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的车室内等中设置的杯架,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支架的杯架,该支架能够对收容在收容空间中的饮料容器进行保持。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车室内安装有用于将饮料容器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的杯架。大部分杯架具有支架,该支架用于相对于车辆的加速、振动而稳定地保持各种尺寸的饮料容器。
[0003]如上所述的支架通常被预紧为向收容空间凸出。作为支架,例如在杯架的架主体和支架之间设置预紧部件,而将支架向进入收容空间的方向预紧。如果将饮料容器收容在收容空间中而将支架向径向外侧按压,则支架从收容空间后退,利用预紧部件的预紧力对饮料容器的侧面进行保持(专利文献I?5)。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1999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46036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9518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00147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82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本申请人开发了一种杯架,尤其是具有将支架保持在架主体上的新型结构的杯架。
[0010]本发明鉴于该情况而提出,以提供一种具有对支架进行保持的新型结构的杯架作为课题。
[0011]本发明的杯架的特征在于,具有:架主体,其具有包围收容空间的筒状的侧壁;开口部,其在所述架主体的侧壁开设;支架,其以通过所述开口部而能够在所述收容空间中进退的方式支撑在所述侧壁上;以及预紧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侧壁之间,对所述支架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预紧,在所述支架上具有:转动轴,其成为所述支架的摆动中心;以及摆动部,其与所述转动轴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利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摆动,所述架主体的所述侧壁在隔着所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具有后方壁,该后方壁从所述侧壁向与所述收容空间相反侧的后方侧凸出,所述后方壁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在所述支架进行进退的期间,利用所述转动轴和所述摆动部进行夹持,从而将所述支架保持为能够摆动。
[0012]根据上述结构,在架主体的侧壁的后方侧设置后方壁,在后方壁上设置被支架的转动轴和摆动部夹持的夹持部,从而能够相对于架主体摆动地保持支架。因此,能够将支架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架主体摆动。
[0013]利用支架和预紧部件对支架向进入收容空间的方向预紧,并且将支架能够摆动地保持在架主体上。因此,支架的保持结构简单,且安装工时也较少。
[0014]优选所述夹持部具有能够转动地保持所述转动轴的轴承部、以及对所述摆动部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支架沿夹持部的引导部摆动,因此支架能够稳定地摆动。夹持部对摆动部的摆动进行引导,并且能够转动地保持支架的转动轴。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支架顺利地摆动。
[0015]优选所述夹持部具有对所述转动轴的朝向所述后方侧的部分进行保持的保持面。在支架后退时,转动轴想要向后方侧移动。夹持部具有对转动轴的后方侧进行保持的保持面。因此,在支架后退时,转动轴也利用保持面保持。转动轴不会从轴承部脱落。
[0016]优选所述夹持部具有使所述转动轴从所述转动轴的径向外侧导入的转动轴导入部。通过转动轴导入部,将转动轴从径向外侧导入轴承部。另一方面,在轴承部是圆孔的情况下,需要将转动轴从轴向插入至轴承部中。在该情况下,必须使转动轴、夹持部稍稍弯曲,将转动轴压入轴承部中,作业性较差。如本发明所示,夹持部具有从转动轴的径向外侧使转动轴导入的转动轴导入部,从而无需使转动轴、夹持部发生弯曲,就能够将转动轴容易地导入至轴承部中,安装作业性较好。
[0017]优选所述夹持部具有使所述摆动部从后方侧导入引导部中的摆动部导入部。能够使摆动部通过摆动部导入部,从后方侧导入引导部中。将支架安装到架主体上时的作业性较好。
