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4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气密层、隔离层、胎体帘布层层叠而得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如图7所示,充气轮胎1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制作:在从内层侧起依次层叠气 密层6、隔离层7、胎体帘布层5而得到的胎体部2上配置胎面部3,从而成型出生胎,并对该 生胎进行硫化成型,从而制作所述充气轮胎1。另外,4为胎圈部。
[0003] 图8的(a)是硫化成型前的胎体部的放大截面图,图8的(b)是硫化成型后的胎 体部的放大截面图。如图8的(b)所示,若胎体部被硫化,则隔离层7被抽吸到胎体帘布层 5的胎体帘线8之间,从而发生波纹现象,胎体部整体的厚度不足,有可能产生开线。特别 是,在TBR轮胎等重载用轮胎的胎肩(buttress)部分(图7中用X表示的部分)容易发生 这样的波纹现象。
[0004] 因此,以往以隔尚层7的厚度(gauge)为目标,例如将其增厚0· 5mm左右进彳丁应 对,但这与近年来日益增强的对轮胎的轻量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0005] 于是,提出了以下方案:对胎体帘布层5或隔离层7照射电子射线(EBR !Electron Beam Radiation,电子束照射)而使其成为半硫化状态,从而提高橡胶的门尼粘度,即,使橡 胶变硬,防止隔离层7的抽吸(例如专利文献1、2)。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253682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2-183783号公报
[0008] 但是,关于对胎体帘布层或隔离层的电子射线的照射,存在以下所示的各种问题。
[0009] 即,在对隔离层照射电子射线时,无法避免电子射线被照射至不必要的部分。另 外,一般来说隔离层是与气密层一体地制作的,因而电子射线也会照射到气密层。其结果, 隔离层、气密层均被半硫化,剩余的材料和设计不良的材料的处理成为问题。另外,由于气 密层中含有抗X射线较弱的丁基橡胶,因此电子射线的照射存在限制。
[0010] 另一方面,在对胎体帘布层照射电子射线时,虽然在使用纺织品作为胎体帘线的 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中没有问题,但在使用钢丝帘线的重载用轮胎中,橡胶与帘线的粘接 性有可能降低,因而通常不进行这种电子射线的照射。

【发明内容】

[0011]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防止波纹现象发生时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至 隔离层的不必要的部分、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到气密层、而且还可以用于使用了钢丝帘线 的胎体帘布层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
[0012]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宄,结果发现,通过以下记载的技术 方案可以解决所述课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0013]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依次贴附气密层、隔离层、胎 体帘布层而进行层叠,在成型出生胎后,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成型,制造充气轮胎,该充气 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层上层叠所述胎体帘布层前,将成为半硫化状态 的胶条贴附于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0014]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 征在于,对所述胎体帘布层预先贴附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后,按照所述胶条侧的面与所 述隔离层接触的方式贴附到所述隔离层,成型出所述生胎。
[0015]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 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胶条照射电子射线,制作所述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
[0016]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 征在于,对所述胶条照射辐照电压为200kV~600kV、辐照剂量为50kGY~150kGY的电子射 线。
[0017]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 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使用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或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对所述胶 条照射电子射线。
[0018]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至技术方案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胶条的门尼粘度为70~100的方式照射所述电 子射线。
[0019]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至技术方案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胶条的被照射电子射线一侧的面与所述胎体帘 布层接触的方式,将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胎体帘布层。
