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开式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3

预开式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预开式降落伞,其是与降落伞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0002]降落伞,一种提供由高处安全缓降的降落装置,而降落伞的种类繁多,其中,抛射式及拖曳式的降落伞均需有足够的高度或空间,配合高空落下时的气流阻力或位移的动能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确定打开,但是,位于大楼林立街道的高楼因不具备充足的高度及空间,而有无法使用的窘境。
[0003]因而,又有一种如图1所示的气球降落伞10,其主要包含一气流阻力罩11及一充气球12构成的双层结构,该充气球12与该气流阻力罩11以多个第一缆绳13连结,该些第一缆绳13的一端结合于该充气球12,另一端则呈发散状的几何构造关系结合于该气流阻力罩11的周缘,而该些第二缆绳14的一端结合于该气流阻力罩11的周缘,另一端则结合于一承载物15。
[0004]藉此,当该气球降落伞10由高空落下时,该充气球12先提供充气的浮力,而该气流阻力罩11提供气流阻力,藉此使该气球降落伞10可提供缓降之效;然而,在该气球降落伞10的被真实的应用时,该充气球12必须具有极大的尺寸才足以提供充足的浮力,若其尺寸很小将无法提供充足的浮力;且甚至该气流阻力罩11的直径尺寸是该充气球12的好几倍大,如此将有充气时间过长而不适用于紧急逃生的缺失;同时也因整体气球降落伞10的体积过于庞大,而有移动困难的缺失。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预开式降落伞,是改善一般气球降落伞若要具有足够的浮力会有体积过于庞大且移动困难度高的缺失。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开式降落伞,包含:
[0007]—双缓降力气球伞,整体为相对一中心轴为轴对称的结构设计,且该双缓降力气球伞包含一充气罩部围绕一第一阻力发生空间,该充气罩部具有一充气空间,且该充气罩部具有一连通该充气空间的气嘴,该充气罩部以一围绕面围绕出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且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具有一第一端口部。
[0008]一万向接头,该双缓降力气球伞透过多个第一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且该些第一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双缓降力气球伞的,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并藉此使该双缓降力气球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
[0009]一预开伞,包含一弧顶面及一环周面围绕一第二阻力发生空间,该弧顶面接邻设置于该环周面的一端,该环周面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端口部;该预开伞透过多个第二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且该些第二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并藉此使该预开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
[0010]一承载物,透过多个第三缆绳结合于该预开伞,该些第三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承载物。
[0011]本发明透过双缓降力气球伞充气后提供浮力并能带动预开伞完成开伞动作,不需由高度落下或平移的动能即能完成开伞提供使用,使用的便利性及适用性高,且双缓降力气球伞除了浮力之外更具有第一阻力发生空间于下降时碰撞空气产生缓降力,再搭配预开伞的第二阻力发生空间则具有三处缓降力发生,藉此能快速地达到平稳的下降速度,降低承受极速下降的下坠感,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般气球降落伞的结构组态。
[0013]图2为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4]图3A为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结构剖视图。
[0015]图3B为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双缓降力气球伞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3C为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预开伞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收纳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气球降落伞10 气流阻力罩11
[0021]充气球12第一缆绳13
[0022]第二缆绳14承载物15
[0023]双缓降力气球伞20充气罩部21
[0024]充气空间211气嘴212
[0025]围绕面213 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
[0026]第一端口部214万向接头30
[0027]第一缆绳40 预开伞50
[0028]弧顶面51环周面52
[0029]第二端口部521第二阻力发生空间53
[0030]环翼部54第二缆绳60
[0031]中心轴X承载物70
[0032]第三缆绳80 浮力L
[0033]第一阻力Dl 第二阻力D2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较佳实施例如图2至5所示,包含:
[0035]一双缓降力气球伞20,整体为相对一中心轴X为轴对称的结构态样,且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包含一充气罩部21围绕一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该充气罩部21为由挠性材料制成的空心体并具有一充气空间211,且该充气罩部21具有一连通该充气空间211的气嘴212,该充气罩部21以一围绕面213围绕出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且该围绕面213的自由端为一第一端口部214,该第一端口部214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并环绕构成开放的端口,且该第一端口部214的自由端为导弧形态如图3B所示。
