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

xiaoxiao2020-10-23  4

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50?120吨转炉炉况维护领域,具体涉及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
【背景技术】
[0002]转炉的结构为:包括炉体,在炉体的顶部设置有炉口,在炉体的内壁上铺设有炉衬,在炉体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用以出钢水的转炉出钢口。在炼钢行业中,一般将转炉出钢口正对着的炉体内壁称为渣面,当转炉需要加调温废钢兑铁水吹炼时,将转炉向渣面侧摇至加料工位,此时调温废钢正好从转炉炉口落至转炉渣面炉衬上,再经渣面炉衬向下滑落至转炉底部;当转炉需出钢水时,将转炉向转炉出钢口侧摇至出钢水工位,此时转炉中的钢水正好从转炉出钢口倒出;当转炉需要进行氮气溅渣护炉时,再将转炉摇正(摇正状态是指转炉的中轴线与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0°,而转炉的中轴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也称为摇炉角度)。在转炉冶炼过程中,转炉渣面炉衬在机械损坏、化学反应、高温氧化等条件作用下极易被侵蚀损坏而变薄,为确保炉衬的合理厚度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需要定期使用耐材对转炉渣面炉衬进行修补维护,上述使用耐材对转炉渣面炉衬进行修补的方法的缺点是:(1)补炉操作繁琐、补炉时间长、修补维护时须停炉且停炉时间较长,进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2)耐材的消耗量大,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耐材就能完成转炉渣面炉衬的修补维护且补炉效果好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包括以下步骤:
(O先选用转炉终点碳彡0.08%的炉次;
(2)当该炉次的转炉出钢结束后,将该炉次的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转炉向渣面侧倾斜后的摇炉角度确保从转炉炉口加入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接着加入调温废钢,调温废钢的加入量确保能填补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
(3 )然后将该炉次的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在转炉炉底的炉渣沿渣面炉衬向炉口流动的过程中,炉渣会覆盖填补有调温废钢的需补渣部位并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进行烧结;
(5)使炉渣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烧结2?4分钟;
(6)接着将该炉次转炉摇正,使炉渣回流至转炉底部;
(7)接着进行氮气溅渣护炉,使炉渣挂在渣面炉衬及已烧结固定在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上;
(8)待氮气溅渣护炉结束后8小时再重复(2)?(8)步骤。
[0005]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转炉出钢结束后,将该炉次的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68?72°,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
[0006]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上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72°,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
[0007]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中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70°,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
[0008]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下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68°,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
[0009]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当调温废钢填补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后,将该炉次的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95?110°,使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
[0010]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调温废钢的加入量为0.9?1.1吨。
[0011]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调温废钢的加入量为I吨。
[0012]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中:炉渣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的烧结时间为3分钟。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补炉操作方便、补炉时间短且补炉效果好,只要2?4分钟就能完成补炉操作,从而不会对转炉生产造成太大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采用调温废钢对转炉渣面炉衬进行修补维护,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使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一
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包括以下步骤:
(O先选用转炉终点碳彡0.08%的炉次;
(2)当该炉次的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下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68°,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然后加入0.9吨调温废钢,调温废钢的加入量正好能填补渣面炉衬的该需补渣部位;
(3)然后将该炉次的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95°,使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在转炉炉底的炉渣沿渣面炉衬向炉口流动的过程中,炉渣会覆盖填补有调温废钢的需补渣部位并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进行烧结;
(5)使炉渣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烧结2分钟;
(6)接着将该炉次转炉摇正,使炉渣回流至转炉底部;
(7)接着进行氮气溅渣护炉,使炉渣挂在渣面炉衬及已烧结固定在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上;