[0020]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的橡胶配比与所述隔离层的橡胶配比相同。
[0021]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的宽度为IOOmm~300mm。
[0022]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的厚度为1mm~3_。
[0023]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胎的胎肩部分,将所述胶条贴附于所述隔离层 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0024]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轮胎是通过技术方 案1至技术方案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
[0025]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 述充气轮胎为重载用轮胎或乘用车用轮胎。
[0026]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其制造通过依次贴附气密 层、隔离层、胎体帘布层而层叠成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 子射线照射装置,其通过对胶条照射电子射线而使胶条成为半硫化状态;以及胶条贴附机 构,其将成为半硫化状态的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0027]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基础上,其 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射线照射装置被在线地设置于胶条压延装置与胶条卷绕装置之间。
[0028]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或技术方案1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装 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贴附机构具备:将所述胶条供给到所述胎体帘布层上的 胶条供给装置;以及将所供给的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胎体帘布层的胶条贴附装置,所述胶 条贴附机构构成为,通过将所述胶条压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将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胎体 帘布层。
[0029]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防止波纹现象发生时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至隔离层 的不必要的部分、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到气密层、而且还可以用于使用了钢丝帘线的胎体 帘布层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体部的放大截面图。
[0031] 图2是示意性示出了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的图。
[0032] 图3是示意性示出了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的图。
[0033] 图4是发生了波纹现象的重载用轮胎的截面的照片。
[0034] 图5是抑制了波纹现象的重载用轮胎的截面的照片。
[0035] 图6是发生了波纹现象的乘用车用轮胎的截面的照片。
[0036] 图7是示出充气轮胎的一般结构的概要的截面图。
[0037] 图8是现有的充气轮胎的胎体部的放大截面图。
[0038] 标号说明
[0039] 1 :充气轮胎;2 :胎体部;3 :胎面部;4 :胎圈部;5 :胎体帘布层;6 :气密层;7 :隔离 层;8 :胎体帘线;10 :胶条;20 :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21 :加速管;22 :加速电极;23 : 扫描管;24、33 :灯丝;25、34 :电子流;26、35 :照射窗;30 :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31 : 直流高压电源;32 :阴极;X :胎肩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基于实施方式并利用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41] 图1是应 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出的充气轮胎的胎体部的 放大截面图。
[0042]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在以下方面与现有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是 相同的:通过依次贴附气密层6、隔离层7、胎体帘布层5进行层叠,从而成型出形成有胎体 部2的生胎,并对该生胎进行硫化成型,制造充气轮胎。
[0043]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在以下方面与现有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 法是不同的:在将胎体帘布层5层叠于隔离层7上之前,将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10贴附 于隔离层7与胎体帘布层5之间。
