测调和釜10内基础料的温度,并将监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区间,当温度传感器7监测到的温度低于所设定温度值区间的最低温度时,智能控制装置启动导热油加热器I工作,同时,打开一号电磁阀4、二号电磁阀6和一号循环泵2,导热油就在导热油加热器1、进油管3、加热腔17、出油管5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温控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调和釜10内的基础料加热,直到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值区间。当温度传感器7监测到的温度达到或者高于所设定温度值区间的最高温度时,智能控制装置关停导热油加热器1,同时,关闭一号电磁阀4、二号电磁阀6和一号循环泵2。
[0017]然后,再通过智能控制装置打开放料电磁阀28和六号电磁阀26,关闭四号电磁阀24。从调和釜10向加剂槽25放出一部分基础料后,放料电磁阀28。在加剂槽25中,加入添加剂与基础料混合后,开启三号电磁阀20、四号电磁阀24和二号循环泵23,加剂槽25中的基础料通过循环管15注入调和爸10内之后,关闭三号电磁阀20、六号电磁阀26和二号循环泵23。继续搅拌,等到搅拌均匀后,开启放料电磁阀28、五号电磁阀21和二号循环泵23,在二号循环泵23的作用下,搅拌均匀的基础料从出料管22流出。
【主权项】
1.一种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包括调和釜、固定安装在调和釜顶部的电机、设在调和釜内腔中的搅拌机构、设在调和釜顶部的进料管和设在调和釜底部的放料管,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电机的动力轴传动连接的工作主轴、设置在调和釜内腔中的轴支架和均匀分布在工作主轴上的搅拌扇叶,工作主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轴支架上,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电磁阀,所述放料管上设有放料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对调和釜内腔中的基料进行自动调温的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固定在调和釜外壁上的加热腔、设有智能控制装置的控制箱、导热油加热器和设在调和釜内壁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腔包裹在调和釜上,其下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进油管的进油管接口,其上部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出油管的出油管接口 ;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导热油加热器的出口和进口上;所述进油管上设有一号电磁阀和一号循环泵;所述出油管上设有二号电磁阀;所述进料电磁阀、放料电磁阀、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一号循环泵、温度传感器和电机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设有若干层横向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宽度小于加热腔的横向宽度,其中,单数层导流板固定在调和釜的外壁上,偶数层导流板固定在加热腔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循环管的上端连接在调和釜的顶部,底端连接在放料管上,循环管上通过管接件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循环管与出料管的连接部位上方的循环管上设置有三号电磁阀,循环管与出料管的连接部位上方的循环管上依次设有二号循环泵和四号电磁阀;所述出料管上设有五号电磁阀;所述放料电磁阀设在循环管与放料管连接部位上方的放料管上,所述循环管与放料管连接部位下方的放料管上设有六号电磁阀;所述各电磁阀和二号循环泵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内的智能控制装置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和釜,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自动温控系统的调和釜。包括调和釜、电机、搅拌机构、设在调和釜顶部的进料管和设在调和釜底部的放料管,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电机的动力轴传动连接的工作主轴、设置在调和釜内腔中的轴支架和均匀分布在工作主轴上的搅拌扇叶,工作主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轴支架上,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电磁阀,所述放料管上设有放料电磁阀,还包括可对调和釜内腔中的基料进行自动调温的温控系统。本发明可通过自动温控系统对调和釜内腔中的工作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且温度调节的灵敏度和及时性高,工作效率高,可保证调和釜的正常运转,进而能够使防冻液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IPC分类】B01F7/18, B01F15/06, B01F13/10
【公开号】CN104888644
【申请号】CN201410080696
【发明人】李永伟
【申请人】贵州合创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3月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