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及弯刀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3

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及弯刀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弯刀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及弯刀机。
【背景技术】
[0002]弯刀机广泛用于电子、光电等高精度刀模板制作。现今电子、印刷包装行业飞速发展,作为其配套的工业一一模切板(刀模)加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及资金进入该行业,致使原先利润非常可观的刀模加工行业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但是,在以价格为主要因素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除了要降低生产成本外,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在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而电脑自动弯刀机作为刀模生产中两大核心设备之一,对刀模加工的效率和精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弯刀机在加工刀模时需要经过冲裁、磨切和折弯等步骤,刀模(也称刀片)经过冲裁得到一个刀片雏形,然而,在做齿刀时经常遇到齿刀高度不同的需求,传统做法是一种齿刀高度对应一套模具,齿刀高度变化时需要更换为相应的模具。每套模具制作精度都必须达到产品或高于产品要求,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设计一款通用型齿刀模具是刀模行业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齿刀宽度变化导致频繁模具调整,齿刀冲切时,刀锋与模具间的接触间隙对冲切精度产生较大影响等问题也困扰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包括:枕位模、底模、底模驱动机构、冲公模,枕位模和底模位于同一侧,冲公模位于相对一侧,枕位模、底模和冲公模之间形成用于刀片通过的刀片通道,枕位模下端面设有前后贯通且与冲公模宽度匹配的凹槽,底模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凹槽宽度相匹配的凸块,枕位模与底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匹配套设形成与冲公模宽度匹配的模孔,底模由底模驱动机构驱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模孔相对于刀片的高度。
[0006]优选地,枕位模与刀片接触的一面设有与刀片刀锋相匹配的外突斜面。
[0007]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模具结构安装到弯刀机上的基座,枕位模固定在该基座上,底模通过滑轨安装在该基座上,冲公模通过一导向块固定在底模上与底模在上下方向上一体联动,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冲公模在前后向上通过的导向孔。
[0008]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模具结构安装到弯刀机上的基座,基座上滑动安装有一滑动座,滑动座上固定安装该底模,冲公模通过一导向块固定在滑动座上与底模在上下方向上一体联动,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冲公模在前后向上通过的导向孔,枕位模通过一上下滑轨滑动安装在滑动座上,滑动座上还设有一用于驱动枕位模滑动的枕位模驱动机构。
[0009]优选地,所述冲公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上,各冲公模的宽度不同,所述枕位模上的凹槽数量及所述底模上的凸块数量与冲公模数量一致,相应的所述凹槽宽度及所述凸块宽度与该冲公模宽度一致。
[0010]优选地,还包括与冲公模数量相等的冲切驱动机构,每个冲切驱动机构驱动一个冲公模。
[0011]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导向柱,相邻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一个导向槽,导向柱插入导向槽内。
[0012]优选地,固定座上还设有一个刀片导向板,刀片导向板上设有一个高度大于待加工刀片的开口,该开口于刀片通道相对应。
[0013]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弯刀机,包括齿刀冲切模具结构,所述齿刀冲切模具结构采用上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
[0014]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采用枕位模与底模共同构成一个母模,底模相对枕位模滑动使得模孔相对于刀片的高度可调,且底模与枕位模采用槽块匹配的形式构成模孔,能够保证刀片除冲切位置外被完全抵住,实现了齿刀高度调节的同时保证了冲切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模具结构局部剖视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底模与枕位模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结合图1至图3所示,包括:枕位模1、底模2、底模驱动机构3、冲公模4,枕位模I和底模2位于同一侧,冲公模4位于相对一侧,枕位模1、底模2和冲公模4之间形成用于刀片通过的刀片通道,枕位模I下端面设有前后贯通且与冲公模宽度匹配的凹槽11,底模2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凹槽11宽度相匹配的凸块21,枕位模I与底模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凹槽11与所述凸块21匹配套设形成与冲公模3宽度匹配的模孔30,底模2由底模驱动机构3驱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模孔相对于刀片5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提供一种模具结构,至于驱动模具运行的驱动装置或其他辅助性的装置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和实际应用需要可以后续添加。