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及其合成方法 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氮和硫的重要五元的杂环化学物质,由于含有丰富的电 子,易形成金属离子键、氢键以及π-31、静电和疏水作用。在医药领域,噻唑类化合物可用 作药物显示出巨大研发价值,在抗肿瘤疾病、抗真菌疾病、抗癌、消炎镇痛、抗病毒疾病、抗 寄生虫、抗氧化等方向表现出来出巨大的开发前景。
[0003] 噻唑酮因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强配位能力,有杀菌抑菌、抗肿瘤、消炎止痛、抗 痉挛、抗抑郁等诸多药物活性,最早是在青蒿素中发现了天然噻唑酮类化合物。将噻唑酮结 构引入到化合物分子中,很可能由于加成作用,产生更强的生物活性,进而为药物筛选提供 先导化合物。
[0004] 噻唑烷酮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支架重要化合物,将噻唑烷酮部分成功引入 雷利托林可作为一种有效抗惊厥药剂,依托唑啉作为抗高血压药品,吡格列酮可用作降血 糖剂。这种生物反应曲线多样性吸引了众多研宄者注意,探索这个骨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 力。Deepika Gautam等使用氯乙酸离子溶剂将缩氨基硫脲和苯并呋喃酮进行反应,在与 N-甲基甲苯磺酸反应后制得新型4-噻唑烷酮。等摩尔量氨基硫脲衍生物和苯甲酰溴化物 反应制得2, 4-二取代噻唑,研宄了适宜的反应路线。Maria Ε. Caputto采用微波辐射法使 用较简单过程,由1-茚满酮合成了一系列新型4-芳基噻唑腙(TZHs),得率为(66-92% ), 并对其产物进行光谱表征。研宄这些化合物对寄生虫、锥鞭体和无鞭毛体形体外抗锥虫活 性。以目前使用的化疗药物苄硝唑作为选择性参考剂,TZHs表现出很出色的活性。从寄 生虫游离留醇孵的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型TZHs作用可能是抑制麦角固醇生物合 成。Mogedda E Haiba等人介绍了一系列含氮、氧和硫杂环、S-糖苷或N-糖苷掺入或稠合 的不同五或六元环氢化萘衍生物。使用X射线对化合物进行表征,评价新合成化合物抗细 胞毒性活性,评估了在人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体外抗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研宄发现查耳 酮衍生物及它们环化巯基嘧啶类似物可有效抑制阿霉素乳腺癌细胞生成。Abhishek Kumar Jain等人指出噻唑烷酮是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一种重要生物活性支架,证明噻唑霉素活 性部分是噻唑烷酮,其对链霉菌物种有很好抗性。旨在报告噻唑啉酮衍生物多种生物活性, 同时筛选出了有活性化合物,其中某些活性化合物已通过临床前试验阶段。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异长叶烷基噁唑 酮,使其能够满足抗炎和抗肿瘤需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应用。
[0006]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结构式为
[0008]
分子式为C18H27N 3O2,分子量为317. 21,物态为白色固体, m. P.为 202°C。
[0009] 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1)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异长叶烷酮与盐酸氨基脲在有机溶剂中,回流温度下反 应,得到缩氨基脲;
[0011] 2)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氨基脲与卤代乙酸乙醋,在有机溶剂中,回流温度下反 应8~12h,得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
[0012] 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步骤以下包括:
[0013] 1)在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异长叶烷酮、盐酸氨 基脲,浓硫酸,加热回流反应12-24h,得到缩氨基脲;
[0014] 2)在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缩氨基脲,卤代乙酸 乙酯,酸性催化剂,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8-12h,得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
[0015] 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为乙酸钠。
[0016] 所述的卤代乙酸乙酯为溴乙酸乙酯。
[0017] 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0018]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0019] 1)采用最为丰富的天然提取物松节油中的异长叶烷酮为原料,合成新型噻唑酮类 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合成异长叶烷基噻唑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0020] 2)提供了异长叶烷基噻唑酮类化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反应的 抑制作用。
[0021] 3)为设计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及构效关系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拓 展我国松节油的利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0023] 实施例1
[0024] 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步骤如下:
[0025] 1)异长叶烷酮与盐酸氨基脲进行缩合取代反应生成缩氨基脲。
[0026]
[0027] 具体操作为:在配有磁力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5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 入异长叶烷酮(2mmol),盐酸氨基脲(2mmol),无水乙醇20mL,加热搅拌。加热至回流温度后 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催化剂,反应12~24h (采用LC-MS跟踪监测),待反应完成后自然放置 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乙醇,用IOOmL乙酸乙酯溶解,IOOmL的饱和氯化钠连续洗涤5次,经 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后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后得到异长叶烷基缩氨基脲。
[0028] 2)缩氨基脲类化合物与溴乙酸乙酯(或氯乙酸乙酯)进行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 噻唑酮类化合物。具体反应方程式为:
[0029]
[0030] 具体操作为:在1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lO.Ommol)异长叶烷基缩氨基脲,等 摩尔量(10.Ommol)溴乙酸乙醋,等量(10.Ommol)乙酸钠,80mL无水乙醇,78°C下搅拌 8-12h (LC-MS跟踪监测),反应完全旋蒸除去乙醇,用二氯甲烷溶解,饱和氯化钠洗涤萃取 后,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95% EtOH重结晶后得产物异长叶烷基噁唑酮。
