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突散囊菌株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7

一种冠突散囊菌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冠突散囊菌株。
【背景技术】
[0002] 黑茶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微生物发酵而制得的一种特种茶,具有显著的减肥降脂 降糖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
[0003] 在茯砖黑茶的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发酵优势菌为冠突散囊菌,而冠突散囊菌的性 能与黑茶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现有的冠突散囊菌株适应性弱、发酵启动慢,所得黑茶产品 的质量参差不齐,品质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在茶香气方面一直有香气浓淡不稳定、存在杂 气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酵菌丝体含量高,发酵茶产品滋味醇 厚、香气浓郁、稳定、不含杂气的冠突散囊菌株。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从优质的黑茶样品中经过反复的筛选及性 能优化试验研宄而获得的冠突散囊菌株,其保藏号为CGMCC No. 10610,保藏日期为2015年 3月11日,分类命名(拉丁文学名)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保藏菌株名为 冠突散囊菌G39。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06] 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具有以下性质:
[0007] 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生长较快,培养3 天菌落直径达6 - 10mm,呈淡黄色;28°C,7天达20- 25mm,周边黄色近似橄榄浅黄色,中心 部位颜色较深,近似橄榄褐色,呈现大量黄色具饰菌丝,有大量闭囊壳处于具饰菌丝网中; 14天,菌落整体呈褐色,边缘有少量黄色菌丝,菌落中央有零星黑褐色液体渗出,菌落反面 黑褐色,色素扩散到基质中。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在制备黑茶中的应用。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基的 配制:称取去皮马铃薯200g,加水煮烂,用纱布过滤,然后在加热的条件下加入15 - 20g琼 脂粉,继续加热并搅拌,待琼脂粉溶解完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再补足水分 至lOOOmL,包扎,121°C灭菌20min,冷却后,倒入平板;培养步骤:在无菌条件下,将保藏号 为CGMCC No. 10610的冠突散囊菌株接种于平板,然后在28°C条件下恒温培养5- 7天。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黑茶用冠突散囊菌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 浓度为4一6%的茶原料提取液,除菌处理后作为液体培养基,将保藏号为CGMCC No. 10610 的冠突散囊菌株在PDA平板上培养,用水洗脱后制成孢子悬浊液,在无菌条件下,向所述液 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悬浊液,孢子悬浊液浓度为4. 0 X IO6 - 6. 0 X IO6个/mL,接种量为3- 12(v/v) %,在溶氧 60-100%、压力 0· 02-0· 05MPa、温度 28- 30°C、搅拌转速 50-200rpm 的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4一7天后获得1级种子液,最后逐级接种培养,获得的2级以上的 种子液即为所述冠突散囊菌种子液。
[0011] 相比现有的冠突散囊菌株,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具有以下优点:
[0012] (1)发酵启动快,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接种于PDA平板上活化,三天即可长 出明显黄色菌丝,五天可用于一级种子液制备;
[0013] (2)适应性强,在不加入任何外源能源的情况下,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仅仅 依靠茶提取液就能够快速生长繁殖,发酵菌丝干重高达〇. 6404g/100mL,而现有冠突散囊菌 株的发酵菌丝干重仅0. 3743g/100mL ;
[0014] (3)发酵茶产品茶香突出,感官评价显示,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发酵出的茶 产品香气浓郁、稳定、不含杂气,而且茶产品滋味醇厚、不苦不涩。
[0015] 另外,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还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0016] (1)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能在多种植物原料及其提取液中生长,可用于花草 茶的发酵生产;
[0017] (2)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在绿茶提取液中发酵能够使得茶的汤中的黄酮类 和咖啡碱类含量上升,可以用于发酵生产黄酮及咖啡碱;
[0018] (3)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发酵提取物及其发酵产品具有减肥降脂,降血糖, 促进肠道吸收等多种功效,并且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酵素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0] 实施例1
