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耐油用丁腈橡胶与改性顺丁橡胶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10-23  3

一种耐低温耐油用丁腈橡胶与改性顺丁橡胶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橡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低温耐油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0002]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橡胶密封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冬季 最低温度在-40°c以下,在这些地区,冬季寒冷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大量的电力、石油、化 工等设备裸露在大自然环境中,不仅要经受风吹日晒,与中国南方相比,还要经受严寒的考 验。在这些设备中,有为数众多的橡胶密封件,密封件虽小,但对设备正常运转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这些地区橡胶件在冬季容易因低温变脆,失效而引起故障,所以,橡胶制品的低 温性能尤为重要。
[0003] 硅橡胶、氟橡胶等虽然耐低温性能好,但是由于价格等因素,只是在航空航天等特 殊条件下使用较多,还没在大量的普通密封件中得到广泛使用。在众多品种的橡胶密封材 料中,丁腈橡胶(NBR)作为一种通用型耐油性密封橡胶材料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机车 车辆用的隔膜、Y型圈、〇型圈以及橡胶软垫等制品。NBR因分子中带有腈基而具有较好的 耐油、耐溶剂和耐热性能,特别是中高丙烯腈丁腈胶(丙烯腈质量分数31%~35% ),长期 使用温度可达150°C,NBR种类中,随着丙烯腈质量分数增加,耐油性能提高,耐低温性能下 降,脆性温度一般为-30°C,作为密封胶垫,在冬季寒冷地区,最低温度可在-40°C左右,这 样的低温下,胶垫很难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能。
[0004] 为提高NBR的耐低温性能,一些学者进行对此了研究。吴健峰研究了三种不同牌 号NBR耐低温性能,最后确立NBR1704为主体材料,采用增塑剂DOA、DOS并用,通过调整炭 黑与增塑剂用量,最终获得了邵尔A硬度为77度,脆性温度-56, -50下的压缩耐寒系数 0.63。的耐低温NBR。(吴健峰"耐油耐低温丁腈橡胶的研制",世界橡胶工业,2008年35 卷第6期,第Γ4页)。郑华以NBR-18为材料,对耐寒丁腈橡胶隔膜进行研究,橡胶隔膜压缩 耐寒系数在_50°C下达到了 0.65,脆性温度小于-65°C。性能优于原用天然胶膜片。(郑华 "耐寒丁腈橡胶隔膜的研制",特种橡胶制品,2000年第21卷第4期第28~30, 40页)。吴 智强等通过对NBR1704主体材料、硫化体系、补强体系和增塑体系的研究,得到耐寒性和各 项物理机械性能优良的橡胶配方,其脆性温度达到-62, -50下的压缩耐寒系数达到0. 61。 (吴智强,李雪春,杨维坚等"耐寒耐油NBR胶料配方的研究",橡胶工业,2006年第53 卷第5期第290~293页)。陆延等研究了 NBR1704, NBR1704/ NBR2707并用胶,NBR1704 / CR1211并用胶,脆性温度-70°C,-55下的压缩耐寒系数达到0. 36。(陆延,王阿娜"配合 剂对丁腈橡胶低温性能的影响",特种橡胶品,2011年第32卷第6期第39-42页)。徐江 等以兰化NBR1704为主体材料,研制并开发了具有高耐寒性、耐油性弹性体材料,:脆性温 度为-72°C,_55°C下的为0. 35 (徐江,滑向前,张涛"特种耐低温航空橡胶胶料的研制", 特种橡胶制品,2007年第28卷第1期第33~36页)。朱江等通过对生胶、硫化剂、补强剂、 增塑剂以及硫化条件的选择,成功地制备了两种具有一定耐油性能,兼良好低温性能的 丁腈橡胶混炼胶。压缩耐寒系数-50°C大于0.3。(朱江,辛国荣,庞必幸"丁腈橡胶耐寒 耐油性能的研究",特种橡胶制品.2008年第29卷第2期第26-29页)。樊晓娜等研究了 增塑剂TP-95和TP-90B对丁 NBR低温性能、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和老化性能的影响。并与 常用增塑剂DOA,DO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添加含醚基的TP-90B和含醚酯基的TP-95使 NBR硫化胶的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低温拉伸性能和低温脆性性能优于DOA和D0P。