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梯调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5

智能电梯调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梯调控装置,详而言之为一种能感测各楼层等待的人数,并控制电梯升降的控制装置,其可减少等待的时间并控制搭乘的人数,以达到电梯的最佳使用量。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社会人口多集中于主要都市之中,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不约而同的有着地狭人稠的现象产生,都市化的现象令土地的利用更显重要,因土地的面积有限,目前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便是将建筑物往上、下两方向发展,不论是住宅区或是商业办公大楼,各种建筑物的整体高度与楼层数量均与往年有增多的趋势。
[0003]而在这些高楼大厦之中,来回往返各楼层之间首要工具便是电梯,电梯呈上下直线移动的特性,不仅较传统楼梯来的快速,更可减少往返各楼层时所需的时间与体力,不论是人员的乘坐或是货物的搭载,实为现代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然而放眼市面上的电梯,大部分的动作方式为当某楼层有人按压时,所有的电梯均会启动前往该楼层,又突然在另外的楼层又有人按压时,电梯则会先将前一人运往目的地后再前往下一按压人的楼层载运,如此即造成下一人等待过长的时间,此外,其它的电梯却不会因此而上升或下降至等待电梯的那楼层,造成其它电梯使用上的浪费,为此相关业者进一步推出另一种电梯改善上述公知电梯所带来的缺失。
[0004]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M356731电梯感应器,适用于电梯门上,电梯感应器包含一电梯控制器及一感应器。电梯控制器设置于电梯门的一侧,并具有至少一按钮,且按钮用以呼叫一电梯。感应器设置于电梯门上方或电梯门附近,以感应电梯门外是否有等待电梯的乘客,并电连接至电梯控制器,以感应按钮是否已被按压。其中,当电梯控制器的按钮已被按压,且电梯门外没有等待电梯的乘客,则感应器会传递一信息给电梯控制器,以解除按钮已被按压的状况。从而可解决电梯控制器的按钮已被按压,但原先等待电梯的乘客却因故离开,造成电梯停留于某楼层过久的问题。
[0005]另外,现今市面上也具有一种无需按钮即可前往楼层的电梯,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46945大楼住房自动导引装置,其主要是位于旅馆内导引房客入房的装置,只要房客身上持有柜台所发的具RFID电子卷标的房卡,就可通过升降机内外的RFID读卡器读取房卡数据后传讯至后端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启动开/关升降机门,甚至也可启动目的楼层的地面指示灯,直到房客入房,以达成使用者不需按压升降机开关也不需寻找房间号码就可顺利入房的功能。
[0006]首先,上述电梯感应器虽然可改善公知电梯会让搭乘的人久等,但是改善的方式也仅是消除某楼层的选择达到时间的缩短,却无法有效改善其它楼层欲要搭载的人的等待的问题,必须等到有搭载人的电梯到底后,其它电梯才会随的启动,如此还是造成各楼层欲想搭电梯的人的时间浪费。故大楼住房自动导引装置虽然可提供使用者直达到所去的楼层,且可避免其它楼层有按压而产生停滞等待的时间耗费等问题,但是却还是无法有效让电梯先行前往载运等待的人,如此即会让各楼层逐渐累积而无法消化载运。

【发明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梯调控装置,能够感测各楼层等待电梯的人数,并有效派遣电梯至适当的楼层乘载人员,减少等待的时间。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控制复数个电梯的升降,其包括:
一传感器,其装设靠近于楼层的电梯门口处,并感测前方等待电梯的人数;
一中央控制系统,其控制电梯的升降,而该传感器与该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的信号电性连接,又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内设有一储存记录单元及一设定单元,该储存记录单元与设定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连接,其中该储存记录单元记录并储存各楼层在各时间点所要搭载的人数,而该设定单元则是调整传感器感测等待电梯人数的数量多少,以及设定电梯运作的数量。
[0009]作为优选方案,该传感器为热源感应器,感测电梯前方等待人数的热源大小,并传送感测的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内的储存记录单元,又该储存记录单元再将数据传输至设定单元内以启动电梯前往载运人员。
[0010]作为优选方案,该传感器为声源感应器,感测电梯前方等待人数的声音大小,并传送感测的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内的储存记录单元,又该储存记录单元再将数据传输至设定单元内以启动电梯前往载运人员。
[0011]作为优选方案,该传感器为人脸辨识感应器,感测电梯前方等待人数的人脸数量,并传送感测的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内的储存记录单元,又该储存记录单元再将数据传输至设定单元内以启动电梯前往载运人员。
[0012]作为优选方案,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有一数据库存单元,该数据库存单元存放储存记录单元所记录的数据,以及下次的数据提取。
