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5

一种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榨油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可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全自动榨油机。
[0003]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534823.8中公开了一种家用榨油机,包括波箱,固定在其上的榨膛,榨膛内设有螺杆,螺杆首端与波箱传动连接,榨膛首端设有进料仓、尾端端部设有排渣孔,其榨膛尾端与螺杆尾端形成一用于暂存油料并使油料相互挤压的挤压腔,所述挤压腔与排渣孔连通,挤压腔垂直于榨膛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排渣孔的孔径尺寸。榨膛内腔尾端上设有一榨膛挤压段,所述螺杆尾端上设有一螺杆挤压段;所述挤压腔为两挤压段形成的空间。该技术方案加热物料不够均匀,挤压物料效果不好,出油率不高,该技术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榨油机,榨油效果好。
[0005]一种榨油机,包括炒制部、榨油部;
[0006]该炒制部包括炒箱、第一电机、传动轴,该炒箱上设有用于加入物料和排出物料的物料口,该料口上设有封盖,该炒箱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盖板:
[0007]该第一电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该传动轴的一端置于炒箱内,该传动轴位于炒箱内的一端沿传动轴的轴向设有螺旋状主搅拌叶,该主搅拌叶的下表面与垂直于传动轴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5° < Θ <10°,该主搅拌叶沿传动轴径向的长度为1.0T-2D,其中D为传动轴的直径;
[0008]该炒箱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副搅拌叶,副搅拌叶以传动轴的轴向为中心成螺旋分布;
[0009]该盖板上设有若干挡料板,若干挡料板的中心的连线形成阿基米德螺线;该挡料板沿传动轴的轴向延伸。
[0010]利用第一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利用主搅拌叶将炒箱内的物料不断的翻炒,保证加入均匀,炒制效果好。
[0011]夹角Θ的的选择,也是申请人经过多次试验得到,5° < Θ <10°时,搅拌效果最好。
[0012]增加副搅拌叶,也是为了配合主搅拌叶来将炒箱内的物料不断的翻炒,让炒箱内的物料加热更加均匀,以保证榨油效果;副搅拌叶成螺旋分布也是为了增加翻炒效果,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0013]通过增加挡料板,也是为了配合主搅拌叶来将炒箱内的物料不断的翻炒,让炒箱内的物料加热更加均匀,以保证榨油效果;挡料板的中心的连线形成阿基米德螺线,这样设计具有良好的力学动力性,挡料板与炒箱的中心的距离是不等的,盖板转动时,挡料板对不同位置的物料进行搅拌,不同位置的挡料板对物料的作用力是不等的,这样,物料混合更加均匀,提高搅拌物料效果,增加翻炒效果。
[0014]优选的,榨油机还包括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驱动炒箱以传动轴的轴向为中心沿传动轴的周向转动,该炒箱与传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5]这样设计,让搅拌物料更加均匀,炒制效果好。
[0016]优选的,榨油机还包括第三电机,该盖板与炒箱转动连接,该第三电机驱动盖板以传动轴的轴向为中心沿传动轴的周向转动,该盖板的转动速度与传动轴、炒箱的转动速度均不相等。
[0017]上述设计,让搅拌物料更加均匀,混合效果更好,炒制效果好。
[0018]优选的,所述榨油部包括粗榨油部和精榨油部,该粗榨油部包括第四电机、“V”型研磨辊,该研磨辊的下方设有“V”型挡板,该研磨辊与挡板之间形成第一榨油通道;
[0019]该研磨辊上设有加料口,当物料口转动至最下方时,该物料口置于加料口的上方,该加料口与第一榨油通道连通;
[0020]该挡板的中部设有第一排油口。
[0021 ] 物料经过炒制后依次经过粗榨油部和精榨油部进行榨油。
