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炉煤气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热风炉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风炉煤气道。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高炉热风炉燃烧器煤气道内安装有一堵燃烧器摆墙,用以保护煤气道的保护墙,防止输入煤气的气流直接冲击煤气道的保护墙。
[0003]燃烧器摆墙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砖,用以支撑所述燃烧器摆墙。在砌筑煤气道保护墙时,所述支撑砖被砌筑于保护墙内。当燃烧器摆墙损坏时,所述支撑砖也会遭到破坏。在修复摆墙后,还需修复支撑砖。但是,在狭小的煤气道内,若仍按照原设计修复这些支撑砖,不但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0004]因此,如何既能快速修复燃烧器摆墙,又能按照需要快速恢复支撑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风炉煤气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热风炉煤气道内燃烧器摆墙遭到损坏时,不能在快速修复热风炉煤气道内燃烧器摆墙的同时快速恢复支撑砖的技术问题。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风炉煤气道,所述煤气道包括:
[0007]燃烧器摆墙,所述燃烧器摆墙用于防止煤气气流冲击第一保护墙及第二保护墙;
[0008]第一保护墙,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砖,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预留位置;
[0009]第二保护墙,所述第二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砖;其中,当所述第一支撑砖随所述燃烧器摆墙损坏而被损坏时,通过第一预留位置快速安装第三支撑砖;以使所述第三支撑砖能支撑保护修复后的所述燃烧器摆墙,提高工作效率。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预留位置处设置有可拆除的第一砖块。
[0011 ]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砖块包裹有防粘结材料。
[0012]上述方案中,防粘结材料包括:塑料纸或锡纸。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砖至少包括三块。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砖至少包括三块。
[00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风炉煤气道,所述煤气道包括:燃烧器摆墙,所述燃烧器摆墙用于防止煤气气流冲击第一保护墙及第二保护墙;第一保护墙,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砖,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预留位置;第二保护墙,所述第二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砖;其中,当所述第一支撑砖随所述燃烧器摆墙损坏而被损坏时,通过第一预留位置快速安装第三支撑砖;以使所述第三支撑砖能支撑保护修复后的所述燃烧器摆墙,提高工作效率;如此,当所述第一支撑砖随所述燃烧器摆墙损坏而遭到损坏时,可快速进行修复,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热风炉煤气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热风炉煤气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热风炉煤气道内燃烧器摆墙遭到损坏时,不能在快速修复热风炉煤气道内燃烧器摆墙的同时快速恢复支撑砖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风炉煤气道,所述煤气道包括:燃烧器摆墙,所述燃烧器摆墙用于防止煤气气流冲击第一保护墙及第二保护墙;第一保护墙,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砖,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预留位置;第二保护墙,所述第二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砖;其中,当所述第一支撑砖随所述燃烧器摆墙损坏而被损坏时,通过第一预留位置快速安装第三支撑砖;以使所述第三支撑砖能支撑保护修复后的所述燃烧器摆墙,提高工作效率。
[0019]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风炉煤气道,如图1所示,所述煤气道包括:燃烧器摆墙1、第一保护墙2、第一支撑砖3、第一预留位置4、第二保护墙5、第二支撑砖6 ;其中,
[0021]所述燃烧器摆墙I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墙2与所述第二保护墙5之间,用于防止煤气气流冲击第一保护墙2及第二保护墙5。
[0022]所述第一保护墙2及所述第二保护墙5用于隔绝煤气和助燃空气,防止煤气和助燃空气串入煤气道内。
[0023]这里,所述第一保护墙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砖3,所述第一支撑砖3用于支撑保护所述燃烧器摆墙I ;所述第一支撑砖3内嵌在第一保护墙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砖3的长度为487mm,所述第一支撑砖3至少包括三块;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砖3裸露在所述第一保护墙2外面的长度为282mm。
[0024]所述第一保护墙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预留位置4,所述第一预留位置4处设置有可拆除的第一砖块,所述第一砖块包裹有防粘结材料,以防止在浇注所述第一保护墙2时,所述第一砖块被浇注料粘结。所述第一砖块至少包括两块;所述防粘结材料包括:塑料纸、锡纸等。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墙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砖6,所述第二支撑砖6是随着所述第二保护墙5的砌筑直接砌筑在所述第二保护墙5中的,用于支撑保护所述燃烧器摆墙I ;所述第二支撑砖6内嵌在第二保护墙5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砖6的长度为487mm,所述第二支撑砖6至少包括三块;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砖6裸露在所述第二保护墙5外面的长度为282mm。
