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固体复合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5

一种耐热固体复合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新型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固体复合胶。
【背景技术】
[0002] 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支柱,现代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材料,特别是对高性能材料的认识水平、掌握和应用能力,直接体现国 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进步速度的标志。因此,新材 料的开发与研宄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先导,是21世纪六大高科技领域的基石。复合材料是新 型材料,因其阻燃、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可设计、抗疲劳、耐高温、减振等多样化的功能 和出色的性能,在近30年来的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机械、建筑、化工、生物医学和体育等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1世纪材料领域已经张开双臂迎接复合材料时代的到来。随着复合材 料开发和应用,复合材料已形成网络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当中。
[0003] 固体胶棒的开发和研制首先始于国外,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最初的固体胶 棒研制是液态型胶粘剂的固体化,就是让胶粘剂以固态形式使用。随着研宄的不断深入和 发展,用作粘接的胶粘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固体胶棒的研宄和应 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一些公司已有多种牌号的固体胶产品供应。
[0004] 固体胶棒又称固体胶水,与液态胶水相比,固体胶棒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不流淌, 不粘手,因此深受欢迎。传统的固体胶棒是一种以动物胶、动物胶抗凝剂、脂肪酸盐、溶剂、 防腐剂为主要原料,再加入某些容易凝固成型的物质作为凝胶剂,再添加保湿剂、增塑剂及 香味剂,以改善其使用、贮存、气味和外观等方面的性能,将上述各种原料按选定的配方经 一定工艺充分混合、分散均匀后再注入唇膏式包装容器内冷却成型,最后得到的产品。固体 胶棒可在一 20°c至40°C环境中用于粘贴各种纸张。
[0005] 国际上普遍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胶粘剂,制成的胶棒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 度。在此基础上,有人利用水溶性聚合物作为胶粘剂,皂胶作为赋型剂,研制出了一种固体 胶棒,具有更强的粘接性能和机械强度。除了主体胶和凝胶剂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助剂来 改善固体胶棒的性能。国外添加助剂的品种方面较国内要丰富得多,因此制成的胶棒各项 性能也就更加优越。国外用到的助剂包括有增稠剂、防腐剂、颜料、填料、香精、抗氧化剂、 树脂、糊精、纤维素、淀粉衍生物等,其中可以用石墨、滑石、高分散性矽土、胶质状黏土、矽 矿石、白垩、氧化镁和玻璃纤维等作为颜料和填料。德国研制出的一种固体胶棒,不论在外 观还是性能上都非常优越,该产品外观透明,质地洁白细腻,硬度适中,初粘时间短,粘合力 强,拉丝性和保湿性好,室温下放置一年后,仍然具有很强的粘接力和保湿性。
[0006] 国内固体胶棒的研宄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目前国内主要致力于研宄使用 各种不同的原材料作为固体胶棒的胶粘剂,以期使固体胶棒的综合性能达到最好效果。聚 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固体胶棒的胶粘剂虽然效果很好,但不易溶于水,成本较高,同时也不利 于环保。使用聚酰亚胺树脂粉-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制成的固体胶棒虽然成本较低,但此类 胶棒质地不细腻,贮存时间短,短时间内(约一周)就在胶棒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影响了使 用涂布性,实用性不大。以酰酐基的水溶性聚合物一皂类固形剂为主制成固体胶棒虽然贮 存时间长,但初粘时间长,成本也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销售价格,满足市场需 求,许多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大量实验,制出了粘性好,而且胶体光滑细腻,涂布均匀的胶 棒。例如阴和平等以聚酰亚胺树脂粉缩甲醛胶水作为胶粘剂,用硬脂酸钠作为赋型剂,并在 胶体内加入各种指示剂,制成呈各种鲜艳颜色的固体胶棒,外观细腻,硬度适中,涂抹均匀 润滑,粘接强度高且速度快(浙江化工.2005, 36 (1) : 23-25)。
[0007] 要制备更具优良性能的固体胶棒,充分发挥胶棒的功能性,还需要寻找更为合适 的原料和助剂,并确定其最佳配方和反应条件,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具有功能 性的胶粘剂。作为固体胶棒的主要成分,胶粘剂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应该选择粘接力强, 对水具有较强分散作用或水溶性,且易于涂开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胶粘剂。目前国内 外常用的固体胶棒胶粘剂有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酰亚胺树脂粉缩甲 醛、高分子树脂混合体、淀粉、骨胶或明胶等。这些原料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粘纸效果很 好,但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使其成本较高;淀粉、骨胶等虽然价廉,却容易变质,不 耐热;而且现有原料制得的胶棒质地不细腻,影响了使用时的涂布性,而且不耐高温,功能 性差。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热固体复合胶,其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特别是热性 能优异,在高温条件下依然粘接好。
