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10-23  6

电梯门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遮烟功能的电梯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电梯在升降通道内具备:轿厢、对轿厢进行引导的轿厢用的导轨、平衡锤、平衡锤用的导轨、连结轿厢和平衡锤的绳索、和曳引机。
[0003]电梯通过曳引机对绳索进行驱动,由此,使轿厢沿轿厢用的导轨进行上下移动,并使平衡锤沿平衡锤用的导轨进行上下移动。
[0004]轿厢能够在升降通道内进行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设于建筑物的各层的乘降处停止。轿厢具有轿厢侧门开闭装置。与轿厢侧门开闭装置相对应地,在乘降处设有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
[0005]作为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已知的具有:设在从乘降处连通到升降通道的出入口处的出入口框;自由开闭地构成的门;配置在门的下方且在开闭方向上对该门进行引导的门槛(参照专利文献I)。
[0006]在该门开闭装置中,用于对门进行引导的槽部以向上方开口的方式形成在门槛的上表面。在门的下部设有嵌入在该槽部中的导块(引导部)。由此,门构成为能够沿槽部进行往复移动。
[0007]为了阻止烟向乘降处侵入,在门的下部设有遮烟部件。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由于其导块和遮烟部件嵌入到门槛的槽部中,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下部的遮烟。
[0008]在上述那样的现有门开闭装置的情况下,由于槽部形成在门槛的上表面,所以,若垃圾等异物进入到该槽部中,则会妨碍门的开闭,并且会导致遮烟部件的遮烟功能降低。
[0009]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知一种门开闭装置,例如,在门槛的下表面侧形成槽部,并使导块嵌入到该槽部中(参照专利文献2)。通过这样设计,在门槛的上表面不需要形成槽部,而构成为平坦状。这样的门槛一般被称作“平坦门槛”(flat sill)?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 - 91895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3 - 151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即使在将平坦门槛采用于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的情况下,也需要实施适当的遮烟措施。在现有门开闭装置中,不存在对平坦门槛付与适当的遮烟功能的装置。
[001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开闭装置,在采用平坦门滥,即采用具有向下方开口的槽部的门槛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进行遮烟。
[0016]本发明的电梯门开闭装置,具有门和将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的门槛。门槛具有用于引导门的槽部。槽部构成为向下方开口。门具有卡合在槽部中并用于对该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电梯门开闭装置还具有遮烟部件,遮烟部件与槽部的内侧的部分紧贴,由此,阻止烟介由槽部而在门的内外方向上通过。
[0017]根据该结构,使遮烟部件紧贴于向下方开口的槽部的内侧的部分,并且将引导部嵌入槽部,由此,能够防止烟介由槽部而在门的内外方向上通过,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遮烟。
[0018]根据本发明,优选地,遮烟部件由弹性体构成,并且通过弹性变形来与槽部的内侧的部分紧贴。
[0019]根据本发明,优选地,电梯门开闭装置具有支承遮烟部件的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固定在所述门的下部。
[0020]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具有用于支承引导部的支承部,遮烟部件被支承在支承部。
[0021]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电梯门开闭装置中,在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由引导部和支承部构成的组件,所述遮烟部件配置在所述组件彼此之间。
[0022]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电梯门开闭装置中,所述遮烟部件具有与槽部的内侧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并且该接触部以与槽部的内侧部分面接触的方式配置。
[0023]发明的效果
[0024]根据本发明,在采用平坦门槛,即采用具有向下方开口的槽部的门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遮烟。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2是表示电梯的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和轿厢侧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0027]图3是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中的门的主视图。
[0028]图4是表示门的下部的放大主视图。
[0029]图5是图4的V — V向视线剖视图。
[0030]图6是图4的VI — VI向视线剖视图。
[0031]图7是表示遮烟部件的其他的例子的剖视侧视图。
[0032]图8是表示遮烟部件的其他的例子的剖视侧视图。
[0033]图9是表示遮烟部件的其他的例子的剖视侧视图。
[0034]图10是表示遮烟部件的其他的例子的剖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参照图1?图10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例示了不具有机房的所谓无机房式电梯。
[0036]如图1所示,电梯在升降通道I内具备:轿厢2、对轿厢2进行引导的第一导轨3、平衡锤(平衡配重)4、对平衡锤4进行引导的第二导轨5、连结轿厢2和平衡锤4的绳索6、和曳引机7。
[0037]而且,在升降通道I的上部配置有用于卷绕绳索6的返回轮8。在升降通道I的下部还设有:用于控制曳引机7的控制盘9、用于调整电梯速度的调速机10、和缓冲器11。
[0038]电梯构成为,介由控制盘9对曳引机7进行驱动,由此,能够使轿厢2沿第一导轨3进行上下移动。曳引机7具有牵引绳轮12,并且介由该牵引绳轮12驱动绳索6,由此能够使轿厢2进行上下移动。
