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零件的冷却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链条热处理过程中,小规格销轴等使用低碳合金钢的部件较普遍采用转炉渗碳(或碳氮共渗)后油冷淬火工艺。常规转炉一般采用敞开式油槽,保温后的零件直接倾倒在油槽的淬火油里,同时油槽进行循环或搅拌。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三个问题:一是淬火时产生大量的油烟,弥漫在工作场所危害工人健康;二是由于采用的是敞开式的油槽,零件进油槽时会造成淬火油飞溅,溅出的油落在地面上,对淬火油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同时如果清理不当,淬火油渗入地下,污染水土;三是如果循环不充分或单位时间零件进油槽过多,导致热量不能及时散失,淬火后零件易出现硬度散差大,软点的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防止淬火油飞溅、工作场所油烟弥漫、淬火后工件硬度不均等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包括转炉、冷却油槽、排烟管道和循环油路,所述冷却油槽包括油箱、支架、提篮和导流管、两个支架分别固定在油箱两个相对内壁的相同位置,所述提篮的四个侧壁及底部均为网状板片结构,且提篮的一个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提篮搁置在支架上,所述导流管包括相互固定的入料管和油管,所述油管的一端设有定位套,油管的另一端设有端盖,所述油管设有定位套的一端与入料管的夹角为100° -110°,所述油管带有定位套的一端与提篮的通孔相连接,所述油箱的上盖板包括活动盖板和固定盖板,所述活动盖板安装在提篮上方,所述入料管的上端贯穿固定盖板后,与转炉的零件出料口相连接,所述排烟管道插接在油箱侧壁上,所述循环油路包括两组油路管道和油泵,一组油路管道贯穿油箱侧壁后与油管的端盖相连接,另一组油路管道设置在油箱底部,所述油泵与底部的油路管道相连接;其处理步骤包括:
a)零件进入转炉进行热处理,待处理完成后,零件从转炉出料口进入入料管,此时活动盖板处于关闭状态;
b)零件进入入料管,到达入料管和油管的相通处时,油泵启动,油路管道将大流量小流速的淬火油送入油管,淬火油将零件完全浸没,并且带动零件向提篮运动;
c)零件源源不断进入提篮后,淬火油从提篮的底部及四壁流出落入油箱底部,再经过油箱底部的油路管道和油泵重新送回与油管端盖相连接的油路管道进行循环利用;
d)待提篮装满零件或者转炉的零件全部进入提篮后,油管停止进油,工人打开活动盖板,将提篮中的零件取走后,再将提篮放回油箱;
e)若转炉还有零件,重复上述过程,进行零件冷却,若转炉零件已处理完,则关闭装置。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横梁杆、纵梁杆和斜支杆,所述横梁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杆的上部相固定,两根纵梁杆的下部也由另一根横梁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梁杆、纵梁杆和斜支杆的截面均成凹槽形,且凹槽开口朝内,所述纵梁杆的上端开口,两个斜支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纵梁杆上位于两根横梁杆之间的位置,且斜支杆向下倾斜,所述斜支杆的凹槽与纵梁杆上部的凹槽相连通,两个斜支杆的朝向相同,且两个斜支杆下端均封口。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提篮的通孔的下方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两个距离篮底相同高度的导轮轴,两个导轮轴的外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径向所处的平面与篮底相垂直,提篮上与设有通孔的侧壁相对的一个侧壁上也相对应的设有两个导轮轴,所述四个滚轮的位置与斜支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提篮通过导轮与斜支杆的配合搁置在支架上。采用斜支杆与导轮相配合的方式使得提篮放置更稳,放置和拿取更加便利,且与导流管的连接也更加方便,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纵梁杆的顶端设有喇叭状开口、且纵梁杆的槽底外壁上设有固定连杆,所述纵梁杆通过固定连杆与油箱内壁固定,喇叭状的开口对提篮的放置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放置更加便利。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箱的四个外侧壁上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固定在油箱外侧壁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加强了邮箱箱体的结构强度。
[0009]作为优选方案:两根横梁杆相互平行,两根纵梁杆相互平行,且横梁杆与纵梁杆相互垂直,结构更加牢固。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提篮的上端中部还设有提把,便于提取。
