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10-23  3

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光缆或电缆屏蔽层的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通讯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光缆的结构总体可分为缆芯、屏蔽层(S卩,金属塑复合带层)、护套层三大部分。其中,缆芯是传输信号的作用;屏蔽层采用的是金属塑复合带材料,通过金属塑复合带纵包将缆芯紧密包扎,不透气。是起屏蔽、铠装、防腐、防潮的作用;护套层采用是一种聚乙烯塑料材料,经过一定的温度将其熔化后,通过挤出的方式与金属塑复合带表面上的塑料紧密粘结在一起的,不易剥离开,起防腐蚀、防潮、防外界破坏的保护作用。
[0003]金属塑复合带在光缆电缆等通讯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金属塑复合带的主要材料是由金属层和塑料薄膜层组成。而目前的金属塑复合带使用的塑料薄膜层大都采用的是乙烯一一丙烯酸共聚物树酯、乙烯一一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树酯、乙烯一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酯,按一定的重量配比经三层共挤工艺吹塑而成的。这三层的熔体在模腔内层合后呈单层膜似的从圆形模具口内流出,由于这几种塑料原料的热塑性和相熔性极好,所以它们在挤出时流出模腔后,层与层之间粘合的就相当牢靠,就无法使塑料薄膜形成分层的效果。
[0004]而通信光缆电缆在施工架设时需要人力或牵引设备的穿引和扭屈,为了避免施工架设时的拉伤、扭伤等损坏光纤的状况,不影响光纤的传输或接收信号的质量,在制作好的光缆电缆后,需要做扭屈实验的,即:缆芯与金属塑复合带能紧密包扎在一起,而外护套层完全从金属塑复合带上脱离分成两部分。其实验过程是:将取好的500mm长的光缆电缆的一端固定在扭屈实验机的固定支架上,另一端去掉50mm长外护套层后,将其固定在实验机左右旋转的支架上,开启实验机进行左右反复旋转扭屈300次以上,外护套层与缆芯和屏蔽层的整体完全脱离,且缆芯和屏蔽层的整体不被破坏。另外,通信光缆电缆在施工架设时,是需要进行长度连接的。而使用现有的这种塑料薄膜制作的金属塑复合带,在施工架设时由于外护套层和金属塑复合带之间粘接的相当牢靠,很难将护套层从金属塑复合带上剥离去掉,完全影响了光缆电缆在施工架设时的进度,同时,也致使光缆电缆的缆芯等材料不能被再利用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现有金属塑复合带用塑料薄膜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包括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由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制成,所述易撕层由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聚1- 丁烯、二氧化硅、β-丙酸十八醇酯、三亚磷酸苯酯、N,N'-乙撑双硬脂酰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油酸酰胺、磷酸三苯酯、油基棕榈酰胺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共混物制成,所述剥离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共混物制成。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在制作光缆电缆的屏蔽层复合带后,粘贴层能牢靠地复合粘贴到金属塑复合带的金属层的表面上,而且光缆电缆的外护套层也能与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的剥离层紧密粘结在一起,通过易撕层与其不相熔排斥的作用,光缆电缆的外护套层能很容易与粘贴层脱离开,且不破坏粘贴层,确保了金属塑复合带不受潮气的侵入,具有良好的防潮作用;在屏蔽层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从而保护了缆芯。另外,能提高缆芯的再利用价值和能提高光缆电缆在架设施工的进度。
[0009]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0010]粘贴层要求与金属塑复合带的金属层的粘结强度较高,因为粘贴层所使用的乙烯一一丙烯酸共聚物(EAA)或乙烯一一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树脂(EMAA)的熔点较低(熔点:70°C?90°C ),热塑性好,熔化时间短,很容易与金属塑复合带的金属层粘结牢靠。剥离层要求与光缆电缆的外护套层紧密粘结,因为剥离层所使用的乙烯一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点也较低(熔点:90°C?120°C ),光缆电缆的外护套层的熔点在100 °C?120°C,熔点是相近的,而且这些塑料原料与光缆电缆的外护套材料在化学成分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和亲和力,很容易熔合到一起,因此,粘结也很牢靠。易撕层所使用的乙烯一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一一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suryn)、聚1- 丁烯(PB-1)、β -丙酸十八醇酯、油基棕榈酰胺、2,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二氧化硅、磷酸三苯酯、三亚磷酸苯酯、N,N'-乙撑双硬脂酰胺(EBS蜡)材料,从化学成分上与粘贴层和剥离层所用材料的相熔性差,具有相排斥的作用,即:起到了阻隔的作用。这三层膜的熔体同时挤出时,在模腔内层合后象单层膜似的从圆形模具口内流出,由于易撕层采用材料的特殊性,致使粘贴层与剥离层之间的粘合强度较低,即无法很牢靠地粘合到一起,从而能将剥离层与粘贴层剥离分开,且相互不破坏。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所述易撕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38%,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45?48%,聚1-丁烯:18?20 %,二氧化娃:0.4?0.5 %,β -丙酸十八醇醋:0.I?0.2 %,三亚磷酸苯醋:0.I?0.2%,N,Nr -乙撑双硬脂酰胺:0.I?0.2%,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I?0.2%,油酸酰胺:0.1?0.2%,磷酸三苯酯:0.2?0.3%,油基棕榈酰胺:0.1?0.2%。
[0013]进一步,所述剥离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低密度聚乙烯:4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
[0014]进一步,所述塑料薄膜中各层的重量比例如下:粘贴层:30?40%,易撕层:15?30%,剥离层:35?45%。
[0015]进一步,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0.014?0.036mm,所述易撕层厚度为0.008?0.024mm,所述剥离层厚度为0.016?0.040mm。
[00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I)将三组挤出机的螺杆区和旋转模具区进行提前预热,使螺杆区的温度达到140±10°C,旋转模具区的温度达到170±10°C ;
