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4

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河道污染日趋严重。目前河流传统的清淤主要采用围堰清淤,即先将河流分成几段进行筑堤坝围堰,再将坝内的流水抽干,然后再挖淤泥,将发臭的淤泥运走后,在流底回填干净的砂石,最后拆除堤坝注入新水。只是单纯的清淤,不能同时净化已经严重污染的河流水体水质。不稳定污泥残留量多,河流内发黑的污水又不治理,河流的污染负荷仍然很大,黑臭难解决,并且造成后续的水体生态修复的难度很大。对于河道的清理主要有通过将河道内的水抽干后清理,采用此种清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清理成本,而且效率低;河道清理船也是河道清理的另一种清理方式,采用此种清理方式不能清理到较底层的有机物,清理不彻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够清吸河道淤泥而且能够过滤干燥污泥,有效提高河道的清理效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分别安装有吸泥器升降导柱、污泥自动压滤电脑控制箱、船体浮仓、船体推进器,其中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上端与吸泥器主电机,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下端与吸泥器相连,所述吸泥器与污泥吸入管相连,所述污泥吸入管与污泥存贮滤压装置相连,所述污泥存贮滤压装置与滤压装置布料器相连,所述滤压装置布料器下方的船体内安装有污泥过滤干燥装置。
[0005]所述污泥过滤干燥装置包括主电机、第一脱水辊、第二脱水辊、对压滚筒装置组、上出料棍、下出料棍,其中所述主电机与同步轮相连,所述同步轮与上出料棍相连,所述上出料辊与下出料辊相连,所述第一脱水辊与第二脱水辊之间安装有上过滤网,所述上过滤网下方安装有下过滤网,且所述下过滤网通过对压滚筒装置组后安装在上出料辊与下出料辊之间,所述上出料辊与下出料辊之间的下过滤网下方安装有干泥储存仓。
[0006]所述干泥储存仓上安装有刮泥板。
[0007]所述对压滚筒装置组包括上压滚筒组,下压滚筒组,所述上压滚筒组由3个上压滚筒组成,所述下压滚筒组由3个下压滚筒组成,且所述上压滚筒与下压滚筒错位安装。
[0008]所述下过滤网与滤带清洗器接触安装。
[0009]所述船体内分别安装有上滤网压紧装置、下滤网压紧装置,所述上滤网压紧装置与第二脱水辊相连,所述下滤网压紧装置通过导轮与下过滤网抵触安装。
[0010]所述船体上安装有吸泥器升降液压油缸,所述吸泥器升降液压油缸通过连杆与吸泥器升降导柱相连;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外套接有吸泥器升降导套,所述吸泥器升降导套上安装有吸泥器后倾轴座,所述吸泥器后倾轴座上安装有吸泥器后倾液压油缸。
[0011]所述船体上分别安装有发电机仓风冷系统、发电机及液压系统,所述发电机仓风冷系统上安装有消音器。
[0012]所述吸泥器上安装有水底影像探头。
[0013]所述船体上还安装有干泥输送带。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够清吸河道淤泥而且能够过滤干燥污泥,有效提高河道的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I上分别安装有吸泥器升降导柱2、污泥自动压滤电脑控制箱33、船体浮仓34、船体推进器35,其中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2上端与吸泥器主电机3,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2下端与吸泥器4相连,所述吸泥器4与污泥吸入管5相连,所述污泥吸入管5与污泥存贮滤压装置6相连,所述污泥存贮滤压装置6与滤压装置布料器7相连,所述滤压装置布料器7下方的船体I内安装有污泥过滤干燥装置。
[0017]所述污泥过滤干燥装置包括主电机8、第一脱水辊10、第二脱水辊11、对压滚筒装置组、上出料辊14、下出料辊15,其中所述主电机8与同步轮9相连,所述同步轮9与上出料辊14相连,所述上出料辊14与下出料辊15相连,所述第一脱水辊10与第二脱水辊11之间安装有上过滤网12,所述上过滤网12下方安装有下过滤网16,且所述下过滤网16通过对压滚筒装置组后安装在上出料辊14与下出料辊15之间,所述上出料辊14与下出料辊15之间的下过滤网16下方安装有干泥储存仓13。
[0018]所述干泥储存仓13上安装有刮泥板17。
[0019]所述对压滚筒装置组包括上压滚筒组,下压滚筒组,所述上压滚筒组由3个上压滚筒18组成,所述下压滚筒组由3个下压滚筒19组成,且所述上压滚筒18与下压滚筒19错位安装。
[0020]所述下过滤网16与滤带清洗器20接触安装。
[0021]所述船体I内分别安装有上滤网压紧装置26、下滤网压紧装置27,所述上滤网压紧装置26与第二脱水辊11相连,所述下滤网压紧装置27通过导轮28与下过滤网16抵触安装。
[0022]所述船体I上安装有吸泥器升降液压油缸21,所述吸泥器升降液压油缸21通过连杆22与吸泥器升降导柱2相连;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2外套接有吸泥器升降导套23,所述吸泥器升降导套23上安装有吸泥器后倾轴座24,所述吸泥器后倾轴座24上安装有吸泥器后倾液压油缸25。