[0011]本发明采用方法通过新的装置,该装置的油槽采用封闭式油槽,在油槽油面上方空间安装吸烟管道,零件淬火时,可杜绝淬火油飞溅到油槽外面的地面上,同时淬火产生的油烟可收集,进行统一处理。另外零件进入导流管的入料管后,再由大流量小流速的淬火油带动零件进入提篮内,在整个淬火过程中,导流管内始终保持着淬火油的流入流出,因此可保证零件淬火时接触的淬火油温度基本恒定,同时由于油管和入料管成角度设置,零件又能以适当的速度被进入的淬火油带到提篮内,这样可使得淬火后零件的硬度散差减小,提高零件淬火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油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图3为本发明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发明的提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发明的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0017]如图1和图5所示的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包括转炉、冷却油槽、排烟管道和循环油路,所述冷却油槽包括油箱1、支架2、提篮3和导流管4、两个支架2分别固定在油箱I两个相对内壁的相同位置,所述提篮3的四个侧壁及底部均为网状板片结构,且提篮3的一个侧壁上设有通孔31、所述提篮3搁置在支架2上,所述导流管4包括相互固定的入料管41和油管42,所述油管42的一端设有定位套43,油管42的另一端设有端盖44,所述油管设有定位套43的一端与入料管41的夹角为100° -110°,所述油管42带有定位套43的一端与提篮3的通孔31相连接,所述油箱I的上盖板包括活动盖板和固定盖板,所述活动盖板安装在提篮3上方,所述入料管41的上端贯穿固定盖板后,与转炉的零件出料口相连接,所述排烟管道插接在油箱I侧壁上,所述油箱I的四个外侧壁上均设有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分别固定在油箱I外侧壁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循环油路包括两组油路管道和油泵,一组油路管道贯穿油箱I侧壁后与油管42的端盖44相连接,另一组油路管道设置在油箱底部,所述油泵与底部的油路管道相连接;其处理步骤包括:
a)零件进入转炉进行热处理,待处理完成后,零件从转炉出料口进入入料管41,此时活动盖板处于关闭状态;
b)零件进入入料管41,到达入料管41和油管42的相通处时,油泵启动,油路管道将大流量小流速的淬火油送入油管42,淬火油将零件完全浸没,并且带动零件向提篮3运动;
c)零件源源不断进入提篮3后,淬火油从提篮3的底部及四壁流出落入油箱I底部,再经过油箱I底部的油路管道和油泵重新送回与油管42端盖相连接的油路管道进行循环利用;
d待提篮3装满零件或者转炉的零件全部进入提篮3后,油管42停止进油,工人打开活动盖板,将提篮3中的零件取走后,再将提篮3放回油箱I ;
e)若转炉还有零件,重复上述过程,进行零件冷却
,若转炉零件已处理完,则关闭装置。
[0018]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架2包括横梁杆22、纵梁杆21和斜支杆25,所述横梁杆2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杆21的上部相固定,两根纵梁杆21的下部也由另一根横梁杆22固定连接,所述横梁杆22、纵梁杆21和斜支杆25的截面均成凹槽形,且凹槽开口朝内,所述纵梁杆21的上端开口,两个斜支杆25分别固定在两个纵梁杆21上位于两根横梁杆21之间的位置,且斜支杆25向下倾斜,所述斜支杆25的凹槽与纵梁杆21上部的凹槽相连通,两个斜支杆25的朝向相同,且两个斜支杆25下端均封口。所述纵梁杆21的顶端设有喇叭状开口 24、且纵梁杆21的槽底外壁上设有固定连杆23,所述纵梁杆21通过固定连杆23与油箱I内壁固定。两根横梁杆22相互平行,两根纵梁杆21相互平行,且横梁杆22与纵梁杆21相互垂直。
[0019]如图4所示,所述提篮3的通孔31的下方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两个距离篮底相同高度的导轮轴33,两个导轮轴33的外端连接有滚轮32,所述滚轮32径向所处的平面与篮底相垂直,提篮3上与设有通孔31的侧壁相对的一个侧壁上也相对应的设有两个导轮轴33,所述四个滚轮32的位置与斜支杆2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提篮3通过导轮32与斜支杆25的配合搁置在支架2上。所述提篮3的上端中部还设有提把34。
[0020]使用时,油槽的入料管与转炉的出料口相连接,油槽的油管的端盖上还连接有循环油路管道,零件出炉从导流管的入料管上端的孔中进入导流管内,当零件出炉时,由传感器感应到转炉倾斜,一组循环油管油泵启动,大流量小流速的淬火油由油管的端盖端进入油管的定位套端,零件也随着淬火油进入提篮内,在整个淬火过程中,活动盖板始终处在封闭状态,产生的油烟通过排烟管道排出,排出的油烟可以经过净化器净化后排到大气中。既可以防止产生的油烟在车间弥漫又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待提篮零件装满后,暂停淬火过程打开活动盖板拿出提篮倒出零件,之后再放回提篮关闭活动盖板继续淬火过程,待提篮零件再次装满后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在整个淬火过程中,导流管内始终保持着淬火油的流入流出,因此可保证零件淬火时接触的淬火油温度基本恒定,零件同时由能快速的被进入的淬火油带到提篮内,这样可使得淬火后零件的硬度散差减小,提高零件淬火质量。
【主权项】