[0044] 这样,在将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10贴附于隔离层7与胎体帘布层5之间而成 型出生胎,并对该生胎进行硫化成型时,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10的门尼粘度上升从而变 硬,因此可以抑制隔离层7被抽吸至胎体帘线8之间,可以防止波纹现象的发生。另外,即 使不增加隔离层7的厚度,也可以防止波纹现象的发生,因而可以抑制轮胎重量的增加。 [0045] 并且,由于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对隔离层7或胎体帘布层5照射电子射线而使其成 为半硫化状态,因此也不会产生与对隔离层7或胎体帘布层5照射电子射线的情况相伴的 各种问题。
[0046] 本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的具体制造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47] (1)胶条的制作
[0048] 首先,与一般的轮胎用橡胶材料的制作同样地通过挤压加工等来制作胶条。
[0049] 此时,作为橡胶的配比,优选为与隔离层7相同的橡胶配比。由此,可以充分确保 与胎体帘布层5的粘接性,另外,在硫化成型后可与橡胶配比相同的隔离层7形成为一体, 因而是优选的。另外,这样的胶条也可以通过将隔离层7用的橡胶片切成长条来制作。
[0050] 胶条10的宽度优选为IOOmm~300mm。若小于100mm,则在胶条的两侧有可能发生 橡胶的抽吸,另一方面,若超过300mm,则制造成本有可能变高。更优选为150mm~250mm。
[0051] 胶条10的厚度优选为1mm~3mm。在薄于Imm的情况下,在隔离层7与胎体帘布 层5之间贴附时有可能发生空气进入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若超过3mm,则制造后的轮胎 重量有可能变大。更优选为I. 5mm~2. 5_。
[0052] (2)胶条的半硫化处理
[0053] 接着,进行使所制作的胶条10成为半硫化状态的处理。该处理优选通过例如易于 适当管理半硫化状态的电子射线照射来进行,使得处理后的胶条达到能够防止波纹现象的 程度的硬度。
[0054] 此处,作为电子射线照射装置,优选使用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或区域型电子 射线照射装置。
[0055] 图2中示出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的一例。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20构成 为:将由直流高压电源提供的加速电压(可在5000kV以下使用)作为辐照电压并通过科克 罗夫特-沃尔顿电路进行升压,利用加速管21将该高电压分压。另外,利用加速电极22对 电子射线进行多级加速,用扫描管23对加速后的点状电子进行电磁扫描,从而扩大至所需 要的辐照宽度,通过控制灯丝24的温度而控制电子流25后,从照射窗26向胶条10照射电 子射线。
[0056] 这样,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20由于具有扫描管23、而且需要大量的对由高加 速电压产生的高能量的X射线进行屏蔽的屏蔽材料,因而形状变得比较大,但可以通过高 加速电压使电子进入至胶条10内的深处。具体来说,在300kV~500kV的加速电压下可以 使电子在比重为1的胶条10内进入至1. 5_,此时胶条10的搬运速度最大可以调整至45m/ min。因此,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20优选作为适合于高电压的电子射线照射装置,适合 于双面贴胶橡胶卜77°反)等需要在宽范围进行照射的橡胶,可优选用于小型帘 布层用的胶条。
[0057] 接着,在图3中示出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的一例。其构成为:将由直流高压电 源31提供的加速电压(原理上最大为300kV)作为辐照电压并通过倍压电路进行升压,仅 利用阴极32与地之间的1级的电位差对电子射线进行加速,通过电气方式对由根据所需辐 照宽度排列的大量灯丝33呈带状地产生的电子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了电子流34,之后从照 射窗35向胶条10照射电子射线。
[0058] 这样,在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30中,由于加速电压低,因而所产生的X射线的 能量也低,不需要大量的屏蔽材料。因此,可以使装置整体小型且轻量化。另外,由于以电气 方式对电子流34进行控制,因而升流时间短。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加速电压低,因而难以 使电子至进入胶条10内的深处。具体来说,在250kV~300kV的加速电压下只不过使电子 在比重为1的胶条10内进入至0. 5mm左右,而且胶条10的搬运速度也慢、为I. 5m/min~ 15m/min。因此,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30优选作为适合于低电压-大电流的电子射线 照射装置,适合于需要在窄范围较深地照射的橡胶,可以特别优选用于仅对胶条的必要部 位进行照射的情况。
[0059]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电子射线的辐照电压为200kV~600kV。在小于200kV时, 有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透过能力,另一方面,若超过600kV,则透过能力变得过大,甚至会 使为了防止胶条彼此的粘合而贴附于胶条背面的塑料片变质,有可能使塑料片无法再生利 用。更优选为300kV~600kV。
[0060] 另外,优选的电子射线的辐照剂量为50kGY~150kGY。在小于50kGY时,电子射线 能够透过的厚度薄,有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半硫化状态,另一方面,若超过150kGY,则硫化 可能过度进行。更优选为80kGY~130kGY。
[0061] 作为优选的电子射线的照射条件的具体一例,优选在辐照电压为300kV的情况 下,将辐照剂量设定为IOOkGY~150kGY。
[0062] 并且,优选适当调整上述电子射线的照射条件,以将胶条的门尼粘度控制为70~ 100。通过将门尼粘度控制为所述范围,可以容易地得到半硫化成了可防止波纹现象的适当 的橡胶硬度的胶条10,而且可以保持适当的粘合性。
[0063]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电子射线照射装置例如被在线地配置于生胎生产流水线 的胶条压延装置与胶条卷绕装置之间。