[0021] 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 培养基的配制:称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块,加水煮烂,用纱布过滤,然后在加热 的条件下加入20琼脂粉,继续加热并搅拌,待琼脂粉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冷 却后再补足水分至lOOOmL,包扎,121°C灭菌20min,冷却后,倒入平板;培养步骤:在无菌条 件下,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于平板上划线,划线结束后将平板倒置于28°C的恒温培 养箱中培养5天。
[0023] 实施例2
[0024] 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培养基的配制:称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块,加水煮烂,用纱布过滤,然后在加热 的条件下加入15g琼脂粉,继续加热并搅拌,待琼脂粉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冷 却后再补足水分至lOOOmL,包扎,121°C灭菌20min,冷却后,倒入平板;培养步骤:在无菌条 件下,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于平板上划线,划线结束后将平板倒置于28°C的恒温培 养箱中培养7天。
[0026] 实施例3
[0027] 制备黑茶用冠突散囊菌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1)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接种于PDA平板,置于28°C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至菌落长满平板,在无菌条件下,向长满菌落的平板中加入IOmL无菌蒸馏水,刮取平板上 的黄色菌丝于无菌蒸馏水,用注射器吸取平板中的浑浊液放入50mL离心管中,加入无菌小 玻璃珠,于离心机中离心5min (转数:3000r/min),经脱脂棉过滤后即得孢子悬池液,最后 将孢子悬浊液浓度调整到5. OX IO6个/mL ;
[0029] (2)取浓度为4%的茶原料提取液,除菌处理后作为液体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 向所述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悬浊液,接种量为8(v/v) %,在溶氧80%、压力0. 02MPa、温 度29°C、搅拌转速200rpm的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5天后获得1级种子液,最后逐级接种培 养,获得的2级种子液即为所述冠突散囊菌种子液。
[0030] 实施例4
[0031] 制备黑茶用冠突散囊菌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1)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接种于PDA平板,置于28°C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至菌落长满平板,在无菌条件下,向长满菌落的平板中加入IOmL无菌蒸馏 水,刮取平板上 的黄色菌丝于无菌蒸馏水,用注射器吸取平板中的浑浊液放入50mL离心管中,加入无菌小 玻璃珠,于离心机中离心5min (转数:3000r/min),经脱脂棉过滤后即得孢子悬池液,最后 将孢子悬浊液浓度调整到4. OX IO6个/mL ;
[0033] (2)取浓度为5 %的茶原料提取液,除菌处理后作为液体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 向所述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悬浊液,接种量为12 (v/v) %,在溶氧60%、压力0. 度30°C、搅拌转速125rpm的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7天后获得1级种子液,最后逐级接种培 养,获得的3级种子液即为所述冠突散囊菌种子液。
[0034] 实施例5
[0035] 制备黑茶用冠突散囊菌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1)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接种于PDA平板,置于28°C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至菌落长满平板,在无菌条件下,向长满菌落的平板中加入IOmL无菌蒸馏水,刮取平板上 的黄色菌丝于无菌蒸馏水,用注射器吸取平板中的浑浊液放入50mL离心管中,加入无菌小 玻璃珠,于离心机中离心5min (转数:3000r/min),经脱脂棉过滤后即得孢子悬池液,最后 将孢子悬浊液浓度调整到6. OX IO6个/mL ;
[0037] (2)取浓度为6 %的茶原料提取液,除菌处理后作为液体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 向所述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悬浊液,接种量为3 (v/v) %,在溶氧100%、压力0. 05MPa、温 度28°C、搅拌转速50rpm的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4天后获得1级种子液,最后逐级接种培 养,获得的4级种子液即为所述冠突散囊菌种子液。
[0038] 实施例6
[0039] 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和现有冠突散囊菌株(湖南益阳牌茯砖茶中分离所得 的冠突散囊菌株、湘茶集团销售的茯砖茶中分离所得的冠突散囊菌株)在相同条件下的发 酵对照试验,发酵步骤如下:
[0040] 1.孢子悬浊液的制备
