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4

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属于机床主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机床主轴装置,包括齿轮箱体、机床主轴、轴承和迷宫式密封环,机床主轴2安装在齿轮箱体内,机床主轴上安装有多个轴承,所述齿轮箱体的端部安装有迷宫式密封环。传统的机床主轴轴承润滑的方式为在轴承上填充高级润滑脂,经过长期的使用,迷宫式密封环磨损,间隙增大,在机床切削时,冷却液会沿着主轴进入轴承,高级润滑脂发生皂化变质,使得高级润滑脂的耐高温和附着能力下降,使得轴承的润滑得不到保障,致使加工得产品精度达不到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工作量。
[0003]对于机床来说,有几个指标,一是主轴转速,二是几何精度,三是机床刚度。其中主轴转速是一个重要指标,影响机床主轴转速的因素很多,如:单件加工精度,工件材质及刚性,轴承精度以及装配质量,还有润滑方式。其中主轴润滑方式对主轴转速影响很大。
[0004]现有机床主轴润滑方式有以下几种:油脂润滑、稀油润滑、油雾润滑。在这三种润滑方式中,第一种油脂润滑是最简单的润滑方式,适合低转速主轴,一次加油脂可用几年,成本低廉;缺点是:润滑油量无法调整,润滑油被污染后更换困难,发热大,散热能力差,不利于高转速。第二种稀油润滑是目前较常用的润滑方式,特点是润滑油可循环使用;缺点是:润滑油量很难控制,油量给多时,轴承将油带起,产生搅油发热,从而降低主轴转速,抑制主轴速度,油量给小时,润滑不充分,轴承发热无法带出。第三种是油雾润滑,该种润滑方式是气体将润滑油雾化后,送到轴承处,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特点:主轴转速高,发热小,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缺点是:由于油是由油雾器提供的,油量较小,不适合大型机床,且油不能全部回收,也不能二次利用,油雾对环境污染大。
[0005]发明人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为:201110166813.4,发明名称为:机床主轴轴承微量供脂再润滑系统及方法,该专利公开的一种机床主轴轴承微量供脂再润滑系统,包括采用无柱塞式双通道输出泵单元的直接润滑系统和若干润滑管,润滑管一端连接直接润滑系统泵单元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被润滑轴承。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再润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润滑脂从直接润滑系统泵单元输出端口泵出,然后通过润滑管输送到被润滑轴承。但是该机床主轴轴承微量供脂再润滑系统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且整套润滑系统成本高,需要对机床做大规模的改动,改动工程大,设备投资巨大,不适合推广应用,不具备市场前景。
[0006]发明人还检索发现专利号为申请号为:201010257474.6,专利名称为:一种机床主轴润滑方法,该方法公开一种机床主轴润滑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润滑方法油量消耗大、发热大、导致主轴温升高的问题。其特征在于:①气源(I)内的空气通过空气干燥器(2)进入气动三联件(3),然后再进入油气混和装置(6) 将油箱(14)内的润滑油泵入主油路(22),经过过滤器(11)及减压阀A(7)后进入油气混和装置¢);③进入油气混和装置(6)内的润滑油通过阻尼节流体(18)减压后再通过分气阀(21)与气体混和,然后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该方法能够起到减少油耗的作用,但是,该方法控制过程复杂,需要分别控制好每个油路的进油情况和出油情况,且若有一个或部分油路发生故障,或者一个或部分阀门发生故障没有及时发现和维修,将会严重影响到整台机床的运行情况,且定期检修成本高昂,应用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包括主轴轴体,所述主轴轴体的四周轴向设置有若干个油路渠道,所述每个油路渠道均为从主轴轴体表面向着主轴轴体轴向中心线凹陷开设而成,所述每个油路渠道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与主轴轴体可拆卸安装,且与主轴轴体表面齐平,所述每个油路渠道中均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每个油路渠道中均充满流动的润滑油,所述每个冷却管道中充满流动的冷却液,所述润滑油经过冷却管道表面从对应的油路渠道的开口处流出。
[0008]所述每个油路渠道位于主轴轴体内部的一端均设置有储油管,所述储油管与相应的油路渠道相互贯通,所述冷却管道分别位于储油管和相应油路渠道之间。
[0009]所述每个冷却管道设置有连接到油路渠道或储油管道的若干个支撑杆,所述若干个支撑杆在冷却管道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若干个支撑杆在主轴轴体的圆周方向对称设置在冷却管道的两侧。
[0010]所述储油管道的圆周截面呈圆形,所述储油管道的直径大于油路渠道口径。
[0011]所述滤网的四周设置有固定安装支撑架,所述油路渠道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安装支撑架卡接在卡槽中。
[0012]所述储油管道与润滑油供油系统连接,所述冷却管道与冷却液供液系统连接。
[001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时:
本发明在使用时,主轴轴体安装到机床的主轴箱中,将储油管道与润滑油供油系统连接,润滑油系统会给储油管道供应润滑油,润滑油充满储油管道中,在润滑油供油系统的输送润滑油的压力作用以及主轴轴体的自身工作时产生的惯性力的作用下,润滑油会朝向油路渠道中流动;冷却管道中流淌着冷却液。
[0014]润滑由从储油管道流向油路渠道需要从冷却管道四周通过,润滑油从冷却管道四周经过时,润滑油被冷却管道冷却,润滑油温度降低,这样冷却后的润滑油流入到油路渠道,并从油路渠道中流出,对主轴轴体的四周表面以及与主轴轴体直接接触的连接部件起到润滑作用,运行时,主轴轴体表面温度较高,低温的润滑油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主轴轴体四周内侧设置储油管道和油路渠道,让润滑油从主轴轴体的内部向着主轴轴体四周外壁扩散,不仅节省了在主轴轴体外部布置润滑系统的麻烦,还节省了占用空间和管道线路的布置,使得设备更加简单整齐。
