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防护板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6

电梯的防护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防护板(Fascia Plate) ο
【背景技术】
[0002]电梯的防护板是为了避免乘客从电梯轿厢坠落到升降通道内而设置的构件,根据建筑基准法,需要在升降通道的面向电梯轿厢出入口的墙壁上设置防护板,以使得从电梯轿厢的轿厢门地坎起算的距离在125mm以下。为了实现上述防止乘客坠落的目的,防护板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所以有时需要对其进行加强。
[0003]作为在防护板上设置加强构件的【背景技术】,已知有特开2009-120303号公报。该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防护板,其具有:上位板,其以固定在包围电梯升降通道的建筑结构体和安装于电梯导轨的导轨连接框架中的任一个上而被安装,;下位板,其固定在建筑结构体和导轨连接框架中的任一个上而被安装;和中位板,其设置在上位板与下位板之间,上位板与中位板以能够在电梯升降通道的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连结,下位板与所述中位板连结成能够在电梯升降通道的左右方向滑动,在该防护板中,在防护板的背面设置加强构件,并使该加强构件穿过可动的安装配件。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特开2009-120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可是,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防护板虽然能够通过设置在背面的加强构件确保规定的强度,但由于防护板整体的厚度尺寸因加强构件的厚度尺寸增大而增大,所以导致运输时的包装尺寸变大。如上所述,由于防护板包装后的尺寸变大,所以存在导致运输效率下降,运输成本上升的问题。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防护板,其不仅能够确保规定的强度,还能够抑制运输效率下降。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防护板,其包括主构件和加强构件,所述主构件设置在升降通道墙壁上且具有板状的面,并且被设置成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相平行,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该主构件的背面,所述电梯的防护板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通道壁上的第一支架构件和架设于在宽方向上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架构件之间的第二支架构件,所述加强构件的上下端各自以可装拆的方式被固定于沿水平方向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架构件上,并且所述主构件安装在沿水平方向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架构件之间。
[0012]发明效果
[0013]根据本发明,不仅能够通过加强构件来确保规定的强度,而且在包装时能够将防护板的主构件与加强构件分开单独地包装,所以能够提高运输效率。此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从侧面观察到的设置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防护板的电梯的升降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防护板的主构件的结构图。
[0016]图3是从正面、侧面和下方观察到的防护板的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的结构图。
[0017]图4是从正面、侧面和上方观察到的防护板的加强构件的结构图。
[0018]图5是表示加强构件在第二支架构件上的安装方法和主构件在第二支架构件上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0019]图6是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组装后的主构件、第一支架构件、第二支架构件和加强构件的结构图。
[0020]图7是说明第二支架构件的插入孔与加强构件的插入部之间的嵌合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的防护板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图1是从侧面观察到的设置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防护板的电梯的升降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电梯轿厢I如图1所示,是供乘客乘坐的轿厢,对重2设置在电梯轿厢I的相反侧,其作用是提高电梯的用电效率。电梯轿厢I和对重2与主吊索4连接,通过作为电动机的曳引机3悬吊成吊桶形状。电梯轿厢I和对重2随着主吊索4被曳引机3曳引而沿着未图示的导轨升降。曳引机3的动作由电梯控制盘5控制,因此,电梯轿厢I和对重2在电梯控制盘5的控制下在升降通道内被沿着上下方向驱动。
[0025]在电梯轿厢I上设置有能够通过门驱动装置7进行开闭控制的轿厢门6。轿厢门6依靠由门驱动装置7施加的驱动力而能够沿着形成在上方的门驱动装置7上的未图示的门导轨和形成在下方的轿厢门地坎8上的未图示的引导槽平稳地进行开闭动作。
[0026]另一方面,在位于建筑物一侧的门厅即电梯门厅10安装有在上下电梯轿厢I时开闭的层门11。层门11沿着形成在上方的头部12上的未图示的门导轨和形成在下方的层门地坎13上的未图示的引导槽平稳地进行开闭动作。层门11的开闭动作被控制成与门驱动装置7进行的轿厢门6的开闭动作联动。此外,层门地坎13的下方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护脚板(Toe-guard) 14。