[0039]平衡锤4介由绳索6连结于轿厢2,因此,与轿厢2的上下移动相应地,与该轿厢2的移动反向地,平衡锤4沿第二导轨5进行上下移动。由于平衡锤4连结于轿厢2,所以,曳引机7通过较小的动力就能够使轿厢2上下移动。调速机10能够在轿厢2的上下移动速度成为规定以上时使轿厢2停止。缓冲器11能够在与轿厢2接触时缓和其冲击。
[0040]轿厢2能够在升降通道I内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设于建筑物的各层的乘降处13停止。如图2所示,轿厢2具有轿厢侧门开闭装置14。在乘降处13,与轿厢侧门开闭装置14对应地设有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15。图2中,作为这些门开闭装置14、15的例子,示出了所谓的中分式的门开闭装置。
[0041]如图2、图3所示,轿厢侧门开闭装置14具有多个(例如两扇)门14A和门槛14B。门14A被支承在上部框架16上,该上部框架16被一体地设在轿厢2的上部。上部框架16上设有用于对门14A进行引导的门轨道17。在门14A的上部设有被支承在门轨道17上的门吊架18。在门吊架18上设有卡合于门轨道17的多个滚轮19。门14A构成为,在使门吊架18的滚轮19卡合于门轨道17的状态下,介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开闭方向上移动。
[0042]门槛14B被支承在设于轿厢2的下部的下部框架20上。该门槛14B具有用于引导门14A的槽部21。槽部21形成在门槛14B的上表面,并构成为向上方开口。在该槽部21中嵌入有设于门14A的下部的引导部(导块)22。伴随门14A的移动,门槛14B的槽部21将引导部22沿门14A的开闭方向进行引导。
[0043]如图2至图4所示,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15具有多个(例如两扇)门15A和门槛15B。门15A被支承在设于乘降处13的框体26上。在框体26上设有用于支承门15A的上部的框架27。在框架27上设有用于引导门15A的门轨道28。在门15A的上部设有门吊架29?在门吊架29上设有卡合于门轨道28的多个滚轮30。门15A构成为,在使门吊架29的滚轮30卡合于门轨道28的状态下,通过卡合在用于驱动轿厢侧门开闭装置14的上述驱动机构(未图示)上来在开闭方向上移动。
[0044]门槛15B被支承在设于升降通道I的壁面的支承框架31上。除了门槛15B以外,支承框架31还支承保护部件32,该保护部件32用于防止电梯的利用者的脚趾被门槛15B的下侧的部分夹住。如图5所示,门槛15B和保护部件32通过由螺栓33及螺母34构成的紧固机构来固定在支承框架31上。
[0045]如图3至图5所示,在门槛15B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引导门15A的槽部35。槽部35沿门槛15B的长边方向构成为直线状。门槛15B是以槽部35向下方开口的方式构成的平坦型的门槛。
[0046]门15A具有:卡合于槽部35、且用于引导该门15A的引导部(导块)36;用于支 承引导部36的支承部(托架)37 ;当发生火灾时用于阻止烟通过门槛15B的遮烟部件38 ;用于支承遮烟部件38的支承部件39。如图4所示,由引导部36及支承部37构成的组件配置在门15A的下部、且分别配置在门15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两处)。另外,遮烟部件38和支承部件39设在门15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即设在上述组件彼此之间。
[0047]引导部36是由例如橡胶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弹性体。引导部36作为长条状的板部件构成。
[0048]支承部37为金属制,构成为长条状的板状。支承部37例如通过冲压成型来形成为规定形状。如图5所示,支承部37的一端部介由安装部件40固定在门15A的下部侧面。在支承部37的另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引导部36。另外,支承部37的铅垂方向的长度LI比门15A和门槛15B的间隙C长。
[0049]遮烟部件38是由例如橡胶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弹性体。遮烟部件38具有:与门槛15B的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接触的接触部41 ;安装在支承部件39上的安装部42。
[0050]接触部41构成为板状,以与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被定位。而且,优选地,接触部41与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面接触。如图6所示,接触部41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0051]如图6所示,安装部42作为向与接触部41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构成。安装部42构成为前端部比基部大。
[0052]如图6所示,支承部件39例如通过挤出成形来构成为长条状的板状。支承部件39的一端部固定在门15A的下部侧面。在支承部件39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供遮烟部件38的安装部42安装的安装凹部43。在安装凹部43中嵌入有遮烟部件38中的安装部42的前端部。支承部件39的铅垂方向的长度L2比门15A和门槛15B的间隙C长。
[0053]如图2、图5及图6所示,保护部件32介由支承托架44被支承在支承框架31。保护部件32通过螺纹部件45被固定在支承托架44。保护部件32具有:用于保护利用者的脚趾的保护部46、固定在支承托架44上的固定部47。
[0054]保护部46构成为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保护部46具有与门槛15B对置的相对面46a。如图5、图6所示,保护部46的相对面46a形成为相对于铅垂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
[0055]固定部47构成为板状,并且具有可插通螺纹部件45的插通孔48。如图5、图6所示,该插通孔48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孔。由此,保护部件32能够在该插通孔48长度的范围内对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支承托架44形成有供螺纹部件45螺纹结合的螺纹孔 44a ο
[0056]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电梯的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15,使形成在门槛15B的下部的槽部35向下方开口,使遮烟部件38紧贴于该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并且将引导部36嵌入槽部35,由此,能够阻止烟介由槽部35而在门的内外方向上通过。因此,即使在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15采用平坦门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遮烟。