由于该模具结构用于弯刀机中,因此刀片的传输和定位都是通过弯刀机上其他现有部件来实现的,此处无需赘述。
[0022]在冲切过程中底模和枕位模用于抵住刀片,冲公模用于在对应模孔的位置处冲切刀片,以形成齿刀。冲切的过程中刀片在竖直方向上是固定的,如果定义冲切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或垂直纸面向外,则刀片的锯齿排布方向为横向,对于方向的定义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实施例的模具结构和工作原理,在不同场合,其方向定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3]当底模驱动机构驱动底模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时,会出现几种情形,一是,枕位模固定不动,则枕位模始终贴紧刀片,模孔高度发生变化,只要该模孔高度足够高,则冲公模依然可以实现冲切,从而实现齿高调节;二是,枕位模可以与底模一体联动,模孔高度不变,但模孔相对刀片变动,实现齿高调节;三是,枕位模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由此可见,只要底模相对于刀片在竖直方向上有所变动,则模孔即会相对于刀片发生竖直方向上的变化,从而实现齿高调节,且整个过程底模与枕位模由于是槽块拼接的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导向柱,相邻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一个导向槽,导向柱插入导向槽内,(凸块插入凹槽无缝衔接),实现刀片完全被抵触,增加冲切的稳定性和精度。当然,冲公模与模孔始终保持相对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至于冲公模是否与底模一起在竖直方向上由底模驱动机构驱动还是分别由不同的驱动机构来驱动,则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意选择。
[0024]本实施例中为了在能够实现齿高调节的同时保证冲切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枕位模上做了改进,枕位模I与刀片接触的一面设有与刀片刀锋51相匹配的外突斜面12。如此,整个刀片5包括刀锋51与枕位模I和底模2实现了无缝接触,现实中由于刀片厚度较薄,且刀锋个厚度更加薄,现有技术人员会认为该刀锋与模具间的间隙造成的影响不足以影响整个刀片 质量而对其间存在的间隙予以忽视,导致对于精细刀片加工的精度下降,而现有的模具中由于未考虑到刀锋与模具间间隙,在冲公模冲击刀片时,往往会导致刀片上部细微弯曲,造成精度不高。本实施例中枕位磨上做出的这个外突斜面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将刀片加工精度提升了一个档次,保证了刀片加工质量。
[0025]由于枕位模上设置的外突斜面,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模具结构安装到弯刀机上的基座,枕位模固定在该基座上,底模通过滑轨安装在该基座上,冲公模通过一导向块固定在底模上与底模在上下方向上一体联动,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冲公模在前后向上通过的导向孔。这样枕位模上的外突斜面会一直与刀片上的刀锋紧贴,底模驱动机构驱动底模在基座上实现竖直方向的上下移动,改变模孔大小,只要枕位模上凹槽深度够大,则即便模孔变小,只要冲公模能够通过该模孔即可,从而实现改变齿高的同时保持刀片的刀锋与枕位模的无缝接触。此处加入导向块,使得冲公模与底模一体联动,实现冲公模与底模竖直方向上的驱动机构共用的效果,节约空间且降低部件成本,另外,枕位模上的凹槽深度及外突斜面的相对位置设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刀片及齿高极限通过现有技术来实现的,此处不一一赘述。
[0026]在上述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底模在基座上滑动,则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空间利用上设计的更加合理,还包括用于将模具结构安装到弯刀机上的基座6,基座6上滑动安装有一滑动座7,滑动座7上固定安装该底模2,冲公模4通过一导向块8固定在滑动座7上与底模2在上下方向上一体联动,即底模驱动机构3驱动底模2时一并驱动了滑动座7,导向块8上设有用于冲公模4在前后向上通过的导向孔(图中未示出),枕位模通过一上下滑轨滑动安装在滑动座7上,滑动座7上还设有一用于驱动枕位模I滑动的枕位模驱动机构9。可见,底模、枕位模和冲公模均安装在滑动座上,如果底模驱动机构驱动底模上移,则底模、枕位模和冲公模均上移,此时枕位模上外突斜面会相对刀片刀锋向上移动,则枕位模驱动机构启动,驱动枕位模下移相应的高度,使得枕位模外突斜面再次与刀片刀锋相接触,由于枕位模、底模和冲公模及底模驱动机构和枕位模驱动机构均安装在同一个滑动座上,因此,在将整个模具结构与弯刀机进行拆卸、安装或维修的时候会避免分开操作的弊端或收到弯刀机其他部件的干扰,只要将滑动座拆下或装上即可方便模具结构整体进行操作,空间设计更加合理。