[0018](2)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组成的粘贴层以及由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聚1-丁烯、二氧化硅、丙酸十八醇酯、三亚磷酸苯酯、N,N'-乙撑双硬脂酰胺、2,6_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油酸酰胺、磷酸三苯酯、油基棕榈酰胺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易撕层和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剥离层事先搅拌均匀备用;
[0019](3)将粘贴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外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易撕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中间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剥离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内层进料腔的料斗内,根据三层分别所需的厚度,调整旋转模具口间歇的大小,启动三组挤出机及各卷取机和辅助设备,通过调节各挤出机电机的转速,带动螺杆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层的熔体在模腔内层合后形成单层膜呈筒状从模具口内流出;
[0020](4)挤出的薄膜通过吹风机的风力将筒状薄膜吹胀,并通过旋转模具的旋转调整薄膜厚度的均匀度,然后通过牵引机的拉力带动薄膜运行,最后由卷取机分两边进行卷取。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工艺技术成熟稳定可靠,生产 制作的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表面平整、光滑、均匀、无杂质、无皱折等缺陷;端面整齐、无翘边、无裂口等。
[0022]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易撕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38%,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45?48%,聚1-丁烯:18?20%,二氧化硅:0.4?0.5%, β-丙酸十八醇酯:0.1?0.2%,三亚磷酸苯酯:0.1?0.2%, N,Nr -乙撑双硬脂酰胺:0.1?0.2%,2,6_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0.2%,油酸酰胺:0.1?0.2%,磷酸三苯酯:0.2?0.3%,油基棕榈酰胺:0.1?0.
[0023]进一步,步骤⑵中所述剥离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低密度聚乙烯:4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
[0024]进一步,步骤⑵中所述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的重量比例如下:粘贴层:30?40%,易撕层:15?30%,剥离层:35?45%。
[0025]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0.014?0.036mm,所述易撕层厚度为0.008?0.024mm,所述剥离层厚度为0.016?0.040mm。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塑料薄膜三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包括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粘贴层厚度为0.028mm,易撕层厚度为0.008mm,剥离层厚度为0.040mm,各层的重量比例为:粘贴层:30%,易撕层:30 %,剥离层:40 %,粘贴层由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制成,易撕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低于5%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45 %,聚1- 丁烯:18 %,二氧化硅:0.5 %,β -丙酸十八醇酯:0.2 %,三亚磷酸苯酯:0.2%, N, Nr -乙撑双硬脂酰胺:0.2%,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2%,油酸酰胺:0.2%,磷酸三苯酯:0.3%,油基棕榈酰胺:0.2%,剥离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为5-20 %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 %,低密度聚乙烯:45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
[0030]上述塑料薄膜经下述方法制成而成:
[0031](I)将三组挤出机的螺杆区和旋转模具区进行提前预热,使螺杆区的温度达到140±10°C,旋转模具区的温度达到170±10°C ;
[0032](2)将上述比例及原料混合而成的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原料按照总重量粘贴层:30%,易撕层:30%,剥离层:40%的比例搅拌均匀备用;
[0033](3)将粘贴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外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易撕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中间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剥离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内层进料腔的料斗内,根据三层分别所需的厚度,调整旋转模具口间歇的大小,启动三组挤出机及各卷取机和辅助设备,通过调节各挤出机电机的转速,带动螺杆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层的熔体在模腔内层合后形成单层膜呈筒状从模具口内流出;
[0034](4)挤出的薄膜通过吹风机的风力将筒状薄膜吹胀,并通过旋转模具的旋转调整薄膜厚度的均匀度,然后通过牵引机的拉力带动薄膜运行,最后由卷取机分两边进行卷取。
[0035]实施例2:
[0036]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包括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粘贴层厚度为0.014mm,易撕层厚度为0.012mm,剥离层厚度为0.016mm,各层的重量比例为:粘贴层:35%,易撕层:25%,剥离层:35%,粘贴层由甲基丙烯酸含量为9%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制成,易撕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为5-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8%,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48 %,聚1-丁烯:20%,二氧化硅:0.4%,β -丙酸十八醇酯:0.1 %,三亚磷酸苯酯:0.1 %,N,K -乙撑双硬脂酰胺:0.2%,2,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油酸酰胺:0.2%,磷酸三苯酯:0.2%,油基棕榈酰胺:0.1%,剥离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为5-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低密度聚乙烯:4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
