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处理方法及新型复合型净水剂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4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处理方法及新型复合型净水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水处理的净水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去除微污染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复合型净水剂。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农用化学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许多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质分析手段的进步,以及人类对饮用水水质的更高要求,微污染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常规的处理微污染水工艺(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同时液氯很容易与原水中的腐殖质结合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直接威胁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同时随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日益严格,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0003]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问题,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目前主要有强化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以及深度处理技术。
[0004]1、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
[0005]强化处理是针对当前不断提高的水质标准,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经过改进、优化和新增以去除病毒微生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引起的色度、嗅味、藻类、藻毒素、卤仿前质、致突变物质等为主要目标的。
[0006](I)强化混凝技术
[0007]强化混凝技术是指通过改善混凝剂性能、优化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0008](2)强化沉淀技术
[0009]沉淀分离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分离的效果对后续处理工艺和最终出水水质有较大影响。目前主要有几种方式加强沉淀处理:投加高效新型高分子絮凝剂,提高絮凝体的沉降特性;优化改善沉淀池的水力学条件,提高沉淀效率;提高絮凝颗粒的有效浓度,提高对原水中有机物进行的连续性网捕、扫裹、吸附、共沉等作用,从而提高其沉淀分离效果。
[0010](3)强化过滤技术
[0011]强化过滤技术则是在不预加氯的条件下,在滤料表面培养繁育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0012]2、预处理技术
[0013]在传统工艺之前设置预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步去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0014](I)化学氧化法
[0015]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就是依靠投加的化学氧化剂,分解破坏水中有机污染物,再利用混凝剂脱除胶体悬浮物,使水质达到处理要求。
[0016](2)生物氧化法
[0017]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可生化有机物特别是低分子可溶性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铁、锰等污染物。
[0018](3)预吸附处理技术
[0019]吸附预处理主要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粘土、硅藻土、沸石等。其中活性炭对bod5、cod&、色度以及大多数有机物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0020]3、微污染水源深度处理技术
[0021]深度处理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以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加以去除。
[0022](I)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技术
[0023]臭氧一活性炭联用工艺先进行臭氧氧化再进行活性炭吸附,能够同时发挥臭氧、活性炭的优势。臭氧的加入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升活性炭的去除效果。
[0024](2)生物活性炭技术
[0025]生物活性炭是利用生长在活性炭上的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0026](3)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
[0027]膜过滤是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领域中另一个重要、高效的深度处理手段,以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为主的膜过滤技术可以较为有效地去除水中嗅味、色度、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及细菌等。
[0028](4)光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
[0029]光催化氧化是以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很好的Ti02为代表的η型半导体为敏化剂的一种光敏化氧化,水中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0030]目前的专利技术大都偏重于净水剂的絮凝效果,比如专利号为CN200510020301、CN200810235293、CN200910066022、CN200910099410等,大都是基于通过对某些载体进行改性絮凝,进而提高净水剂的效果。也有的专利对微污染也有研宄,比如专利CN201010248701和CN201010248705,它们考虑更多的是更进一步去除浊度和消毒方面的考虑,而对于微污染的水源采用什么样的净水剂,目前的专利涉足的较少。但由于微污染水源的水质严重影响人民的饮水安全,所以现在市场非常需要一种不仅可以兼顾絮凝沉淀,而且具有处理微污染水源的复合型净水剂。

【发明内容】

[0031]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在处理方法中使用特别配制的净水剂组合物,不仅可以在起到耗药量少、净水效果好,而且具备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净水功能。
[003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3]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技术步骤:
[0034](I)原水从江河或水库用泵送至净水厂的配水井进行有效配水,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在此阶段,加入复合净水剂除去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物,以保证有效的去除效果;复合净水剂加入废水中后,混合均匀静置40?50min,复合净水剂投加量为25?35mg/L水;
[0035](2)沉淀处理后的原水进入过滤阶段,进一步降低污染物;
[0036](3)之后的原水可以进行臭氧活性炭的深度处理阶段,以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106项出水水质指标;