[0018]优选所述预紧部件由悬臂式弹簧构成,所述悬臂式弹簧具有在所述架主体的所述侧壁上保持的固定端、以及在所述支架的外侧配置的自由端。悬臂式弹簧容易向支架以及架主体安装,此外,能够将支架朝向收容空间预紧。
[0019]悬臂式弹簧可以由弧形弹簧或者板簧构成。任意的悬臂式弹簧均是易于安装在架主体以及支架上的结构。
[0020]优选所述后方壁在所述夹持部的上侧具有基部,该基部具有凸起部,所述支架具有使所述凸起部能够移动地嵌合的弧状槽。支架能够沿弧状槽稳定地进入收容空间或从收容空间后退。
[0021]优选所述后方壁只具有所述夹持部。因此,能够将支架以及预紧部件从杯架的侧方容易地进行安装,能够大幅减少部件安装工时。
[0022]发明的效果
[0023]根据本发明的杯架,利用支架的转动轴和摆动部对向架主体的侧壁的外侧凸出的夹持部进行夹持,从而将支架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架主体摆动。因此,能够提供新型的支架保持结构。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杯架的正视图。
[0025]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分解斜视图。
[0026]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杯架的俯视图。
[0027]图4是第I实施方式的架主体的开口部周边、支架以及板簧的分解斜视图。
[0028]图5是第I实施方式的杯架的要部放大正视图。
[0029]图6是第I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剖视图。
[0030]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杯架的要部放大正视图。
[0031]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杯架的要部放大正视图。
[0032]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杯架的正视图。
[0033]图10是第4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剖视图。
[0034]图11是第5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分解斜视图。
[0035]图12是第5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剖视图。
[0036]标号的说明
[0037]1:杯架、2:收容空间、3:架主体、3a:侧壁、3b:底壁、3c:开口部、3d:后方壁、3e:基部、3f:夹持部、3g:引导部、3h:轴承部、31:曲线状轴承面、3j:保持面、3k:摆动部导入部、3m:凸起部、3n:抵接部、3p:转动轴导入部、5:支架、5a:抵接凸部、5d:侧面、5e:开口周缘部、5f:转动轴、5g:摆动部、7:板簧、71:弧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8](第I实施方式)
[0039]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杯架I如图1、图2所示,具有:有底筒状的架主体3,其形成有用于收容饮料容器8的2个收容空间2 ;支架5,其能够在收容空间2中进退;以及板簧7 (预紧部件),其将支架5向支架5进入的方向预紧。
[0040]架主体3为树脂制,通过注塑成型形成。架主体3呈有底筒状。架主体3具有圆筒状的侧壁3a和闭塞侧壁3a的下端的底壁3b。利用侧壁3a和底壁3b围成的空间是用于收容饮料容器8的收容空间2。饮料容器8从收容空间2的上方插入。2个收容空间2经由凹状部20而形成连续的凹部。
[0041]侧壁3a的内径与在收容空间2中收容的最大直径的饮料容器8的外径相比略大,从收容空间2的上方朝向下方,侧壁3a的内径逐渐变小。此外,如图3所示,在侧壁3a的上方,以从周向将在收容空间2中收容的饮料容器包围的方式,等间隔形成有3个开口部3c。在这些开口部3c中,分别配置有支架5的后述的抵接凸部5a。
[0042]如图1、图2所示,支架5的抵接凸部5a是对饮料容器8的侧面进行保持的部分,呈向进入侧膨出的形状。抵接凸部5a从架主体3的外侧向架主体3的开口部3c插入。抵接凸部5a具有:在收容空间2侧最凸出地配置的顶点5c ;以及朝向顶点5c的上下方向的上端、下端后退的斜面5m、5n。上侧的斜面5m呈平缓的圆弧形状,下侧的斜面5n从顶点5c朝向下方,向后退方向以直线状倾斜。
[0043]在支架5位于最进入收容空间2的进入基准位置时,隔着收容空间2相对的抵接凸部5a的顶点5c彼此的间隔成为与在收容空间2中收容的最小直径的饮料容器的外径相比略大的间隔。在抵接凸部5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侧面5d。各侧面5d具有在支架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以直线状延伸的开口周缘部5e。