[0009]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热固体复合胶,由有 机无机复合物模压后制成;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物由质量比为100 : (20~37) : (8~ 10) : (25 ~32) : (21 ~32) : (25 ~36) : (6 ~8) : (2 ~3) : (13 ~21) : (2 ~ 5)的聚酰亚胺树脂粉、填料、硅烷偶联剂、氰酸酯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硅溶胶、硫 代乙酰胺、分散剂、丁二酸酐、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制得; 所述填料由以下方式制备:将碳化硅、贝壳粉按质量比为10 : (50~55)混合均匀后, 在马弗炉中在700°C烧结6h,得到固体;然后将所述固体粉碎后过200目筛,取筛下物即为 填料; 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粉的分子量为3000~5000 ; 所述氰酸酯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1800~3000 ; 所述环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4800~6500 ; 所述分散剂为硫酸酯类分散剂。
[0010] 本发明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或者KH560。
[0011] 本发明中,氰酸酯树脂为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粘接好,反应性好;环氧树脂为四 官能团环氧树脂,比如AG-80或者JD-919,耐热性较好,反应性强,稳定性好。
[0012] 本发明中,硅溶胶中固含量为45~50%;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50~430纳米。硅 溶胶不仅利于体系的分散,增加固体胶的常温粘接性,在受高温的时候还能吸收热量,防止 胶水失效,同时增加体系的反应性。
[0013] 优选的,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物由质量比为100 : (25~30) : (8~9) : (28~ 30) : (25~28) : (30~32) : 7 : 2 : (15~16) : (3~4)的聚酰亚胺树脂粉、填 料、硅烷偶联剂、氰酸酯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硅溶胶、硫代乙酰胺、分散剂、丁二酸 酐、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制得。
[0014] 本发明中,有机物体系为固体胶的主要粘接成分,聚酰亚胺树脂粉的分子量为 3000~5000,氰酸酯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1800~3000,环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4800~ 6500,分子量对于固体胶表现的粘接力有重要影响,特别关系到固体胶的高温粘接性;低了 成膜物质干燥速度较慢,高了树脂体系对无机填充物的润湿性能不佳。本发明的有机物体 系不仅在常温下具有有效固化的功能,而且高温时不会熔化导致粘接失效。
[0015] 本发明中,所述的分散剂为硫酸酯类分散剂,比如德国毕克公司生产的型号为 BYK170、BYK161、BYKllO的产品,这些分散剂为含填料亲和基团的高分子量嵌段共聚物溶 液,其作用是均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 凝聚;具有填料亲和基团,改善填料润湿,还能通过空间位阻稳定作用使填料分散体稳定分 散。
[0016] 本发明中,将氰酸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15~20分钟,得到氰酸酯树脂预聚物; 将环氧树脂单体于150°C反应25~40分钟,得到环氧树脂预聚物;将填料、硅烷偶联剂、硅 溶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依次将硫代乙酰胺、分散剂、丁二酸酐、聚酰亚胺树脂粉加入混 合物中,搅拌1~2小时,然后加入氰酸酯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于80~90°C搅拌 1. 5~2小时;最后加入六水合硝酸锌,于50~60°C搅拌2~3小时,得到有机无机复合 物;再将有机无机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冷压(冷压压力为〇. 2~0. 3MPa);温度为室温,即得 到耐高温固体胶。
[0017]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利用的有机无机复合物组成合理,各组成分之间相容性好,由此制备得到了 耐热固体复合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粘接性能,特别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满足耐热固 体复合胶的发展应用。
[0018] 2.本发明公开的制备耐热固体复合胶原料中,原料简单易得,无需现有技术的复 杂反应,制备的耐热固体复合胶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常温固化效果好,在受热时,一方面 填料增加体系的热性能,另一方面硅溶胶以及六水合硝酸锌缓慢失水,催化有机物进一步 反应,形成稳定的结构,高温粘接稳定性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 中固体胶受热熔化导致粘接失效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将100g碳化硅、500g贝壳粉混合均匀后,在马弗炉中在700°C烧结6h,得到固体;然后 将所述固体粉碎后过200目筛,取筛下物为填料;将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 15分钟,得到氰酸酯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1800~2200);将环氧树脂AG-80单体于150°C 反应25分钟,得到环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4800~5500);将30g硅溶胶(固含量为45% ;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50~260纳米)、25g填料、8g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1小时,得到混合 物;依次将7g硫代乙酰胺、2g分散剂BYK170、16g 丁二 酸酐、100g聚酰亚胺树脂粉(分子量 3000~4000)加入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28g氰酸酯树脂预聚物、28g环氧树脂 预聚物,于80°C搅拌I. 5小时;最后加入3g六水合硝酸锌,于50°C搅拌2小时,得到有机无 机复合物;再将有机无机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室温模压(模压压力为〇. 2MPa),即得到耐热 固体复合胶。