(樊晓 娜,魏明勇,陈朝晖,王迪珍,孙仙平"增塑剂TP295和TP290B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 特种橡胶制品· 2008年第29卷第4期第8-11页)。CN101353451A公开了一种耐油耐低温 橡胶组合物,以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为基料,但该组合物的耐低温性能在-40°C至-50°C。 CN103073757A公开了一种耐低凝点柴油的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以丁腈橡胶和丁腈橡胶 /聚氯乙烯为基料,但该材料的脆性温度在-40°C至_52°C。
[0005] 顺丁橡胶(BR)分子量高,分子链柔性大,玻璃化温度低(Tg为_105°C ),具有高弹 性、优异的耐低温性和高耐磨性等优点,是弹性和耐寒性最好的合成橡胶。为此,将NBR和 BR共混制备并用胶,受到学者的关注,二者的共混将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使共混后的密封 材料低温性能得到提高。
[0006] 李蒙等进行了并用BR改进NBR耐油、低温性能的研究,脆性温度为-70°c,-50°c 下的压缩耐寒系数为〇. 36。但拉伸强度和绍尔硬度A降低,拉伸强度为11. 9Mpa,低于纯丁 腈橡胶13. 6 Mpa的拉伸强度。绍尔A硬度66度低于纯丁腈橡胶的76度。(李蒙等"并用 BR改进NBR耐油、低温性能的研究",特种橡胶品,2009年第30卷第1期第46~48页)。谢 彦飞等研究了 NBR与BR并用胶,NBR与BR并用胶后脆性温度和压缩耐寒系数均提高,但拉 伸强度(12. 9 Mpa)和绍尔硬度A (47)均比纯NBR (13. 3 Mpa,硬度A48)降低。优化配方 后,密封材料在低温下具有优良耐寒性。胶料的脆性温度可以达到-61以下,压缩耐寒系数 在-40°C和_50°C下分别达到了 0.69和0.61。(谢彦飞,张友南,唐先贺,等"耐寒丁腈橡 胶密封制品配方的研究",特种橡胶品,2004年第25卷第5期第14~19页)。邱祖民等等研 究了丁腈与顺丁并用胶在金属密封垫片的应用,探讨丁腈与顺丁橡胶并用比对其用作金属 密封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耐低温、耐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BR与BR的并 用质量比在80/10~90/20之间其综合性能比单用丁腈和单用顺丁橡胶好,大大改善了丁 腈的耐低温性能,压缩耐寒系数_40°C为0. 54,-50°C为0. 42胶料的脆性温度可达-50°C以 下。(邱祖民等"丁腈与顺丁并用胶在金属密封垫片的应用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2年第34卷第3期第205-209页)。刘霞报道了通过硅烷化对沉淀法白炭黑进行表面改 性,研究了白炭黑在NBR和BR共混体中的分布等研究。发现硅烷化对胶料的力学性能有很 大的影响。但没有给出对力学性能影响的具体数据,并未见有关耐低温方面的研究。(刘霞 "硅烷化对NBR/BR共混体动态力学性能和白炭黑分散的影响",世界橡胶工业,2010年第37 卷第1期第12-18页)。徐江等研究了 NBR与BR并用胶,优化配方后,得到低温性能优良的 NBR与BR并用胶,脆性温度为-73°C,-50°C压缩耐寒系数为0. 55,但拉伸强度14 Mpa低于 纯丁腈橡胶18 Mpa。绍尔A硬度70度低于纯丁腈橡胶72度,热空气老化后体积变化率较 大。(徐江,滑向前,张涛"特种耐低温航空橡胶胶料的研制",特种橡胶制品,2007年第28 卷第1期第33~36页)。
[0007] 但是,NBR与BR的极性差别大,相容性不是很好。在所报道的NBR与BR共混研 究中,虽然BR并用后耐低温性能提高,但由于二者的相容性不是很好,所以其拉伸强度和 硬度均低于纯丁腈橡胶。由于二者的极性不同,依据相似相容原理,二者的相容性不好,所 以导致其并用胶的力学性能降低。用MH单体对BR进行接枝,再与NBR共混,制备NBR/ BR-g-MAH密封材料,利用MAH单体在BR大分子链上接枝,改变BR的极性,通过并用少量接 枝后的BR来提高与NBR的相容性并改善NBR的耐低温性,延长丁腈橡胶在低温环境的使用 寿命。同时制备的密封材料耐热耐油性能较好,且降低原料成本,满足石油、化工、电力、汽 车等工业对密封制品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丁腈橡胶/顺丁橡胶并用胶因极性差别大,拉伸强度下 降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相容性好,力学性能提高的耐低温耐油用橡胶密封材料及制备方 法,满足寒冷气候条件下对密封材料的要求,克服现有NBR/BR共混橡胶材料存在的不足。