[0027]本实施例还顺带解决了同一模具实现不同齿宽冲切的问题,所述冲公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上,各冲公模的宽度不同,所述枕位模上的凹槽数量及所述底模上的凸块数量与冲公模数量一致,相应的所述凹槽宽度及所述凸块宽度与该冲公模宽度一致。如果刀片上的不同齿宽是有序排列的,则冲公模可以采用同一个驱动机构去驱动,而现实中往往不会有不同齿宽有序排列的齿刀片,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冲公模数量相等的冲切驱动机构,每个冲切驱动机构驱动一个冲公模。弯刀机的将刀片的相应位置输送到相应宽度的冲公模处,直接进行冲切,实现不同齿宽的加工。
[0028]本实施例中的齿刀冲切模具采用底模的活动实现齿高调节的高效加工,采用枕位模设置外突斜面保证了刀片刀锋与模具的无缝接触,保证了加工稳定性和精度,采用不同宽度的多个冲公模独立运行,保证了不同齿宽的高效加工。因此能够达到同一套模具加工不同齿刀的要求,提升了齿刀加工的效率,保证率齿刀加工的品质。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弯刀机,该弯刀机中包括齿刀冲切模具、刀片磨切装置及弯刀装置,其中刀片磨切装置和弯刀装置均采用现有技术结构,此处无需赘述,该齿刀冲切模具采用了上述实施例1中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具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详细参考上述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
[0031]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及弯刀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主权项】
1.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位模、底模、底模驱动机构、冲公模,枕位模和底模位于同一侧,冲公模位于相对一侧,枕位模、底模和冲公模之间形成用于刀片通过的刀片通道,枕位模下端面设有前后贯通且与冲公模宽度匹配的凹槽,底模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凹槽宽度相匹配的凸块,枕位模与底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匹配套设形成与冲公模宽度匹配的模孔,底模由底模驱动机构驱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模孔相对于刀片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枕位模与刀片接触的一面设有与刀片刀锋相匹配的外突斜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模具结构安装到弯刀机上的基座,枕位模固定在该基座上,底模通过滑轨安装在该基座上,冲公模通过一导向块固定在底模上与底模在上下方向上一体联动,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冲公模在前后向上通过的导向孔。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模具结构安装到弯刀机上的基座,基座上滑动安装有一滑动座,滑动座上固定安装该底模,冲公模通过一导向块固定在滑动座上与底模在上下方向上一体联动,导向块上设有用于冲公模在前后向上通过的导向孔,枕位模通过一上下滑轨滑动安装在滑动座上,滑动座上还设有一用于驱动枕位模滑动的枕位模驱动机构。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公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上,各冲公模的宽度不同,所述枕位模上的凹槽数量及所述底模上的凸块数量与冲公模数量一致,相应的所述凹槽宽度及所述凸块宽度与该冲公模宽度一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冲公模数量相等的冲切驱动机构,每个冲切驱动机构驱动一个冲公模。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导向柱,相邻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一个导向槽,导向柱插入导向槽内。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上还设有一个刀片导向板,刀片导向板上设有一个高度大于待加工刀片的开口,该开口于刀片通道相对应。9.弯刀机,包括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齿刀冲切模具结构采用上述权利要求I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刀机用齿刀冲切模具结构及弯刀机,模具结构包括:枕位模、底模、底模驱动机构、冲公模,枕位模下端面设有前后贯通且与冲公模宽度匹配的凹槽,底模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凹槽宽度相匹配的凸块,枕位模与底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匹配套设形成与冲公模宽度匹配的模孔,底模由底模驱动机构驱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改变模孔相对于刀片的高度。本发明采用枕位模与底模共同构成一个母模,底模相对枕位模滑动使得模孔相对于刀片的高度可调,且底模与枕位模采用槽块匹配的形式构成模孔,能够保证刀片除冲切位置外被完全抵住,实现了齿刀高度调节的同时保证了冲切效果。
【IPC分类】B21D28/14
【公开号】CN104889229
【申请号】CN201510315061
【发明人】伍昌铭, 江鸿鹄
【申请人】昌利数控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