[0020] 实施例二 取实施例一的填料;将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20分钟,得到氰酸酯树 脂预聚物(分子量为2400~3000);将环氧树脂AG-80单体于150°C反应30分钟,得到环 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5800~6500);将32g硅溶胶(固含量为50%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 250~360纳米)、30g填料、9g硅烷偶联剂KH560混合1小时,得到混合物;依次将7g硫代 乙酰胺、2g分散剂BYK161、15g 丁二酸酐、100g聚酰亚胺树脂粉(分子量3500~4300)加 入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30g氰酸酯树脂预聚物、25g环氧树脂预聚物,于80°C搅 拌1. 5小时;最后加入4g六水合硝酸锌,于50°C搅拌2小时,得到有机无机复合物;再将有 机无机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室温模压(模压压力为0. 2MPa),即得到耐热固体复合胶。
[0021] 实施例三 取实施例一的填料;将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18分钟,得到氰酸酯树脂 预聚物(分子量为2200~2800);将环氧树脂JD-919单体于150°C反应27分钟,得到环 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5200~6100);将31g硅溶胶(固含量为47%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 280~330纳米)、27g填料、9g硅烷偶联剂KH550搅拌混合2小时,得到混合物;依次将7g 硫代乙酰胺、2g分散剂BYKl 10、16g 丁二酸酐、100g聚酰亚胺树脂粉(分子量3900~4800) 加入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28g氰酸酯树脂预聚物、27g环氧树脂预聚物,于90°C 搅拌2小时;最后加入4g六水合硝酸锌,于60°C搅拌3小时,得到有机无机复合物;再将有 机无机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室温模压(模压压力为0. 3MPa),即得到耐热固体复合胶。
[0022] 实施例四 将100g碳化硅、550g贝壳粉混合均匀后,在马弗炉中在750°C烧结7h,得到固体;然后 将所述固体粉碎后过200目筛,取筛下物为填料;将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 20分钟,得到氰酸酯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2400~3000);将环氧树脂AG-80单体于150°C 反应30分钟,得到环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5800~6500);将36g硅溶胶(固含量为48% ;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50~400纳米)、37g填料、IOg硅烷偶联剂KH560混合2小时,得到混 合物;依次将8g硫代乙酰胺、3g分散剂BYKl 10、20g 丁二酸酐、100g聚酰亚胺树脂粉(分子 量4500~5000)加入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25g氰酸酯树脂预聚物、32g环氧树 脂预聚物,于90°C搅拌1. 5小时;最后加入5g六水合硝酸锌,于50°C搅拌3小时,得到有机 无机复合物;再将有机无机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室温模压(模压压力为〇. 2MPa),即得到耐 热固体复合胶。
[0023] 实施例五 取实施例四的填料;将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16分钟,得到氰酸酯树脂 预聚物(分子量为1900~2200);将环氧树脂JD-919单体于150°C反应28分钟,得到环 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5500~6100);将25g硅溶胶(固含量为46%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 310~370纳米)、35g填料、8g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2小时,得到混合物;依次将6g硫代 乙酰胺、2g分散剂BYK161、14g 丁二酸酐、100g聚酰亚胺树脂粉(分子量4500~5000)加 入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32g氰酸酯树脂预聚物、21g环氧树脂预聚物,于90°C搅 拌2小时;最后加入2g六水合硝酸锌,于50°C搅拌3小时,得到有机无机复合物;再将有机 无机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室温模压(模压压力为〇. 2MPa),即得到耐热固体复合胶。
[0024] 对比例一 取实施例四的填料;将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单体于105°C反应40分钟,得到氰酸酯树 脂预聚物(分子量为4900~5200);将环氧树脂JD-919单体于150°C反应50分钟,得到环 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9500~11100);将35g填料、8g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2小时, 得到混合物;依次将6g硫代乙酰胺、2g分散剂BYK161、Hg 丁二酸酐加入混合物中,搅拌1 小时,然后加入32g氰酸酯树脂预聚物、21g环氧树脂预聚物,于90°C搅拌2小时;最后加入 100g聚乙烯醇、2g六水合硝酸锌,于50°C搅拌3小时,得到有机无机复合物;再将有机无机 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室温模压(模压压力为〇. 2MPa),即得到固体复合胶。
