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及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生态系统的修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其中,水质富营养化使得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如蓝绿藻大量繁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0003]食藻虫是一种低等甲壳浮游动物,经过人工驯化后可摄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绿藻以及水体中的腐肩、部分悬浮物等,因此食藻虫可用来修复生态系统。在水体中导入食藻虫能控制和预防水体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水草种植创造出适宜生长的光照条件。同时食藻虫本身营养丰富,可为鱼、虾、蟹、贝等动物的鱼饵,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目前,水体中导入食藻虫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投放方法,而投放食藻虫前期需进行多次水质检测及分析,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此外若水体突发污染发生于凌晨,人工不能及时投放食藻虫从而影响水体的修复。

【发明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根据水质情况自动修复水体生态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及方法。
[0005]一种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包括水质监测装置及食藻虫投加装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取样装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叶绿素探测仪及浊度探测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与所述叶绿素探测仪、所述浊度探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取样装置用于抽取监测水体,所述叶绿素探测仪及所述浊度探测装置分别用于对所述取样装置取的水样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所述叶绿素探测仪及所述浊度探测装置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所述食藻虫投加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向监测水体中投加食藻虫。
[0006]上述水体自动修复系统,能自动完成对水体的检测,并根据水体的检测结果,分析水体的浑浊程度,精确控制食藻虫的投加量,并自动完成食藻虫的投加,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能快速得到修复,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根据水质情况自动修复了水体生态,解决了人工投放食藻虫不能及时投放食藻虫从而影响到水体的修复的问题。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水体是否超标确定是否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检测结果;具体地:若所述比对结果为超标,则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检测结果,所述控制装置并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其中投加食藻虫的量不为零;若所述比对结果为合格,则数据处理装置不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结果,控制装置不投加食藻虫。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探头及抽样驱动装置,所述抽样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探头和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抽样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探头将水质抽到所述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质监测装置还包括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与所述取样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冲洗装置用于对所述取样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进行冲洗。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藻虫投加装置包括信号接收装置、计量装置及投放口,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计量装置通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并发送给所述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位于所述投放口的下端以计量通过所述投放口的食藻虫的量。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藻虫投加装置还包括食藻虫培育装置,所述食藻虫培育装置与所述投放口连接。
[0012]一种水体自动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获取水体水质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
[0014]将所述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0015]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
[0016]根据所述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向监测水体中投加食藻虫。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的步骤包括:
[0018]若所述比对结果为超标,则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其中投加食藻虫的量不为零;
[0019]若所述比对结果为合格,则不投加食藻虫。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的步骤包括:
[0021]水体的叶绿素浓度的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比较;
[0022]水体的浊度的检测结果与水体浊度预设值比较;
[0023]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为大于或等于其预设值,则所述比对结果为超标;反之,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小于其预设值,则所述比对结果为合格。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的步骤包括:
[0025]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水体属于轻度超标、中度超标或重度超标,得到判断结果;
[0026]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
[0027]获取监测水体的水容量;
[0028]根据所述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及所述监测水体的水容量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所示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的步骤S200及步骤S300的一实施方式的步骤示意图;
[0032]图4为图2所示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的步骤S310的一实施方式的步骤示意图;
[0033]图5为图4所示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的步骤S311的一实施方式的步骤示意图;
