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及供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及供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快速充电的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对储能式电动车辆的超级电容进行快速充电的接触轨。本发明还涉及设有所述接触轨的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应运而生,所谓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是指使用超级电容来存储电能作为动力进行牵弓I,采用车顶受流器受流及回流,并利用乘客在站台上下车的几十秒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充电,一次充电可保证储能式电动公交车辆运行至下一站再进行充电,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该车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使用。
[0003]请参考图1、图2,图1为现有储能式电动公交车充电系统的受流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04]如图所示,现有储能式电动公交车充电系统的受流器,其整体机构可理解为一组沿车辆纵向安装的四连杆机构,供电轨I’安装于受流器2’(或受电弓)的正上方。
[0005]由于四连杆机构中各杆件为定长,且杆件长度按一定比例设定,在弹簧或气缸驱动力的作用下,受流器2’的集电头3’可实现近似垂直升降,并在垂直升起一定高度后与正上方供电轨I’接触,实现对车辆受流。
[0006]这种受流器与其他轨道交通车辆、无轨交通车辆等安装于车顶的受流器(或受电弓)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较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当其应用于无轨交通车辆,例如储能公交车时,由于供电轨布置在车底侧部或车顶正上方,不利于受电器集电头与供电轨准确接触、定位受电。
[0007]因此,如何提高集电头与供电轨接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电极接触轨。该接触轨在保证受流过程安全的同时可以使受电器的集电头准确、稳定地定位受电,从而提高充电性能。
[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接触轨的供电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包括竖向绝缘基板及其上集成的多道横向电极,所述电极在所述绝缘基板一侧的板面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平行分布。
[0011]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电极之间设有绝缘部位,所述绝缘部位高于所述电极的底部且低于所述电极的接触面,并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极平行的横向凹槽。
[0012]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超过所述电极的底部。
[0013]优选地,所述绝缘部位与绝缘基板为一体式结构。
[0014]优选地,各所述绝缘部位上的凹槽数量为三道至六道。
[0015]优选地,所述电极包括正极、负极和接地极。
[0016]优选地,所述电极进一步包括信号极。
[0017]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电极上方并垂直于所述绝缘基板。
[0018]优选地,在所述绝缘基板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电极超出所述绝缘基板一定距离。
[0019]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安置在车辆充电位置的一侧,包括支架及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供电轨,所述供电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所述接触轨位于车辆上方的侧部。
[0020]本发明将用于供电的多个电极一起以间隔平行的方式集成安装在竖向绝缘基板上,使用时安装在车辆充电位置的一侧,并位于车辆上方的侧部,车辆上的受电器集电头在升起后通过横向运动与电极接触进行受电,具有大的导流能力和可靠的绝缘性能,且结构紧凑,在保证与行人具有安全距离的同时,便于集电头与接触轨准确、稳定地定位受电,提高充电性能,保证车辆的安全正常行驶。
[0021]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绝缘板上各电极之间设有绝缘部位,并在绝缘部位上设有凹槽,通过凹槽增大了各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保证其在多电极的条件下结构紧凑、安全可
A+-.与巨O
[0022]本发明所提供的供电装置设有上述储能电动车辆接触轨,由于所述接触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接触轨的供电装置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储能式电动公交车充电系统的受流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多电极接触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所示多电极接触轨的侧视图;
[0027]图5为图1所示多电极接触轨的俯视图;
[0028]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多电极接触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9]图7为另一视角下本发明所提供多电极接触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30]图1、图 2 中:
[0031]供电轨I’受流器2’集电头3’
[0032]图3至图7中:
[0033]1.绝缘基板2.电极3.绝缘部位4.凹槽5.导向板6.接触轨7.支架8.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5]本文中的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0036]请参考图3、图4、图5,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多电极接触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多电极接触轨的侧视图;图5为图1所示多电极接触轨的俯视图。