[0027]防护板15是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而设置的板状的构件。如上所述,电梯轿厢I在电梯控制盘5的控制下在上下方向上在升降通道内移动,在发生了故障或灾害等事故时,电梯轿厢I可能停止在楼层之间,并且在停止在楼层之间的情况下轿厢门6可能打开。此时,如果与相对的升降通道壁9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太大,则乘客可能会从电梯轿厢I坠落。为了防止发生乘客坠落的危险,在与升降通道壁9相比靠近离轿厢门地坎8的部位设置有防护板15。例如,在轿厢门地坎8的前端与相对的升降通道壁9 (表示升降通道内的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的间隔超过了 125mm,并且护脚板14的下端与头部12的上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的间隙超过了 38mm时,需要在护脚板14与头部12之间设置防护板15。防护板15的设置数量等可以根据护脚板14与头部12之间的间隙的距离来决定。头部12和与该头部12相邻的防护板15经由头部上方的支架16固定,各个防护板15之间经由后述的固定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第一支架构件18和第二支架构件19进行固定。此外,护脚板14和防护板15可以彼此重叠地固定,也可以与各个防护板15彼此之间的连接方法一样经由第二支架构件19进行固定。
[0028]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板15进行详细说明。防护板15具有板状的面,并且以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I的移动方向、也就是图中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在升降通道壁9上。如上所述,防护板15是为了防止乘客从电梯轿厢I掉落而设置的构件,所以需要具有一定以上的强度,例如需要具有从水平方向施加了 300N的负荷时的挠曲量在15mm以下的强度。一般来说,作为确保防护板强度的方法之一,可以考虑增大防护板所使用的金属板的板厚尺寸的方法。可是,该方法虽然能够提高强度,但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切实地导致防护板15的重量相应地增加,所以不仅会导致安装作业时的作业负担增加,而且导致到安装现场的运输作业以及运输成本的负担增加。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板15中,采用了在背面设置加强构件的加强方法。
[0029]图2是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防护板的主构件的结构图,图3是从正面、侧面和下方观察到的防护板的第一支架构件和第二支架构件的结构图,图4是从正面、侧面和上方观察到的防护板的加强构件的结构图。
[0030]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板15包括板状的主构件17、安装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第一支架构件18、架设于沿宽方向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架构件18之间的第二支架构件19和上下端各自以可装拆的方式固定于沿水平方向成对设置的第二支架构件之间的加强构件20。此外,主构件17、第一支架构件18、第二支架构件19和加强构件20由于需要确保一定以上的强度,所以优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0031]主构件17如图2所示,是矩形的板状构件,在其上下方向设置有用于固定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的固定孔21。固定孔21的大小可以根据固定时使用的固定构件22a的尺寸来决定。此外,固定孔21的数量可以根据主构件17的宽度尺寸来决定。为了提高主构件17本身的强度,能够将两端弯折或者通过挤压成型来设置加强肋。通过将弯折方向或者加强肋的挤压成型方向设置成在将主构件17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时位于朝向升降通道壁9的一侧,能够避免与轿厢门地坎8等发生干扰。此外,需要注意避免弯折部分和加强肋与第二支架构件19发生干扰。
[0032]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构件18和第二支架构件19中的第一支架构件18具有大致L字形的截面形状,并且通过固定构件22b固定在升降通道壁9上。其上下方向的安装间隔根据主构件17的宽度尺寸设定。用于将第一支架构件18安装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未图示的固定孔是沿着水平方向、也就是第二支架构件19的长方向的长孔,一对第一支架构件18间的间隔能够进行一定量的调整,从而能够吸收第一支架构件18的安装误差和第二支架构件19的制作误差。
[0033]第二支架构件19通过固定构件22c安装于在宽方向上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架构件18之间。第二支架构件19在固定于第一支架构件18的状态下,其上下端朝升降通道壁侧弯曲,具有大致3字形的垂直截面。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设置有供后述的加强构件20的插入部23a,23b插入的插入孔24a,24b,设置在加强构件20上端的插入部23a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下侧的插入孔24a中,设置在加强构件20下端的插入部23b在垂直方向上插入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侧的插入孔24b中。并且,用于将第二支架构件19安装在第一支架构件18上的未图示的固定孔是沿着从升降通道壁9朝向第二支架构件19的方向的长孔,升降通道壁9与第二支架构件19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一定量的调整。用于将第二支架构件19安装在第一支架构件18上的未图示的固定孔可以预先进行螺纹加工,或者可以预先安装螺母,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安装作业。