[0034]图6为图2所示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的步骤S400的一实施方式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6]参照图1,一实施方式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10,包括水质监测装置100及食藻虫投加装置200,水质监测装置100包括取样装置110、检测装置120、数据处理装置130及控制装置140,检测装置120包括叶绿素探测仪121及浊度探测装置122,取样装置110与叶绿素探测仪121、浊度探测装置122分别连接,取样装置110用于抽取监测水体,叶绿素探测仪121及浊度探测装置122分别用于对取样装置110取的水样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其中检测结果包括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叶绿素探测仪121及浊度探测装置122分别与数据处理装置130通讯连接,数据处理装置130与控制装置140通讯连接,数据处理装置130用于将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控制装置140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食藻虫投加装置200与控制装置140连接,用于根据投加食藻虫的量向监测水体中投加食藻虫。上述叶绿素浓度预设值和水体浊度预设值可根据实验或经验获得,是判断是否需要对水体进行修复的临界值,可预设于数据处理装置130内。
[0037]上述水体自动修复系统10,能自动完成对水体的检测,并根据水体的检测结果,分析水体的浑浊程度,精确控制食藻虫的投加量,并自动完成食藻虫的投加,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能快速得到修复,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根据水质情况自动修复了水体生态,解决了人工投放食藻虫不能及时投放食藻虫从而影响到水体的修复的问题。
[0038]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以使水质变浑浊而呈现一定浊度,因此将浊度作为一个检测指标。同时,富营养化的水体水质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如蓝绿藻大量繁殖,因此将叶绿素浓度作为另一个检测指标。因此将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作为水体的两个检测指标,若其中一个检测指标不符合要求则认为水体不合格,则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因此需要往水体投加食藻虫。其中,水质分析中规定: IL水中含有Img S1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I度。水体的叶绿素浓度以yg/L计。优选的,将所有绿色植物都含有的叶绿素a浓度作为水体的叶绿素浓度检测指标。
[00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浊度探测装置122可为浊度仪或浊度传感器。
[00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30可为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具有现场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功能,为现场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可用性提供了保证。
[004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30为比对装置,其具体可将水体的叶绿素浓度的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比较,并将水体的浊度的检测结果与浊度预设值比较,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为大于或等于其预设值,则比对结果为超标;反之,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小于其预设值,则比对结果为合格。
[0042]其中,水体的叶绿素浓度预设值可为10 μ g/L,水体的浊度预设值可为20度。
[00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30还用于根据水体是否超标确定是否向控制装置140发送检测结果。具体地:若比对结果为超标,则数据处理装置130向控制装置140发送检测结果,控制装置140并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其中投加食藻虫的量不为零;若比对结果为合格,则数据处理装置130不向控制装置140发送检测结果,控制装置140不投加食藻虫。
[0044]可以理解,数据处理装置130还用于根据水体是否超标确定是否向控制装置140发送检测结果的步骤可以省略,也可以由数据处理装置130直接将检测结果发给控制装置140,由控制装置140直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投加食藻虫以及需要投加食藻虫的量。
[00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在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的过程中:控制装置14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判断水体属于轻度超标、中度超标或重度超标,得到判断结果,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控制装置140还用于获取监测水体的水容量,并根据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及监测水体的水容量确定食藻虫投加装置200投加食藻虫的量。
[00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判断水体属于轻度超标、中度超标或重度超标,得到判断结果时:控制装置140具体可用于判断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是否属于重度超标,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属于重度超标,则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重度超标;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不属于重度超标,判断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是否属于中度超标,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属于中度超标,则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中度超标;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不属于中度超标,则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轻度超标。
[0047]其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叶绿素a浓度多40 μ g/L,则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的检测结果属于重度超标;若20 μ g/L <叶绿素a浓度< 40 μ g/L,则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的检测结果属于中度超标;若10 μ g/L <叶绿素a浓度< 20 μ g/L,则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的检测结果属于轻度超标。若浊度多35度,则水体的浊度的检测结果属于重度超标;若30度<浊度< 35度,则水体的浊度的检测结果属于中度超标;若20度<浊度< 30度,则水体的浊度的检测结果属于轻度超标。
[00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重度浑浊,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为lg/m3水域;若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中度浑浊,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为0.6g/m3水域;若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轻度浑浊,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为0.3g/m3水域。