[0037]上述塑料薄膜经下述方法制成而成:
[0038](I)将三组挤出机的螺杆区和旋转模具区进行提前预热,使螺杆区的温度达到140±10°C,旋转模具区的温度达到170±10°C ;
[0039](2)将上述比例及原料混合而成的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原料按照总重量粘贴层:40%,易撕层:25%,剥离层:35%的比例搅拌均匀备用;
[0040](3)将粘贴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外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易撕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中间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剥离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内层进料腔的料斗内,根据三层分别所需的厚度,调整旋转模具口间歇的大小,启动三组挤出机及各卷取机和辅助设备,通过调节各挤出机电机的转速,带动螺杆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层的熔体在模腔内层合后形成单层膜呈筒状从模具口内流出;
[0041](4)挤出的薄膜通过吹风机的风力将筒状薄膜吹胀,并通过旋转模具的旋转调整薄膜厚度的均匀度,然后通过牵引机的拉力带动薄膜运行,最后由卷取机分两边进行卷取。
[0042]实施例3:
[0043]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包括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粘贴层厚度为0.036mm,易撕层厚度为0.024mm,剥离层厚度为0.025mm,各层的重量比例为:粘贴层:40%,易撕层:15%,剥离层:45%,粘贴层由甲基丙烯酸含量为4%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制成,易撕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低于5%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6%,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47%,聚1-丁烯:18%,二氧化硅:0.4%,β-丙酸十八醇酯:0.1 %,三亚磷酸苯酯:0.1 %,N,N'-乙撑双硬脂酰胺:0.2%,2,6_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油酸酰胺:0.2%,磷酸三苯酯:0.1 %,油基棕榈酰胺:0.1%,剥离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低于5%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低密度聚乙烯:4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
[0044]上述塑料薄膜经下述方法制成而成:
[0045](I)将三组挤出机的螺杆区和旋转模具区进行提前预热,使螺杆区的温度达到140±10°C,旋转模具区的温度达到170±10°C ;
[0046](2)将上述比例及原料混合而成的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原料按照总重量粘贴层:40%,易撕层:15%,剥离层:45%的比例搅拌均匀备用;
[0047](3)将粘贴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外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易撕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中间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剥离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内层进料腔的料斗内,根据三层分别所需的厚度,调整旋转模具口间歇的大小,启动三组挤出机及各卷取机和辅助设备,通过调节各挤出机电机的转速,带动螺杆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层的熔体在模腔内层合后形成单层膜呈筒状从模具口内流出;
[0048](4)挤出的薄膜通过吹风机的风力将筒状薄膜吹胀,并通过旋转模具的旋转调整薄膜厚度的均匀度,然后通过牵引机的拉力带动薄膜运行,最后由卷取机分两边进行卷取。
[0049]实施例4:
[0050]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包括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粘贴层厚度为0.020mm,易撕层厚度为0.018mm,剥离层厚度为0.032mm,各层的重量比例为:粘贴层:38%,易撕层:20%,剥离层:42%,粘 贴层由甲基丙烯酸含量为12%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制成,易撕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为5-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48%,聚1-丁烯:20%,二氧化硅:0.4%,β-丙酸十八醇酯:0.1 %,三亚磷酸苯酯:0.1 %,N,N'-乙撑双硬脂酰胺:0.2%,2,6_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油酸酰胺:0.2%,磷酸三苯酯:0.2%,油基棕榈酰胺:0.1%,剥离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醋酸乙烯含量低于5%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低密度聚乙烯:4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
[0051]上述塑料薄膜经下述方法制成而成:
[0052](I)将三组挤出机的螺杆区和旋转模具区进行提前预热,使螺杆区的温度达到140±10°C,旋转模具区的温度达到170±10°C ;
[0053](2)将上述比例及原料混合而成的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原料按照总重量粘贴层:38%,易撕层:20%,剥离层:42%的比例搅拌均匀备用;
