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2

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线型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属于船舶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船舶下水有多种方式,有滑道下水,有坞内直接起浮等等。对于超大型原油轮,矿砂船,集装箱船等,一般都使用坞内直接起浮的方式。起浮前,在船坞内船舶会坐在密密麻麻的坞墩之上,然后往船坞内注水,当水面越来越高,船舶浮力不断增加,当浮力大于重力时,船舶就完成了起浮作业。
[0003]但是由于船舶的大型化,超大型船舶一般起浮重量都在5万吨以上。而一般船舶都是甲板处较为宽大,越到船底变得越小。尤其是在船舶的尾部,船底与坞墩接触的平底部分几乎变成了一条直线。这样的设计不利于船舶坐墩,在实际工程中会出现个别坞墩应力较为集中或者某些坞墩吃不上力的情况。局部应力过大会对坞墩及船底造成损伤,严重影响了坞墩和船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甚至会影响到船体的平衡性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船舶尾部区域的底部线型设计,从而增大船舶与坞墩的接触面积。该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尾部坞墩的实际利用效率,提高船舶起浮时的安全性。
[0005]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所述船舶与坞墩接触的平底部分的尾部线型为向后的箭头状线型;所述箭头状线型具有一对平行的长边,所述一对平行的长边的长度为10-25m,间距为0.8-2.5m。
[0007]本技术方案可以使尾部船底和坞墩的横向接触宽度H得到保证,从而可以提高坞墩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对于超大型船舶,可以减小船舶进坞坐墩时的安全风险。
[0008]进一步的,所述平底部分和舷侧的连接为对接焊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平底部分和舷侧的连接为圆弧过渡的一体式结构。
[0010]进一步的,与所述尾部线型对应的末端坞墩间的间距较前端坞墩间间距小。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I)船底尾部平底的线型设计,保证尾部船体与坞墩良好接触,可以受到坞墩的良好支撑。
[0013]2)采用平行的箭头状的线型设计,在获得良好支撑效果的同时兼顾了减小航行阻力的设计。
[0014]3)结构稳定,制造安装方便。
[0015]4)大大提升了坞墩的实际利用效率,提高船舶起浮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尾部的主视图。
[0017]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尾部与坞墩接触的平底线的线型图。
[0018]图3是图1的横剖面图。
[0019]图4是本发明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的线型图。
[0020]图5是与图4对应的宽平底船舶的横剖面图。
[0021]图6是平底与舷侧使用焊接对接的示意图。
[0022]图7是平底与舷侧使用圆弧过渡的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4]对比实施例:
[0025]从图1-图3中可以看出,现有船舶尾部的平底部分,由于船舶尾部线型收缩而变得非常的小,到最后几乎变成一条线,而根本没有横向的平底区域。从图3的横剖面视图中可以更加清晰的看见,船舶与坞墩的实际接触面积较小,坞墩的实际利用率不高,该设计对船舶进坞坐墩的安全性非常不利。容易出现个别坞墩应力较为集中或者某些坞墩吃不上力的情况。
[0026]参见图4-7,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所述船舶与坞墩接触的平底部分的尾部线型为向后的箭头状线型;所述箭头状线型具有一对平行的长边,所述一对平行的长边的长度为10-25m,间距为0.8-2.5m。
[0027]参见图6,所述平底部分和舷侧的连接为对接焊接。
[0028]参见图7,所述平底部分和舷侧的连接为圆弧过渡的一体式结构。
[0029]参见图4,与所述尾部线型对应的末端坞墩间的间距较前端坞墩间间距小。
[0030]本发明可以使尾部船底和坞墩的横向接触宽度H得到保证,从而可以提高坞墩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对于超大型船舶,可以减小船舶进坞坐墩时的安全风险。
[0031]本发明船底尾部平底的线型设计,保证尾部船体与坞墩良好接触,可以受到坞墩的良好支撑;采用平行的箭头状的线型设计,在获得良好支撑效果的同时兼顾了减小航行阻力的设计;结构稳定,制造安装方便;大大提升了坞墩的实际利用效率,提高船舶起浮时的安全性。
【主权项】
1.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船舶与坞墩接触的平底部分的尾部线型为向后的箭头状线型; 所述箭头状线型具有一对平行的长边,所述一对平行的长边的长度为10-25m,间距为0.8-2.5m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部分和舷侧的连接为对接焊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部分和舷侧的连接为圆弧过渡的一体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尾部线型对应的末端坞墩间的间距较前端坞墩间间距小。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与坞墩接触的平底部分的尾部线型为向后的箭头状线型;所述箭头状线型具有一对平行的长边,所述一对平行的长边的长度为10-25m,间距为0.8-2.5m。本发明船底尾部平底的线型设计,保证尾部船体与坞墩良好接触,可以受到坞墩的良好支撑;采用平行的箭头状的线型设计,在获得良好支撑效果的同时兼顾了减小航行阻力的设计;结构稳定,制造安装方便;大大提升了坞墩的实际利用效率,提高船舶起浮时的安全性。
【IPC分类】B63C5/02
【公开号】CN104890834
【申请号】CN201510315986
【发明人】赵文斌, 马晓宇, 高嵩, 马亚成, 胡伟成, 叶旭, 许斐, 高斌, 高峰
【申请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