[0036]一万向接头30,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透过多个第一缆绳40结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一端,且该些第一缆绳40的一端结合于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该第一端口部214,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一端;并藉此使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能相对该万向接头30自由转动。
[0037]一预开伞50,包含一弧顶面51及一环周面52围绕一第二阻力发生空间53,该弧顶面51及该环周面52由挠性材料所制成,且该弧顶面51接邻设置于该环周面52的一端,该环周面52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端口部521,该第二端口部521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且该第二端口部521的自由端为导弧形态如图3C所式,该环周面52接邻该弧顶面51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而该环周面52异于接邻该弧顶面51的一端则又更结合设置一环翼部54,该环翼部54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该中心轴X具有夹角,本实施例的环翼部54为由该环周面52向外并朝向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倾斜渐扩沿伸的环形片结构,且该环翼部54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该预开伞50透过多个第二缆绳60结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另一端,且该些第二缆绳60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50的该弧顶面51,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30的另一端;并藉此使该预开伞50能相对该万向接头30自由转动。
[0038]一承载物70,透过多个第三缆绳80结合于该预开伞50,该些第三缆绳80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50的该第二端口部521,另一端则汇合于该承载物70。
[0039]以上为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结构组态及特征,而由于本发明的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充气罩部21、预开伞50的弧顶面51及环周面52均由挠性材料所制成,因此该充气罩部21、弧顶面51及环周面52在不使用时皆能自然形变压缩收纳成为如图4所示,且于此状态下,由于该预开伞50的环翼部54为硬质材料所制成,因此该预开伞50的环翼部54可作为承载收纳的基础,形成稳定的收纳态样。
[0040]而使用时,本发明的预开式降落伞可收纳置放于高处或建筑物顶楼,接着由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 充气罩部21的气嘴212进行充气,充气使该充气罩部21的充气空间211充满气体,填充于该充气空间211内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较佳是填充氦气于该充气罩部21的充气空间211内。
[0041]当该充气罩部21的充气空间211充满气体之后,该充气罩部21的充气空间211内的气体相较于空气产生浮力L,因此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因浮力L而上升,且当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浮升时,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连动该些第一缆绳40、万向接头30及该些第二缆绳60,且该些第二缆绳60更进而带动拉引该预开伞50上升,透过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拉升带动该预开伞50完成开伞,使整体预开式降落伞可以在没有高度落差的或位移任何动能的状况下即能完成开伞;而在整体预开式降落伞完成开伞后,只需将该预开式降落伞移动至可向下降落之处,使该预开式降落伞降落即能提供缓慢降落的目的,如图5所示。
[0042]而在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由高处降落时,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充气罩部21的充气空间211内的气体持续提供浮力L,同时,气体进入该预开伞50的第二阻力发生空间53及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而能同时于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及该第二阻力发生空间53与气流碰撞分别产生阻扰下降的第一阻力Dl及第二阻力D2,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提供浮力L及第一阻力Dl两种缓降作用力,搭配该预开伞50的第二阻力D2使得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整体于运作时具有三处的缓降作用力产生,且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产生的浮力L、第一阻力Dl及第二阻力D2的总和大于整体降落伞的自重及承载物重量的总和,如此,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便能由浮力L、第一阻力Dl及第二阻力D2提供共三处向上的作用力来平衡降落伞自重与承载物(如.跳伞者)的重量,并进而产生缓降效果,因此能在极短时间内即达到平稳的降落速度状态,减缓使用者在降落伞起初降落时直接承受重力加速度的急速下坠感,缓和使用者的恐惧心理,并能藉此提高使用意愿。
[0043]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当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由高处降落且气体进入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22及该第二阻力发生空间53时是分别必须通过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端口部214及第二端口部521,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一端口部214及第二端口部521能避免软质材料可能发生的震荡及震动,并透过配置的导弧形态确实发挥导引气流及分流的目的,使空气确实且平稳地分流进入第一阻力空间22及第二阻力空间53,而没有进入该第一阻力空间22及该第二阻力空间53的气体则流畅地向外流出,藉以降低风阻并达稳定气流之效。