[0022]粗榨油部初步对物料进行挤压、榨油,炒制后的物料通过物料口经过加料口进入第一榨油通道内,利用第四电机带动研磨辊转动,配合挡板,对第一榨油通道内的物料进行挤压、榨油。
[0023]“V”型研磨辊、“V”型挡板让第一榨油通过的物料分布均匀,受到的挤压力均衡,有效的保证了榨油效果和榨油速度。
[0024]优选的,所述研磨辊上设有研磨棱,该研磨棱沿研磨辊的轴向成螺旋状分布,该研磨棱之间的凹陷区域形成研磨槽。
[0025]增加研磨棱进一步提高研磨效果,提高出油速度。
[0026]优选的,该研磨槽的沿竖直方向的距离沿研磨辊轴向自上往下逐渐减小。
[0027]使得物料的尺寸逐渐减小。
[0028]优选的,粗榨油部还包括气缸,该气缸驱动第四电机、研磨辊沿竖直方向位移。
[0029]能够更加不同的物料、物料的数量,通过气缸驱动第四电机、研磨辊沿竖直方向位移,调整第一榨油通道的尺寸,以满足需要。
[0030]优选的,该精榨油部包括第五电机、研磨轴,研磨箱,该第五电机与研磨轴传动连接,该研磨轴沿其轴向设有螺旋状研磨片,该研磨片置于研磨箱内,该研磨片之间形成螺旋状第二榨油通道,该研磨箱的内壁上设有与螺旋状第二榨油通道相配合的螺旋状研磨板;第二榨油通道沿研磨轴径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榨油通道沿研磨辊径向的长度;该研磨片上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与第二榨油通道连通,该第二榨油通道底端形成第二排油口。
[0031]利用精榨油部队物料进一步榨油。
[0032]物料从第一排油口经过进料口进入第二榨油通道,利用第五电机带动研磨轴转动,利用研磨片配合研磨箱对物料进一步的挤压、榨油。
[0033]优选的,所述研磨轴的竖直截面为等腰梯形,该研磨轴顶端的直径小于底端的直径,该研磨轴斜边的长度为S,该研磨轴的高为H,H:S = 1: 1.05-1.2。
[0034]研磨轴的上述设计,让第二研磨通道的尺寸逐渐减小,物料的尺寸也逐渐减小,物料挤压效果更好,提高出油率。
[0035]优选的,该研磨轴位于第二榨油通道的区域设有若干凸块。
[0036]进一步提高物料破碎效果,避免物料堆积,提高出油率。
[0037]本发明中,利用炒制部的设计,将炒箱内的物料不断的翻炒,让炒箱内的物料加热更加均匀,不会出现焦糊的现象,以保证榨油效果;通过粗榨油部和精榨油部的设计,让物料挤压、破碎效果好,物料出油率快,出油率高。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图1中的盖板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参照图1、2 ;
[004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榨油机,包括炒制部、榨油部;
[0042]该炒制部包括炒箱1、第一电机2、传动轴3,该炒箱I上设有用于加入物料和排出物料的物料口 4,该料口 4上设有封盖5,该炒箱I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盖板6:
[0043]该第一电机2与传动轴3传动连接,该传动轴3的一端置于炒箱I内,该传动轴3位于炒箱I内的一端沿传动轴3的轴向设有螺旋状主搅拌叶7,该主搅拌叶7的下表面与垂直于传动轴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5° < Θ <10°,该主搅拌叶7沿传动轴3径向的长度为1.0T-2D,其中D为传动轴3的直径;
[0044]该炒箱I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副搅拌叶8,副搅拌叶8以传动轴3的轴向为中心成螺旋状分布;
[0045]该盖板6上设有若干挡料板9,挡料板9位于炒箱I内,若干挡料板9的中心的连线形成阿基米德螺线;该挡料板9沿传动轴3的轴向延伸。
[0046]利用第一电机2带动传动轴3转动,利用主搅拌叶7将炒箱I内的物料不断的翻炒,保证加入均匀,炒制效果好。
[0047]夹角Θ的的选择,也是申请人经过多次试验得到,5° < Θ <10°时,搅拌效果最好。
[0048]增加副搅拌叶8,也是为了配合主搅拌叶7来将炒箱I内的物料不断的翻炒,让炒箱I内的物料加热更加均匀,以保证榨油效果;副搅拌叶8成螺旋分布也是为了增加翻炒效果,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0049]通过增加挡料板9,也是为了配合主搅拌叶7来将炒箱I内的物料不断的翻炒,让炒箱I内的物料加热更加均匀,以保证榨油效果;挡料板9的中心的连线形成阿基米德螺线,这样设计具有良好的力学动力性,挡料板9与炒箱I的中心的距离是不等的,盖板6转动时,挡料板9对不同位置的物料进行搅拌,不同位置的挡料板9对物料的作用力是不等的,这样,物料混合更加均匀,提高搅拌物料效果,增加翻炒效果。