[0031] 对所制备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产物进行表征,结果如下:
[0032] 分子式为 C18H27N3O2,分子量为 317. 21,白色固体(yield 95% ) ;m.p. 202 °C ; IR(KBr) v :3432. 84 (vN_H,NH2),2995. 74 (vasC_H,CH3),2869. 04 (vasC_H,CH2),1726. 12 (VsC_。, C = 0),1647. 04 (vasC_H,CH3),1594. 21 (vsC_N,C-N),1560. 16 (vs,C = N),145
6. 71 (vsC_H, CH3),1369. 05 (vsC_H,CH2),1303. 26 (vsC_H,CH3),1230. 09 (VsC_。,C = 0),693. 65 (vp,CH2) CnfS1H NMR(600MHz,CDCl3) δ :0.922(s,3H,l-CH3),0.999(s,3H,l-CH3),2.533-2.643(m, 1H,2-CH),I. 156-1. 178 (m,2H,3-CH2),I. 035 (s,3H,5-CH3),I. 090 (s,3H,5-CH3), 1.254-1.269(m,2H,6-CH2),1.386-1.402(d,J = 9.6Hz,2H,7-CH2),0.842(s,1H,9-CH2), I. 604-1. 618(d,J = 8. 4Hz,2H,IO-CH2),I. 956-2. 026(m,2H,U-CH2),I. 702(s,1H,NH), 4.039(s,2H,CH2) ;13C NMR(150MHz,CDCl3) δ :24·453,24·905,24·941,25·803,27·656, 27. 924,32. 576,33. 359,36. 711,43. 398,43. 620,58. 857,107. 578, 127. 716, 128. 943 ; LCMS calcd for C18H27N3O2[M+H+] 317. 21, found :318. 7 ;Anal. cald for C18H27N3O2:C68. 11, H8. 57, N 13. 24, S 10. 08 ;found C 68. 11,H 8. 57, N 113. 24, S 8. 085〇
[0033] 实施例2
[0034] 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反应的抑制活性测试。
[0035] 1、细胞培养方法:用有10 %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放入〇)2孵育箱中,培养(37°C、5% C02、95%空气,保持一定湿度环境),于倒置显微镜下观 察细胞的增长状况。根据细胞实际状况,给予换液;培养1~2d后,细胞即可变成单层,然 后0. 25%胰蛋白酶消化,按1 :3传代。实验过程中采用生长成单层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0036] 2、实验模型的建立和分组:首先用0. 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加入有10%小牛血 清的DMEM培养基。用滴管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把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接种密度为 5X IO4个/mL,每孔体积为200 μ L ;然后将板转移至细胞孵育箱内进行培养(37°C、5% CO 2、 95%空气,保持一定水分),过夜,第2日更换成新的培养基。细胞板中加入终浓度为2 μ g/ mL的LPS孵育24h造成炎性损伤模型。
[0037] 96孔无菌细胞培养板分成6组,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阿司匹林组(10 μ M),A 低浓度组(1 μ Μ),A中浓度组(10 μ Μ),A高浓度组(100 μ Μ),每组8孔。造模前,阳性药阿 司匹林和A预孵HUVECs 24h,正常组和模型组加入等体积的PBS。给药后,模型组、阳性药 阿司匹林组和A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
[0038] 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测定:按照1方法进行HUVECs培养,按照2方法进行HUVECs造 模。96孔无菌细胞培养板分成6组,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阿司匹林组(10μΜ),Α低浓 度组(1 μ Μ),A中浓度组(10 μ Μ),A高浓度组(100 μ Μ),每组8孔。造模前,阳性药阿司匹 林和A预孵HUVECs 24h,正常组和模型组加入等体积的PBS。造模后,吸去96孔板内培养 基,加入不含血清的培养基180 μ L后每孔再加入MTT溶液(5mg/mL) 20 μ L,37°C摇床上温孵 4个小时,然后吸去含MTT的培养基,每孔加入DMSO液200 μ L,孵育lOmin,每孔取150 μ L 移至96孔板中,酶标仪490nm检测各孔的OD值,以OD值反映细胞的存活情况,并计算细胞 存活率(% )。
[0039] 细胞存活率(%)=各孔OD49tl值/正常组OD 49Q值均数X 100%
[0040] 表1 HUVECs的存活率比较
[0041]
[0042] 注:表中NA代表没有生物活性;▲代表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数据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 ▲▲代表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数与模型组比较p < 0.0 l ; * *代表该化合物的 生物活性数与空白组比较P < 0.01。
[0043] 由表1可得:化合物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对HUVECs细胞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主权项】
1. 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分子式为C18H27N 3O2,分子量为317. 21,物态为白色固体,m. P.为 202。。。2. 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异长叶烷酮与盐酸氨基脲在有机溶剂中,回流温度下反应,得 到缩氨基脲; 2) 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氨基脲与卤代乙酸乙酯,在有机溶剂中,回流温度下反应 8~12h,得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以下包括: 1) 在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异长叶烷酮、盐酸氨基 脲,浓硫酸,加热回流反应12-24h,得到缩氨基脲; 2) 在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缩氨基脲,卤代乙酸乙 酯,酸性催化剂,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8-12h,得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性催 化剂为乙酸钠。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代乙 酸乙酯为溴乙酸乙酯或氯乙酸乙酯。6. 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异长叶烷基噁唑酮的分子式为C18H27N3O2,分子量为317.21,物态为白色固体,m.p.为202℃。其合成方法为:先以异长叶烷酮为原料,经盐酸氨基脲缩合得到缩氨基脲;接着在无水乙醇回流条件下成环得到异长叶烷基噁唑酮。本发明的异长叶烷基噁唑酮对细胞的抗炎表现出良好活性,是极具潜力的抗炎化合物。
【IPC分类】C07D263/48, A61P29/00
【公开号】CN104892538
【申请号】CN201510334753
【发明人】王石发, 方伟蓉, 王朋娜, 韩丹, 杨益琴, 徐徐, 谷文, 蔡涛, 黄建峰, 曹晓琴, 芮坚, 丁志彬, 王芸芸, 杨金来, 吴承亮
【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