[00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还可用于获取监测水体的水容量,从而获取实时的水域的水容量,有利于精确食藻虫的投加量,提高水体修复的效率。
[0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体自动修复系统10还包括水位监测装置,水位监测装置监测水体的水容量,因此控制装置140从水位监测装置获取监测水体的水容量。可以理解,监测水体的水容量也可为预设值。
[00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位监测装置监测水位的变化,水位监测装置根据前期建立的水位与水容量数据,得到对应水位的水容量。
[00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修复一片水域时,可同时设置多个水体自动修复系统10,多个自动投加食藻虫可分散在水域的各个位置,有利于减少每台水体自动修复系统10的工作量及有利于食藻虫的分散分布,从而提高水体修复的效率。
[0053]具体的,若控制装置140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为0.3g/m3水域,整个水域布置5台自动投放机,且水域总水容量为5000m3,则监测水体的水容量设定为1000m3,则食藻虫投加装置200投加食藻虫的量为300g。
[005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样装置110包括探头111及抽样驱动装置112,抽样驱动装置112分别与探头111和检测装置120连接,抽样驱动装置112通过探头111将水体样品抽到检测装置120进行检测。
[00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探头111为可自动伸缩探头,工作时探头111伸长进入水体,使探头111完全浸泡到水体中。特别的,探头111可根据水体的液面高度自动伸长或缩短长度。具体的,抽样驱动装置112可为蠕动泵。
[00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质监测装置100还包括冲洗装置,冲洗装置与取样装置110、检测装置120连接,冲洗装置用于对取样装置110、检测装置120进行冲洗。
[005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冲洗装置包括清洗管151和排放管152,清洗管151和探头111连接,排放管152与检测装置120的叶绿素探测仪121、浊度探测装置122分别连接,抽样驱动装置112将清洗管151内的水从探头111抽到检测装置120的叶绿素探测仪121、浊度探测装置122,从而达到清洗探头111、抽样驱动装置112、叶绿素探测仪121及浊度探测装置122的目的,再从排水管排放到水体中。特别的,清洗用的水具有一定量的除藻剂,用于杀灭残留的藻类,以免影响下次检测结果。由于清洗用的水为少量,且其中含有少量杀藻剂,因此清洗用的水排出至水体对水体造成的影响可忽略。
[00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食藻虫投加装置200包括信号接收装置210、计量装置220及投放口 230,信号接收装置210分别与控制装置140、计量装置220通讯连接,信号接收装置210用于接收控制装置140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并发送给计量装置220,计量装置220位于投放口 230的下端以计量通过投放口 230的食藻虫的量。
[0059]具体的,信号接收装置210可为信号传感器。具体的,计量装置220可为计量泵。
[00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食藻虫投加装置200还包括投放管240,投放管240与投放口 230连接,并朝向水体而设,计量装置220套设于投放管240上。
[0061 ]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食藻虫投加装置200还包括食藻虫培育装置250,食藻虫培育装置250与投放口 230连接。具体的,投放口 230由控制装置140控制其开启或关闭。具体的,食藻虫培育装置250为食藻虫培育恒温箱,食藻虫培育的条件为食藻虫培育恒温箱内20-33?恒温环境。具体的,食藻虫样品为液体样品。具体的,食藻虫的养殖密度为0.1g/L0
[00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食藻虫投加装置200根据投加食藻虫的量向水体中投加食藻虫时,
[0063]信号接收装置210用于接收控制装置140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
[0064]计量装置220用于获取投加食藻虫的流量;
[0065]计量装置220还用于根据控制装置140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及计量装置220获取的投加食藻虫的流量确定食藻虫投加装置200投加食藻虫需要的时间。
[0066]其中,计量装置220获取的投加食藻虫的流量可为预设值,因此通过控制投加食藻虫的时间精确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具体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装置210接收到投加食藻虫的量为300g的信号,计量装置220投放食藻虫的流量设定为10000L/h,食藻虫的培养箱养殖密度为0.1 g/L,则食藻虫投加装置200投加食藻虫需要的时间为18min。
[0067]参照图2,一实施方式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8]步骤SlOO:获取水体水质的检测结果,其中检测结果包括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
[0069]步骤S200:将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 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0070]步骤S300: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
[0071]步骤S400:根据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向监测水体中投加食藻虫。
[0072]上述水体自动修复方法,根据水体的检测结果,分析水体的浑浊程度,精确控制食藻虫的投加量,并自动完成食藻虫的投加,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能快速得到修复,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根据水质情况自动修复了水体生态,解决了人工投放食藻虫不能及时投放食藻虫从而影响到水体的修复的问题。
[0073]参照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及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的步骤S200包括:
[0074]步骤S210:水体的叶绿素浓度的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比较;
[0075]步骤S220:水体的浊度的检测结果与水体浊度预设值比较;
[0076]步骤S230: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为大于或等于其预设值,则比对结果为超标;反之,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小于其预设值,则比对结果为合格。
[0077]继续参照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的步骤S300包括:
[0078]步骤S310:若比对结果为超标,则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其中投加食藻虫的量不为零;
[0079]步骤S320:若比对结果为合格,则不投加食藻虫。
[0080]参照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的步骤S310包括:
[0081]步骤S311: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水体属于轻度超标、中度超标或重度超标,得到判断结果;
[0082]步骤S312: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
[0083]步骤S313:获取监测水体的水容量;
