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及其专用引 物。
【背景技术】
[0002] 大豆(Glycine maX(L.)Merr·)茎生长习性也称为茎端类型、结荚习性,指大豆开 花和结荚的方式,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的形态、生态习性,同时也是研宄大豆的起源、进化等 基础理论的好性状。大豆的结荚习性通常被性划分为有限、亚有限和无限结荚习性三种类 型,结荚习性与大豆的株高、开花期、节位数目、生育期、水分的利用效率及产量等重要性状 密切相关,如在高水肥栽培条件下大豆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更容易发 挥其产量潜力。同时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的时期存在差异,在高产栽 培中调控处理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准确鉴定大豆的结荚习性对选择适于特定生态区的高 产品种非常重要。然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大豆的有限结结荚习性和无限结荚习性准确鉴 定有很大影响。前人通过观察开花期主要茎顶端出生花序或复叶的不同、根据植株的顶叶 与最大叶的中间小叶的"长+宽"的比值分级、干物质积累量或有无顶花序和上部节数相对 值作来划分结荚习性,但以上鉴别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无论是直接观察大豆结荚习性规律 的,还是间接观察,环境条件和观测者的经验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有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或辅助筛选具有不同 结荚习性的大豆。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成套引物。
[0005] 本发明所提供的成套引物,由引物对TFLlab、引物对tfllta和引物对tfllb组 成;所述引物对TFLlab由引物TFLlab-F和引物TFLlab-R组成;所述引物对tfllta由引 物tfllta-F和引物tfllta-R组成;所述引物对tfllb由引物tfllb-F和引物tfllb-R的 组成;
[0006] 所述引物TFLlab-F是如下al)或a2)中的任一种单链DNA :
[0007] al)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 ;
[0008] a2)与al)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0009] 所述引物TFLlab-R是如下al)或a2)中的任一种单链DNA :
[0010] a3)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 ;
[0011] a4)与a3)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0012] 所述引物tfllta-F是如下a5)或a6)中的任一种单链DNA :
[0013] a5)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的单链DNA ;
[0014] a6)与a5)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0015] 所述引物tfllta-R是如下a7)或a8)中的任一种单链DNA :
[0016] a7)序列表的序列4所不的单链DNA ;
[0017] a8)与a7)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0018] 所述引物tfllb-F是如下a9)或alO)中的任一种单链DNA :
[0019] a9)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单链DNA ;
[0020] alO)与a9)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0021] 所述引物tfIlb-R是如下all)或al2)中的任一种单链DNA :
[0022] all)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的单链DNA ;
[0023] al2)与all)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002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可包括上述成套引物;所述试剂盒的用 途为如下(a)或(b) : (a)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b)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
[0025] 所述试剂盒中还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Avail、HindIII、HpyOMIII和AccI。
[0026] 所述试剂盒中,每个引物对可单独包装。
[0027] 所述试剂盒中,每条引物单独包装。
[0028] 上述任一所述成套引物或上述任一所述试剂盒在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中的应 用。
[0029] 上述任一所述成套引物或上述任一所述试剂盒在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 大豆中的应用。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
[0031] 所述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l) -A3):
[0032] Al)提取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Llab-F和引物 TFLla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1,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45bp、待 测大豆为A型大豆,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39bp、待测大豆为B型大豆;
[0033] A2)完成步骤Al)后,以A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 物tflIta-F和引物tflIta-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2 ;用限制性内切 酶Avail酶切所述PCR扩增产物2,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一种DNA片段且其大小为537bp、 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有限,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71bp和 266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无限或亚有限;
[0034] A3)完成步骤Al)后,以B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 tfllb-F和引物tflI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3 ;
[0035] ①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pyOM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三 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94bp、102bp和215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0036] ②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 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HObp和37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0037] ③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Acc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3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0038] ④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3不满足上述①②③三种情况,则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 为无限或亚有限。
[003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的方法。
[0040] 所述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l)-B3):