[0009]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低温耐油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丁腈橡 胶75~90份、改性顺丁橡胶10~25份、氧化锌4~7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 I. 0~2. 5份、防老剂4010 NA 1. 0-2. 5份、炭黑N550 60~90份、硫磺I. 0~3. 0份、过氧化 物硫化剂0. 5~2. 0份、促进剂CZ 1. 0-2. 0份、促进剂TMTD 1. 0-3. 0份、增塑剂DOS 10-30 份、增塑剂TP-95 10-20份、增塑剂BM 5-10份、其中丁腈橡胶和改性顺丁橡胶二者之和为 100 份。
[0010] 所述丁腈橡胶的丙烯腈含量为17-35wt%. 所述改性顺丁橡胶是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胶。
[0011] 所述增塑剂是增塑剂DOS、增塑剂TP-95、增塑剂BM三种复合并用。
[0012] 一种耐低温耐油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BR在双辊开炼机上薄通,包辊后将马来酸酐、过氧化二异丙苯按一定比例加入,温 度°〇,混炼均匀,出片。
[0013] 将丁腈橡胶在双辊开炼机上薄通,按配方比例加入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胶,二者 共混包辊后依次加入ZnO、硬脂酸、防老剂、1/2炭黑、促进剂、1/2炭黑、增塑剂,硫磺,前辊 温度45°C后辊温度55°C,混炼均匀后,薄通6次出片,室温停放24h,在平板硫化机上硫化, 温度160°C,时间20min,压力lOMpa。
[0014] 丁腈橡胶中,随着丙烯腈的含量增加耐油性能逐渐提高,但同时胶料的耐寒压缩 系数却逐渐降低,这是由于丙烯腈的极性较大,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其对非极性的油组分就 产生排斥,从而耐油性提高。丙烯腈 的分子链是极性基团,也会降低橡胶大分子链段的柔顺 性,因此表现出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越高其低温性能就降低的现象。所以,为提高丁腈橡 胶的耐寒性,本发明选用丙烯腈含量较低的丁腈橡胶作为耐寒橡胶材料。
[0015] 顺丁橡胶分子链柔性大,是弹性和耐寒性最好的合成橡胶。丁腈橡胶与顺丁橡胶 共混将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与丁腈橡胶相比顺丁橡胶价格低廉,但顺丁橡胶是非极性的, 若二者直接共混,相容性不是很好。
[0016] 增塑剂是耐寒橡胶制品辅料中对耐寒性影响最大的添加剂剂,加入增塑剂可使橡 胶高弹态的范围向低温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橡胶分子链的柔性,进一步改善了硫化胶的 耐寒性。因此,本发明选用三种增塑剂作为复合增塑剂。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对顺丁橡胶改性后再与丁腈橡胶共混,提高二者的相容 性,使共混后的并用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油耐低温性能;2.本发明采用三种增 塑剂协同并用,赋予材料优良的耐寒性能,延长寒冷地区产品的使用寿命。3.加入20%顺丁 橡胶,降低原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未接枝顺丁橡胶(a)和接枝顺丁橡胶(b)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一种耐低温耐油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是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制成:丁 腈橡胶90-75份、改性顺丁橡胶10-25份、ZnO 3-7份、硬脂酸1-5份、防老剂RD 0. 5-2. 5份、 防老剂4010NA 0. 5-2. 5份、硫磺0. 5-3. 5份、DCP 0. 5-2. 5份、促进剂CZ 0. 8-1. 4份、促进剂 TMTD 0. 4-1. 0份、炭黑N550 60-90份、增塑剂DOS 10-30份、增塑剂TP-95 10-20份、增塑剂 BM 5-10 份。
[0020]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耐低温耐油用橡胶密封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成分为:丁腈橡 胶80-85份、接枝顺丁橡胶20-15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RDL 5份、防老剂 4010NA 0. 5份、硫磺1-2份、促进剂CZL 0份、促进剂TMTD 0. 5-1. 5份、炭黑N550 60-80份、 增塑剂DOS 15-20份、增塑剂TP-95 10-15份、增塑剂BM 10份。
