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一种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蕨麻多糖,具体来说是一种蕨麻多糖的 提纯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蕨麻为蔷薇科委陵菜属Potentilla anserine L.的膨大块根,为藏医常用药,又 名戳玛、卓老沙曾、延寿草、人参果、延寿草、莲菜花,藏语中称"卓老沙僧"、"戳玛"。是一种 常见的藏药。蕨麻具有显著的护肝、抗缺氧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具有 良好的药用价值的植物。在对蕨麻的研宄中发现,蕨麻中富含蕨麻多糖,而蕨麻多糖能够提 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耐缺氧和止泻抑菌等作用。因此,如何提纯蕨麻多糖成为了蕨麻 的开发应用中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真空热浓缩方法提取浓缩蕨麻 多糖,该方法容易使蕨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降低,降低其的药用价值,另外,现有的方法中 仅对蕨麻多糖进行粗提纯,提纯出的粗蕨麻多糖内含杂质较多,不利于蕨麻多糖的开发应 用。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所述 的这种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提取的蕨麻多糖内含杂质较多,而且 易使蕨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 步骤一:将蕨麻粉碎成蕨麻颗粒;
[0006] 步骤二:将所述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使所述蕨麻颗粒中的蕨麻多糖溶入 水中,浸提时的料液重量比为1:15-1:25,浸提时间为I. 5-2. 5h,浸提温度为85-95°C。
[0007]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所述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 多糖溶液;
[0008] 步骤四:将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进行超滤预处理,除去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中的 固体颗粒。
[0009] 步骤五:将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得到蕨麻多糖提纯溶 液,在进行超滤处理时,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依次经过截留分子量为100K的超滤膜及截留 分子量为50K的超滤膜,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为所述截留分子量为100K的超滤膜及截留 分子量为50K的超滤膜之间的溶液;
[0010] 步骤六:将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混合进行醇沉,使蕨麻多糖从所述 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中析出;
[0011] 步骤七:将析出的蕨麻多糖从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所述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 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提纯后的蕨麻多糖。
[0012] 进一步地,在进行所述超滤预处理时,将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孔径为0. 5 μπι 的滤膜以除去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中的固体颗粒。
[0013] 进一步地,在进行超滤处理前,将所述超滤膜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清水进 行清洗,使所述超滤膜的Ph值达到7. 0-7. 4。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浸提时的料液重量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h,浸提温度为87. 5°C。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
[0016]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提纯蕨麻多糖时,使粗蕨麻多糖溶液依次经过截留分子 量为100K的超滤膜及截留分子量为50K的超滤膜,由于在粗蕨麻多糖提纯时是通过超滤膜 进行处理,所以该提纯方法能够在不降低蕨麻多糖的抗氧化性的情况下,得到较为纯净的 蕨麻多糖;依次经过截留分子量为100K的超滤膜及截留分子量为50K的超滤膜后,分子量 处于50K-100K之间的蕨麻多糖,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以 达到74. 5 %,相比其它分子量的蕨麻多糖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得 到抗氧化性较佳的提纯后的蕨麻多糖。进一步地,通过对浸提条件的调整,可以使粗蕨麻多 糖的得率达到最大,即可以得到最多的提纯后的蕨麻多糖。
[0017]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提纯后的蕨麻多糖在不同的分子量及不同的浓度的情况下,DPPH自由基的 清除率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0020] 本发明提供的提纯蕨麻多糖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0021] 步骤一:将蕨麻粉碎成蕨麻颗粒;
[0022] 步骤二:将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使蕨麻颗粒中的蕨麻多糖溶入水中,浸提 时的料液重量比为1:15-1:25,浸提时间为I. 5-2. 5h,浸提温度为85-95°C。