[0041] BI)提取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Llab-F和引物 TFLla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1,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45bp、待 测大豆为A型大豆,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39bp、待测大豆为B型大豆;
[0042] B2)完成步骤BI)后,以A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 物tflIta-F和引物tflIta-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2 ;用限制性内切 酶Avail酶切所述PCR扩增产物2,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一种DNA片段且其大小为537bp、 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有限,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71bp和 266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无限或亚有限;
[0043] B3)完成步骤BI)后,以B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 tflIb-F和引物tflI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3 ;
[0044] ①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pyOM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三 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94bp、102bp和215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0045] ②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 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HObp和37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0046] ③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Acc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3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0047] ④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3不满足上述①②③三种情况,则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 为无限或亚有限。
[0048] 上述任一所述成套引物、上述任一所述试剂盒、所述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 法或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的方法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0049] 按照所述辅助筛选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鉴定1120种育成大豆的结荚习性,实验 证明,在1120份育成品种中,鉴定大豆结荚习性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或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 育成品种为728份,实际观测大豆结荚习性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或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 品种为783份,鉴定方法的准确率为92. 98% ;鉴定大豆结荚习性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 成品种为297份,实际观测大豆结荚习性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品种为337份,鉴定方 法的准确率为88. 13%。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及其专用 引物可以广泛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的结荚习性鉴定。
【附图说明】
[0050] 图1为以TFLlab-F和TFLlab-R为引物对大豆材料的PCR扩增结果。
[0051] 图2为12种大豆材料的PCR扩增产物酶切鉴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 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53]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54]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55]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大豆材料均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资源库,材料信息 见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网址:http://www. cgris. net〇
[0056] 下述实施例中的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均为NEB公司产品。
[0057] 下述实施例中大豆的实际观测结荚习性参照邱丽娟,常汝镇等《大豆种质资源描 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进行评价。
[0058] 实施例1、引物的合成
[0059] 本发明的发明人根据大豆基因设计了三个引物对,分别为命名为引物对TFLlab、 引物对tfllta和引物对tfllb。其中引物对TFLlab由名称为TFLlab-F和TFLlab-R的引 物组成;引物对tfllta由名称为tfllta-F和tfllta-R的引物组成;引物对tfllb由名称 为tf Ilb-F和tf Ilb-R的引物组成。
[0060] 引物TFLlab-F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 ;引物TFLlab-R的 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 ;引物tfllta-F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的序 列3所示的单链DNA ;引物tfl Ita-R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的单链DNA ;引物 tfllb-F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单链DNA ;引物tfllb-R的核苷酸序列为序 列表的序列6所示的单链DNA。
[0061] 分别合成引物TFLlab-F、引物TFLlab-R、引物tfllta-F、引物tfllta-R、引物 tfllb-F 和引物 tfllb-R。
[0062] 实施例2、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或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的方法的 建立
[0063] 建立的方法如下:
[0064] 1)提取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以实施例1中合成的引物TFLlab-F和引物 TFLla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1,如果PCR扩增产物为245bp、待测大豆 为A型大豆,如果PCR扩增产物为239bp、待测大豆为B型大豆。
[0065] 2)完成步骤1)后,以A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实施例1中合成的引物 tfllta-F和引物tfllta-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2 ;PCR扩增产物2用 限制性内切酶Avail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一种DNA片段且其大小为537bp、待测大豆 的结荚习性为有限,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71bp和266bp、待 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无限或亚有限。
[0066] 3)完成步骤1)后,以B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实施例1中合成的引物 tfllb-F和引物tfll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3 ;