[0013]作为优选方案,进一步在各电梯内装设有一控光器,该控光器与中央控制系统无线或有线的电性连接,而该控光器感应电梯内部有乘载人员时启动灯源的运作发光,又该控光器感应乘载人员全数离开电梯内部时则控制灯源逐渐变弱,另外该设定单元设定控光器启动电梯内部灯源的亮度大小。
[0014]作为优选方案,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有一信号接收单元,另设有一行动装置与中央控制系统的信号接收单元无线连接,该行动装置先行呼叫电梯至所要搭乘的楼层。
[0015]作为优选方案,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有一紧急接收单元,另外在各楼层的电梯门口处以及电梯内各设有一紧急救护钮,各该紧急救护钮无线或有线电性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紧急接收单元,该紧急接收单元直接控制电梯前往紧急楼层。
[0016]作为优选方案,进一步在电梯外侧顶端装设有一机械控制组件,该机械控制组件与中央控制系统做无线或有线的电性连接,另外在各楼层的电梯门口处装设有一控向按钮,该控向按钮与机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并启动机械控制组件控制电梯的升降。
[0017]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智能电梯调控装置,能够感测各楼层等待电梯的人数,并有效派遣电梯至适当的楼层乘载人员,减少等待的时间,其改善公知技术以及电梯感应器、大楼住房自动导引装置所述的缺失,电梯无法有效的立即至人数众多的楼层进行载运,导致各楼层的人必须等待电梯载运内部人员至目的楼层后,才能在前往其它楼层载运,如此大幅增加各楼层等待电梯的时间等缺失。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方块流程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电梯尚未动作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发明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电梯至人数多的楼层载运的动作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发明传感器为热源感应器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发明传感器为声源感应器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发明传感器为人脸辨识感应器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发明行动装置控制电梯至所搭的楼层动作示意图。
[0025]图8为本发明电梯门口处装设有紧急救护钮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9为本发明控光器于电梯内有人进入时,控制灯源渐亮的动作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发明控光器于电梯内无人时,控制灯源渐灭的动作示意图。
[0028]【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梯10
机械控制组件101 控向按钮102 电梯门口 20 灯源30 传感器I 中央控制系统2 储存记录单元21 设定单元22 数据库存单元23 信号接收单元24 紧急接收单元25 行动装置3 控光器4 紧急救护钮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与功效,有关一种智能电梯调控装置,
关于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
[0030]下述以较佳实施形态说明,且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参阅图f图5
所示,本发明一种智能电梯调控装置,装设于百货公司、商业办公大楼以至于具有电梯10
的住家,而主要是用来控制复数个电梯10的升降,其包括:一传感器1,其分别装设靠近于各楼层的电梯门口 20处(传感器I的数量并不限制,如图1所示为各电梯门口 20各设有一传感器I),其设置位置可于位于正中央的电梯门口 20正上方,并进行扇形范围的感测前方等待电梯10的人数,但传感器I所设置的位置并不以电梯门口 20上方为限制;一装设于大楼内部的中央控制系统2,其主要是控制电梯10的升降,而各传感器I分别与该中央控制系统2无线或有线的信号电性连接,又该中央控制系统2进一步内设有一储存记录单元21及一设定单元22,该储存记录单元21与设定单元22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连接,其中该储存记录单元21记录并储存各楼层在各时间点所要搭载电梯10的人数,而该设定单元22则是调整传感器I感测等待电梯10人数的数量多少,以及设定电梯10运作的数量;其中,通过中央控制系统2内设的储存记录单元21、设定单元22设置,并配合传感器I感测等待电梯10人数的多少,进而派遣电梯10前往该楼层乘载人员,以缩短等待的时间。