[0037](4)各个阶段产生的污泥集中进行污泥脱水后就可以外运至填埋。
[0038]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复合净水剂可用于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控制投量为25 ?35mg/L。
[003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新型复合净水剂,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0040]黄泥粉:10?20,高锰酸钾:0.5?1,壳聚糖:5?10,
[0041]沸石粉:5?10,次氯酸钠:1?5,氯化铝:5?8,
[0042]氧化镁:10?15,碳酸氢钠:5?10,氧化1?:5?15,
[0043]碳粒:10?20,铁粉:10?20,聚合氯化铝铁?5。
[0044]所述的复合净水剂制备工艺为:按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后,搅拌分散均匀后即可得成品。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6]本发明的净水处理工序中加入了特别配制的复合净水剂,该复合净水剂的显著特点是不仅可以达到普通或改性净水剂的絮凝效果,而且对于微污染水源等不利情况下可以增强压缩双电层、提高吸附架桥增加碱度的作用,同时,微电解的作用也可以对于微污染水源的水质净化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减轻后续过滤的负荷,从而更加保障了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48]实施例1
[0049]一种原水水质净化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技术步骤:
[0050](I)原水从江河或水库用泵送至净水厂的配水井进行有效配水,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在此阶段,加入复合净水剂除去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物,以保证有效的去除效果;复合净水剂加入废水中后,混合均匀静置40?50min,复合净水剂投加量为25?35mg/L水;
[0051](2)沉淀处理后的原水进入过滤阶段,进一步降低污染物;
[0052](3)之后的原水可以进行臭氧活性炭的深度处理阶段,以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106项出水水质指标;
[0053](4)各个阶段产生的污泥集中进行污泥脱水后就可以外运至填埋。
[005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新型复合型净水剂,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0055]黄泥粉:10,高锰酸钾:0.5,壳聚糖:5,
[0056]沸石粉:5,次氯酸钠:I,氯化铝:5,
[0057]氧化镁:10,碳酸氢钠:5,氧化妈:5,
[0058]碳粒:10,铁粉:10,聚合氯化铝铁:1。
[0059]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复合型净水剂可用于微污染的水处理,控制投量为25 ?35mg/L。
[0060]取上述经复合净水剂反应后的集水槽出水进行污染物-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得到如下结果: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大于60%。
[0061]实施例2
[0062]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用到的新型复合型净水剂,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0063]黄泥粉:15,高锰酸钾:0.8,壳聚糖:8,
[0064]沸石粉:8,次氯酸钠:3,氯化铝:7,
[0065]氧化镁:13,碳酸氢钠:8,氧化钙:10,
[0066]碳粒:15,铁粉:15,聚合氯化铝铁:3。
[0067]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复合型净水剂可用于微污染的水处理,控制投量为25 ?35mg/L。
[0068]取上述经复合净水剂反应后的集水槽出水进行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得到如下结果: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大于70%。
[0069]实施例3
[0070]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用到的新型复合型净水剂,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0071]黄泥粉:20,高锰酸钾:1,壳聚糖:10,
[0072]沸石粉:10,次氯酸钠:5,氯化铝:8,
[0073]氧化镁:15,碳酸氢钠:10,氧化钙:15,
[0074]碳粒:20,铁粉:20,聚合氯化铝铁:5。
[0075]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复合型净水剂可用于微污染的水处理,控制投量为25 ?35mg/L。
[0076]取上述经复合净水剂反应后的集水槽出水进行污染物-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得到如下结果: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大于70%。
[0077]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型净水剂制备工艺为:按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后,搅拌分散均匀后即可得成品。
[0078]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中复合型净水剂的原料皆为常见的市售产品。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技术步骤: (1)原水从江河或水库用泵送至净水厂的配水井进行有效配水,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在此阶段,加入复合净水剂除去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物,以保证有效的去除效果;复合净水剂加入废水中后,混合均匀静置40?50min,复合净水剂投加量为25?35mg/L水; (2)沉淀处理后的原水进入过滤阶段,进一步降低污染物; (3)之后的原水可以进行臭氧活性炭的深度处理阶段,以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106项出水水质指标; (4)各个阶段产生的污泥集中进行污泥脱水后就可以外运至填埋。2.一种新型复合型净水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黄泥粉:10?20,高锰酸钾:0.5?1,壳聚糖:5?10, 沸石粉:5?10,次氯酸钠:1?5,氯化铝:5?8, 氧化镁:10?15,碳酸氢钠:5?10,氧化1?:5?15, 碳粒:10?20,铁粉:10?20,聚合氯化铝铁:1?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处理方法及新型复合型净水剂。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原水从江河或水库用泵送至净水厂的配水井进行有效配水,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在此阶段,加入复合净水剂除去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物,以保证有效的去除效果;复合净水剂加入废水中后,混合均匀静置40~50min,复合净水剂投加量为25~35mg/L水;(2)沉淀处理后的原水进入过滤阶段,进一步降低污染物;(3)之后的原水可以进行臭氧活性炭的深度处理阶段,以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106项出水水质指标;(4)各个阶段产生的污泥集中进行污泥脱水后就可以外运至填埋。
【IPC分类】C02F1/52, C02F9/04
【公开号】CN104891714
【申请号】CN201510355075
【发明人】叶芳
【申请人】叶芳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