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吸盘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3

柔性吸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搬运玻璃、钢板等光滑板材的机械手抓取吸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大型的建筑和工业材料,例如玻璃、木材、钢板、纸箱等物体搬运使用的是吸盘机械手抓取进行搬运,吸盘机械手的主要部件为柔性吸盘装置,如图1所示,该柔性吸盘装置包括支撑盘Ia和吸盘2a,支撑盘Ia —般采用金属等刚性材料,吸盘2a —般为橡胶浇注成型,吸盘2a通过粘合剂粘合在支撑盘Ia侧壁上,支撑盘Ia开有与机械手臂连接的螺纹孔11a,吸盘2a对应螺纹孔Ila位置开有通孔21a。
[0003]上述支撑盘是一块实芯整板、上端面为光面,吸盘与支撑盘是靠粘合剂实现两者的粘合连起,这样,该柔性吸盘装置的重量大、材料浪费。长时间使用后,粘合剂易老化脱胶,加上该柔性吸盘装置所吸附的物体较重,吸盘易从支撑盘上脱离开或被撕裂,该柔性吸盘装置易漏气,这对吸附作业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吸附效果好的柔性吸盘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吸盘装置,包括支撑盘和吸盘,支撑盘嵌入吸盘内,支撑盘开有螺纹孔,支撑盘边缘开有若干固定浇注孔。
[0006]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吸盘在浇注时,吸盘的部分材料会进入支撑盘的固定浇注孔内,提高吸盘与支撑盘之间的连接强度,吸盘不易从支撑盘上脱离开或被撕裂,本柔性吸盘装置不易漏气。
[0007]所述支撑盘侧壁向外延伸有凸环,若干固定浇注孔贯穿凸环的上、下端面,凸环被吸盘包裹。
[0008]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吸盘在浇注时可以完全包裹在凸环外侧,方便整体加工。
[0009]所述支撑盘上端面开有减重环槽,减重环槽处于支撑盘的凸环与螺纹孔之间,减重环槽侧壁之间还设有若干加强筋。
[0010]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在保证支撑盘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减轻了其重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中柔性吸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柔性吸盘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柔性吸盘装置实施例支撑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2至3所示
本柔性吸盘装置包括支撑盘I和吸盘2。
[0015]支撑盘I大体为圆盘状,支撑盘I的材料为合金铝材料,且可一次压铸成型。支撑盘I的中心开有贯穿上、下端面的螺纹孔11,支撑盘I的侧壁向外延伸有凸环12,凸环12的高度小于支撑盘I的高度,使凸环12至支撑盘I的上端面形成台阶状,二十个固定饶注孔13沿支撑盘I的中心线均匀圆周分布在凸环12上,且固定浇注孔13贯穿凸环12的上、下端面,支撑盘I的上端面开有减重环槽14,减重环槽14处于支撑盘I的凸环12与螺纹孔11之间,减重环槽14侧壁之间还设有十条加强筋15,使得支撑盘I的上端面为镂空结构、重量减轻30%、加工成本降低。
[0016]吸盘2为橡胶材料浇注成型,吸盘2包裹在支撑盘I的下端面和凸环12外侧。吸盘2在浇注时,吸盘2的部分材料会进入支撑盘I的固定浇注孔13内,提高吸盘2与支撑盘I之间的连接强度,吸盘2不易从支撑盘I上脱离开或被撕裂,本柔性吸盘装置不易漏气。吸盘2对应螺纹孔11的位置也开有通孔21。
[0017]本实施例中,十条加强筋15沿减重环槽14的中心均匀圆周分布,并构成五角星的形状,但,多条加强筋所构成的形状不局限于五角星的形状,多条加强筋还可构成其它形状(如六角形、八角形等),使得本柔性吸盘装置的外形较为美观。
[001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柔性吸盘装置,包括支撑盘和吸盘,支撑盘嵌入吸盘内,支撑盘开有螺纹孔,其特征为:支撑盘边缘开有若干固定浇注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吸盘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支撑盘侧壁向外延伸有凸环,若干固定浇注孔贯穿凸环的上、下端面,凸环被吸盘包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吸盘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支撑盘上端面开有减重环槽,减重环槽处于支撑盘的凸环与螺纹孔之间,减重环槽侧壁之间还设有若干加强筋。
【专利摘要】柔性吸盘装置,包括支撑盘和吸盘,支撑盘嵌入吸盘内,支撑盘开有螺纹孔,支撑盘边缘开有若干固定浇注孔。所述支撑盘侧壁向外延伸有凸环,若干固定浇注孔贯穿凸环的上、下端面,凸环被吸盘包裹。所述支撑盘上端面开有减重环槽,减重环槽处于支撑盘的凸环与螺纹孔之间,减重环槽侧壁之间还设有若干加强筋。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吸盘在浇注时,吸盘的部分材料会进入支撑盘的固定浇注孔内,提高吸盘与支撑盘之间的连接强度,吸盘不易从支撑盘上脱离开或被撕裂,本柔性吸盘装置不易漏气。
【IPC分类】B65G47/91
【公开号】CN104891179
【申请号】CN201510293766
【发明人】刘慨
【申请人】刘慨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