[0023]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多糖 溶液;
[0024] 步骤四:将粗蕨麻多糖溶液进行超滤预处理,除去粗蕨麻多糖溶液中的固体颗粒。
[0025] 步骤五:将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得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在 进行超滤处理时,粗蕨麻多糖溶液依次经过截留分子量为100K的超滤膜及截留分子量为 50K的超滤膜,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为截留分子量为100K的超滤膜及截留分子量为50K的超 滤膜之间的溶液;
[0026] 步骤六:将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混合进行醇沉,使蕨麻多糖从蕨麻多糖 提纯溶液中析出;
[0027] 步骤七:将析出的蕨麻多糖从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 来,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提纯后的蕨麻多糖。
[0028] 以下为具体的实施例:
[0029] 实施例一
[0030] 将蕨麻进行干燥处理,并将蕨麻研磨粉碎成蕨麻颗粒。
[0031] 将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15,浸提温度为85°C, 浸提时间为2h。在浸提过程中不断搅拌,以促进蕨麻颗粒中的蕨麻多糖溶解入水中,形成蕨 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的混合溶液。
[0032] 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通过离心分离,取分离后的上层清液,得 到的清液即为粗蕨麻多糖溶液。
[0033] 此时的粗蕨麻多糖溶液中还会有少许的固体颗粒,在进行进一步提纯时需要进行 预处理将粗蕨麻多糖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颗粒除去。在本实施例中,将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 孔径为〇. 5 μL?的滤膜以除去粗蕨麻多糖溶液中的固体颗粒。
[0034] 将通过预处理的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在进行超滤处理之 前,首先将超滤膜用〇. 1 %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清水进行清洗,使超滤膜的PH值达到 7. 0-7. 4〇
[0035] 将预处理后的粗蕨麻多糖溶液进行超滤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为将预处理后的粗蕨 麻多糖溶液依次经过截留分子量为100K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K的超滤膜及截留分子 量为5K的超滤膜。分别得到分子量大于100K的蕨麻多糖溶液、分子量为50K-100K的蕨麻 多糖溶液、分子量为5K-50K的蕨麻多糖溶液及分子量小于5K的蕨麻多糖溶液。
[0036] 将上述四种提纯后的蕨麻多糖溶液分别通过无水乙醇对提纯后的蕨麻多糖溶液 进行淳沉。其具体方法为:将四种溶液按照蕨麻多糖的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1 :3, 分别加入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后在5000rpm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分离15min,将得到的清液 倒去,将沉淀取出置于容器中于60°C -KKTC恒温干燥箱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提纯后四种不 同分子量的蕨麻多糖。在其他实施例中,析出的提纯后的蕨麻多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从 混合液中分离。
[0037] 为了取得抗氧化性最好的提纯后的蕨麻多糖,需要将蕨麻多糖用含有DPPH自由 基的乙醇溶液进行抗氧化性的测定。在测定时首先精确称取7. 8864mg的DPPH试剂,加无水 乙醇溶解于100mL的容量瓶内,再用移液枪精确量取0.1 ml的DPPH溶液用无水乙醇定容于 100mL的棕色容量瓶内,制成实验所需的2xlO_4mm〇l/L的DPPH无水乙醇溶液,摇匀,放在避 光处保存。然后将每一种提纯后的蕨麻多糖制成等浓度为2. 5、5及7. 5 μ g/mL溶液备用。 将每2ml的样品中加入2xl〇-4mmol/L的[DPPH ·]无水乙醇溶液2ml,摇勾,于517nm处测 定其吸光度,每5min测一次,直至吸光度的变化在1 %以内。每个试样做三个平行样,取其 平均值。根据下述公式,得出提纯后蕨麻多糖在不同分子量及不同浓度时,[DPPH ·]的清 除率。
[0038] 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计算公式:
[0039] P(% ) = [I-(Ai-Aj)AJ XlOO
[0040] 式中:P :清除率;
[0041] Ai:2mL提纯后的蕨麻多糖溶液及2mL DPPH溶液的混合溶液在波长为517nm处的 吸光度;
[0042] Aj:2mL提纯后的蕨麻多糖溶液及2mL无水乙醇溶剂的混合溶液在波长为517nm处 的吸光度;
[0043] Ae:2mL DPPH溶液及2mL无水乙醇溶剂的混合溶液在波长为517nm处的吸光度。
[0044] 图1表示提纯后的蕨麻多糖在不同的分子量及不同的浓度的情况下,DPPH的清 除率的柱状图,如图1所示,当蕨麻多糖的分子量小于5K时,其在2. 5、5及7. 5 μ g/mL浓 度下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0. 03%、65. 27%及70. 03% ;当蕨麻多糖的分子量处于 5K-50K之间时,其在2. 5、5及7. 5 μ g/mL浓度下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68. 07%、70. 03%及 68. 07%;当蕨麻多糖的分子量处于50K-100K之间时,其在2. 5、5及7. 5 μ g/mL浓度下DPPH 的清除率都为74. 51 %;当蕨麻多糖的分子量大于100K时,其在2. 5、5及7. 5 μ g/mL浓度下 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5. 27%、68. 07 %及65. 27%。因此可知,在不同浓度下提纯后 的蕨麻多糖溶液在50K-100K之间的分子量组分,都具有最佳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说明 蕨麻多糖在50K-100K之间的分子量组分,抗氧化活性最佳。因此分子量为50-100K的蕨麻 多糖其药用价值较大。