[0023]所述船体I上分别安装有发电机仓风冷系统29、发电机及液压系统30,所述发电机仓风冷系统29上安装有消音器31。
[0024]所述吸泥器4上安装有水底影像探头32。
[0025]所述船体I上还安装有干泥输送带36。
[0026]本实施例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够清吸河道淤泥而且能够过滤干燥污泥,有效提高河道的清理效率。
【主权项】
1.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I)上分别安装有吸泥器升降导柱(2)、污泥自动压滤电脑控制箱(33)、船体浮仓(34)、船体推进器(35),其中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2)上端与吸泥器主电机(3),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2)下端与吸泥器(4)相连,所述吸泥器(4)与污泥吸入管(5)相连,所述污泥吸入管(5)与污泥存贮滤压装置(6)相连,所述污泥存贮滤压装置(6)与滤压装置布料器(7)相连,所述滤压装置布料器(7)下方的船体(I)内安装有污泥过滤干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过滤干燥装置包括主电机(8)、第一脱水辊(10)、第二脱水辊(11)、对压滚筒装置组、上出料辊(14)、下出料辊(15),其中所述主电机(8)与同步轮(9)相连,所述同步轮(9)与上出料辊(14)相连,所述上出料辊(14)与下出料辊(15)相连,所述第一脱水辊(10)与第二脱水辊(11)之间安装有上过滤网(12),所述上过滤网(12)下方安装有下过滤网(16),且所述下过滤网(16)通过对压滚筒装置组后安装在上出料辊(14)与下出料辊(15)之间,所述上出料辊(14 )与下出料辊(15 )之间的下过滤网(16 )下方安装有干泥储存仓(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泥储存仓(13)上安装有刮泥板(1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压滚筒装置组包括上压滚筒组,下压滚筒组,所述上压滚筒组由3个上压滚筒(18)组成,所述下压滚筒组由3个下压滚筒(19 )组成,且所述上压滚筒(18 )与下压滚筒(19 )错位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过滤网(16)与滤带清洗器(20)接触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I)内分别安装有上滤网压紧装置(26)、下滤网压紧装置(27),所述上滤网压紧装置(26)与第二脱水辊(11)相连,所述下滤网压紧装置(27)通过导轮(28)与下过滤网(16)抵触安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I)上安装有吸泥器升降液压油缸(21),所述吸泥器升降液压油缸(21)通过连杆(22)与吸泥器升降导柱(2)相连;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2)外套接有吸泥器升降导套(23),所述吸泥器升降导套(23)上安装有吸泥器后倾轴座(24),所述吸泥器后倾轴座(24)上安装有吸泥器后倾液压油缸(2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I)上分别安装有发电机仓风冷系统(29)、发电机及液压系统(30),所述发电机仓风冷系统(29)上安装有消音器(3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器(4 )上安装有水底影像探头(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I)上还安装有干泥输送带(36 )。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分别安装有吸泥器升降导柱、污泥自动压滤电脑控制箱、船体浮仓、船体推进器,其中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上端与吸泥器主电机,所述吸泥器升降导柱下端与吸泥器相连,所述吸泥器与污泥吸入管相连,所述污泥吸入管与污泥存贮滤压装置相连,所述污泥存贮滤压装置与滤压装置布料器相连,所述滤压装置布料器下方的船体内安装有污泥过滤干燥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滤干化水陆两用系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够清吸河道淤泥而且能够过滤干燥污泥,有效提高河道的清理效率。
【IPC分类】C02F11/12, E02F5/28, E02F3/88
【公开号】CN104891771
【申请号】CN201510342741
【发明人】秋晓东
【申请人】浙江秋氏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