[0034]加强构件20如图4所示,设置有插入部分23a,23b,该等插入部23a,23b设置在加强构件20的上下端且以能 够装拆的方式插入第二支架构件19的插入孔24a,24b内。将加强构件20的上端朝升降通道壁9方向弯折而形成插入部23a,该插入部23a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下侧的插入孔24a中。另一方面,加强构件20的下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设置而形成插入部23b,该插入部23b在垂直方向上插入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侧的插入孔24b中。此外,在加强构件20中,除插入部23a,23b以外的部分具有大致3字形的水平截面,由此来确保强度。
[0035]加强构件20的插入部分23a和插入部23b因插入方向不同,所以它们的形状也不同。通过将插入部23a和插入部23b的宽度尺寸设置成相同的尺寸,能够将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下侧的插入孔24a的形状与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侧的插入孔24b的形状设置成相同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插入插入孔24a的插入部23a与插入孔24a和具有大致3字形的水平截面的加强构件20的水平边抵接,由此主要在垂直方向和第二支架构件19的长方向上限制其动作。另一方面,在垂直方向上插入插入孔24b的插入部23b与插入孔24b以及具有大致3字形的水平截面的加强构件20的垂直边抵接,由此主要在第二支架构件19的长方向和与升降通道壁9正交的方向上限制其动作。通过上述嵌合结构,不仅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加强构件20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而且能够防止加强构件20从第二支架构件19脱落,并且能够将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的插入孔24a的形状与插入孔24b的形状设置成相同的形状。
[0036]此外,作为确保加强构件20强度的方法,除了将水平截面设置成大致3字形以夕卜,还可以将水平截面设置成L字形,或者通过挤压成型来设置加强肋。通过将弯折方向或者加强肋的挤压方向设置成在将主构件17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时位于朝向升降通道壁9的一侧,能够避免与主构件17发生干扰。但是需要注意避免弯折部和加强肋与第二支架构件19发生干扰。
[0037]图5是表示加强构件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的安装方法和主构件17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组装后的主构件17、第一支架构件、第二支架构件和加强构件的结构图。
[0038]以下参照图5对加强构件20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时的安装方法和主构件17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设置在加强构件20下端的插入部23b在垂直方向上插入形成在位于下方的第二支架构件19的上侧的插入孔24b中。接着,将设置在加强构件20上端的插入部23a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形成在位于上方的第二支架构件19的下侧的插入孔24a中。由此,在将加强构件20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时不需要使用工具,只需要使插入部23a,23b与插入孔24a,24b嵌合即可。此后,将安装有加强构件20的主构件17通过固定构件22a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如图6所示,完成对防护板15的安装。在防护板15安装后,无论有无安装加强构件20,均能够保持统一的外观,在轿厢门6安装有窗玻璃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外观保持良好的状态。通过在安装固定构件22a的第二支架构件19侧的安装孔预先进行螺纹加工或者预先安装螺母,能够方便地进行安装作业。
[0039]图7是说明第二支架构件19的插入孔24a,24b与加强构件20的插入部23a,23b之间的嵌合量的说明图。
[0040]以下参照图7对第二支架构件19的插入孔24a,24b与加强构件20的插入部23a, 23b之间的嵌合量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插入部23a的插入量xl与加强构件20和主构件17之间的间隙尺寸x2的关系满足xl > x2时,即使加强构件20的插入部23a万一从第二支架构件19的插入孔24a中脱落出来,由于加强构件20与主构件17的背面抵接,所以加强构件20不会进一步脱落。由于在该状态下插入部23a仍然保持与插入孔24a卡合的状态,所以加强构件20不会掉落。此外,在插入部23b的插入量x3满足x3 > O时,由于设置在加强构件20上端的插入部23a在水平方向上插入第二支架构件19的插入孔24a内,所以加强构件20朝向上方的位移被限制,不会出现插入部23b从插入孔24b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004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板15,通过将加强构件2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固定在主构件17上,能够使防护板15具有规定的强度。此外,由于在包装时能够将防护板15的主构件17与加强构件20分开单独地包装,所以能够提高运输效率,能够抑制运输成本。并且,由于能够将主构件17与加强构件20分开单独地包装,所以还能够期待对物资保管场所的空间节省效果。
[0042]由于具有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的插入孔24a,24b和设置在加强构件20的上下端且以能够装拆的方式插入插入孔24a, 24b的插入部23a, 23b,并且将插入部23a, 23b插入插入孔24a, 24b内而对加强构件20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加强构件20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0043]通过将设置在加强构件20上端的插入部23a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下侧的插入孔24a中,并且将设置在加强构件20下端的插入部23b在垂直方向上插入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侧的插入孔24b中,不仅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加强构件20安装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而且还能够形成防止加强构件20从第二支架构件19中脱落的结构。
