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目前大多数大型高温液体储罐或管道,多使用金属管材,由于管道管壁基本是一直处于潮湿或高温状态,一般在这些罐体、管道内壁均会添加衬里或直接在内壁涂上涂料,以提高这些设备的耐高温、防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液体储罐或管道内壁常采用的内衬保护方式多是采用复合材料,但其工艺复杂、造价高,普及性低,目前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是选用合适的涂料在内壁表面形成保护涂层,简便有效,且成本低,传统的环氧涂料对基材表面要求比较高,在一些苛刻环境下,环氧涂料的防腐,耐高温及机械性能均达不到使用要求,传统的环氧涂料无法满足上述领域的要求,如何制备一种机械性能好,耐腐蚀及耐高温性能优异的环氧涂料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机械性能高,耐腐蚀及耐高温性能优异,且安全环保。
[000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2:1.5-2.5 ;
[0005]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0-30份,己二胺2-5份,I, 3_ 二氨基己胺2-4份,乙二醇丁醚1-2份,丙二醇丁醚1-3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3份,水35-40份,触变剂1-2份,消泡剂1-2份,分散剂1-2份,氧化铁红1_3份,磷酸锌1_2份,三聚磷酸铝1-2份,硅微粉5-10份,改性粉煤灰10-15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2份,有机膨润土 2-8份,石英粉1_5份;
[0006]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40-50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15 份,水 2-5 份。
[0007]优选地,在A组分中,所述改性粉煤灰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0-30份粉煤灰置于烘箱中,烘箱温度为120-140°C,干燥时间为20-40min,然后送入捏合机中,加入
1-3份钛酸酯TTS、l-3份木质磺酸钠、0.5-1份柠檬酸三乙酯、0.5-0.87份液体石蜡及4_8份滑石粉,搅拌速度为500-700r/min,搅拌温度为70-80°C,搅拌时间为l_2h,粉碎研磨得到改性粉煤灰。
[0008]优选地,在B组分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单体,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催化剂,共聚而成,其软化点为120-125°C,玻璃化转变温度70-75°C,环氧当量为700_750g/mol,羟基值60_65mgK0H/g。
[0009]优选地,在A组分中,二乙烯三胺、己二胺及1,3- 二氨基己胺的重量比为24-26:3_4:3_3.6ο
[0010]优选地,在A组分中,乙二醇丁醚、丙二醇丁醚及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重量比为 1.4-1.8:2-2.6:2-2.6。
[0011]优选地,在A组分中,硅微粉、改性粉煤灰、丙烯酸型增稠剂、有机膨润土及石英粉的重量比为 6-8:12-14:1.4-1.8:4-6:2_4。
[0012]优选地,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4-26份,己二胺3-4份,1,3-二氨基己胺3-3.6份,乙二醇丁醚1.4-1.8份,丙二醇丁醚2-2.6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2-2.6份,水36-38份,触变剂1.2-1.5份,消泡剂1.4-1.8份,分散剂1.5-1.8份,氧化铁红2-2.6份,磷酸锌1.2-1.6份,三聚磷酸铝1.6-1.9份,硅微粉6_8份,改性粉煤灰12-14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4-1.8份,有机膨润土 4-6份,石英粉2-4份。
[0013]优选地,在B组分中,水性环氧树脂45-48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2-14份,水3_4份。
[0014]本发明中,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且具有优异的防结块、降表面张力、助流平性能,通过采用水性环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配合作用,并采用二乙烯三胺、己二胺及1,3_ 二氨基己胺协同作用作为固化剂,可使得涂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腐蚀及耐高温性能,且涂膜光滑,另外通过水性环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与硅微粉、改性粉煤灰、有机膨润土及石英粉配合作用,涂料的防腐、耐磨及耐高温性极为优异,通过一定工艺制备的改性粉煤灰,明显提高各组分的分散均匀性,提高各物料间的粘连度,进一步增强涂料的耐高温及耐磨性能。本发明的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高温,能够经受大型高温液体储罐或管道所造成的磨损,可长期保护上述金属管壁,便于管壁的清理和维护。本发明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少,可满足环保要求,制品价格低,且通过降低有机物消耗,储存及使用过程安全性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2.5 ;
[0017]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0份,己二胺5份,I, 3- 二氨基己胺2份,乙二醇丁醚2份,丙二醇丁醚I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份,水35份,触变剂2份,消泡剂I份,分散剂2份,氧化铁红I份,磷酸锌2份,三聚磷酸铝I份,硅微粉10份,改性粉煤灰10份,丙烯酸型增稠剂2份,有机膨润土 2份,石英粉5份;