[0044]如图2所示,支架5还具有与抵接凸部5a相比设置在下侧的转动轴5f以及摆动部5g、与抵接凸部5a相比设置在上侧的限制部5h、以及弧状槽5i。
[0045]转动轴5f在支架5的各侧面5d的开口周缘部5e的下端,向宽度方向外侧凸出。此外,摆动部5g位于支架5的各侧面5d的开口周缘部5e的下侧,且与转动轴5f相比的上侧的位置。摆动部5g为轴形状,与转动轴5f平行地延伸。
[0046]如图4所示,限制部5h配置在支架5的各侧面5d的开口周缘部5e的上端,在支架5处于最大进入位置时,该限制部5h与在架主体3的开口部3c的上侧周缘部形成的抵接部3n抵接,从而限制支架5进一步向收容空间2进入。弧状槽5i与在一对后方壁3d的内侧分别形成的凸起部3m能够移动地嵌合。凸起部3m在弧状槽5i中移动到支架5进入收容空间2或从收容空间2后退的位置。在凸起部3m位于弧状槽5i的前方侧端部5k时,使支架5位于最大后退位置,而限制支架5进一步后退。
[0047]支架5以从周向将收容在收容空间2中的饮料容器包围的方式等间隔配置3个,以从架主体3的开口部3c面向收容空间2的方式安装。支架5是树脂制,通过注塑成型而一体成型。
[0048]在架主体3的侧壁3a的开口部3c的周缘处,在侧壁3a的与收容空间2为相反侧的后方侧凸出设置有一对后方壁3d。一对后方壁3d隔着开口部3c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相对的位置,彼此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延伸。各后方壁3d具有:在其上侧设有的基部3e ;以及在后方壁3d的下方设置、且利用支架的转动轴5f和摆动部5g夹持的夹持部3f。
[0049]在夹持部3f的下端形成支承将转动轴5f的轴承部3h,在夹持部3f的上端形成有对摆动部5g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g。
[0050]如图5所示,轴承部3h具有:曲线状轴承面3i,其形成在夹持部3f的下端,从架主体3的侧壁3a向径向外侧缓缓且细长地弯曲;以及保持面3j,其从曲线状轴承面3i连续地弯曲,且向下方延伸。曲线状轴承面3i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曲率变大。曲线状轴承面3i的径向外侧的终点与转动轴5f的径向外侧的表面接触。保持面3j从曲线状轴承面3i的终点连续地向下延伸。保持面3j与转动轴5f的表面、即与支架5的朝向后退方向的部分抵接,保持面3j对转动轴5f的后方侧进行保持。保持面3j与与转动轴5f抵接的部分相比更向下方延伸几mm左右。在转动轴5f受到向径向外侧的负载时,也利用该保持面3j对转动轴5f进行保持,因此,防止转动轴5f的脱落。
[0051]如图5所示,在夹持部3f的上侧形成有引导部3g,该引导部3g对与支架5的进退移动相伴的摆动部5g的摆动进行引导。引导部3g以夹持部3f中的配置有轴承部3h的部分的正上方的部分作为起始点,呈从起始点开始绘出与轴承部3h同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状。
[0052]后方壁3d的夹持部3f在其与基部3e之间设有将摆动部5g从后方侧向引导部3g导入的摆动部导入部3k。摆动部导入部3k向径向外侧开口,随着向里侧、即径向内侧进入而开口宽度逐渐变窄。摆动部导入部3k的里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是比摆动部5g的直径略大的大小。
[0053]如图4所示,为了将支架5保持在架主体3上,将支架5的抵接凸部5a从架主体3的侧壁3a的开口部3c的后方侧插入,使支架5的转动轴5f通过在夹持部3f的下端开口的转动轴导入部3p,而从转动轴5f的径向外侧导入至轴承部3h中。此外,使支架5的摆动部5g从摆动部导入部3k导入至引导部3g中。轴承部3h和引导部3g之间的距离、即夹持部3f的宽度与支架5的转动轴5f和摆动部5g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因此,夹持部3f利用支架5的转动轴5f和摆动部5g夹持,从而支架5能够摆动地保持在架主体3上。
[0054]如图4所示,板簧7呈长板形状。板簧7的下方的基部7d是板簧7的固定端,开设有矩形的安装孔7a。安装孔7a与在架主体3的侧壁3a的后方侧凸出设置的安装部3q的卡止片3r卡止。在板簧7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弯曲部7b,与弯曲部7b相比位于上侧的倾斜部7c相对于与弯曲部7b相比位于下侧的基部7d,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倾斜部7c的前端部7e是自由端。板簧7通过利用前端部7e对支架5的抵接凸部5a的下侧的斜面5n的背面侧进行压接,从而对支架5向进入收容空间2的方向进行预紧。
