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1无机房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4比I无机房电梯。
【背景技术】
[0002]无机房电梯,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的有机房电梯而言省去了机房的设置,将位于机房中的曳引机等设备转移到了电梯井道中。目前的无机房电梯中,提供动力的曳引系统主要包括有两种悬挂方式,一种是以2:1的悬挂方式悬挂的无机房电梯,其可以理解为电梯钢丝绳承受的拉力是电梯对重的1/2,另一种则是以4:1的悬挂方式悬挂的无机房电梯,其可以理解为电梯钢丝绳承受的拉力是电梯对重的1/4。其中4:1悬挂方式的无机房电梯主要适用于载重量较大速度不高的电梯,由于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大量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在制造成本、节能省电、维修方便性等多方面都强于传统的蜗轮蜗杆曳引机,但永磁同步曳引机力矩相对蜗轮蜗杆曳引机的力矩小,如若达到蜗轮蜗杆曳引机的大力矩时,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造价就会非常高,所以现在流行采用4:1的悬挂方式来提高电梯钢丝绳的线速度、减小钢丝绳的拉力,从而减小曳引机的力矩。因此,无机房电梯相对于有机房电梯而言,对电梯井道的平面尺寸增加,而在增加的同时,如果其曳引系统的悬挂布置方式设计不合理,必然会导致电梯井道的平面利用率不高,这显然会使得成本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会增加。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4比I无机房电梯,其通过改善电梯对重与电梯轿厢之间的曳引布置方式,使得载重量增大、电梯井道的平面利用率提高、且减小了电梯井道的平面尺寸要求。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4比I无机房电梯,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对重、和连接在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之间使二者可沿电梯井道上下方向发生相反运作的曳引系统,所述对重设置在所述轿厢一侧,其中,所述曳引系统包括:
[0007]曳引机,其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轮,所述曳引轮的中轴线与电梯井道侧壁垂直;
[0008]钢丝绳,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过对重牵引机构连接至对重绳头,另一端绕过轿厢牵引机构连接至轿厢绳头,所述对重绳头和轿厢绳头均位于电梯井道顶部,其中所述对重牵引机构牵引所述对重,
[0009]所述轿厢牵引机构牵引所述轿厢,并包括设置在轿厢底部的前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和后排两个轿厢反绳轮、以及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并在空间位置上位于前后排轿厢反绳轮之间的两个轿厢导向轮,所述轿厢反绳轮的中轴线平行于电梯井道侧壁,所述轿厢导向轮的中轴线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其中所述钢丝绳的所述另一端首先竖直向下绕进前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并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进两个轿厢导向轮并绕出、再竖直向下绕进后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并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所述轿厢绳头。
[0010]优选的是,所述对重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对重顶部的前后两个对重反绳轮、和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并在空间位置上位于所述两个对重反绳轮之间的对重导向轮,所述两个对重反绳轮和对重导向轮的中轴线均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其中
[0011]所述钢丝绳的所述一端首先竖直向下绕进第一对重反绳轮并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进对重导向轮并绕出、再竖直向下绕进第二对重反绳轮并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所述对重绳头。
[0012]优选的是,所述电梯井道顶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所述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两侧;其中,
[0013]所述曳引机、对重绳头、轿厢绳头以及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上,所述两个轿厢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副承重梁上。
[0014]优选的是,所述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上均预留有供钢丝绳穿过的镂空孔。
[0015]优选的是,所述曳引机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0016]本发明所述的4比I无机房电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其一、由于采用4:1的悬挂方式,使得载重量相对于传统2:1的无机房电梯而言,载重量显著提高,运行效率得到保证;
[0018]其二、由于将轿厢反绳轮通过轿底梁布置在轿底,并采用前后两排布置,使轿底受力分散,受力更加合理;
[0019]其三、主、副承重梁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两侧,并未在轿厢的运行区间内,因此减小了电梯顶层高度的要求;
[0020]其四、曳引机相对于井道侧壁处于平行状态(即曳引轮相对于井道侧壁处于垂直),对重也相对于井道侧壁平行布置,因此可减小电梯井道的平面尺寸的要求,同时该设置方式还使电梯井道的平面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0021]其五、曳引机的电动机朝轿厢侧布置,方便于对曳引机的检修。
[0022]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宄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所述4比I无机房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6]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7]参见图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比I无机房电梯,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1、对重2、和连接在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之间使二者可沿电梯井道上下方向发生相反运作的曳引系统3,所述对重设置在所述轿厢一侧(从图中可以看到,对重平行于轿厢一侧,也相当于与电梯井道侧壁相平行),其中,所述曳引系统3包括:
[0028]曳引机31,其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顶部,所述曳弓I机包括曳引轮,所述曳引轮的中轴线与电梯井道侧壁垂直;
[0029]钢丝绳32,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过对重牵引机构33连接至对重绳头34,另一端绕过轿厢牵引机构35连接至轿厢绳头36,所述对重绳头34和轿厢绳头36均位于电梯井道顶部,其中
[0030]所述对重牵引机构33牵引所述对重2 (即对重牵引机构在曳引机的作用下通过钢丝绳牵引对重沿电梯井道上下方向运作),
[0031]所述轿厢牵引机构35牵引所述轿厢1,并包括设置在轿厢I底部的前排两个轿厢反绳轮351、
352和后排两个轿厢反绳轮353、354,以及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并在空间位置上位于前后排轿厢反绳轮之间的两个轿厢导向轮355、356,所述轿厢反绳轮351、352、353、354的中轴线平行于电梯井道侧壁,所述轿厢导向轮355、356的中轴线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其中所述钢丝绳的所述另一端首先竖直向下绕进前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并绕出(轿厢反绳轮351进、轿厢反绳轮352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进两个轿厢导向轮并绕出(轿厢导向轮355进、轿厢导向轮356出)、再竖直向下绕进后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并绕出(轿厢反绳轮353进、轿厢反绳轮354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所述轿厢绳头36。