[0031]根据上述的说明,当某楼层在等待电梯10的人数过多时,经过传感器I的感测并将数据传送至中央控制系统2里,通过中央控制系统2里的储存记录单元21记录该楼层在各个时间点所要搭载电梯10的人数,像是上班时间、或是下班时间,再由中央控制系统2调控任一电梯10直接前往该楼层载运等待的人,如此大幅减少等待电梯10的时间,并有效乘载各楼层的人数,且可让各电梯10的使用效率增加,避免有空电梯10的情况,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除了通过中央控制系统2来调控电梯10的升降外,一般传统搭乘者按压控制电梯10的升降也可一同使用,因此在电梯10的外侧顶端装设有一机械控制组件101控制电梯10的升降,而该机械控制组件101与中央控制系统2做有线或无线的电性连接,另外在各楼层的电梯门口 20处设有一控向按钮 102,该控向按钮102与机械控制组件101电性连接,因此假若等待电梯10的人数小于中央控制系统2的设定单元22所定制的人数时,则必须通过电梯门口 20外的控向按钮102的按压来控制机械控制组件101的启动让电梯10升降,并经由中央控制系统2的主控,搭配传感器I辅助,让任何等待电梯10的人能够快速的搭乘到电梯10,减少等待的时间浪费等,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并以图1为辅助说明。
[0032]另外在中央控制系统2中进一步内建有一数据库存单元23,该数据库存单元23主要提供储存记录单元21记录在各时间点、哪个楼层具有多少人数要搭乘电梯10的数据存放,将每一笔数据予以整里记录,从而方便中央控制系统2调配电梯10前往载运,而数据库存单元23所库存的数据也为提供下次中央控制系统2指派电梯10升降前往所需载运的楼层的参考依据,避免在不对的时间启动电梯10前往,或是在对的时间却无法止配电梯10等问题的发生,请参阅图2所示。
[0033]再者该传感器I的设计上,为了因应现今科学的发展,其可为热源感应器、声源感应器及人脸辨识感应器,其中在热源感应器的部分,当电梯门口 20前具有多数等待电梯10的人时,因人体具有适度的热度,因此传感器I会感测人体所产生热源的温度大小,进而将所感测的热源数值传送至中央控制系统2予以判别,又在中央控制系统2的部分,使用者可事先通过设定单元22来制定出多少热源大小的数值即可让中央控制系统2调控电梯10的升降,且在储存记录单元21内会根据每次所设定的参数以及人数搭载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内存于数据库存单元23内,当热源数值传送至中央控制系统2时,数据库存单元23会立即判断之前所记录并储存过的数据提供中央控制系统2控制电梯10前往楼层载运等待电梯10的人群,请参阅图4所示,并以图1为参考说明。
[0034]另外,在声源感应的部分,传感器I也可通过在电梯10前方等待的人群所发出的任何声音,例如:说话声、脚步声等,将各种音量予以整理统合再进一步将声音大小信息传递至中央控制系统2,再进一步控制电梯10前往该楼层载运等待电梯10的人群,而中央控制系统2里的储存记录单元21及设定单元22的应用均与上述热源感应器相同,也可在设定单元22内欲先设定声音大小的感应器,或是设定特定音频而感应等,让中央控制系统2可根据设定单元22的设定控制电梯10,而储存记录单元21也可记录每个时段所具有的声音大小在数据库存单元23内予以存放,中央控制系统2即可通过传感器I立刻控制电梯10前往载运,减少等待的时间,请参阅图5所示,并以图1为参考;最后在人脸辨识感应器的部分,传感器I可通过摄影、照相等方式辨识等待于电梯10前的人群的脸部,进而通过储存记录单元21予以记录,在将记录后的数据存放至数据库存单元23内,之后当传感器I进行感测时,会将所感测到的数据与数据库存单元23内的记录数据相互记录比对,并点阅出等待电梯10的人数数量,从而让中央控制系统2能控制电梯10前往载运,另外在储存记录单元21及设定单元22的部分均与前两者相同,在此就不重复赘述,请参阅图6所示,并以图1为参考。
[0035]本发明除了能根据在电梯10前方等待的人数进而控制电梯10前往载运,以减少等待的时间外,还可于中央控制系统2内安装有一信号接收单元24,并与一行动装置3无线连接,例如:在各楼层的每个人均可通过手机、平板等行动装置3无线连接中央控制系统2的信号接收单元24,如此一来当下班整理到一个阶段时,即可先行发送信号至中央控制系统2的信号接收单元24予以接收,接着中央控制系统2即汇整每楼层具有多少人发送信号以及与时间的匹配,而后在控制电梯10先前往人数较多的楼层载运,接着依序前往其它楼层一一载运,如此一来大幅缩减等待电梯10的时间,也让各电梯10尽到最大的使用效能,请参阅图7所示,而图7中所绘的行动装置3以手机为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行动装置3的形态。
[0036]一般在电梯10内部会装设有灯源30照明,其主要是提供搭乘者能够明辨欲前往的楼层以及保护自身的安全,也可提供保全监视记录用,但是电梯10内部的灯源30却都是常时间的发亮照明,如此即会导致电力上的浪费、缩减灯源30的使用年限,因此本发明在各电梯10内部装设有一控光器4,该控光器4与中央控制系统2做有线或无线的电性连接,当电梯10前往载运且电梯门口 20开启后人群的进入,控光器4则会感应电梯10内的人数进而启动灯源30的运作发光,反之当电梯10内的人数全部离开电梯10内时,控光器4感应不到人数时即会控制灯源30逐渐变弱进而熄灭,如此一来减少了电力的浪费,又中央控制系统2内的设定单元22可设定控光器4控制灯源30的亮度大小,而控光器4的感应方式可为热源、声音、人脸辨识等方式进行感应,在此并不加以限制,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并以图1为辅助说明。
[0037]本发明在突发状况的反应设计上,为了能增加救援救护的时间,在各楼层的电梯门口 20处以及电梯10内各设有一紧急救护钮5,而中央控制系统2内进一步内建有一紧急接收单元25,而紧急救护钮5与紧急接收单元25为无线或有线的电性连接,当某楼层具有紧急救护事件时,仅需按压位于电梯门口 20处的紧急救护钮5,电梯10内则按压电梯10内的紧急救护钮5,紧急救护钮5的按压即会传送信息至紧急接收单元25,接着紧急接收单元25则会提供中央控制系统2信号进而控制电梯10立刻前往该楼层载运,又中央控制系统2受到紧急接收单元25的信号后则不会受到其它楼层的影响而停止,从而增加救援的时间,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并以图1为辅助说明。