[0084]步骤S314:根据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及监测水体的水容量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
[0085]参照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水体属于轻度超标、中度超标或重度超标,得到判断结果的步骤S311包括:
[0086]步骤S3111:判断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是否属于重度超标,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属于重度超标,则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重度超标;
[0087]步骤S3112: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不属于重度超标,判断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是否属于中度超标,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属于中度超标,则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中度超标;
[0088]步骤S3113: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不属于中度超标,则判断结果为水体属于轻度超标。
[0089]参照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向监测水体中投加食藻虫的步骤S400包括:
[0090]步骤S410:获取投加食藻虫的量;
[0091]步骤S420:获取投加食藻虫的流量;
[0092]步骤S430:根据投加食藻虫的量及获取投加食藻虫的流量,确定投加食藻虫需要的时间。
[009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质监测装置及食藻虫投加装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取样装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叶绿素探测仪及浊度探测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与所述叶绿素探测仪、所述浊度探测装置分别连接,所述取样装置用于抽取监测水体,所述叶绿素探测仪及所述浊度探测装置分别用于对所述取样装置取的水样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所述叶绿素探测仪及所述浊度探测装置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所述食藻虫投加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向监测水体中投加食藻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水体是否超标确定是否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检测结果;具体地:若所述比对结果为超标,则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检测结果,所述控制装置并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其中投加食藻虫的量不为零;若所述比对结果为合格,则数据处理装置不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结果,控制装置不投加食藻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探头及抽样驱动装置,所述抽样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探头和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抽样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探头将水体样品抽到所述检测装置进行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装置还包括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与所述取样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冲洗装置用于对所述取样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进行冲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藻虫投加装置包括信号接收装置、计量装置及投放口,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计量装置通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并发送给所述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位于所述投放口的下端以计量通过所述投放口的食藻虫的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藻虫投加装置还包括食藻虫培育装置,所述食藻虫培育装置与所述投放口连接。7.—种水体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水体水质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及水体的浊度; 将所述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 根据所述确定的投加食藻虫的量向监测水体中投加食藻虫。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比对结果为超标,则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其中投加食藻虫的量不为零; 若所述比对结果为合格,则不投加食藻虫。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水体浊度预设值分别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的步骤包括: 水体的叶绿素浓度的检测结果与叶绿素浓度预设值比较; 水体的浊度的检测结果与水体浊度预设值比较; 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至少有一项为大于或等于其预设值,则所述比对结果为超标;反之,若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和浊度均小于其预设值,则所述比对结果为合格。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水体属于轻度超标、中度超标或重度超标,得到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 获取监测水体的水容量; 根据所述单位水域投加食藻虫的量及所述监测水体的水容量确定投加食藻虫的量。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自动修复系统,包括:水质监测装置及食藻虫投加装置,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取样装置、检测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及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叶绿素探测仪及浊度探测装置,取样装置与叶绿素探测仪、浊度探测装置分别连接;叶绿素探测仪及浊度探测装置分别与数据处理装置通讯连接;数据处理装置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食藻虫投加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上述水体自动修复系统,能自动完成对水体的检测,分析水体的浑浊程度,精确控制食藻虫的投加量,并自动完成食藻虫的投加,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能快速得到修复,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根据水质情况自动修复了水体生态,解决了人工投放食藻虫不能及时投放食藻虫从而影响到水体的修复的问题。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104891667
【申请号】CN201510349575
【发明人】肖秋美, 渠建国, 朱爱宥, 张慧莹
【申请人】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