[0054](3)将粘贴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外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易撕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中间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剥离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内层进料腔的料斗内,根据三层分别所需的厚度,调整旋转模具口间歇的大小,启动三组挤出机及各卷取机和辅助设备,通过调节各挤出机电机的转速,带动螺杆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层的熔体在模腔内层合后形成单层膜呈筒状从模具口内流出;
[0055](4)挤出的薄膜通过吹风机的风力将筒状薄膜吹胀,并通过旋转模具的旋转调整薄膜厚度的均匀度,然后通过牵引机的拉力带动薄膜运行,最后由卷取机分两边进行卷取。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包括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由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制成,所述易撕层由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聚1-丁烯、二氧化硅、β -丙酸十八醇酯、三亚磷酸苯酯、N,N'-乙撑双硬脂酰胺、2,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油酸酰胺、磷酸三苯酯、油基棕榈酰胺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共混物制成,所述剥离层由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共混物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38%,乙稀-甲基丙稀酸离子聚合物:45?48%,聚1- 丁稀:18?20%,二氧化娃:0.4?0.5%,β-丙酸十八醇酯:0.1?0.2%,三亚磷酸苯酯:0.1?0.2%,N,N'-乙撑双硬脂酰胺:0.1?0.2%,2,6_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0.2%,油酸酰胺:0.1?0.2%,磷酸三苯酯:0.2?0.3%,油基棕榈酰胺:0.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低密度聚乙烯:4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中各层的重量比例如下:粘贴层:30?40%,易撕层:15?30%,剥离层:35?45%。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0.014?0.036mm,所述易撕层厚度为0.008?0.024mm,所述剥离层厚度为 0.016 ?0.040mm。6.一种制备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组挤出机的螺杆区和旋转模具区进行提前预热,使螺杆区的温度达到.140±10°C,旋转模具区的温度达到170±10°C ; (2)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组成的粘贴层以及由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聚1-丁烯、二氧化硅、β-丙酸十八醇酯、三亚磷酸苯酯、N,N'-乙撑双硬脂酰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油酸酰胺、磷酸三苯酯、油基棕榈酰胺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易撕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剥离层事先搅拌均匀备用; (3)将粘贴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外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易撕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中间层进料腔的料斗内,将剥离层原料添加至旋转模具最内层进料腔的料斗内,根据三层分别所需的厚度,调整旋转模具口间歇的大小,启动三组挤出机及各卷取机和辅助设备,通过调节各挤出机电机的转速,带动螺杆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层的熔体在模腔内层合后形成单层膜呈筒状从模具口内流出; (4)挤出的薄膜通过吹风机的风力将筒状薄膜吹胀,并通过旋转模具的旋转调整薄膜厚度的均匀度,然后通过牵引机的拉力带动薄膜运行,最后由卷取机分两边进行卷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易撕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38%,乙稀-甲基丙稀酸离子聚合物:45?48%,聚1- 丁稀:18?20%,二氧化娃:0.4?0.5%,β -丙酸十八醇醋:0.I?0.2%,三亚磷酸苯醋:0.I?0.2%,N,N'-乙撑双硬脂酰胺:0.1?0.2%,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0.2%,油酸酰胺:.0.1?0.2%,磷酸三苯酯:0.2?0.3%,油基棕榈酰胺:0.1?0.2%。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剥离层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醋酸乙烯含量低于2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低密度聚乙烯:4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的重量比例如下:粘贴层:30?40%,易撕层:15?.30%,剥离层:35?45%。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制备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0.014?0.036mm,所述易撕层厚度为0.008?.0.024mm,所述剥离层厚度为0.016?0.040mm。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粘贴层、易撕层和剥离层,所述粘贴层由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制成,所述易撕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聚合物、聚1-丁烯、二氧化硅、β-丙酸十八醇酯、三亚磷酸苯酯、N,N′-乙撑双硬脂酰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油酸酰胺、磷酸三苯酯、油基棕榈酰胺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共混物制成,所述剥离层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按一定重量配比混合形成的共混物制成。本发明结构的可控制分层的塑料薄膜使得光缆电缆的外护套层很容易与粘贴层脱离开,确保了金属塑复合带不受潮气的侵入。
【IPC分类】C08K5/526, C08K13/02, C08K5/20, B32B27/32, B32B27/08, C08L23/06, B32B27/30, C08L23/08, C08L23/20, C08K3/36, C08K5/13, C08K5/101
【公开号】CN104890333
【申请号】CN201510325337
【发明人】衣志刚
【申请人】烟台万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