[0064] (3)半硫化状态的胶条的贴附
[0065] 接着,如图1所示,在成型鼓上,将上述通过半硫化处理而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 10贴附于隔离层7与胎体帘布层5之间。
[0066] 此时,胶条10贴附于隔离层7与胎体帘布层5之间的整个面即可,但优选仅贴附 于胎体部2中最容易发生波纹现象的胎肩部分(图7的用X表示的部分)。由此,可减少胶 条10的用量,因而能够实现轮胎的进一步轻量化,特别是在TBR轮胎等重载用轮胎中可以 得到较大效果。
[0067] 另外,作为贴附装置,例如胶条贴附机构优选具备将胶条10供给到胎体帘布层5 上的胶条供给装置、和将所供给的胶条10贴附到胎体帘布层5的胶条贴附装置。
[0068] 另外,在该贴附时,优选使胶条10预先与胎体帘布层5贴合。由此,可以高效地进 行成型出生胎时的橡胶材料的贴附,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0069] 此时,优选按照胶条10的被照射电子射线一侧的面与胎体帘布层5接触的方式进 行贴附,由此,将胶条10的变硬的面配置于胎体帘布层5侧,可以适当地防止橡胶被抽吸到 胎体帘线8之间。
[007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胎体帘布层5的背面侧贴附胶条10而进一步设有帘 布层送出机构。
[0071] (4)生胎的成型
[0072] 之后,将包含气密层6、隔离层7、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10、胎体帘布层5的轮胎 用橡胶材料在成型鼓上依次进行层叠,从而成型出生胎。
[0073] (5)生胎的硫化成型
[0074] 接着,将成型出的生胎收纳于硫化用模具中,一边施加压力一边加热,从而进行生 胎的硫化成型,制作充气轮胎。
[0075]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预先将具有半硫化状态的硬橡胶层的胶条贴附在胎 体帘布层与隔离层之间,因此可以适当防止在硫化成型中隔离层被抽吸到帘布层帘线之间 而产生波纹现象。
[0076] 特别是在重载用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如图4的照片所示,在充气轮胎的现有制 造方法中隔离层容易被抽吸而产生波纹现象,但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 法,如图5的照片所示,可以容易地制造波纹现象得到适 当抑制的充气轮胎。
[0077] 另外,即使在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发生图6的照片所示的 波纹现象,因此,即便与以往相比减薄贴附在整个轮胎内侧的隔离层的厚度,也可以充分地 维持所需要的强度。其结果,可以对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的轻量化作出贡献。
[0078] 此外,轮胎圆周上的隔离层厚度变得均匀,可以防止厚度局部变薄导致的轮胎不 良的发生,可以减少轮胎滚动阻力。
[0079] 另外,可以使用照射了电子射线的胶条,根据需要配置适当尺寸的胶条,因而,与 对隔离层整体照射电子射线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削减材料成本。
[0080] 【实施例】
[0081] L第1试验
[0082] (1)实施例1~11
[0083] 将照射了给定条件的电子射线的半硫化状态的胶条贴附到隔离层与胎体帘布层 之间,成型出生胎,对该生胎进行硫化成型,制作出了轮胎尺寸为11R22. 5的充气轮胎(实 施例1~11)。另外,电子射线照射的辐照电压和辐照剂量、胶条的宽度和厚度、胶条的贴附 位置、胎肩部分的隔离层厚度如表1所示。
[0084] (2)比较例 1
[0085] 另外,作为比较例1,制作了在隔离层与胎体帘布层之间未贴附半硫化状态的胶条 的现有的充气轮胎。另外,其它条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0086] (3)评价
[0087] 测定制作出的各个充气轮胎的重量,计算出将比较例1的轮胎设为100的指数。结 果如表1所示。
[0088] 另外,拆卸制作出的充气轮胎,用显微镜测定橡胶厚度的高度差,作为波纹量。结 果如表1所示。
[0089] 【表1】
[0090]
[0091] 由表1可知,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11的充气轮胎的波纹现象得到抑制,特 别是在实施例1~8中未发生波纹现象。因此可以确认,通过将被照射电子射线而成为半 硫化状态的胶条贴附到隔离层与胎体帘布层之间,可以适当地防止隔离层的波纹现象。并 且还确认到,隔离层的厚度薄于比较例1,从而可以使轮胎轻量化。
[0092] 2.第2试验
[0093] (1)实施例12~16和比较例2、3
[0094] 与上述第1试验同样地,对在隔离层与胎体帘布层之间贴附半硫化状态的胶条而 成的生胎进行硫化成型,制作出充气轮胎(实施例12~16)。另外,作为比较例2、3,在不 使用半硫化状态的胶条的情况下制作出充气轮胎。其它制作条件如表2所示。
[0095] 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宽度Im左右的隔离层用的橡胶材料照射电子射线,将 成为半硫化状态的隔离层用的橡胶材料切成150_左右的长条,制作出了半硫化状态的胶 条。
[0096] (2)评价
[0097] 针对制作出的各个充气轮胎,测定胶条在胎体帘线间的隆起的程度,从而测定橡 胶抽吸量。表2示出测定结果。
[0098] 另外,测定各个充气轮胎的隔离层厚度,计算出将比较例2的测定结果设为100的 指数。表2示出结果。
[0099] 另外,基于周向上的8处橡胶抽吸量的测定结果,测定各个充气轮胎的隔离层厚 度在圆周上的差,计算出将比较例2的测定结果设为100的指数。表2示出结果。
[0100]另外,测定各个充气轮胎的重量,计算出将比较例2的测定结果设为100的指数。 结果如表2所示。
[0101] 另外,对于各个充气轮胎,基于IS028580测定滚动阻力,计算出将比较例2的测定 结果设为100的指数。
[0102]【表2】
[0103]
[0104] 由表2可以确认,在实施例12~16的任意一个中,橡胶抽吸量均比比较例2、3少, 生胎的硫化成型时的橡胶抽吸被适当地抑制。
[0105] 另外,在实施例12~16的任意一个中,隔离层厚度均增加,并且隔离层厚度在圆 周上的差均减小。因此可以确认,帘线间的橡胶的抽吸被抑制,轮胎圆周上的偏差减小。