[0045] 为了提高蕨麻多糖的得率,需要对提纯蕨麻多糖时的各条件进行控制。可以理解 地,浸提得到的粗蕨麻多糖越多,提纯后得到的蕨麻多糖也就越多。为了得到最佳的浸提工 艺,以便得到最多的粗蕨麻多糖,需要计算不同浸提条件得到的粗蕨麻多糖的得率。
[0046]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方法为将蕨麻粉碎后按照浸提条件为料液质量比为1:15,浸提 温度为85°C,浸提时间为2h,在实验室中进行蕨麻多糖的浸提,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然后 将得到的粗蕨麻多糖溶液与无水乙醇混合,使粗蕨麻多糖从二者的混合溶液中析出,通过 离心分离,得到析出物,再将析出物进行干燥得到粗蕨麻多糖。根据以下公式,得出粗蕨麻 多糖的得率:
[0047]
[0048] 式中:1?-经过恒温干燥恒重的称量皿和粗多糖的总质量,g
[0049] m2-经过恒温干燥恒重的称量皿的质量,g
[0050] m-称取得蕨麻固体粉末的质量,g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5.6%。在下述各实施例除了浸提时的料液 质量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不同外,其得出粗蕨麻多糖的得率的方法、超滤膜的处理方法 并无不同,故在下述各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0052]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该方法在浸提出粗蕨麻多糖溶液后,再次将粗蕨麻多糖溶液 进行超滤处理,该提纯方法能够在不降低蕨麻多糖的抗氧化性的情况下,得到较为纯净的 蕨麻多糖。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后,因为蕨麻多糖在50K-100K之间的分子量组分,抗 氧化活性最佳。因此取分子量为50-100K的蕨麻多糖又能够得到抗氧化性更佳的提纯后的 蕨麻多糖。
[0053] 实施例二:
[0054] 将研磨粉碎后的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15,浸提 温度为95°C,浸提时间为2h。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多 糖溶液。此浸提条件下,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4. 2%。
[0055] 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后的提纯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56] 实施例三:
[0057] 将研磨粉碎后的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25,浸提 温度为90°C,浸提时间为I. 5h。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 多糖溶液。此浸提条件下,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5.9%。
[0058] 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后的提纯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59] 实施例四:
[0060] 将研磨粉碎后的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20,浸提 温度为95°C,浸提时间为I. 5h。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 多糖溶液。此浸提条件下,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0. 1%。
[0061 ] 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后的提纯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2] 实施例五:
[0063] 将研磨粉碎后的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20,浸提 温度为95°C,浸提时间为2h。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多 糖溶液。此浸提条件下,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2. 1%。
[0064] 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后的提纯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5] 实施例六:
[0066] 将研磨粉碎后的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20,浸提 温度为95°C,浸提时间为2. 5h。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 多糖溶液。此浸提条件下,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2.5%。
[0067] 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后的提纯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68] 实施例七:
[0069] 将研磨粉碎后的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15,浸提 温度为90°C,浸提时间为2. 5h。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 多糖溶液。此浸提条件下,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2.5%。