[0018]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40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5份,水2份。
[0019]实施例2
[0020]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2:1.5 ;
[0021]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30份,己二胺2份,I, 3- 二氨基己胺4份,乙二醇丁醚I份,丙二醇丁醚3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份,水40份,触变剂I份,消泡剂2份,分散剂I份,氧化铁红3份,磷酸锌I份,三聚磷酸铝2份,硅微粉5份,改性粉煤灰15份,丙烯酸型增稠剂I份,有机膨润土 8份,石英粉I份;
[0022]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50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份,水5份。
[0023]实施例3
[0024]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2 ;
[0025]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4份,己二胺4份,I, 3_ 二氨基己胺3份,乙二醇丁醚1.8份,丙二醇丁醚2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6份,水36份,触变剂1.5份,消泡剂1.4份,分散剂1.8份,氧化铁红2份,磷酸锌1.6份,三聚磷酸铝1.6份,硅微粉8份,改性粉煤灰12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8份,有机膨润土 4份,石英粉4份;
[0026]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45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4份,水3份。
[0027]在A组分中,所述改性粉煤灰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1份粉煤灰置于烘箱中,烘箱温度为123°C,干燥时间为22min,然后送入捏合机中,加入1.2份钛酸酯TTS、1.2份木质磺酸钠、0.6份柠檬酸三乙酯、0.6份液体石蜡及4.2份滑石粉,搅拌速度为520r/min,搅拌温度为71°C,搅拌时间为1.2h,粉碎研磨得到改性粉煤灰。
[0028]在B组分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单体,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催化剂,共聚而成,其软化点为121
°C,玻璃化转变温度70°C,环氧当量为710g/mol,羟基值61mgKOH/g。
[0029]实施例4
[0030]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8:1.7 ;
[0031]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6份,己二胺3份,I, 3_ 二氨基己胺3.6份,乙二醇丁醚1.4份,丙二醇丁醚2.6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份,水38份,触变剂1.2份,消泡剂1.8份,分散剂1.5份,氧化铁红2.6份,磷酸锌1.2份,三聚磷酸铝1.9份,硅微粉6份,改性粉煤灰14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4份,有机膨润土 6份,石英粉2份;
[0032]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48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2份,水4份。
[0033]在A组分中,所述改性粉煤灰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6份粉煤灰置于烘箱中,烘箱温度为136°C,干燥时间为36min,然后送入捏合机中,加入2.6份钛酸酯TTS、2.3份木质磺酸钠、0.8份柠檬酸三乙酯、0.82份液体石蜡及7.2份滑石粉,搅拌速度为620r/min,搅拌温度为78°C,搅拌时间为1.8h,粉碎研磨得到改性粉煤灰。
[0034]在B组分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单体,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催化剂,共聚而成,其软化点为123°C,玻璃化转变温度74°C,环氧当量为745g/mol,羟基值64mgK0H/g。
[0035]实施例5
[0036]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
1.4:2.1 ;
[0037]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5.5份,己二胺3.2份,I, 3_ 二氨基己胺3.2份,乙二醇丁醚1.6份,丙二醇丁醚2.45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2份,水37份,触变剂1.4份,消泡剂1.6份,分散剂1.6份,氧化铁红2.3份,磷酸锌1.4份,三聚磷酸铝1.75份,硅微粉7.5份,改性粉煤灰13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6份,有机膨润土 5.5份,石英粉3.6份;
[0038]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46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3份,水3.2份。