[0106] 另外确认到,实施例12~16的轮胎重量在比较例2、3的轮胎重量以下,尽管实现 了轻量化,但抑制了波纹现象。
[0107] 另外确认到,实施例12~16的充气轮胎与比较例2、3相比,滚动阻力降低,与轮 胎圆周上的偏差减少对应地,可以减少轮胎整体的厚度,因而尽管实现了轮胎重量的轻量 化,但可以减小滚动阻力。
[0108]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 在与本发明相同和均等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
【主权项】
1. 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依次贴附气密层、隔离层、胎体帘布层而进行层叠,在成 型出生胎后,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成型,制造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 于, 在所述隔离层上层叠所述胎体帘布层前,将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贴附于所述隔离层 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胎体帘布层预先贴附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后,按照所述胶条侧的面与所述隔 离层接触的方式贴附到所述隔离层,成型出所述生胎。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胶条照射电子射线,制作所述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胶条照射辐照电压为200kV~600kV、辐照剂量为50kGY~150kGY的电子射线。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或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对所述胶条照射电子射 线。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所述胶条的门尼粘度为70~100的方式照射所述电子射线。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所述胶条的被照射电子射线一侧的面与所述胎体帘布层接触的方式,将所述胶条 贴附到所述胎体帘布层。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条的橡胶配比与所述隔离层的橡胶配比相同。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条的宽度为IOOmm~300mm。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条的厚度为Imm~3mm〇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生胎的胎肩部分,将所述胶条贴附于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12. -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轮胎是通过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轮胎为重载用轮胎或乘用车用轮胎。14. 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其制造通过依次贴附气密层、隔离层、胎体帘布层而层 叠成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电子射线照射装置,其通过对胶条照射电子射线而使胶条成为半硫化状态;以及 胶条贴附机构,其将成为半硫化状态的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胎体帘布层 之间。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射线照射装置被在线地设置于胶条压延装置与胶条卷绕装置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条贴附机构具备: 将所述胶条供给到所述胎体帘布层上的胶条供给装置;以及 将所供给的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胎体帘布层的胶条贴附装置, 所述胶条贴附机构被构成为,通过将所述胶条压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将所述胶条贴 附到所述胎体帘布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在防止波纹现象发生时,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至隔离层的不必要的部分、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到气密层、而且还可以用于使用了钢丝帘线的胎体帘布层。在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将气密层、隔离层、胎体帘布层进行层叠而成型出生胎,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成型,制造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层上层叠所述胎体帘布层前,将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贴附于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IPC分类】B60C9/02, B29D30/30, B60C9/06
【公开号】CN104890268
【申请号】CN201510003681
【发明人】大野利明, 津森勇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5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