[0070] 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后的提纯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71] 实施例八
[0072] 将研磨粉碎后的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25,浸提 温度为87. 5°C,浸提时间为2h。将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 多糖溶液。此浸提条件下,粗蕨麻多糖的得率为15.88%。
[0073] 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后的提纯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74] 通过多次试验可以得知,当浸提时的料液质量比为1:25,浸提温度为87. 5°C,浸 提时间为2h时,可以得到粗蕨麻多糖的得率达到最大的15. 88%。
[0075] 在本发明中,因为该方法在浸提出粗蕨麻多糖溶液后,再次将粗蕨麻多糖溶液进 行超滤处理,该提纯方法能够在不降低蕨麻多糖的抗氧化性的情况下,得到较为纯净的蕨 麻多糖。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后,因为蕨麻多糖在50K-100K之间的分子量组分,抗氧 化活性最佳。因此取分子量为50-100K的蕨麻多糖又能够得到抗氧化性更佳的提纯后的蕨 麻多糖。进一步地,通过对浸提条件的调整,可以使粗蕨麻多糖的得率达到最大,即可以得 到最多的提纯后的蔵麻多糖。
[007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 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 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蕨麻粉碎成蕨麻颗粒; 步骤二:将所述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使所述蕨麻颗粒中的蕨麻多糖溶入水中, 浸提时的料液重量比为1:15-1:25,浸提时间为1.5-2.511,浸提温度为85-95°〇;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所述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多糖 溶液; 步骤四:将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进行超滤预处理,除去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中的固体 颗粒; 步骤五:将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得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在 进行超滤处理时,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依次经过截留分子量为IOOK的超滤膜及截留分子 量为50K的超滤膜,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为所述截留分子量为100K的超滤膜及截留分子 量为50K的超滤膜之间的溶液; 步骤六:将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混合进行醇沉,使蕨麻多糖从所述蕨麻 多糖提纯溶液中析出; 步骤七:将析出的蕨麻多糖从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所述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分 离出来,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提纯后的蕨麻多糖。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超滤预处理 时,将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孔径为〇. 5ym的滤膜以除去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中的固 体颗粒。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超滤处理前,将所 述超滤膜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清水进行清洗,使所述超滤膜的Ph值达到7. 0-7. 4。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提时的料液重量 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h,浸提温度为87. 5 °C。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 液与无水乙醇混合进行醇沉时,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
【专利摘要】一种蕨麻多糖的提纯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蕨麻粉碎成蕨麻颗粒;将所述蕨麻颗粒放入水中进行浸提,使所述蕨麻颗粒中的蕨麻多糖溶入水中;将步骤二中浸提后的蕨麻多糖水溶液与所述蕨麻颗粒分离,得到粗蕨麻多糖溶液;将所述粗蕨麻多糖溶液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得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将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无水乙醇混合进行醇沉,使蕨麻多糖从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中析出;将析出的蕨麻多糖从步骤五中所述蕨麻多糖提纯溶液与所述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提纯后的蕨麻多糖,该方法能够提纯得到抗氧化活性较佳的蕨麻多糖。
【IPC分类】C08B37/00
【公开号】CN104892784
【申请号】CN201510253476
【发明人】冯涛, 谢克林, 邴芳玲, 庄海宁, 李明明, 桑敏, 张治文, 王珂
【申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8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