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6

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高炉炼铁熔渣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适用于任何级别的高炉冲渣系统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0002]在高炉炼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熔渣温度大约为1500°C,此熔渣在冲制箱内由冲渣水泵提供的高速水流急速粒化并快速冷却成水渣。这一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100°c的蒸汽和温度在80— 95°C的低温热水。目前的水渣生产工艺中,蒸汽都是直接放散,浪费了大量的热量。而冲渣水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则是在沉淀过滤后进入冷却塔,冷却后再次循环冲渣。这样又使得一部分热量在冷却塔中流失,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高炉熔渣余热回收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主要研宄方向为干渣处理法,但是由于其产生的干渣温度高,设备检修维护困难,产生的废渣无处存储,一致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而对于水冲渣产生的低温蒸汽回收由于其温度较低,热能利用困难,也一直没有新的进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解决了低温低压蒸汽不便于回收的问题。
[0004]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05]1、工作时,电动插板阀I关闭,阻止水渣烟囱中的蒸汽排放,第一电动闸阀2开启,让水渣蒸汽进入,第二电动闸阀6开启,让热风炉高温烟气进入;
[0006]2、水冲渣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经蒸汽净化装置3将蒸汽净化后,将蒸汽中的S及S化合物清除,脱除有害杂质;
[0007]3、水冲渣产生的蒸汽以及热风炉的高温烟气共同进入蒸汽-烟气换热器5,水渣蒸汽将烟气的热能吸收,换热完的烟气经热风炉烟囱排放;
[0008]4、水渣蒸汽温度提高后最终进入蒸汽喷射式热泵4,与管网高温高压蒸汽的混合,形成可以利用的蒸汽。
[0009]5、在不工作的状态下,电动插板阀I开启,冲渣水直接从水渣烟囱排出,第一电动闸阀2,第二电动闸阀6关闭。
[0010]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1]1、设计蒸汽净化装置,将蒸汽中的S及S化合物清除,防止对系统的腐蚀。
[0012]2、通过蒸汽烟气换热器可以获得温度较高的蒸汽。
[0013]3、通过蒸汽喷射式热泵可以获得带有一定压力的蒸汽。
[0014]4、降低钢铁厂的生产成本,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蒸汽-烟气换热系统工艺流程图。其中,电动插板阀1、第一电动闸阀2、蒸汽净化装置3、蒸汽喷射式热泵4、蒸汽烟气换热器5、第二电动闸阀6。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18]1、工作时,电动插板阀I关闭,阻止水渣烟囱中的蒸汽排放,第一电动闸阀2开启,让水渣蒸汽进入,第二电动闸阀6开启,让热风炉高温烟气进入;
[0019]2、水冲渣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经蒸汽净化装置3将蒸汽净化后,将蒸汽中的S及S化合物清除,脱除有害杂质;
[0020]3、水冲渣产生的蒸汽以及热风炉的高温烟气共同进入蒸汽-烟气换热器5,水渣蒸汽将烟气的热能吸收,换热完的烟气经热风炉烟囱排放;
[0021]4、温度提高后最终进入蒸汽喷射式热泵4,与管网高温高压蒸汽的混合,形成可以利用的蒸汽。
【主权项】
1.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工作时,电动插板阀(I)关闭,阻止水渣烟囱中的蒸汽排放,第一电动闸阀(2)开启,让水渣蒸汽进入,第二电动闸阀(6)开启,让热风炉高温烟气进入; 2)水冲渣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经蒸汽净化装置(3)将蒸汽净化后,将蒸汽中的S及S化合物清除,脱除有害杂质; 3)水冲渣产生的蒸汽以及热风炉的高温烟气共同进入蒸汽-烟气换热器(5),水渣蒸汽将烟气的热能吸收,换热完的烟气经热风炉烟囱排放; 4)水渣蒸汽温度提高后最终进入蒸汽喷射式热泵(4),与管网高温高压蒸汽的混合,形成可以利用的蒸汽; 5)在不工作的状态下,电动插板阀(I)开启,冲渣水直接从水渣烟囱排出,第一电动闸阀(2),第二电动闸阀(6)关闭。
【专利摘要】一种高炉冲渣余热回收蒸汽-烟气换热工艺,属于高炉炼铁熔渣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步骤为:工作时,电动插板阀关闭,第一电动闸阀开启,让水渣蒸汽进入,第二电动闸阀开启,让热风炉高温烟气进入;水冲渣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经蒸汽净化装置将蒸汽净化后,脱除有害杂质;蒸汽和热风炉的高温烟气共同进入蒸汽-烟气换热器,水渣蒸汽温度提高后最终进入蒸汽喷射式热泵,与管网高温高压蒸汽的混合,形成可以利用的蒸汽。优点在于,降低钢铁厂的生产成本,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IPC分类】C21B3/08, F27D17/00
【公开号】CN104894310
【申请号】CN201510159225
【发明人】张福明, 毛庆武, 姚轼, 钱世崇, 徐辉, 陈伟伟, 马广霄, 刘诗乐, 王岐
【申请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