[0032]上述方案中,本发明曳引机的布置方式是使得其中曳引轮的中轴线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即曳引机本身平行于电梯井道侧壁),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将曳引轮中轴线平行于井道侧壁的方式(即曳引机本身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设置)而言,显然降低了对电梯井道的占据面积,再加上对重的设置也是与井道侧壁相平行的,二者均为平行布置,因此可以减小电梯井道的平面尺寸要求。
[0033]与此同时,本发明所述轿厢牵引机构中,将轿厢反绳轮通过轿底梁布置在轿底,并采用前后两排布置的方式,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将轿厢反绳轮布置在轿顶并将两排反绳轮紧靠的方式而言,轿底受力分散,受力更加合理,且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着力点不是轿顶而是轿底,因此可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保证电梯的运行寿命。
[0034]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对重牵引机构33包括:设置在所述对重顶部的前后两个对重反绳轮331、332、和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并在空间位置上位于所述两个对重反绳轮之间的对重导向轮333,所述两个对重反绳轮和对重导向轮的中轴线均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其中所述钢丝绳的所述一端首先竖直向下绕进第一对重反绳轮331并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进对重导向轮333并绕出、再竖直向下绕进第二对重反绳轮332并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所述对重绳头34。从该对重牵引机构可看到,本发明所述无机房电梯为悬挂方式是4:1的无机房电梯,并结合图1而言,两个对重反绳轮331、332和对重导向轮333均平行于电梯井道侧壁设置,因此可以有效减小电梯井道的占据面积。
[0035]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参见图1,所述电梯井道顶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主承重梁4和副承重梁5,所述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曳引机31、对重绳头34、轿厢绳头36以及对重导向轮333均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上,所述两个轿厢导向轮355、356设置在所述副承重梁上。其中,所述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上均预留有供钢丝绳穿过的镂空孔41、51。
[0036]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曳引机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0037]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4:1无机房电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3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4比I无机房电梯,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对重、和连接在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之间使二者可沿电梯井道上下方向发生相反运作的曳引系统,所述对重设置在所述轿厢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包括: 曳引机,其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轮,所述曳引轮的中轴线与电梯井道侧壁垂直; 钢丝绳,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过对重牵引机构连接至对重绳头,另一端绕过轿厢牵引机构连接至轿厢绳头,所述对重绳头和轿厢绳头均位于电梯井道顶部,其中所述对重牵引机构牵引所述对重, 所述轿厢牵引机构牵引所述轿厢,并包括设置在轿厢底部的前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和后排两个轿厢反绳轮、以及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并在空间位置上位于前后排轿厢反绳轮之间的两个轿厢导向轮,所述轿厢反绳轮的中轴线平行于电梯井道侧壁,所述轿厢导向轮的中轴线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其中所述钢丝绳的所述另一端首先竖直向下绕进前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并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进两个轿厢导向轮并绕出、再竖直向下绕进后排两个轿厢反绳轮并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所述轿厢绳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4比I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对重顶部的前后两个对重反绳轮、和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并在空间位置上位于所述两个对重反绳轮之间的对重导向轮,所述两个对重反绳轮和对重导向轮的中轴线均垂直于电梯井道侧壁,其中 所述钢丝绳的所述一端首先竖直向下绕进第一对重反绳轮并绕出、然后竖直向上绕进对重导向轮并绕出、再竖直向下绕进第二对重反绳轮并绕出,最后竖直向上连接所述对重绳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4比I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顶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所述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分别位于轿厢的左右两侧;其中, 所述曳引机、对重绳头、轿厢绳头以及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上,所述两个轿厢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副承重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4比I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上均预留有供钢丝绳穿过的镂空孔。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4比I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比1无机房电梯,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对重、和曳引系统,所述对重设置在所述轿厢一侧,其中所述曳引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顶部的曳引机,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轮,所述曳引轮的中轴线与电梯井道侧壁垂直;钢丝绳,其绕设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过对重牵引机构连接至对重绳头,另一端绕过轿厢牵引机构连接至轿厢绳头,所述对重绳头和轿厢绳头均位于电梯井道顶部,其中所述对重牵引机构牵引所述对重,所述轿厢牵引机构牵引所述轿厢。本发明所述的4比1无机房电梯通过改善对重与轿厢之间的曳引布置方式,使得载重量增大,电梯井道的平面利用率加大,并可减小电梯井道的平面尺寸要求,极具推广价值。
【IPC分类】B66B11/04
【公开号】CN104891313
【申请号】CN201510374451
【发明人】赵忠义, 王小平
【申请人】中科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