[0055]图6的标号A表不板簧7处于自由状态时,图6的标号B表不在将板簧7安装在架主体3以及支架5上,支架5位于最大进入位置时的板簧7的状态,图6的标号C表示在将板簧7安装在架主体3以及支架5上,支架5位于最大后退位置时的板簧7的状态。在将板簧7安装在架主体3以及支架5上时,板簧7与自由状态时相比向后方侧弹性变形,预紧力朝向进入方向。在支架5从最大进入位置向最大后退位置移动的期间,板簧7的旋转角度β为19.5°,支架5的旋转中心即转动轴5f的旋转角度α (图5〕也设定为19.5°。
[0056]图5、图6的用实线表示的支架5,示出最进入收容空间2时的状态。利用板簧7的预紧力,支架5始终要向收容空间2进入。通过支架5的上侧的限制部5h抵接至架主体3的开口部3c的上侧周缘,而使支架5停留在最大进入位置。
[0057]图5、图6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支架5是从收容空间2最后退时的状态。在将饮料容器8收容至收容空间2中时,由于被饮料容器8的侧面按压,而支架5后退。将支架5的抵接凸部5a的顶点5c位于与架主体3的侧壁3a大致相同的平面上时设定为支架5的最大后退位置。此时,支架5的上端部比架主体3的开口部3c向后方侧后退,而在架主体3的后方壁3d上形成的凸起部3m与弧状槽5i的前方侧端部5k(图4)抵接,从而停留在最大后退位置。在支架5从最大进入位置摆动到最大后退位置为止的期间,支架5的摆动部5g被夹持部3f的引导部3g引导而以圆弧状移动,而停止在从引导部3g的里部摆动了 19.5°之后的终点位置。夹持部3f的引导部3g和轴承部3h之间的距离,在从引导部3g的里部到终点位置为止的期间保持为恒定。引导部3g和轴承部3h之间的距离、与支架5的转动轴5f和摆动部5g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将轴承部3h和引导部3g设置在两侧的夹持部3f,在支架5在最大进入位置和最大后退位置之间移动的期间,稳定地保持支架5。
[0058]向架主体3的侧壁的外侧凸出的夹持部3f利用支架5的转动轴5f和摆动部5g进行夹持,从而将支架5以相对于架主体3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将支架5以相对于架主体3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保持。
[0059]此外,支架5沿夹持部3f的引导部3g摆动,因此支架5能够稳定地摆动。
[0060]通过支架5和板簧7,将支架5向进入收容空间的方向预紧,并且将支架5可摆动地保持在架主体3上。因此,支架5的保持结构简单,且安装步骤也较少。
[0061]在夹持部3f的下端设有将转动轴5f从径向外侧向轴承部3h中导入的转动轴导入部3p。在夹持部3f的上方设有用于将摆动部5g从后方侧向引导部3g导入的摆动部导入部3k。转动轴5f通过转动轴导入部3p而导入轴承部3h中,进而,通过在支架5的外侧形成的摆动部导入部3k,将摆动部5g导入引导部3g中。因此,容易将支架5安装至架主体3中。此外,转动轴导入部3p向夹持部3f的下侧开口,摆动部导入部3k向夹持部3f的径向外侧开口。因此,将转动轴5f从夹持部3f的下侧插入,并且将摆动部5g从径向外侧通过摆动部导入部3k而导入引导部3g中,从而能够简单地将支架5安装到架主体3上。无需使转动轴5f、摆动部5g以及后方壁3d发生弯曲,能够简单地使后退壁3d支撑支架5。
[0062]板簧7是悬臂式弹簧。悬臂式弹簧易于向支架5以及架主体3安装,此外,能够使支架5朝向收容空间预紧。
[0063](第2实施方式)
[0064]第2实施方式的杯架如图7所示,在架主体3的夹持部3f上形成的轴承部3h具有:与转动轴5f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大小的呈圆弧形状的圆弧状轴承面3s ;对转动轴5f的后退侧的表面进行保持的保持面3 j ;以及与转动轴5f的进入侧的表面抵接的抵接面3u。圆弧状轴承面3s的后方侧与保持面3j连续,进入侧与抵接面3u连续。保持面3j以及抵接面3u从与转动轴5f抵接的部分进一步向下方延伸几mm左右。在保持面3j的下端和抵接面3u的下端之间开设有将转动轴5f导入轴承部3h中的轴承部导入部3p。
[0065]在第2实施方式中,不仅是转动轴5f的上侧的表面和后退侧的表面,并且进入侧的表面也被夹持部3f的圆弧状轴承面3s、保持面3j、抵接面3u保持。因此,能够将转动轴5f稳定地保持在轴承部3h上。
[0066](第3实施方式)
[0067]第3实施方式的杯架如图8所示,在架主体3的夹持部3f的下侧形成的轴承部3h具有:从侧壁3a向后方侧延伸的直线状轴承面3q ;以及从直线状轴承面3q的后方侧弯曲并向垂直下方延伸的保持面3j。在夹持部3f的上侧形成的引导部3g具有:从侧壁3a向后方侧延伸的直线状引导面3r ;以及从直线状引导面3r的后方侧以圆弧状弯曲的圆弧状引导面3s。引导部3g的直线状引导面3r与轴承部3h的直线状轴承面3q平行地形成。引导部3g的直线状引导面3r的起始点位于侧壁3a上,直线状引导面3r的终点与圆弧状
引导面3s的起始点连续地相连。轴承部3h和引导部3g之间的距离,在从直线状引导面3r到圆弧状引导面3s之间的任意位置处,保持相同距离。该距离与支架5的转动轴5f和摆动部5g之间的距离相等。