[0044]同时,由上述可知,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透过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的充气罩部21产生的浮力即能带动该预开伞50完成开伞,不需藉高度落差作为开伞的动力,亦不需有位移的动能来辅助开伞,因此能适用于空间狭小的高处(如城市高楼)使用,且在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完成充气后即可完成开伞的使用方式又能避免因开伞不全而产生的安全疑虑,能大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45]再者,由于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的双缓降力气球伞20与该预开伞50之间是连结于该万向接头30上,当该预开式降落伞于降落时产生晃动时,该万向接头30提供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或该预开伞50独立自由转动或偏摆的自由度,破坏该双缓降力气球伞20及该预开伞50间的直线拉力与旋转扭力的连结,进而降低晃动、提高降落的稳定性。
[0046]另外,本发明的预开伞由于设置有该环翼部54,该环翼部54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该中心轴X为具有夹角的状态(如喇叭形状展开,其风阻系数为接近0.5),且该环翼部54向其自由端延伸的形态为倾斜渐扩延伸,因此当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整体降落时,气流接触于该环翼部54而能沿该环翼部54顺势流动,形成导流、稳流的目的,并能降低紊流的发生,提高整体降落位移的稳定性。
[0047]由上述可知,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在不使用时能方便地收纳,而开伞时则只要透过对充气罩部21充气即能带动预开伞50向上浮升完成整体开伞动作,最后于使用时则只要平移至降落处即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平稳的降落状态,使用的安全性、便利性高,且能适用于不具广阔空间的城市中,适用性高,整体具极高附加价值。
【主权项】
1.一种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双缓降力气球伞,整体为相对一中心轴为轴对称的结构态样,且该双缓降力气球伞包含一充气罩部围绕一第一阻力发生空间,该充气罩部具有一充气空间,且该充气罩部具有一连通该充气空间的气嘴,该充气罩部以一围绕面围绕出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且该第一阻力发生空间具有一第一端口部; 一万向接头,该双缓降力气球伞透过多个第一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且该些第一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双缓降力气球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并藉此使该双缓降力气球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 一预开伞,包含一弧顶面及一环周面围绕一第二阻力发生空间,该弧顶面接邻设置于该环周面的一端,该环周面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端口部;该预开伞透过多个第二缆绳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且该些第二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并藉此使该预开伞能相对该万向接头自由转动;以及 一承载物,透过多个第三缆绳结合于该预开伞,该些第三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另一端则汇合于该承载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缓降力气球伞的充气罩部、该预开伞的该弧顶面及该环周面为由挠性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缓降力气球伞的该第一端口部及该预开伞的该第二端口部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第一端口部,另一端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一端;而该些第二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的弧顶面,该些第二缆绳的另一端结合于该万向接头的另一端;该些第三缆绳的一端结合于该预开伞的第二端口部,该些第三缆绳的另一端汇合于该承载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开伞的该环周面异于接邻该弧顶面的一端则又更结合设置一环翼部,该环翼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该中心轴具有夹角,且该环翼部由不具变形能力的硬质材料所制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翼部为由该环周面向外并朝向该双缓降力气球伞倾斜渐扩沿伸的环形片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开式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开伞的该环周面接邻该弧顶面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开式降落伞,其主要包含双缓降力气球伞及预开伞分别汇集连结于万向接头的两端所构成,双缓降力气球伞具有充气罩部供以充气产生浮力,当双缓降力气球伞被充气完成后即产生浮力并且将预开伞向上拉完成开伞的动作,不需藉由高度落差的位能或位移的动能来辅助开伞,据此具有极高的使用便利性及环境适应性;且当本发明预开式降落伞降落时,除了由充气罩部的浮力提供缓降作用之外,双缓降力气球伞的第一阻力发生空间及预开伞的第二阻力发生空间则分别撞击空气产生阻挠下降的第一阻力及第二阻力。本发明提供三处向上的作用力产生缓降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很确定地被打开与达到平稳缓降的目的,提高使用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IPC分类】B64D17/72, B64D17/00
【公开号】CN104890883
【申请号】CN201410081392
【发明人】廖学志
【申请人】廖学志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3月6日
【公告号】WO2015131629A1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