(8)待氮气溅渣护炉结束后8小时再重复(2)?(8)步骤。
[0016]实施例二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包括以下步骤:
(O先选用转炉终点碳彡0.08%的炉次;
(2)当该炉次的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中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70°,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然后加入I吨调温废钢,调温废钢的加入量正好能填补该需补渣部位,;
(3)然后将该炉次的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100°,使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在转炉炉底的炉渣沿渣面炉衬向炉口流动的过程中,炉渣会覆盖填补有调温废钢的需补渣部位并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进行烧结;
(5)使炉渣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烧结3分钟;
(6)接着将该炉次转炉摇正,使炉渣回流至转炉底部;
(7)接着进行氮气溅渣护炉,使炉渣挂在渣面炉衬及已烧结固定在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上;
(8)待氮气溅渣护炉结束后8小时再重复(2)?(8)步骤。
[0017]实施例三
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包括以下步骤:
(O先选用转炉终点碳彡0.08%的炉次;
(2)当该炉次的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上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72°,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然后加入1.1吨调温废钢,调温废钢的加入量正好能填补该需补渣部位,;
(3)然后将该炉次的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110°,使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在转炉炉底的炉渣沿渣面炉衬向炉口流动的过程中,炉渣会覆盖填补有调温废钢的需补渣部位并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进行烧结;
(5)使炉渣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烧结4分钟;
(6)接着将该炉次转炉摇正,使炉渣回流至转炉底部;
(7)接着进行氮气溅渣护炉,使炉渣挂在渣面炉衬及已烧结固定在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上;
(8)待氮气溅渣护炉结束后8小时再重复(2)?(8)步骤。
[0018]本发明的优点是:(I)补炉操作方便、补炉时间短且补炉效果好,只要2?4分钟就能完成补炉操作,从而不会对转炉生产造成太大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采用调温废钢对转炉渣面炉衬进行修补维护,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使用成本。
【主权项】
1.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O先选用转炉终点碳彡0.08%的炉次; (2)当该炉次的转炉出钢结束后,将该炉次的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转炉向渣面侧倾斜后的摇炉角度确保从转炉炉口加入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接着加入调温废钢,调温废钢的加入量确保能填补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 (3 )然后将该炉次的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在转炉炉底的炉渣沿渣面炉衬向炉口流动的过程中,炉渣会覆盖填补有调温废钢的需补渣部位并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进行烧结; (5)使炉渣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烧结2?4分钟; (6)接着将该炉次转炉摇正,使炉渣回流至转炉底部; (7)接着进行氮气溅渣护炉,使炉渣挂在渣面炉衬及已烧结固定在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上; (8)待氮气溅渣护炉结束后8小时再重复(2)?(8)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出钢结束后,将该炉次的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68?72°,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上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72°,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中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70°,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出钢结束后,当需补渣部位位于渣面炉衬下部时,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68°,使从转炉炉口加入转炉的调温废钢能正好落至该需补渣部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当调温废钢填补渣面炉衬的需补渣部位后,将该炉次的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摇炉角度为95?110°,使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调温废钢的加入量为0.9 ?1.1 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调温废钢的加入量为I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其特征在于:炉渣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的烧结时间为3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转炉渣面炉衬补炉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转炉终点碳≥0.08%的炉次;(2)转炉出钢结束后,将转炉向渣面侧倾斜,使加入调温废钢的能正好落至并填补需补渣部位;(3)将转炉继续向渣面侧倾斜至转炉炉口略微有炉渣流出时停止转动转炉,在转炉炉底的炉渣沿渣面炉衬向炉口流动的过程中,炉渣会覆盖填补有调温废钢的需补渣部位并对需补渣部位的调温废钢进行烧结;(5)使炉渣对调温废钢烧结2~4分钟;(6)将该炉次转炉摇正,使炉渣回流至转炉底部;(7)进行氮气溅渣护炉;(8)待氮气溅渣护炉结束后8小时再重复(2)~(8)步骤。本发明具有补炉时间短且补炉效果好的优点。
【IPC分类】C21C5/28
【公开号】CN104894327
【申请号】CN201510314283
【发明人】李尚兵, 甘智聪, 李伟
【申请人】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