[0068]在支架5位于最大进入位置时,转动轴5f如图8的标号G所示,位于轴承部3h的直线状轴承面3q的起始点,此外,摆动部5g也如图8的标号D所示,位于引导部3g的直线状引导面3r的起始点。如果支架5被饮料容器8向后退侧按压,则转动轴5f如图8的标号H所示,在轴承部3h的直线状轴承面3q上向径向外侧移动,大致到达保持面3j。与此相伴,摆动部5g也如图8的标号E所示,在引导部3g的直线状引导面3r上向径向外侧移动。此外,如果支架5被向后方侧按压,则摆动部5g以转动轴5f为中心向后方侧摆动,如图8的标号F所示,到达圆弧状引导面3s。在支架5位于最大后退位置时,转动轴5f与轴承部3h的保持面3j抵接。摆动部5g停止在从引导部3g的圆弧状引导面3s的起始点以转动轴5f为中心旋转了 19.5°的位置处。
[0069]在第3实施方式中,摆动部5g的移动存在处于直线状时和圆弧状时,但也可以设定为仅以直线状的移动进行进退移动。
[0070](第4实施方式)
[0071 ] 第4实施方式的杯架如图9、图10所示,代替板簧而使用弧形弹簧71 (预紧部件),这一点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弧形弹簧71形成为圆弧形状。弧形弹簧71的一端是固定端,固定在形成于架主体3的侧壁3a上的凹处3t中。弧形弹簧71的另一端是自由端,与在支架5的背面上凸出的卡止爪5j抵接。
[0072]图10的用实线表示的支架5位于最大进入位置,图1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支架5位于最大后退位置。将弧形弹簧71安装在支架5上,而在从支架5位于最大进入位置时到位于最大后退位置时为止的期间,对支架5向进入方向进行预紧。
[0073](第5实施方式)
[0074]第5实施方式的杯架如图11、图12所示,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在架主体3
的一对后方壁3d上不具有基部3e。
[0075]在第5实施方式中,一对后方壁3d均只具有夹持部3f。在夹持部3f的相对的相对面侧的下端,具有与支架5的转动轴5f相对应的以圆弧状凹陷的轴承部3h、以及向轴承部3h的下侧延伸的转动轴导入部3p。轴承部3h转动自如地保持支架5的转动轴5f。
[0076]在夹持部3f的上侧形成有对摆动部5g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g。引导部3g以夹持部3f中的轴承部3h的正上方的部分作为起始点,呈从起始点开始绘出与轴承部3h同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状。
[0077]在支架5的一对侧面5d上,凸出设置有转动轴5f以及摆动部5g。在侧面5d的转动轴5f的周缘形成有槽条5j,而减小在支架5摆动时的与夹持部3f的滑动摩擦。
[0078]板簧7是长条板状体,在长度方向设有2个弯曲部7b、7f。2个弯曲部7b、7f使板簧7的上侧的倾斜部7c相对于板簧7的下侧的基部7d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在板簧7的下侧的基部7d上开设有安装孔7a。
[0079]另外,在架主体3的侧壁3a的开口部3c的下侧周缘上,设有与支架5的下部抵接的肋状的抵接部3w。
[0080]如图12所示,在架主体3的底壁3b周缘,在位于开口部3c的正下方的部分处设有保持壁3v。在底壁3b的与保持壁3v相比径向内侧的部分处设有卡止爪3m。板簧7的下侧的基部7d插入至在保持壁3v上设有的狭缝3n中。通过将安装孔7a卡止在卡止爪3m上,而板簧7支撑在架主体3的底壁3b上。
[0081]板簧7的上侧的倾斜部7c的前端部7e是自由端。板簧7的前端部7e与支架5的侧面5d的后端面5j抵接,从而板簧7将支架5向进入收容空间2的方向预紧。设置在支架5的上侧的限制部5h与架主体3的开口部3c的上侧周缘抵接,从而使支架5停留在最大进入位置。如果饮料容器插入收容空间2中,则饮料容器与支架5的抵接凸部5a抵接,如图12的双点划线所示,支架5从收容空间2后退。
[0082]如图11、图12所示,使支架5的转动轴5f导入至轴承部3h中,使引导部3g保持支架5的摆动部5g,从而夹持部3f被支架5的转动轴5f和摆动部5g夹持。由此,支架5能够摆动地保持在架主体3中。
[0083]在本实施方式中,架主体3的后方壁3d不具有基部。因此,容易使夹持部3f保持支架5。
[0084]如图11所示,一对后方壁3d只具有夹持部3f,不具有基部3e。因此,能够将支架5以及板簧7的各部件从杯架侧方容易地进行安装,能够大幅减少部件安装工时。
[0085]本实施方式的一对夹持部3f的厚度比较厚,因此刚性较高。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支架5。
[0086]在第I?第5实施方式中,在架主体的后方壁3d的下侧设有夹持部3f,但也可以设置在后方壁3d的上侧。在该情况下,将支架5的转动轴5f朝向上侧配置,将限制部5h朝向下侧配置。支架5以上侧的转动轴5f为中心摆动。