[0044]通过将第一支架构件18和第二支架构件19设置成分割结构,并且将用于将第一支架构件18安装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固定孔设置成长孔,并且将用于将第二支架构件19安装在第一支架构件18上的固定孔设置成长孔,能够吸收第一支架构件18的安装误差和第二支架构件19的制作误差,并且能够方便地调整升降通道壁9与第二支架构件19之间的距离。
[0045]由于能够将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侧的插入孔24b的形状与形成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下侧的插入孔24a的形状设置成相同的形状,所以能够方便地对第二支架构件19进行成型,在安装时不需要辨别上下的朝向就能够进行安装,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性。
[0046]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意味本发明必须具有所有进行过说明的结构。此外,也可以用其他结构对各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进行追加、删除和取代。
[0047]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加强构件20的上端设置一个插入部23a,在加强构件20的下端设置一个插入部23b,并且在第二支架构件19上设置与插入部23a相对应的插入孔24a和与插入部23b相对应的插入孔24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加强构件的上下端分别设置多个插入部,并且在第二支架构件的上下侧分别设置与该等插入部相对应的多个插入孔。
[0048]相对于一个主构件17的加强构件的数量并不仅限于上述的I对I的情况,也可以根据所需强度对数量进行变更。
[0049]另外,主构件17、第一支架构件18、第二支架构件19和加强构件20的截面形状等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防护板15的一例,可以根据防护板15所需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设计。
[0050]符号说明
[0051]I电梯轿厢
[0052]6轿厢门
[0053]8轿厢门地坎
[0054]9升降通道壁
[0055]10电梯门厅
[0056]11 层门
[0057]13层门地坎
[0058]14护脚板
[0059]15防护板
[0060]17主构件
[0061]18第一支架构件
[0062]19第二支架构件
[0063]20加强构件
[0064]21固定孔
[0065]22a, 22b, 22c 固定构件
[0066]23a, 23b 插入部
[0067]24a, 24b 插入孔。
【主权项】
1.一种电梯的防护板,其包括主构件和加强构件,所述主构件设置在升降通道壁上且具有板状的面,并且被设置成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相平行,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该主构件的背面,所述电梯的防护板的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通道壁上的第一支架构件和架设于在宽方向上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架构件之间的第二支架构件,所述加强构件的上下端各自以可装拆的方式被固定于沿水平方向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架构件上,并且所述主构件安装于在沿水平方向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架构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架构件上的插入孔和设置在所述加强构件的上下端且以能够装拆的方式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插入部,通过将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孔来对所述加强构件进行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加强构件上端的所述插入部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架构件下侧的所述插入孔,并且,设置在所述加强构件下端的所述插入部在垂直方向上插入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架构件上侧的所述插入孔。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防护板,其不仅能够确保规定的强度,而且还能够抑制运输效率的下降。本发明的电梯的防护板(15)包括安装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第一支架构件(18)、架设于在宽方向上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架构件(18)之间的第二支架构件(19)、上下端各自以可装拆的方式被固定于沿水平方向成对设置的第二支架构件(19)之间的加强构件(20)和主构件(17),该主构件(17)安装于沿水平方向成对设置的第二支架构件(19)之间,具有板状的面并且被设置成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IPC分类】B66B13/24, B66B5/02
【公开号】CN104891295
【申请号】CN201510087004
【发明人】山本真剑, 石塚真介, 永尾章, 岛田胜博, 福山荣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5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