[0067] ① 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pyOM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三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94bp、102bp和215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有限;
[0068] ②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HObp和37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有限;
[0069] ③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Acc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 且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3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有限;
[0070] ④如果PCR扩增产物3不满足上述①②③三种情况,则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无 限或亚有限。
[0071] 实施例3、按照实施例2建立的方法鉴定12种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
[0072] 12种大豆材料的基本信息见表1。
[0073] 按照实施例2建立的方法鉴定12种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结果见图1、图2和表 1。图1 (图1中泳道1至12分别对应大豆品种蒙城2号、曙光五号、锦豆34、新黄豆、友谊 二号、彭显一号、东风一号、新沂红毛子、黑河1号、吉林1号、蒙显13和邯显5号)。结果表 明,大显品种蒙城2号、曙光五号、黑河1号、吉林1号为A型大_&,PCR扩增产物为245bp ; 锦豆34、新黄豆、友谊二号、彭豆一号、东风一号、新沂红毛子、蒙豆13和邯豆5号为B型大 豆,PCR扩增产物为239bp。
[0074] 以A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tfllta-F和引物tfllta-R为引物进行 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Avail酶切,酶切产物用2%琼脂糖电泳,结果 见图2中A。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蒙城2号和曙光五号的酶切产物中仅有一种DNA片段且其 大小为537bp,鉴定其结荚习性为有限;大豆品种黑河1号、吉林1号的酶切产物中仅有两 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71bp和266bp,鉴定其结荚习性为无限或亚有限。
[0075] 以B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tf Ilb-F和引物tf Ilb-R为引物进行PCR 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pyCH4III、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和限制性 内切酶AccI酶切,酶切产物用2%琼脂糖电泳,结果见图2中B、C和D。结果表明,①用限 制性内切酶HpyCH4III酶切后,大豆品种锦豆34、新黄豆的酶切产物仅有三种DNA片段且其 大小分别为194bp、102bp和215bp,鉴定其结荚习性为有限;②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 切后,大豆品种友谊二号和彭豆一号的酶切产物仅有两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40bp 和371bp,鉴定其结荚习性为有限;③用限制性内切酶AccI酶切后,大豆品种东风一号和新 沂红毛子的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31bp,鉴定其结荚习性 为有限;④大豆品种蒙豆13和邯豆5号经限制性内切酶HpyCH4III、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 和限制性内切酶AccI酶切后,酶切产物均不满足上述①②③三种情况,鉴定其结荚习性为 无限或亚有限。
[0076] 结果表明,依据本发明提供的辅助筛选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鉴定12 种大豆品种结荚习性,鉴定结果与大豆品种的结荚习性的实际观测结荚习性基本一致。
[0077] 表L 12种大豆材料品种信息
[0078]
[0079]
[0080] 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2建立的方法鉴定1120种育成大豆的结荚习性
[0081] 以1120份育成大豆品种为样本(部分大豆材料的基本信息见表2),分别在辽宁、 吉林、广西、北京、河北、内蒙古等省份种植大豆,正常水肥管理,对各大豆育成品种的实际 观测结荚习性进行记录;同时按照实施例2建立的方法鉴定1120份育成大豆品种大豆结荚
习性。部分实验统计结果见表2。
[0082] 结果表明,在表2所示的58份育成大豆品种中,预测鉴定大豆结荚习性为亚有限 结荚习性或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品种为26份,实际观测大豆结荚习性为无限或亚有 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有28份,预测鉴定方法的准确率为92. 86% ;鉴定预测大豆结荚习性为 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品种为28份,实际观测大豆结荚习性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有 30份,鉴定预测方法的准确率为93. 33 %。在1120份育成品种中,鉴定预测大豆结荚习性为 亚有限结荚习性或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品种为728份,实际观测大豆结荚习性为亚有 限结荚习性或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品种为783份,鉴定预测方法的准确率为92. 98% ; 鉴定预测大豆结荚习性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品种为297份,实际观测大豆结荚习性 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育成品种为337份,鉴定预测方法的准确率为88. 13%。可见,本发 明所提供的辅助筛选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的结荚习性鉴 定。
[0083] 表2.部分用于辅助筛选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的育成大豆品种信息
[0084]
[0085]
[0086]
【主权项】
1. 一种成套引物,由引物对TFLlab、引物对tfIIta和引物对tfIIb组成;所述引物对 TFLlab由引物TFLlab-F和引物TFLlab-R组成;所述引物对tflIta由引物tflIta-F和引 物tfIlta-R组成;所述引物对tfIlb由引物tfIlb-F和引物tfIlb-R组成; 所述引物TFLlab-F是如下al)或a2)中的任一种单链DNA:al)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 a2)与al)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所述引物TFLlab-R是如下al)或a2)中的任一种单链DNA:a3)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 a4)与a3)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所述引物tflIta-F是如下a5)或a6)中的任一种单链DNA:a5)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的单链DNA; a6)与a5)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所述引物tflIta-R是如下a7)或a8)中的任一种单链DNA:a7)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的单链DNA; a8)与a7)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所述引物tflIb-F是如下a9)或alO)中的任一种单链DNA:a9)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单链DNA; alO)与a9)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 所述引物tflIb-R是如下all)或al2)中的任一种单链DNA:all)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的单链DNA; al2)与all)限定的单链DNA片段具有85%以上的同一性的单链DNA片段。