[0087]在第I?第5实施方式中,支架5的摆动部5g呈轴状,但只要是沿后方壁3d的引导部3g向进退方向对移动进行引导的形状即可,并不限于此。
[0088]在第I?第4实施方式中,架主体3的后退壁3d具有夹持部3f和基部3e,但也可以不具有基部3e。通过具有基部3e,而支架5的侧面5d保持在基部3e上,因此,能够使支架5更稳定地进退移动。
[0089]在第I?第5实施方式中,在I个包围收容空间2的侧壁3a上具有3个支架5,但支架5的数量也可以是I个、2个、或者大于或等于4个。
【主权项】
1.一种杯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架主体,其具有包围收容空间的筒状的侧壁; 开口部,其在所述架主体的侧壁开设; 支架,其以通过所述开口部而能够在所述收容空间中进退的方式支撑在所述侧壁上;以及 预紧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侧壁之间,对所述支架向进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预紧, 在所述支架上具有:转动轴,其成为所述支架的摆动中心;以及摆动部,其与所述转动轴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利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摆动, 所述架主体的所述侧壁在隔着所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具有后方壁,该后方壁从所述侧壁向与所述收容空间相反侧的后方侧凸出, 所述后方壁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在所述支架进行进退的期间,利用所述转动轴和所述摆动部进行夹持,从而将所述支架保持为能够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夹持部具有能够转动地保持所述转动轴的轴承部、以及对所述摆动部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夹持部具有对所述转动轴的朝向所述后方侧的部分进行保持的保持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夹持部具有将所述转动轴从所述转动轴的径向外侧导入的转动轴导入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夹持部具有将所述摆动部从所述后方侧导入所述引导部中的摆动部导入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预紧部件由悬臂式弹簧构成,所述悬臂式弹簧具有在所述架主体的所述侧壁上保持的固定端、以及在所述支架的外侧配置的自由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悬臂式弹簧由弧形弹簧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悬臂式弹簧由板簧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后方壁在所述夹持部的上侧具有基部,该基部具有凸起部,所述支架具有使所述凸起部能够移动地嵌合的弧状槽。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杯架,其中, 所述后方壁仅具有所述夹持部。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具有对支架进行保持的新型结构的杯架。杯架具有:架主体;开口部,其在架主体的侧壁开设;支架,其以通过开口部能够向收容空间进退的方式支撑在侧壁上;以及板簧,其设置在支架和侧壁之间,对支架向进入收容空间的方向进行预紧。在支架上具有:转动轴,其成为支架的摆动中心;以及摆动部,其与转动轴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利用转动轴的转动,而以转动轴为中心摆动。在架主体的侧壁上形成的开口部的周缘,在隔着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夹持部,夹持部向侧壁的外侧凸出,在支架进行进退的期间被转动轴和摆动部夹持,从而能够摆动地保持支架。夹持部具有能够转动地保持转动轴的轴承部、以及对摆动部的摆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IPC分类】B60N3/10
【公开号】CN104890555
【申请号】CN201510096391
【发明人】泽田晋一, 横田信彦, 中山知征, 近藤邦仁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公告号】US2015025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