[0050]榨 油机还包括第二电机10,该第二电机10驱动炒箱I以传动轴3的轴向为中心沿传动轴3的周向转动,该炒箱I与传动轴3的转动方向相反。
[0051]这样设计,让搅拌物料更加均匀,炒制效果好。
[0052]榨油机还包括第三电机11,该盖板6与炒箱I转动连接,该第三电机11驱动盖板6以传动轴3的轴向为中心沿传动轴3的周向转动,该盖板6的转动速度与传动轴3、炒箱I的转动速度均不相等,让物料运动更加不规律,增加混合效果、炒制效果。
[0053]上述设计,让搅拌物料更加均匀,混合效果更好,炒制效果好。
[0054]榨油部包括粗榨油部和精榨油部,该粗榨油部包括第四电机12、“V”型研磨辊13,该研磨辊13的下方设有“V”型挡板14,该研磨辊13与挡板14之间形成第一榨油通道15 ;
[0055]该研磨辊13上设有加料口 16,当物料口 4转动至最下方时,该物料口 4置于加料口 16的上方,该加料口 16与第一榨油通道15连通;
[0056]该挡板14的中部设有第一排油口 17。
[0057]物料经过炒制后依次经过粗榨油部和精榨油部进行榨油。
[0058]粗榨油部初步对物料进行挤压、榨油,炒制后的物料通过物料口 4经过加料口 16进入第一榨油通道15内,利用第四电机12带动研磨辊13转动,配合挡板14,对第一榨油通道15内的物料进行挤压、榨油。
[0059]“V”型研磨辊、“V”型挡板让第一榨油通过的物料分布均匀,受到的挤压力均衡,有效的保证了榨油效果和榨油速度。
[0060]研磨辊13上设有研磨棱18,该研磨18沿研磨辊13的轴向成螺旋状分布,该研磨棱18之间的凹陷区域形成研磨槽29。
[0061]增加研磨棱18进一步提高研磨效果,提高出油速度。
[0062]该研磨槽29沿竖直方向的距离沿研磨辊13轴向自上往下逐渐减小;从而使得物料的尺寸逐渐减小。
[0063]粗榨油部还包括气缸19,该气缸19驱动第四电机12、研磨辊13沿竖直方向位移。
[0064]能够更加不同的物料、物料的数量,通过气缸19驱动第四电机12、研磨辊13沿竖直方向位移,调整第一榨油通道15的尺寸,以满足需要。
[0065]该精榨油部包括第五电机20、研磨轴21,研磨箱22,该第五电机20与研磨轴21传动连接,该研磨轴21沿其轴向设有螺旋状研磨片23,该研磨片23置于研磨箱22内,该研磨片23之间形成螺旋状第二榨油通道24,该研磨箱23的内壁上设有与螺旋状第二榨油通道24相配合的螺旋状研磨板25 ;第二榨油通道24沿研磨轴21径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榨油通道15沿研磨辊径向的长度;该研磨片23上设有进料口 26,该进料口 26与第二榨油通道24连通,该第二榨油通道24底端形成第二排油口 27。
[0066]利用精榨油部队物料进一步榨油。
[0067]物料从第一排油口 17经过进料口 26进入第二榨油通道24,利用第五电机20带动研磨轴21转动,利用研磨片23配合研磨箱22对物料进一步的挤压、榨油。
[0068]研磨轴21的竖直截面为等腰梯形,该研磨轴21顶端的直径小于底端的直径,该研磨轴21斜边的长度为S,该研磨轴21的高为H,H:S= 1:1.05-1.2。
[0069]研磨轴21的上述设计,让第二研磨通道24的尺寸逐渐减小,物料的尺寸也逐渐减小,物料挤压效果更好,提高出油率。
[0070]该研磨轴21位于第二榨油通道24的区域设有若干凸块28。
[0071]进一步提高物料破碎效果,避免物料堆积,提高出油率。
[00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炒制部、榨油部; 该炒制部包括炒箱(I)、第一电机(2)、传动轴(3),该炒箱(I)上设有用于加入物料和排出物料的物料口(4),该料口⑷上设有封盖(5),该炒箱⑴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盖板(6): 该第一电机(2)与传动轴(3)传动连接,该传动轴(3)的一端置于炒箱内,该传动轴(3)位于炒箱(I)内的一端沿传动轴(3)的轴向设有螺旋状主搅拌叶(7),该主搅拌叶(7)的下表面与垂直于传动轴(3)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5°彡Θ < 10°,该主搅拌叶(7)沿传动轴(3)径向的长度为L OT-2D,其中D为传动轴(3)的直径; 该炒箱⑴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副搅拌叶(8),副搅拌叶⑶以传动轴(3)的轴向为中心成螺旋状分布; 