[0039]在A组分中,所述改性粉煤灰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36份粉煤灰置于烘箱中,烘箱温度为135°C,干燥时间为26min,然后送入捏合机中,加入1.6份钛酸酯TTS、2.4份木质磺酸钠、0.6份柠檬酸三乙酯、0.7份液体石蜡及5份滑石粉,搅拌速度为530r/min,搅拌温度为72°C,搅拌时间为1.5h,粉碎研磨得到改性粉煤灰。
[0040]在B组分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单体,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催化剂,共聚而成,其软化点为123°C,玻璃化转变温度72°C,环氧当量为710g/mol,羟基值62mgKOH/g。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2:1.5-2.5 ; 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0-30份,己二胺2-5份,I, 3- 二氨基己胺2-4份,乙二醇丁醚1-2份,丙二醇丁醚1-3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3份,水35-40份,触变剂1-2份,消泡剂1-2份,分散剂1-2份,氧化铁红1-3份,磷酸锌1-2份,三聚磷酸铝1-2份,硅微粉5-10份,改性粉煤灰10-15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2份,有机膨润土 2_8份,石英粉1_5份; 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40-50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15份,水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在A组分中,所述改性粉煤灰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0-30份粉煤灰置于烘箱中,烘箱温度为120-140°C,干燥时间为20-40min,然后送入捏合机中,加入1_3份钛酸酯TTS、1-3份木质磺酸钠、0.5-1份柠檬酸三乙酯、0.5-0.87份液体石蜡及4-8份滑石粉,搅拌速度为500-700r/min,搅拌温度为70-80°C,搅拌时间为l_2h,粉碎研磨得到改性粉煤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在B组分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单体,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催化剂,共聚而成,其软化点为120-125°C,玻璃化转变温度70-75°C,环氧当量为 700-750g/mol,羟基值 60_65mgK0H/g。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在A组分中,二乙稀二胺、己二胺及1,3- 二氨基己胺的重量比为24-26:3_4:3_3.6。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在A组分中,乙二醇丁醚、丙二醇丁醚及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重量比为1.4-1.8:2-2.6:2-2.6。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在A组分中,硅微粉、改性粉煤灰、丙烯酸型增稠剂、有机膨润土及石英粉的重量比为6-8:12-14:1.4-1.8:4-6:2-4。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4-26份,己二胺3-4份,I, 3- 二氨基己胺3-3.6份,乙二醇丁醚1.4-1.8份,丙二醇丁醚2-2.6份,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2.6份,水36-38份,触变剂1.2-1.5份,消泡剂1.4-1.8份,分散剂1.5-1.8份,氧化铁红2-2.6份,磷酸锌1.2-1.6份,三聚磷酸铝1.6-1.9份,硅微粉6-8份,改性粉煤灰12-14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4-1.8份,有机膨润土 4-6份,石英粉2-4份。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其特征在于,在B组分中,水性环氧树脂45-48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2-14份,水3_4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双组份环氧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A组分与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2:1.5-2.5;其中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二乙烯三胺20-30份,己二胺2-5份,1,3-二氨基己胺2-4份,乙二醇丁醚1-2份,丙二醇丁醚1-3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3份,水35-40份,触变剂1-2份,消泡剂1-2份,分散剂1-2份,氧化铁红1-3份,磷酸锌1-2份,三聚磷酸铝1-2份,硅微粉5-10份,改性粉煤灰10-15份,丙烯酸型增稠剂1-2份,有机膨润土2-8份,石英粉1-5份;其中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性环氧树脂40-50份,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15份,水2-5份。
【IPC分类】C09D163/00, C09D163/10, C09D7/12, C09D5/08
【公开号】CN104893498
【申请号】CN201510279526
【发明人】胡昌悌
【申请人】芜湖县双宝建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