[0021] 对应的,该耐低温耐油用丁腈橡胶与改性顺丁橡胶共混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按配方称取各组成量,在双辊开炼机上将丁腈橡胶塑炼,按配方比例加入马来酸酐接 枝顺丁橡胶,二者共混包辊后,依次加入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1/2炭黑、促进剂、1/2炭 黑、增塑剂,硫磺,温度45°C _55°C,混炼均匀后,薄通6次出片,室温停放24h,在平板硫化机 上硫化,温度160°C,时间20min,压力lOMpa。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配方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各组分及质量份数为:丁腈橡胶1704,90份,丙烯腈质量分数17%-20%,中国石油兰州 石油化工公司,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胶10份,接枝率20. 5%,自制,其中,顺丁橡胶9000,北 京燕山化工总厂,氧化锌5份、硬脂酸3份、防老剂RDL 0份、防老剂4010NA0. 5份、硫磺3 份、促进剂CZ0. 8份、促进剂TMTD0. 7份、炭黑N550 80份、增塑剂D0S10份、增塑剂TP-95 15 份、增塑剂BM 10份。
[0023] 实施例1制备工艺为:在双辊开炼机上将丁腈橡胶塑炼,包辊后,加入马来酸酐接 枝顺丁橡胶,二者共混包辊后,按比例依次加入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1/2炭黑、促进剂、 1/2炭黑、增塑剂,硫磺,温度前辊45°C,后辊55°C,混炼均匀后,薄通6次出片,室温停放 24h,在平板硫化机上硫化,温度160°C,时间20min,压力lOMpa。
[0024] 实施例2 各组分及质量份数为:丁腈橡胶1704,85份,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胶15份,接枝率 20. 5%,自制,其中,顺丁橡胶9000,北京燕山化工总厂,氧化锌6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 RD1. 0份、防老剂4010NA1. 0份、硫磺2份、促进剂CZL 0份、促进剂TMTD0. 5份、炭黑N550 80份、增塑剂D0S20份、增塑剂TP-95 10份、增塑剂BM 5份。
[0025] 实施例3 各组分及质量份数为:丁腈橡胶1704,80份,丙烯腈质量分数17%-20%,中国石油兰州 石油化工公司,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胶20份,接枝率20. 5%,自制,其中,顺丁橡胶9000,北 京燕山化工总厂,氧化锌5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RDL 0份、防老剂4010NA0. 5份、硫磺2 份、促进剂CZL 0份、促进剂TMTD0. 5份、炭黑N550 80份、增塑剂D0S15份、增塑剂TP-95 10 份、增塑剂BM 10份。
[0026] 对比例4 各组分及质量份数为:丁腈橡胶1704,80份,丙烯腈质量分数17%-20%,中国石油兰州 石油化工公司,顺丁橡胶9000,北京燕山化工总厂,氧化锌5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RDL 0 份、防老剂4010NA0. 5份、硫磺2份、促进剂CZL 0份、促进剂TMTD0. 5份、炭黑N550 80份、 增塑剂D0S15份、增塑剂TP-95 10份、增塑剂BM 10份。
[0027] 对比例5 各组分及质量份数为:丁腈橡胶1704,80份,丙烯腈质量分数17%-20%,中国石油兰州 石油化工公司,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胶20份,接枝率20. 5%,自制,其中,顺丁橡胶9000,北 京燕山化工总厂,氧化锌5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RDL 0份、防老剂4010NA0. 5份、硫磺2 份、促进剂CZL 0份、促进剂TMTD0. 5份、炭黑N550 80份、增塑剂D0S15份、增塑剂BM 10 份。
[0028] 对比例6 各组分及质量份数为:丁腈橡胶1704,100份、氧化锌5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RDL 0 份、防老剂4010NA0. 5份、硫磺2份、促进剂CZL 0份、促进剂TMTD0. 5份、炭黑N550 80份、 增塑剂D0S15份、增塑剂TP-95 10份、增塑剂BM 10份。