[0057]此外,在使遮烟部件38紧贴于门槛15B的情况下,还考虑使接触部41与门槛15B的上表面接触并进行遮烟。但是,在该情况下,遮烟部件38会在门槛15B的上表面滑动而产生磨耗。由此,会在门槛15B的上表面残留遮烟部件38磨耗的痕迹,从而导致外观不美。而且,因利用者、行李等通过,门槛15B的上表面总是被磨耗。若遮烟部件38在磨耗了的门槛15B的上表面滑动,则遮烟部件38的磨耗加快,遮烟部件38的寿命缩短。
[0058]而在本发明中,由于使遮烟部件38紧贴于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所以,遮烟部件38的磨耗痕迹不会露出,其中所述槽部35形成在门槛15B的下部。而且,由于遮烟部件38与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接触,而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不会产生像门槛15B的上表面那样的磨耗,所以,能够防止遮烟部件38早期劣化,从而确保其充分长的寿命。
[0059]另外,遮烟部件38由弹性体构成,通过弹性变形来与槽部35的内侧的部分紧贴,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门槛15B的遮烟。而且,由于对遮烟部件38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39固定在门的下部,所以,遮烟部件38能够追随门15A的移动,并且总能维持遮烟。
[0060]此外,本发明的电梯门开闭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电梯门开闭装置也不限于上述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的电梯门开闭装置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61]例如,遮烟部件38不限于图6所示的例子。例如,如图7所示,遮烟部件38还可以不使用支承部件39,而被支承在对引导部36进行支承的支承部37上。通过这样,能够减少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15的零件数量,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0062]另外,如图8所示,遮烟部件38还可以为具有构成为直线状的接触部41、和以直线状构成的安装部42的结构。该情况下,接触部41构成为相对于安装部42以规定角度倾斜。另外,如图9所示,遮烟部件38的接触部41还可以构成为剖视呈圆形的构件。另外,如图10所示,还可以将遮烟部件38的接触部41构成为管状。
[006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15的例子,但还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轿厢侧门开闭装置14。
[0064]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中分式的门开闭装置14、15,但并不限于此,还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侧开式的门开闭装置。
[0065]附图标记说明
[0066]I...升降通道,2...轿厢,3...第一导轨,4...平衡锤,5...第二导轨,6...绳索,7…曳引机,8…返回轮,9...控制盘,10...调速机,11...缓冲器,12...牵弓丨绳轮,13...乘降处,14…轿厢侧门开闭装置,14A…门,14B…门滥,15…乘降处侧门开闭装置,15A...门,15B…门滥,16…上部框架,17…门轨道,18…门吊架,19…滚轮,20...下部框架,21…槽部,22…引导部,26…框体,27...框架,28...门轨道,29...门吊架,30...滚轮,31...支承框架,32...保护部件,33...螺栓,34…螺母,35…槽部,36...引导部,37…支承部,38...遮烟部件,39...支承部件,40...安装部件,41...接触部,42...安装部,43...安装凹部,44…支承托架,44a…螺纹孔,45...螺纹部件,46...保护部,46a...相对面,47...固定部,48…插通孔。
【主权项】
1.一种电梯门开闭装置,具有:门、和将所述门在开闭方向上进行引导的门槛,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具有用于引导所述门的槽部,所述槽部构成为向下方开口, 所述门具有卡合在所述槽部中并用于对该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还具有遮烟部件,该遮烟部件紧贴于所述槽部的内侧的部分,由此,阻止烟介由所述槽部而在所述门的内外方向上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烟部件由弹性体构成,并且通过弹性变形来与所述槽部的所述内侧的部分紧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支承所述遮烟部件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固定在所述门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支承所述引导部的支承部,所述遮烟部件被支承在该支承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由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支承部构成的组件,所述遮烟部件配置在所述组件彼此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烟部件具有与所述槽部的内侧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并且该接触部以与所述槽部的内侧部分面接触的方式配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门开闭装置,在采用平坦型的门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门槛的遮烟。电梯门开闭装置具有门和将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的门槛。门槛具有用于引导门的槽部。槽部构成为向下方开口。门具有卡合在所述槽部中且用于对该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电梯门开闭装置还具有遮烟部件,其与槽部的内侧的部分紧贴,由此,阻止烟介由槽部在门的内外方向上通过。
【IPC分类】B66B13/30
【公开号】CN104891315
【申请号】CN201510094735
【发明人】染田雅弘, 柏仓宽
【申请人】富士达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