[0038]通过传感器I与中央控制系统2的组装匹配,使位于高楼大厦、百货公司或是办公大楼内的人群们大幅缩减等待电梯10的时间,且让每一台电梯10均可达到最加的使用效率,此外本发明也存在有市面上常见的控向按钮102,其安装于电梯门口 20以及电梯10内部,除了能利用传感器I的感测,让中央控制系统2控制电梯10的升降外,控向按钮102也可启动机械控制组件101控制电梯10的升降,但主要还是利用感测的方式进行,本发明与公知技术相较之下更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不论是电梯10的等待、紧急救护的使用,甚至到电梯10内部灯源30的电力成本均具有重大的进步。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控制复数个电梯的升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传感器,其装设靠近于楼层的电梯门口处,并感测前方等待电梯的人数; 一中央控制系统,其控制电梯的升降,而该传感器与该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的信号电性连接,又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内设有一储存记录单元及一设定单元,该储存记录单元与设定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连接,其中该储存记录单元记录并储存各楼层在各时间点所要搭载的人数,而该设定单元则是调整传感器感测等待电梯人数的数量多少,以及设定电梯运作的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为热源感应器,感测电梯前方等待人数的热源大小,并传送感测的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内的储存记录单元,又该储存记录单元再将数据传输至设定单元内以启动电梯前往载运人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为声源感应器,感测电梯前方等待人数的声音大小,并传送感测的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内的储存记录单元,又该储存记录单元再将数据传输至设定单元内以启动电梯前往载运人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为人脸辨识感应器,感测电梯前方等待人数的人脸数量,并传送感测的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内的储存记录单元,又该储存记录单元再将数据传输至设定单元内以启动电梯前往载运人员。5.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有一数据库存单元,该数据库存单元存放储存记录单元所记录的数据,以及下次的数据提取。6.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各电梯内装设有一控光器,该控光器与中央控制系统无线或有线的电性连接,而该控光器感应电梯内部有乘载人员时启动灯源的运作发光,又该控光器感应乘载人员全数离开电梯内部时则控制灯源逐渐变弱,另外该设定单元设定控光器启动电梯内部灯源的亮度大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有一信号接收单元,另设有一行动装置与中央控制系统的信号接收单元无线连接,该行动装置先行呼叫电梯至所要搭乘的楼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有一紧急接收单元,另外在各楼层的电梯门口处以及电梯内各设有一紧急救护钮,各该紧急救护钮无线或有线电性连接中央控制系统的紧急接收单元,该紧急接收单元直接控制电梯前往紧急楼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电梯外侧顶端装设有一机械控制组件,该机械控制组件与中央控制系统做无线或有线的电性连接,另外在各楼层的电梯门口处装设有一控向按钮,该控向按钮与机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并启动机械控制组件控制电梯的升降。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梯调控装置,其包括:一传感器,其装设于电梯门口处并感测等待电梯人数;一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电梯的升降,而传感器与该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的信号电性连接,又中央控制系统进一步内设有储存记录单元及设定单元,储存记录单元与设定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连接,其中储存记录单元记录并储存各楼层在各时间点所要搭载的人数,而设定单元则是调整传感器感测等待电梯人数的数量多少,以及设定电梯运作的数量;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并配合传感器感测等待电梯人数多少,进而派遣电梯前往楼层乘载人员,以缩短等待时间。
【IPC分类】B66B1/30
【公开号】CN104891285
【申请号】CN201410082265
【发明人】李文嵩
【申请人】李文嵩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3月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