1.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包括转炉、冷却油槽、排烟管道和循环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槽包括油箱(I)、支架(2)、提篮(3)和导流管(4)、两个支架(2)分别固定在油箱(I)两个相对内壁的相同位置,所述提篮(3)的四个侧壁及底部均为网状板片结构,且提篮(3)的一个侧壁上设有通孔(31)、所述提篮(3)搁置在支架(2)上,所述导流管(4)包括相互固定的入料管(41)和油管(42 ),所述油管(42 )的一端设有定位套(43),油管(42)的另一端设有端盖(44),所述油管设有定位套(43)的一端与入料管(41)的夹角为100° -110°,所述油管(42)带有定位套(43)的一端与提篮(3)的通孔(31)相连接,所述油箱(I)的上盖板包括活动盖板和固定盖板,所述活动盖板安装在提篮(3)上方,所述入料管(41)的上端贯穿固定盖板后,与转炉的零件出料口相连接,所述排烟管道插接在油箱(I)侧壁上,所述循环油路包括两组油路管道和油泵,一组油路管道贯穿油箱(I)侧壁后与油管(42)的端盖(44)相连接,另一组油路管道设置在油箱底部,所述油泵与底部的油路管道相连接;其处理步骤包括: a)零件进入转炉进行热处理,待处理完成后,零件从转炉出料口进入入料管(41),此时活动盖板处于关闭状态; b)零件进入入料管(41),到达入料管(41)和油管(42)的相通处时,油泵启动,油路管道将大流量小流速的淬火油送入油管(42),淬火油将零件完全浸没,并且带动零件向提篮(3)运动; c)零件源源不断进入提篮(3)后,淬火油从提篮(3)的底部及四壁流出落入油箱(I)底部,再经过油箱(I)底部的油路管道和油泵重新送回与油管(42)端盖相连接的油路管道进行循环利用; d)待提篮(3)装满零件或者转炉的零件全部进入提篮(3)后,油管(42)停止进油,工人打开活动盖板,将提篮(3)中的零件取走后,再将提篮(3)放回油箱(I); e)若转炉还有零件,重复上述过程,进行零件冷却,若转炉零件已处理完,则关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横梁杆(22)、纵梁杆(21)和斜支杆(25),所述横梁杆(2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杆(21)的上部相固定,两根纵梁杆(21)的下部也由另一根横梁杆(22)固定连接,所述横梁杆(22)、纵梁杆(21)和斜支杆(25)的截面均成凹槽形,且凹槽开口朝内,所述纵梁杆(21)的上端开口,两个斜支杆(25)分别固定在两个纵梁杆(21)上位于两根横梁杆(21)之间的位置,且斜支杆(25)向下倾斜,所述斜支杆(25)的凹槽与纵梁杆(21)上部的凹槽相连通,两个斜支杆(25)的朝向相同,且两个斜支杆(25)下端均封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3)的通孔(31)的下方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两个距离篮底相同高度的导轮轴(33),两个导轮轴(33)的外端连接有滚轮(32),所述滚轮(32)径向所处的平面与篮底相垂直,提篮(3)上与设有通孔(31)的侧壁相对的一个侧壁上也相对应的设有两个导轮轴(33),所述四个滚轮(32)的位置与斜支杆(2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提篮(3)通过导轮(32)与斜支杆(25)的配合搁置在支架(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杆(21)的顶端设有喇叭状开口(24)、且纵梁杆(21)的槽底外壁上设有固定连杆(23),所述纵梁杆(21)通过固定连杆(23)与油箱(I)内壁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I)的四个外侧壁上均设有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分别固定在油箱(I)外侧壁的上部,中部和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根横梁杆(22)相互平行,两根纵梁杆(21)相互平行,且横梁杆(22)与纵梁杆(21)相互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3)的上端中部还设有提把(34)。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热处理零件冷却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包括转炉、冷却油槽、排烟管道和循环油路,冷却油槽包括油箱、支架、提篮和导流管,其处理步骤包括:a)零件进入转炉进行热处理,待处理完成后,零件从转炉出料口进入入料管,b)零件进入入料管,到达入料管和油管的相通处时,油泵启动,油路管道将大流量小流速的淬火油送入油管,淬火油将零件完全浸没,并且带动零件向提篮运动;c)零件源源不断进入提篮后,淬火油从提篮的底部及四壁流出落入油箱底部,再经过油箱底部的油路管道和油泵重新送回与油管端盖相连接的油路管道进行循环利用;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可使得淬火后零件的硬度散差减小,提高零件淬火质量。
【IPC分类】C21D9/00, C21D1/18, C21D1/63
【公开号】CN104894348
【申请号】CN201510282718
【发明人】宣碧华, 蒋锡林, 程华俊
【申请人】杭州自强链传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