[0026]实际应用时,当所述第一支撑砖3随燃烧器摆墙I破坏而遭到破坏时,在修复所述燃烧器摆墙I之前,首先取出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墙2内的第一砖块以及第一支撑砖3 ;其次对所述燃烧器摆墙I进行快速修复;最后通过第一预留位置4快速安装第三支撑砖;对所述第三支撑砖扶正并补砌完整,以使所述第三支撑砖能支撑保护修复后的所述燃烧器摆墙I,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7]实施例二
[0028]相应于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煤气道包括:燃烧器摆墙1、第一保护墙2、第一支撑砖3、第二保护墙5、第二支撑砖6、第二预留位置7 ;其中,
[0029]所述燃烧器摆墙I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墙2与所述第二保护墙5之间,用于防止煤气气流冲击第一保护墙2及第二保护墙5。
[0030]所述第一保护墙2及所述第二保护墙5用于隔绝煤气和助燃空气,防止煤气和助燃空气串入煤气道内。
[0031]这里,所述第一保护墙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砖3,所述第一支撑砖3是随着所述第一保护墙2的砌筑直接砌筑在所述第一保护墙2中的,用于支撑保护所述燃烧器摆墙I ;所述第一支撑砖3内嵌在第一保护墙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砖3的长度为487mm,所述第一支撑砖3至少包括三块;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砖3裸露在所述第一保护墙2外面的长度为 282mm。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墙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砖6,用于支撑保护所述燃烧器摆墙I ;所述第二支撑砖6内嵌在第二保护墙5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砖6的长度为487mm,所述第二支撑砖6至少包括三块;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砖6裸露在所述第二保护墙5外面的长度为282mm。
[0033]所述第二保护墙5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预留位置7,所述第二预留位置7处设置有可拆除的第二砖块,所述第二砖块包裹有防粘结材料,以防止在浇注所述第二保护墙5时,所述第二砖块被浇注料粘结。所述第二砖块至少包括两块;所述防粘结材料包括:塑料纸、
锡纸等。
[0034]实际应用时,当所述第二支撑砖6随燃烧器摆墙I破坏而遭到破坏时,在修复所述燃烧器摆墙I之前,首先取出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护墙5内的第二砖块以及第二支撑砖6 ;其次对所述燃烧器摆墙I进行快速修复;最后通过第二预留位置7快速安装第四支撑砖;对所述第四支撑砖扶正并补砌完整,以使所述第四支撑砖能支撑保护修复后的所述燃烧器摆墙I,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5]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热风炉煤气道,当支撑砖和燃烧器摆墙遭到损坏时,既可以快速修复安装燃烧器摆墙,确保其安装准确、结构稳定,又能按原设计要求恢复摆墙支撑砖,恢复支撑砖保护摆墙的作用。
[0036]在实际应用中,在4000m3热风炉煤气道内的燃烧器摆墙的修复过程中,按原设计要求恢复了摆墙支撑砖,使用半年后检查,所安装的支撑砖均完好地支撑保护着所述燃烧器摆墙。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热风炉煤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道包括: 燃烧器摆墙,所述燃烧器摆墙用于防止煤气气流冲击第一保护墙及第二保护墙; 第一保护墙,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砖,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预留位置; 第二保护墙,所述第二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砖;其中,当所述第一支撑砖随所述燃烧器摆墙损坏而被损坏时,通过第一预留位置快速安装第三支撑砖;以使所述第三支撑砖能支撑保护修复后的所述燃烧器摆墙,提高工作效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煤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位置处设置有可拆除的第一砖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炉煤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块包裹有防粘结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炉煤气道,其特征在于,防粘结材料包括:塑料纸或锡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煤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砖至少包括三块。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炉煤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砖至少包括三块。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风炉煤气道,所述煤气道包括:燃烧器摆墙,所述燃烧器摆墙用于防止煤气气流冲击第一保护墙及第二保护墙;第一保护墙,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砖,所述第一保护墙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预留位置;第二保护墙,所述第二保护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砖;其中,当所述第一支撑砖随所述燃烧器摆墙损坏而被损坏时,通过第一预留位置快速安装第三支撑砖;以使所述第三支撑砖能支撑保护修复后的所述燃烧器摆墙,提高工作效率;如此,当支撑砖随所述燃烧器摆墙的损坏而损坏时,既可快速修复燃烧器摆墙,又能按照需要快速恢复支撑砖。
【IPC分类】C21B9/10
【公开号】CN104894320
【申请号】CN201510232669
【发明人】郑敬先, 王桂才, 邵俊宁, 芦文凯, 常醒民, 杨晓婷, 蔡景春, 刘艳玲
【申请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