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模板问题(涨模、炸模等)容易造成混凝土洒漏、商品混凝土超量供应造成余量。该余漏混凝土一般使用人工采用小推车或小桶进行二次搬运至浇筑部位使用或就地当做垃圾处理。此类施工方法的缺陷在于:首先,人工采用小推车或小桶二次搬运遗留混凝土至浇筑地点劳动强度高且效率低下;其次,人工采用小推车或小桶二次搬运过程时间长、浪费大,遗留混凝土的利用率不大,余漏混凝土作为垃圾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及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节约施工材料、提高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有利降低了施工现场造成的环境污染,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模板以及设置在模板上的模框。
[000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模框上设置有若干个把手;所述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钩。
[000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框为无顶面和无底面的模框。
[0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框底端开口相比所述模框顶端开口宽8_12mm0
[000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使用步骤为将施工现场的余漏的混凝土采集放入模框内,且模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尺寸,在将余漏的混凝土放入模框之前用固定钩固定住模框,并在模框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钢筋;然后将混凝土放入模框之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后,拆除固定钩,并通过把手拆除模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后,将构件移位。
[00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将强度达到90%以上的混凝土移位之后,拆卸模框和固定钩。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一种砌体墙面的线管槽快速开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充分对建筑施工过程的余漏混凝土进行充分利用,提高施工现场材料利用率,节约材料;2、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现场造成在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3、施工方便、简单,容易操作。
[0012]本发明简单快捷的完成施工现场余漏混凝土的二次使用、且利用率大大提高、节约材料、劳动强度低、二次利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整体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断面示意图;
[0016]图中:1、模板;2、模框;3、把手;4、固定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8]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模板I以及设置在模板I上的模框2。
[0019]所模框2上设置有若干个把手3 ;所述模板I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钩4。
[0020]所述模框2为无顶面和无底面的模框2。
[0021]所述模框2底端开口相比所述模框2顶端开口宽8-12mm。
[0022]使用步骤为将施工现场的余漏的混凝土采集放入模框2内,且模框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尺寸,在将余漏的混凝土放入模框2之前用固定钩4固定住模框2,并在模框2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钢筋;然后将混凝土放入模框2之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后,拆除固定钩4,并通过把手3拆除模框2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后,将构件移位。将强度达到90%以上的混凝土移位之后,拆卸模框2和固定钩4。
[0023]本发明为一种砌体墙面的线管槽快速开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充分对建筑施工过程的余漏混凝土进行充分利用,提高施工现场材料利用率,节约材料;2、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现场造成在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3、施工方便、简单,容易操作。
[0024]本发明简单快捷的完成施工现场余漏混凝土的二次使用、且利用率大大提高、节约材料、劳动强度低、二次利用成本低。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I)以及设置在模板(I)上的模框(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模框(2)上设置有若干个把手(3);所述模板(I)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钩(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2)为无顶面和无底面的模框(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2)底端开口相比所述模框(2)顶端开口宽8-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步骤为将施工现场的余漏的混凝土采集放入模框(2)内,且模框(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尺寸,在将余漏的混凝土放入模框(2)之前用固定钩(4)固定住模框(2),并在模框(2)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钢筋;然后将混凝土放入模框(2)之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后,拆除固定钩(4),并通过把手(3)拆除模框(2);待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后,将构件移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强度达到90%以上的混凝土移位之后,拆卸模框(2)和固定钩(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过程余漏混凝土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模板以及设置在模板上的模框。本发明为一种砌体墙面的线管槽快速开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充分对建筑施工过程的余漏混凝土进行充分利用,提高施工现场材料利用率,节约材料;2、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现场造成在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3、施工方便、简单,容易操作。本发明简单快捷的完成施工现场余漏混凝土的二次使用、且利用率大大提高、节约材料、劳动强度低、二次利用成本低。
【IPC分类】B28B7/00
【公开号】CN104890103
【申请号】CN201510270975
【发明人】杨建斌
【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