[0025] 对比例二 取实施例一的填料;将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16分钟,得到氰酸酯树 脂预聚物(分子量为1900~2200);将环氧树脂JD-919单体于150°C反应28分钟,得到 环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5500~6100);将25g娃溶胶(固含量为46% ;二氧化娃的粒径 为310~370纳米)、35g填料混合2小时,得到混合物;依次将6g硫代乙酰胺、2g分散剂 BYK161加入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32g氰酸酯树脂预聚物、21g环氧树脂预聚物, 于90°C搅拌2小时;最后加入100g聚乙烯吡咯烷酮,于50°C搅拌3小时,得到有机无机复 合物;再将有机无机复合物置入模具中,室温模压(模压压力为〇. 2MPa),即得到固体复合 胶。
[0026] 性能测试 利用维卡热变形仪测试热变形温度(CTE/°C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弯曲强度(Rt/ MPa);利用液晶式摆锤冲击试验机测试冲击强度(a/KJ/m2);采用动态力学测试仪测试储存 模量(E/MPa (35°C));利用3M 600胶带,拉拔涂层测试附着力;于200加热2分钟,测试附 着力R ;利用热失重仪测试初始分解温度(!VO)。
[0027] 上述复合固体胶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0028] 表1固体胶的性能
综上,本发明公开的耐热固体胶组成合理,各组成分之间相容性好,由此制备得到了耐 热固体复合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阻燃性能,特别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满足 耐热固体复合胶的发展应用。
【主权项】
1. 一种耐热固体复合胶,其特征在于:由有机无机复合物模压后制成;所述有机无机 复合物由质量比为100 : (20~37) : (8~10) : (25~32) : (21~32) : (25~ 36) : (6~8) : (2~3) : (13~21) : (2~5)的聚酰亚胺树脂粉、填料、硅烷偶联 剂、氰酸酯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硅溶胶、硫代乙酰胺、分散剂、丁二酸酐、六水合硝 酸锌为原料制得; 所述填料由以下方式制备:将碳化硅、贝壳粉按质量比为10 : (50~55)混合均匀后, 在马弗炉中在700~800°C烧结6~8h,得到固体;然后将所述固体粉碎后过750~800目 筛,取筛下物即为填料; 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粉的分子量为3000~5000 ; 所述氰酸酯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1800~3000 ; 所述环氧树脂预聚物分子量为4800~6500 ; 所述分散剂为硫酸酯类分散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固体复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氰酸酯树脂为双酚A型氰 酸酯树脂;环氧树脂为四官能团环氧树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固体复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或者 KH56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固体复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溶胶中固含量为45~ 50%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50~430纳米。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固体复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物由质量比 为 100 : (25 ~30) : (8 ~9) : (28 ~30) : (25 ~28) : (30 ~32) : 7 : 2 : (15 ~ 16) : (3~4)的聚酰亚胺树脂粉、填料、硅烷偶联剂、氰酸酯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 物、硅溶胶、硫代乙酰胺、分散剂、丁二酸酐、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制得。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固体复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氰酸酯树脂预聚物由氰酸 酯树脂单体于95°C反应15~20分钟得到;所述环氧树脂预聚物由环氧树脂单体于150°C 反应25~40分钟得到。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固体复合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的粒径为0. 5~1. 5 微米;所述贝壳粉的粒径为〇. 8~1. 6微米。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固体复合胶,由质量比为100∶(20~37)∶(8~10)∶(25~32)∶(21~32)∶(25~36)∶(6~8)∶(2~3)∶(13~21)∶(2~5)的聚酰亚胺树脂粉、填料、硅烷偶联剂、氰酸酯树脂预聚物、环氧树脂预聚物、硅溶胶、硫代乙酰胺、分散剂、丁二酸酐、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制得。本发明公开的耐热固体胶组成合理,各组成分之间相容性好,由此制备得到了耐热固体复合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阻燃性能,特别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满足耐热固体复合胶的发展应用。
【IPC分类】C09J11/04, C09J163/00, C09J11/06, C09J179/08, C09J179/04
【公开号】CN104893649
【申请号】CN201510381243
【发明人】戴晓宸
【申请人】苏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