[0016]本发明润滑有从主轴轴体内部浸润有主轴轴体的四周表面,主轴轴体在运行时,通过主轴轴体的惯性力,就可以让润滑油流到主轴轴体外面,节省了润滑油供应的动力消耗。
[001 7]本发明,油路渠道在主轴轴体表面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滤网能有效防止主轴轴体外面或四周的污染物进入到油路渠道中,保护储油管道和油路渠道的内部润滑油干净的环境。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I一主轴轴体,2一滤网,3一冷却管,4一储油管,5一油路渠道,6一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可见,本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包括主轴轴体1,所述主轴轴体I的四周轴向设置有若干个油路渠道5,所述每个油路渠道5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2,所述滤网2能阻止油路渠道5内与主轴轴体I外部之间有大颗粒物质的交换。
[0021]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视图,结合附图可见,所述每个油路渠道5均为从主轴轴体I表面向着主轴轴体I轴向中心线凹陷开设而成,所述滤网2与主轴轴体I可拆卸安装,且与主轴轴体I表面齐平,所述每个油路渠道5中均设置有冷却管3道,所述每个油路渠道5中均充满流动的润滑油,所述每个冷却管3道中充满流动的冷却液,所述润滑油经过冷却管3道表面从对应的油路渠道5的开口处流出。润滑油要从冷却管3道四周流淌过去,然后才能从油路渠道5中流出,润滑在流出油路渠道5之前被冷却管3道冷却。
[0022]所述每个油路渠道5位于主轴轴体I内部的一端均设置有储油管4,所述储油管4与相应的油路渠道5相互贯通,所述冷却管3道分别位于储油管4和相应油路渠道5之间。储油管4有较大的容积用来存储润滑油,确保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供应不会间断。
[0023]图3是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结合附图可见,所述每个冷却管3道设置有连接到油路渠道5或储油管4道的若干个支撑杆6,所述若干个支撑杆6在冷却管3道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若干个支撑杆6在主轴轴体I的圆周方向对称设置在冷却管3道的两侧。支撑杆6对冷却管3道起到定位的作用,将冷却管3道支撑在油路渠道5与储油管4道的中间,使得进入到油路渠道5中的润滑油都会从冷却管3道表面流过,将润滑油冷却后再流淌到主轴轴体I的四周。
[0024]所述储油管4道的圆周截面呈圆形,所述储油管4道的直径大于油路渠道5 口径;储油管4道中能够存储足够量的润滑油。
[0025]所述滤网2的四周设置有固定安装支撑架,所述油路渠道5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安装支撑架卡接在卡槽中。滤网2与主轴轴体I为可拆卸安装,当滤网2发生堵塞或破损时,能够将滤网2从油路渠道5上拆除下来,并且能够重新安装滤网2,不损坏主轴轴体
1
[0026]所述储油管4道与润滑油供油系统连接,所述冷却管3道与冷却液供液系统连接。润滑油供油系统给储油管4道提供润滑油,使得主轴轴体I运行时,储油管4道中充满润滑油,保证主轴轴体I对润滑油的需求;冷却液供液系统给冷却管3道中输送冷却液,确保使得主轴轴体I运行时,冷却管3道中充满冷却液,给润滑油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降低主轴轴体I运行时的表面高温。
[0027]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0028]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包括主轴轴体,其特征是所述主轴轴体的四周轴向设置有若干个油路渠道,所述每个油路渠道均为从主轴轴体表面向着主轴轴体轴向中心线凹陷开设而成,所述每个油路渠道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与主轴轴体可拆卸安装,且与主轴轴体表面齐平,所述每个油路渠道中均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每个油路渠道中均充满流动的润滑油,所述每个冷却管道中充满流动的冷却液,所述润滑油经过冷却管道表面从对应的油路渠道的开口处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每个油路渠道位于主轴轴体内部的一端均设置有储油管,所述储油管与相应的油路渠道相互贯通,所述冷却管道分别位于储油管和相应油路渠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每个冷却管道设置有连接到油路渠道或储油管道的若干个支撑杆,所述若干个支撑杆在冷却管道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若干个支撑杆在主轴轴体的圆周方向对称设置在冷却管道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油管道的圆周截面呈圆形,所述储油管道的直径大于油路渠道口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滤网的四周设置有固定安装支撑架,所述油路渠道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安装支撑架卡接在卡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油管道与润滑油供油系统连接,所述冷却管道与冷却液供液系统连接。
【专利摘要】机床主轴润滑油系统,包括四周轴向设置有若干个油路渠道的主轴轴体每个油路渠道均为从主轴轴体表面向着主轴轴体轴向中心线凹陷开设而成,每个油路渠道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每个油路渠道中均设置有冷却管道,每个油路渠道中均充满流动的润滑油,每个冷却管道中充满流动的冷却液,所述润滑油经过冷却管道表面从对应的油路渠道的开口处流出。本发明通过在主轴轴体四周内侧设置储油管道和油路渠道,让润滑油从主轴轴体的内部向着主轴轴体四周外壁扩散,不仅节省了在主轴轴体外部布置润滑系统的麻烦,还节省了占用空间和管道线路的布置,使得设备更加简单整齐。
【IPC分类】B23B19/02, B23Q11/12
【公开号】CN104889813
【申请号】CN201510265241
【发明人】马峻, 孙建明
【申请人】苏州亚思科精密数控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