[0037]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多电极接触轨主要有绝缘基板I和四道横向电极2构成,绝缘基板I由绝缘材料制作,为一整块绝缘板,由于其在使用时需竖向布置,因此这里将其定义为竖向绝缘基板,绝缘基板I上分布有电极2的安装接口,电极2由导体材料制作,四道横向电极一起集成在绝缘基板I上。
[0038]具体地,四道电极2分别为正极、负极 、接地极和信号极,在绝缘基板I 一侧的板面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平行分布,各电极2的长度相等,接触面位于同一竖平面,在绝缘基板I长度方向的一侧,电极2超出绝缘基板I 一定距离。
[0039]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省去信号极,仅保留包括正极、负极、接地极在内的三个电极。
[0040]相邻的电极2之间设有凸起的绝缘部位3,绝缘部位3与绝缘基板I为一体式结构,其高于电极2的底部且低于电极2的接触面,各绝缘部位3上分别设有四道与电极2平行的横向凹槽4,凹槽4的深度超过电极2的底部,以增大各个电极2之间的爬电距离。当然,根据附图,凹槽4也可以视为由若干平行的横向肋条形成
[0041]为提高受电器集电头与接触轨相接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进一步增设导向板5,此导向板5位于电极2上方并垂直于绝缘基板I,其既可以直接与绝缘基板I垂直连接,也可以连接在其他构件上,仅在安装位置上与绝缘基板I保持垂直状态。
[0042]请参考图6、图7,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多电极接触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为另一视角下本发明所提供多电极接触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43]在实际使用时,接触轨6通过支架7 (或其他方式)安装在充电地点,通常为公交车站台,并位于车辆8上方的侧部,车辆受电器集电头的电极排列方式与接触轨电极的排列方式相一致,两者平行接触,接触轨各电极2的长度大于集电头电极的长度,以便车辆进站时集电头在前后较大区域内都能与接触轨6接触,接触轨6各电极2的宽度可略宽于集电头电极的宽度,以提高受流的稳定性。
[0044]导向板5 (或导向轨)以垂直于接触轨6侧面的方式水平安装在接触轨6上方,用于在集电头升起至一定高度后限制其纵向自由度,使其不再继续向上运动,而改为向外横向运动,具体可采用平整的钢板等,车辆的受流器以垂直于车身长度方向的方式安装在车顶上,其集电头可进行升降运动和横向运动。
[0045]当车辆进站,受流器集电头需要与接触轨6接触时,集电头在垂直于车身长度方向的竖向平面内以近似垂直的方式升起。
[0046]当集电头升起至1500mm左右高度时,集电头在导向板5的限制下不再向上升起,集电头在垂直于车身长度方向的竖向平面内开始向外侧横向运动,可运动的距离在O?700mm之间,直至与接触轨6接触受流。
[0047]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多个电极分别用绝缘材料独立安装,或者凹槽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或减少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
[0048]除了上述多电极接触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安置在车辆充电位置的一侧,包括支架及安装于支架的供电轨,其中,供电轨为上文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所述接触轨位于车辆上方的侧部,具体结构在上文已有描述,就不再赘述。
[0049]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电极接触轨及供电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绝缘基板(I)及其上集成的多道横向电极(2),所述电极(2)在所述绝缘基板(I) 一侧的板面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平行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电极(2)之间设有绝缘部位(3),所述绝缘部位(3)高于所述电极(2)的底部且低于所述电极(2)的接触面,并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极(2)平行的横向凹槽(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的深度超过所述电极⑵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位(3)与绝缘基板(I)为一体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绝缘部位(3)上的凹槽(4)的数量为三道至六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包括正极、负极和接地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进一步包括信号极。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导向板(5),所述导向板(5)位于所述电极(2)上方并垂直于所述绝缘基板(I)。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板(I)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电极(2)超出所述绝缘基板(I) 一定距离。10.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安置在车辆充电位置的一侧,包括支架(7)及安装于所述支架(7)的供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轨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电极接触轨,所述接触轨位于车辆(8)上方的侧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包括竖向绝缘基板(1)及其上集成的多道横向电极(2),所述电极(2)在所述绝缘基板(1)一侧的板面上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平行分布,相邻的所述电极(2)之间设有绝缘部位(3),所述绝缘部位(3)高于所述电极(2)的底部且低于所述电极(2)的接触面,并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极(2)平行的横向凹槽(4)。该接触轨在保证受流过程安全的同时可以使受电器的集电头准确、稳定地定位受电,从而提高充电性能,保证车辆的安全正常行驶。本发明还公开了设有所述接触轨的供电装置。
【IPC分类】B60M1/30
【公开号】CN104890536
【申请号】CN201510333449
【发明人】索建国, 冯叶, 张彦林, 林平, 李军, 张海丰, 陈敏坚, 孙宁, 王秋红, 周洁, 郭瑾玉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