[0041] 1)菌种活化:取冠突散囊菌株接种于PDA平板,置于28°C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 菌落长满平板;
[0042] 2)制备孢子悬浊液:在无菌条件下,向长满菌落的平板中加入IOmL无菌蒸馏水, 刮取平板上的黄色菌丝于无菌蒸馏水,用注射器吸取平板中的浑浊液放入50mL离心管中, 加入无菌小玻璃珠,于离心机中离心5min (转数:3000r/min),经脱脂棉过滤后即得孢子悬 浊液,最后将孢子悬浊液浓度调整到5. 0 X IO6个/mL ;
[0043] 2.接种发酵
[0044] 1)取浓度为4%的绿茶提取液,除菌处理后作为液体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向所 述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悬浊液,接种量为7 (v/v) %,发酵培养5天后获得一级种子液;
[0045] 2)在无菌条件下,向IOOmL固形物含量为5%的绿茶提取液中接入8mL -级种子 液;
[0046] 3)将接种后的绿茶提取液置于温度28°C,转数150r/min的恒温摇床中培养7天 得到茶发酵液;
[0047] 4)对茶发酵液进行均质、干燥处理后获得黑茶粉。
[0048] 比较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和现有冠突散囊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发 现,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在菌种活化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五天便已长满整个平 板,而湖南益阳牌茯砖茶中分离所得的冠突散囊菌株则需要七天、湘茶集团销售的茯砖 茶中分离所得的冠突散囊菌株需要七天半;一级种子液接入绿茶提取液后,冠突散囊菌 株CGMCC10610三天出现肉眼可见小颗粒,七天颗粒生长饱满,均匀分布于茶提取液中,而 现有冠突散囊菌株在绿茶提取液中生长缓慢,五天才出现肉眼可见小颗粒,而且颗粒不均 易结团,有明显的粘壁现象;发酵七天后,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的发酵菌丝干重达 0.6404g/100mL,且无自融现象,而湖南益阳牌茯砖茶中分离所得的冠突散囊菌株的发酵菌 丝干重仅0. 3743g/100mL,湘茶集团销售的茯砖茶中分离所得的冠突散囊菌株的发酵菌丝 干重仅0. 3012g/100mL,菌丝均有自融现象出现。可以看出,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表现 出了对茶基质的强适应性,而且发酵启动快。分别冲泡三株冠突散囊菌株发酵出的黑茶粉, 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49] 表 1
[0050]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冠突散囊菌株,其保藏号为CGMCCNo. 1061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突散囊菌株在制备黑茶中的应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突散囊菌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培养基 的配制:称取去皮马铃薯200g,加水煮烂,用纱布过滤,然后在加热的条件下加入15 - 20g 琼脂粉,继续加热并搅拌,待琼脂粉溶解完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冷却后再补足水 分至lOOOmL,包扎,121°C灭菌20min,冷却后,倒入平板;培养步骤:在无菌条件下,将保藏 号为CGMCCNo. 10610的冠突散囊菌株接种于平板,然后在28°C条件下恒温培养5- 7天。4. 一种制备黑茶用冠突散囊菌种子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浓 度为4一6 %的茶原料提取液,除菌处理后作为液体培养基,将保藏号为CGMCCNo. 10610的 冠突散囊菌株在PDA平板上培养,用水洗脱后制成孢子悬浊液,在无菌条件下,向所述液体 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悬浊液,孢子悬浊液浓度为4.OXIO6 - 6.OXIO6个/mL,接种量为3- 12(v/v) %,在溶氧 60-100%、压力 0? 02-0? 05MPa、温度 28- 30°C、搅拌转速 50-200rpm 的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4一7天后获得1级种子液,最后逐级接种培养,获得的2级及以上 的种子液即为所述冠突散囊菌种子液。
【专利摘要】一种冠突散囊菌株,其保藏号为CGMCC No.10610。本发明还提供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在制备黑茶中的应用。相比现有的冠突散囊菌株,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具有以下优点:(1)发酵启动快,将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接种于PDA平板上活化,三天即可长出明显黄色菌丝,五天可用于一级种子液制备;(2)适应性强,在不加入任何外源能源的情况下,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仅仅依靠茶提取液就能够快速生长繁殖,发酵菌丝干重高达0.6404g/100mL,而现有冠突散囊菌株的发酵菌丝干重仅0.3743g/100mL;(3)发酵茶产品茶香突出,感官评价显示,冠突散囊菌株CGMCC10610发酵出的茶产品香气浓郁、稳定、不含杂气,而且茶产品滋味醇厚、不苦不涩。CGMCC No.1061020150311
【IPC分类】C12N1/14, A23F3/08, C12R1/645
【公开号】CN104893984
【申请号】CN201510160451
【发明人】高学玲, 卢恒谦, 岳鹏翔, 周燕丽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