[0029] 实施例2至实施例6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0030] 用本实施例加工后的橡胶经160°C,20min,10MPa硫化后,按国家标准裁剪样条, 测得其性能如表1所示。
[0031] 表 1
拉伸强度按GB/T528-1998测试,撕裂强度按GB/T529-1991测试,邵尔A型硬度按 GB/T531-1999测试,脆性温度按GB/T1682-1994测试,压缩耐寒系数按GB/T6034-1985, 压缩永久变形按GB/T7759-1996测定,耐油性能按GB/T1690-1982测试,老化性能按GB/ T3512-2001 测试。
[0032] 参阅图1,在1576CHT1出现了新的羧基不对称振动吸收峰,1682CHT1处出现了五元 环酸酐的特征峰,该特征峰的存在说明有MH单体接入橡胶大分子链上。在3014CHT1处和 3004CHT 1处出现的吸收峰,是-CO2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018CHT1处吸收峰减弱,在2358CHT 1 处吸收特征峰完全消失,表明聚合物中不存在游离的基团,进一步说明反应完全,接枝成 功。
【主权项】
1. 一种耐低温耐油用丁腈橡胶与改性顺丁橡胶共混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组 分,以橡胶为基础量100,其质量份数比为:丁腈橡胶NBR :80-90份;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 胶BR-g-MAH :10-20份;氧化锌3-7份;硬脂酸1-5份;防老剂RD :0. 5-2. 5份;防老剂4010 NA :0. 5-2. 5份;硫磺:0. 5-3. 5份;促进剂CZ :0. 8-1. 4份;促进剂TMTD :0. 4-1. 0份;炭黑 N550 :60-90份;增塑剂DOS :10-30份:增塑剂TP-95 :8-25份:增塑剂BM :5-2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耐油用丁腈橡胶与改性顺丁橡胶共混材料,其特 征在于:丁腈橡胶中丙烯晴含量17%-30%(质量分数),顺丁橡胶是由马来酸酐进行接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低温耐油用丁腈橡胶与改性顺丁橡胶共混材料,其特 征在于:所用增塑剂为DOS,TP-95, BN4,三种增塑剂混合并用。4.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耐低温耐油用丁腈橡胶与改性顺丁橡胶共混 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开炼机将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顺丁橡胶,少量炭黑, 活性剂,防老剂,炭黑,增塑剂,硫化剂按比例依次加入,混合均匀,薄通6次,出片,共混物 放置24h,在硫化机上进行硫化,得到试片,温度160°C,时间20min,压力lOMpa。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橡胶技术领域,提供的是一种耐低温耐油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丁腈橡胶、改性顺丁橡胶、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炭黑、硫磺、促进剂、增塑剂,其中丁腈橡胶和改性顺丁橡胶二者之和为100份。该材料制备方法是:在开炼机上将丁腈橡胶塑炼,再加入改性后的顺丁橡胶混炼,再依次加入1/2炭黑、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1/2炭黑、增塑剂、硫化剂,薄通,下片,停放24h,硫化胶片。本发明提供的橡胶密封材料在保证耐油、耐老化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密封材料耐低温性能,可作为寒冷地区野外仪器设备的密封材料。
【IPC分类】C08K3/06, C08K5/14, C08K3/22, C08K5/47, C08L51/04, C08K3/04, C08K5/3437, C08L9/02, C08K5/09, C08K5/40, C08K5/18, C08K13/02
【公开号】CN104893028
【申请号】CN201410072261
【发明人】董添, 程桂茹, 冷传东, 李桂娟
【申请人】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长春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4年3月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