2. -种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成套引物;所述试剂盒的用途为如下(a)或(b): (a)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b)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还包括限制性内切酶Avail、 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限制性内切酶HpyOMIII和限制性内切酶AccI。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每个引物对单独包 装。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每条引物单独包装。6. 权利要求1所述成套引物,或,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试剂盒,在辅助鉴定大豆 结荚习性中的应用。7. 权利要求1所述成套引物,或,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试剂盒在辅助筛选具有不 同结荚习性的大豆中的应用。8. -种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l)-A3): Al)提取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Llab-F和引物TFLla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1,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45bp、待测大豆为 A型大豆,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39bp、待测大豆为B型大豆; A2)完成步骤Al)后,以A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lIta-F和引物tflIta-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2 ;用限制性内切酶 Avail酶切所述PCR扩增产物2,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一种DNA片段且其大小为537bp、待 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有限,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71bp和 266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无限或亚有限; A3)完成步骤Al)后,以B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Ilb-F和引物tfIl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3 ; ① 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pyOM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三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94bp、102bp和215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② 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40bp和37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③ 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Acc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 且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3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④ 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3不满足上述①②③三种情况,则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无 限或亚有限。9. 一种辅助筛选具有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l)-B3): BI)提取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Llab-F和引物TFLla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1,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45bp、待测大豆为 A型大豆,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1为239bp、待测大豆为B型大豆; B2)完成步骤BI)后,以A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lIta-F和引物tf11ta-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2 ;用限制性内切酶 Avail酶切所述PCR扩增产物2,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一种DNA片段且其大小为537bp、待 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有限,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271bp和 266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无限或亚有限; B3)完成步骤BI)后,以B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权利要求1中所述引物tflIb-F和引物tflIb-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3 ; ① 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pyOM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三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94bp、102bp和215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② 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 片段且其大小分别为140bp和37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③ 所述PCR扩增产物3经限制性内切酶AccI酶切,如果酶切产物中仅有两种DNA片段 且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31bp、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鉴定为有限; ④ 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3不满足上述①②③三种情况,则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为无 限或亚有限。10. 权利要求1所述成套引物,或,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试剂盒,或,权利要求 8或9所述方法,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辅助筛选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本发明所提供的专用引物为引物TFL1ab-F、引物TFL1ab-R、引物tfl1ta-F、引物tfl1ta-R、引物tfl1b-F和引物tfl1b-R,引物序列分别为序列表中的序列1、序列2、序列3、序列4、序列5和序列6。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所述专用引物对待测大豆基因组依次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酶切,根据酶切结果对待测大豆的结荚习性进行鉴定。实验证明,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辅助鉴定大豆结荚习性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鉴定准确率为88.13%,表明该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的结荚习性鉴定。
【IPC分类】C12N15/11, C12Q1/68
【公开号】CN104894123
【申请号】CN201510342284
【发明人】邱丽娟, 关荣霞, 刘桂凤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