该盖板(6)上设有若干挡料板(9),挡料板(9)位于炒箱(I)内,若干挡料板(9)的中心的连线形成阿基米德螺线;该挡料板(9)沿传动轴(3)的轴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榨油机还包括第二电机(10),该第二电机(10)驱动炒箱⑴以传动轴(3)的轴向为中心沿传动轴(3)的周向转动,该炒箱⑴与传动轴(3)的转动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榨油机还包括第三电机(11),该盖板(6)与炒箱⑴转动连接,该第三电机(11)驱动盖板(6)以传动轴(3)的轴向为中心沿传动轴(3)的周向转动,该盖板(6)的转动速度与传动轴(3)、炒箱(I)的转动速度均不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部包括粗榨油部和精榨油部,该粗榨油部包括第四电机(12)、“V”型研磨辊,该研磨辊(13)的下方设有“V”型挡板(14),该研磨辊(13)与挡板(14)之间形成第一榨油通道; 该研磨辊(13)上设有加料口(16),当物料口(4)转动至最下方时,该物料口⑷置于加料口(16)的上方,该加料口(16)与第一榨油通道(15)连通; 该挡板(14)的中部设有第一排油口(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辊(13)上设有研磨棱(18),该研磨棱(18)沿研磨辊(13)的轴向成螺旋状分布,该研磨棱(18)之间的凹陷区域形成研磨槽(29) 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研磨槽(29)沿竖直方向的距离沿研磨辊(13)轴向自上往下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粗榨油部还包括气缸(19),该气缸(19)驱动第四电机(12)、研磨辊(13)沿竖直方向位移。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精榨油部包括第五电机(20)、研磨轴(21),研磨箱(22),该第五电机(20)与研磨轴(21)传动连接,该研磨轴(21)沿其轴向设有螺旋状研磨片(23),该研磨片(23)置于研磨箱(22)内,该研磨片(23)之间形成螺旋状第二榨油通道(24),该研磨箱(22)的内壁上设有与螺旋状第二榨油通道(24)相配合的螺旋状研磨板(25);第二榨油通道(24)沿研磨轴(21)径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榨油通道(15)沿研磨辊(13)径向的长度;该研磨片(23)上设有进料口(26),该进料口(26)与第二榨油通道(24)连通,该第二榨油通道(24)底端形成第二排油口(27)。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轴(21)的竖直截面为等腰梯形,该研磨轴(21)顶端的直径小于底端的直径,该研磨轴(21)斜边的长度为S,该研磨轴(21)的高为 H,H:S = 1: 1.05-1.2。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该研磨轴(21)位于第二榨油通道(24)的区域设有若干凸块(28)。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榨油机,包括炒制部、榨油部;该炒制部包括炒箱、第一电机、传动轴,炒箱上设有用于加入物料和排出物料的物料口,该料口上设有封盖,炒箱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盖板:第一电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该传动轴的一端置于炒箱内,传动轴位于炒箱内的一端沿传动轴的轴向设有螺旋状主搅拌叶,主搅拌叶的下表面与垂直于传动轴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5°≤θ≤10°,主搅拌叶沿传动轴径向的长度为1.5D-2D,D为传动轴的直径;炒箱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副搅拌叶,副搅拌叶以传动轴的轴向为中心成螺旋分布;该盖板上设有若干挡料板,若干挡料板的中心的连线形成阿基米德螺线;该挡料板沿传动轴的轴向延伸。本发明榨油效果好。
【IPC分类】B30B15/00, B30B9/20
【公开号】CN104890277
【申请号】CN201510278492
【发明人】宋代江, 方厚凯
【申请人】蚌埠市江淮粮油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